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如图是甲、乙两运动物体的s-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甲的速度为10 km/h B、甲、乙两物体从相距3 km的两地同时相向出发,相遇需要300 s C、物体甲运动300 m路程需要40s时间 D、物体乙的速度为18 km/h
  •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教室里讲话时听不到回声是因为教室里没有回声 B、百米比赛时,计时员看到发令枪冒烟立即开始计时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 m/s D、声音能够在真空中传播
  • 3、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水污染日益加剧,因此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图所示为小明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熔化,后凝固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汽化,后凝固
  • 4、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中学生的身高约1.6 m B、郑州5月的平均气温约50 ℃ C、普通教室的高度约7 m 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2 m/s
  • 5、 无人驾驶汽车是一种智能汽车,也可称之为轮式移动机器人,主要依靠车内以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能驾驶仪来实现无人驾驶。如图所示为某款无人驾驶汽车,该车以72km/h的速度在一段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了8km,消耗汽油1.2kg。假设燃油完全燃烧,汽油机的效率为30%,那么,在这段运动过程中,求:(汽油的热值为4.5×107J/kg)

    (1)、1.2kg汽油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
    (2)、该汽车发动机做的有用功。
    (3)、该汽车输出的功率。
    (4)、该汽车所受的阻力。
  • 6、 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沙子和水谁的吸热本领大”时,选用了两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都是200g的沙子和水加热。他们绘制出沙子和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求:

    (1)、甲图和乙图哪个是沙子吸热升温的图像?
    (2)、加热2min时,水吸收了多少的热量?
    (3)、沙子的比热容。
  • 7、 小明学习了燃料的热值后,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来比较煤油和酒精热值的大小关系。他组装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记录结果见表:

    燃料

    加热前的水温/

    燃料燃烧后的水温/

    煤油

    25

    44

    酒精

    25

    34

    (1)、为保证实验可靠,小明选择了两套相同装置,在实验中还需要控制燃料的质量和水的(选填“初始温度”、“质量”)相同;
    (2)、燃料燃尽后,可以通过比较(填“加热时间”或“水升高的温度”)来比较酒精和煤油放出的热量多少;
    (3)、分析数据可知,煤油和酒精两种燃料中,热值较大的是
    (4)、在学习时,我们把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燃料的质量之比Qm称为热值,用q表示,这里定义热值的方法,我们称之为比值定义法,热值是燃料的特性;下列物理量中,运用比值定义法,并反映物质特性的物理量是(填写序号)。

    ①速度        ②功率        ③比热容        ④压强

    (5)、小明还想利用这种实验方案计算出煤油和酒精的热值,那么计算的结果(填“可靠”或“不可靠”)
  • 8、 小明学习物质结构的过程中完成了下面几组小实验。

    (1)、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让实验更可靠,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选填“A”或“D”)瓶。为了观察到明显的现象,抽掉玻璃板后需要等待约(选填“1min”或“10min”);
    (2)、将用毛皮摩擦后的橡胶棒靠近两个相同的自然悬挂着的A、B轻质小球,稳定后看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用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电,A、B两球带(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
  • 9、 
    (1)、根据如图所示的实物图,请在虚线框中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根据图甲给出的电路图,连接图乙的实物图。

  • 10、 反复弯折铁丝,铁丝会发热;操场上被太阳照射的单杠,温度会升高.前者是通过的方式改变内能,后者是通过的方式改变内能.
  • 11、 如图所示,是发光二极管的示意图。当电流从较长的接线脚流入时,发光二极管中有电流通过,使其发光;如果电流从较短接线脚流入,电流处于(选填“短路”或“断路”)状态,这说明发光二极管具有性。

  • 12、 某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汽缸活塞面积S=30cm2 , 汽缸容积V=150mL满负荷工作时,做功冲程中,燃气的平均压强为9.0×105Pa , 飞轮1min转动1800周。当汽油机满负荷工作时(不计摩擦) , 若1min消耗汽油10g , 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做功冲程燃气的平均压力为270N B、飞轮1min转动1800周,做功450 C、燃气对活塞做的总功为135J D、汽油机的效率为26.4%
  • 13、 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B、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C、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D、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 14、 如图所示是某四冲程内燃机的其中一个冲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这是汽油机的一个冲程 B、该冲程工作过程中把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C、该冲程可以给内燃机提供动力 D、该冲程工作过程中气缸内燃气的内能减少
  •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空气动力发动机与涡轮喷气发动机

    空气动力汽车是近十多年科技发展的产物,它利用高压压缩空气为动力源,将压缩空气存储的压力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机械能,从而驱动汽车运行(如图甲所示)。

    空气动力发动机的工作冲程与传统内燃机相似,但由于使用空气作为动力能源,在气缸里没有高温高压的气体燃烧过程,只通过单纯的气体膨胀做功来达到功率输出的目的,因此不再需要复杂的冷却系统,机体也可以选用较低强度、轻质的材料和简单的结构,所以结构简单、尺寸小、质量轻、造价低。

