• 1、请做出光在三棱镜中的两次折射光路图。

  • 2、A、B是镜前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找出点光源S和像点S'的位置。

  • 3、如下图,一光线AO与水平面成40°角射入,在水面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请在图中补充光路并标出反射角和入射角度数。

  • 4、小雄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如图甲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在此实验中:

    (1)、下面步骤a中横线处的内容是什么?实验步骤a 、b、c、d的合理顺序是(填字母)

    a.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

    b.拿另一支完全相同的没有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后方,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发现该蜡烛与被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1'.

    c.改变玻璃板前蜡烛的位置,重复以上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A2、A2';A3、A3'(如图乙)

    d.点燃蜡烛放在玻璃板前,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在纸上记录蜡烛的位置A1

    (2)、如图乙,某同学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请将表头中空白部分填上合适的内容。

    试验次数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与物的大小比较

    1

    7

    7

    等大

    2

    6

    6

    等大

    3

    3

    3

    等大

    (3)、小雄用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玻璃板透明,便于确定;如果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会产生的弊端是
    (4)、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实验时应将的蜡烛A放置与玻璃板的前面,将(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的后面前后左右移动,直到蜡烛B看上去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为止,记下蜡烛A和B的位置,用直线连结,发现该连线与镜面
    (5)、实验中,在确定蜡烛B和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 , 在判断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时,移走蜡烛B,在其像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后,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均填“A”或“B”)
  • 5、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的实验,如图所示的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图,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入射角α

    15°

    30°

    45°

    60°

    反射角β

    15°

    30°

    45°

    60°

    折射角γ

    11.3°

    22.1°

    35.4°

    40. 9°

    (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以下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中时,折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且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 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

    该同学根据上述一次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答:(填“是”或“否”)。请简要说明理由:

  • 6、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小波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纸板(分E、F两个面)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

    (1)、图甲中,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光线沿纸板E上的AO射向镜面,则在纸板F上得到沿OB的反射光线,测得入射角为度,反射角为度,于是小波得出结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这种做法不对,因为一组数据得出的结论具有性;
    (2)、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即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如图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纸板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若让光线沿BO射入,则反射光线沿方向射出,原因是
  • 7、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和在真空中近似相等,为m/s一束太阳光透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这种现象叫光的。树荫下有白色的光斑属于太阳的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8、下午18:30,楼道上有人拍球,声音很大,影响学习,小云赶快把门关上,小华捂住耳朵,邓老师立刻制止了拍球的同学。小云的做法是从减弱噪声,小华的做法是从减弱噪声、老师的做法是从减弱噪声(以上均选填“入耳处”“传播过程中”或“声源处”);
  • 9、汽车头里面有一个 , 所以汽车的头灯的光能照射很远,汽车后视镜是 , 小明家里的防盗门的“猫眼”是(选填“凹透镜”“凹面镜”或“凸面镜”)
  • 10、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选填“反射”“折射”)。小芳站在平面镜前,当她远离平面镜时,她在镜中像的大小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小芳保持原来的位置不动,只移动平面镜的位置,则像的位置(选填“改变”、“不变”)。
  • 11、下图中被测木块的长度为cm,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停表的示数为s。

  • 12、在海上或沙漠里,有时会在地平线上看到高楼大厦、热闹的市场,实际上大海、沙漠什么也没有,这种现象叫做“海市蜃楼”,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光在云层中发生反射 B、光在海平面处发生反射 C、光沿直线传播 D、光在不均匀大气层中发生折射
  • 13、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B、发生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C、发生反射时有些光线不遵守反射定律 D、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 14、如图,画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图中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是(  )

    A、 B、 C、 D、
  • 15、光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后,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入射角为(       )
    A、10° B、15° C、30° D、60°
  • 16、雅安地震时,解放军及时赶到灾区进行救援,被埋者的灾民也要积极采取配合措施,方法之一是不断敲击周围坚硬的物体,其目的是(  )
    A、将周围物体砸开 B、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C、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D、发出超声波
  • 17、下图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皮影戏 B、放大镜下的头像 C、水中的桥 D、鱼缸中的鱼
  •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手术无影灯