    如图乙为涡轮喷气发动机工作原理图,现代涡轮喷气发动机的结构由进气道、压气机、燃烧室、涡轮机和尾喷管组成。涡轮喷气发动机仍属于热机的一种,与活塞式发动机相同,有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这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是连续进行的,气体依次流经喷气发动机的各个部分,就对应着活塞式发动机的四个工作位置。

    (1)、喷气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先转化为内能,内能再转化为 , 来提供动力。
    (2)、喷气发动机能提供动力的是阶段,发动机的冷却系统选用水来冷却是因为:
    (3)、某单缸四冲程活塞式发动机的气缸活塞面积为30cm2 , 一个冲程活塞在气缸中移动的距离是50mm,满负荷工作时做功冲程的平均压强为9.0×109Pa。一次做功冲程中燃气对活塞做功J。
    (4)、提高热机的效率是研发机器的指标之一,以下途径不可以实现的是( ) (单选) 。
    A、使燃料完全燃烧 B、尽量减少各种热量损失 C、减少各部件间的摩擦 D、充分利用废气带走的能量
    (5)、气候干燥的季节,司机接触汽车有时会被“电”一下,为了消除静电现象带来的危害,人们制作了静电消除器,如图所示。静电消除器接触汽车后能够导走静电,它的前端应该是(选填“导体”或“绝缘体”)。
  • 16、某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实验装置、以及得到的数据如下图表所示。

    实验次序

    钩码重力G/N

    钩码上升高度h/m

    绳端拉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4

    0.1

    2.7

    0.2

    74%

    2

    4

    0.1

    1.8

    0.3

    74%

    3.

    8

    0.1

    3.1

    0.3

    86%

    4

    8

    0.1

    2.5

    (1)、实验中应沿着竖直方向匀速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但小组有同学发现实验过程中一边拉动一边读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应该静止读数,其他人认为他的想法不正确,因为他没有考虑到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由此测出的机械效率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通过比较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段数无关。
    (3)、第4次实验的机械效率η=;通过比较3、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4)、若每个滑轮的质量为100g,则第三次实验中克服摩擦做的额外功为J。(不计绳重)
  • 17、如图甲所示为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中描述的龙骨水车,它由水槽、刮板、木链、木齿轮、脚踏等组成,其中脚踏部分的结构如图乙所示。水车安放在河边,下端水槽和刮板直伸水中,另一端的木齿轮固定于堤岸的木架上,用力踩动脚踏部分使木齿轮转动,通过木链带动槽内板叶刮水上行,倾灌于地势较高的田地。

    (1)、龙骨水车脚踏部分相当于简单机械中的 , 刮水上行时水的能增大;
    (2)、刮板的面积越大,水车旋转一周提升的水就越多,对水所做的功越 , 当工人踩动脚踏的速度加快时,提升水的功率会变
    (3)、若工人踩动龙骨水车旋转一周可将0.025 m3的水提升到4m高的田地中,所用时间为60 s,工人做功的总功率为40 W,则该过程中工人做的总功为J,机械效率为%。(保留整数, g取10 N/ kg) 。
  • 18、某同学用煤炉给20kg的水加热,完全燃烧了0.8kg的煤,水温升高了 50C,水的比热容为 4.2×103J/kgC , 煤的热值约为 3×107J/kg。求:
    (1)、煤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水所吸收的热量;
    (3)、煤炉烧水时的热效率。
  • 19、某次执行任务时,载人返回舱的总质量约3t,在距离地面约10km时,返回舱打开伞舱盖到落地, 总共用时800s, g=10N/ kg。求:
    (1)、返回舱的重力;
    (2)、返回舱从打开伞舱盖到落地的平均速度;
    (3)、返回舱从打开伞舱盖到落地过程中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
  • 20、小红在烧水和煮豆浆时发现豆浆比水先沸腾,她根据学习过的物理知识猜想豆浆比水先沸腾的原因可能是:A.豆浆的沸点比水低:   B.豆浆的比热容比水小。

    于是通过如图甲所示的两套相同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1)、烧杯中装有初温和均相等的水和豆浆。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其温度为℃。
    (2)、如图乙所示,小红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b。由图像可知,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水的沸点低于 100C,原因可能是水面上气压标准大气压。
    (3)、在加热豆浆时,小红绘制了豆浆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a,她通过比较图像a、b可知猜想(选填“A”“B”或“A、B”)是错误的。实验中她发现豆浆在82 ℃时就产生了大量气泡,于是小红认为豆浆此时已经沸腾了。但她通过图像判断,82 ℃时豆浆并未沸腾,她判断的依据是。小红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到豆浆在80 ℃左右时会产生“假沸”现象,这就是她观察到豆浆先“沸腾”的原因。我们煮豆浆时一定要彻底煮沸,以防发生中毒情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