    手术无影灯用来照明手术部位,尽量消除医护人员的头、手和器械等对手术部位造成的阴影。

    手术无影灯是怎么做到“无影”的呢?晚上在教室内只打开一盏日光灯,仔细观察你自己的影子,会发现影子中部特别黑暗,四周稍浅。影子中部,日光灯发出的光不能照到,特别黑暗,叫本影。四周灰暗的部分叫半影。

    为了解释无影灯的工作原理,在课桌上点两支蜡烛分开放置于A、B两个位置,蜡烛前面立一本书,关掉日光灯可以看到墙壁出现书的本影和半影,如图甲。如果点燃三支甚至四支蜡烛,书的本影部分就会逐渐缩小,半影部分会出现很多明暗不同的层次。

    手术无影灯是将发光强度很大的许多灯排列在灯盘上,合成一个大面积的光源,这样就能从不同角度把光照射到手术台上,既保证手术视野有足够的亮度,同时又不会产生明显的本影。

    (1)、图甲的上侧半影区域中,蜡烛____。
    A、A和B发出的光都照到 B、A发出的光照到,B照不到 C、A和B发出的光都照不到 D、B发出的光照到,A照不到
    (2)、在手术无影灯下,医护人员的手和器械等在手术部位(填“会”或“不会”)产生本影。
    (3)、请在图乙中画出第三支蜡烛C照到课本上时,在墙上产生的本影区域(仿图甲,在墙壁上对应位置画出阴影)。

    (4)、如果在乙图中再点燃更多的蜡烛,书的半影部分____。
    A、明暗更明显,层次更多 B、明暗更明显,层次更少 C、明暗更不明显,层次更多 D、明暗更不明显,层次更少
    (5)、小明同学想用9盏相同的LED灯(图中用表示)排列合成一个大光源作为无影灯,下列设计效果最好的是

  • 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选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 cm,将实验器材调节好,把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移近,观察烛焰成像情况并记录物距和像距。 
    (1)、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烛焰的像是倒立、 的实像;若只将凸透镜调高,则光屏上烛焰的像会向 移动。
    (2)、如图甲,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30 cm刻度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则像移动的距离(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蜡烛移动的距离。
    (3)、实验中,小丽观察到图乙中的物点S的虚像S' , 请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在图中完成物点S发出的光线a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4)、小丽想拍摄教学楼的全景,但她所在的位置只能拍摄到教学楼的一部分,由于无法改变拍摄位置,她只能通过改变照相机镜头焦距使像变小,从而拍摄到全景。小丽的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焦距可变的凸透镜,为了拍摄到全景,她应该调节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使其适当 (填“变大”或“变小”)。
  • 20、如图甲所示,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和一块厚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可以确定像的。实验中有同学从蜡烛一侧透过玻璃板看到像有“重影”,其原因可能是玻璃板的前后表面都发生了光的射。改善“重影”问题的办法是。解决问题后,移动点燃的蜡烛,多次测量并分析得出结论。
    (2)、小明发现上述实验中难于准确测量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且未用大小不同的物体进行多次实验,就得出了像与物大小的关系,于是他换用一些完全相同的木块进行实验。

    ①如图乙(a)所示,将一组木块置于玻璃板前,改变该组木块的位置,进行三次实验,用笔在白纸上标记出每次像和物的位置,如图乙(b)所示。根据对应顶点就能准确测出相应的距离,再将白纸沿(填“EF”或“GH”)对折,若像和物的对应顶点都 , 则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具有对称性。

    ②如图丙所示,用叠加的方法改变物的大小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表。分析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

    木块的位置

    保持不变

    物的大小(玻璃板前木块的个数/个)

    1

    2

    3

    像的大小(玻璃板后木块的个数/个)

    1

    2

    3

    (3)、某小组在较暗的环境中实验时,发现木块的像较暗、不易辨识,联系日常照镜子的经验,解决方法是(填“照亮木块的像”或“照亮木块”)。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