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我国国产航母“福建舰”上使用了电磁弹射装置,其原理如图所示,通电时线圈周围产生磁场,炮弹(铁质)被磁化,受到强大的作用力而高速飞出炮口。此过程中能量转化是:电能主要转化为能。

  • 2、优秀的口技传承人可以惟妙惟肖地模仿各种鸟鸣,甚至战场上的各种特殊的声音。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传承人能模仿各种鸟鸣,主要模仿的是声音的;观众听到震耳欲聋的大炮声,是因为声音的大。
  • 3、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0.1秒的不同位置。根据图中可以判断,球做的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相同的路程AB,球运动的时间长。(均选填“甲”或“乙”)

  • 4、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的速度之比为5∶2,通过的路程之比为4∶3,则甲乙所用时间之比为 , 小明在百米赛跑时,前半程速度为5m/s,后半程的速度为54km/h,则全程平均速度是 m/s。
  • 5、装修房屋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材料散发出刺激性气味说明了(选填“分子间有引力”、“分子间有斥力”或“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大气中PM2.5是直径不大于2.5µm的颗粒物,则PM2.5的运动属于。(选填“机械运动”或“分子运动”)
  • 6、《尚书纬·考灵曜》记载:“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闭牖(窗户)而坐,舟行而人不觉也。其中“舟行”即舟是运动的,是以为参照物,“人不觉”是以为参照物。
  • 7、如图甲,被测物体的长度为cm;如图乙,秒表的读数为s。

  • 8、暑假期间,同学们一起结伴去太原崇善寺游玩,在敲响寺内的一口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根本原因是(  )
    A、钟声的回声仍在回荡 B、钟还在振动 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了“延长”
  • 9、图甲是太阳能照明风扇,图乙是太阳能照明风扇工作时的能量转化流程图,白天安装在室外的太阳能电池板工作时,给蓄电池充电,将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室内的照明风扇工作时蓄电池给电动机和照明灯供电。对图乙方框中能量形式判断正确的是(  )

    A、①是“内能” B、②是“电能” C、③是“光能” D、④是“机械能”
  • 10、小车依次通过A、B、C三点的时间如图所示。小车下滑过程中,说法错误的是(  )

    A、小车AB段的平均速度为0.2m/s B、为了便于计时,应使斜面更陡一些 C、小车AB段的平均速度小于AC段的平均速度 D、若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使测得的AB段的平均速度偏小
  • 11、物理学中很多时候用图像来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下列选项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相同的是(  )

    A、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丙丁
  • 12、关于速度公式v=st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则该物体运动得越远 B、运动时间短的物体速度一定大 C、时间相同时,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则速度越大 D、运动路程长的物体速度一定大
  • 13、创新小组学习完长度的测量后,在讨论交流时,提出下列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A、误差是由于测量时粗心大意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 B、选用精确度高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D、读数时,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估读几位
  • 14、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初中生100m短跑成绩约为1min B、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 C、现在用的乒乓球的直径约为4mm D、课桌的高度约为80dm
  •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热电偶

    用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如铁丝和钢丝)组成如题23图甲所示的闭合回路,当AB两端存在温度差时,回路中就会有电流通过,这就是塞贝克效应(又叫热电效应),这种电路叫热电偶电路;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压由接触电压U接触和温差电压U温差两部分组成;实验表明:热电偶电路中电流的大小跟相互连接的两种金属丝的材料有关;跟接点A和B间的温差大小有关;

    实验测得某热电偶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与接点温差的数据如表所示:

    接点温差/℃

    0

    100

    200

    300

    500

    600

    电路中的电流/mA

    0

    64

    142

    234

    460

    594

    (1)、以下材料组合中,可以制作热电偶电路的是____(选填序号)。
    A、玻璃片、铝薄片 B、玻璃片、玻璃片 C、铝薄片、锌薄片 D、锌薄片、锌薄片
    (2)、这样的热电偶实际上是一个电源,它的电能是由能转化而来,其它条件不变,只将甲图中A处杯中的冰水混合物换为沸水,电路电流;其它条件不变,只将铁丝换成铜丝,电路电流 . (后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不变”或“变为零”)。
    (3)、将图甲中连接点A与恒温物体接触,连接点B与被测物体接触,将电流表的示数标注为温度示数,改装成温度计,该温度计的温度刻度分布(选填“均匀”或“不均匀”)。
    (4)、如图乙所示,热电偶的温差电压与J1、J2两点间的温度差成正比,当热、冷两点间的温度差为100℃时,产生的电压为1.5mV;若低温处J1的温度为-10℃,热、冷两点间产生的温差电压为0.015V,则高温处的温度为℃。
  • 16、我国研制的大型客机C919首飞成功。机上搭载的新一代发动机的热效率和推进效率比一般客机高,所谓热效率是指发动机获得的机械能与燃料完全燃烧产生的内能之比,而推进效率是指发动机传递给飞机的推进功(推动飞机所做的功)与其获得的机械能之比,如表是飞机的部分技术参数。
    巡航速度920km/h发动机的巡航推力3.5×104N
    (1)、 客机使用的热机,其燃料燃烧后内能转化为能,此过程总能量(选填“守恒”或“不守恒”)。
    (2)、喷气发动机使压缩后的混合气体在燃烧室燃烧,从燃烧至燃烧后剧烈膨胀,再从尾部高速喷出,这个过程中混合气体的温度是不断变化的,如下图中能大致反映混合气体温度随时间而变化的是____;
    A、 B、 C、 D、
    (3)、若飞机以巡航速度飞行1h的过程中,消耗燃油3500kg,发动机的热效率为40%,则此过程中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J,飞机推进功为J,发动机的推进效率为%。(燃油热值q4.6×107J/kg
  • 17、 在跨学科实践课上,某小组同学要制作一盏亮度可调的调光灯。

    (1)、他们设计了两种调光灯,如图甲、乙所示:

    图甲,先闭合开关S1 , 再闭合开关S2 , 此时(选填“灯泡L”“电阻R”或“电源”)会被短路;闭合S2后灯泡的亮度将(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

    (2)、为更好地进行调光,他们又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有的同学提出:灯泡在工作时电能会转化为内能和能,因此从节能角度考虑可以将小灯泡换成发光二极管,于是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LED灯发光,则LED灯的b端为(选填“正”或“负”)极。
    (3)、根据下表信息,滑动变阻器内的电阻丝应选用(选填“铜丝”或“镍铬合金丝”)更合适。

    导线

    长度/m

    横截面积/mm2

    阻值/Ω

    铜丝

    0.5

    0.02

    0.5

    镍铬合金丝

    0.5

    0.02

    50

    (4)、另一组同学按照图乙选择器材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无论怎样移动滑片,小灯泡的亮度都不变且一直很亮,这是因为滑动变阻器____(选填序号)。
    A、接了下面两个接线柱 B、接了上面两个接线柱 C、断路
  • 18、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天然气灶给25kg的水加热,同时他们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加热过程中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若在6min内完全燃烧了0.5m3的天然气,水的比热容为c=4.2×103J/(kg•℃),天然气的热值约为3.6×107J/m3。求:

    (1)、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经过6min时间加热,水所吸收的热量;
    (3)、天然气灶在6min内加热25kg水的热效率。
  • 19、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3V,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A的示数为0.5A,电流表A1的示数为300mA。

    (1)、 L1两端的电压是多少? 
    (2)、 通过L2的电流是多少?
  • 20、如图是实验小组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情况的实验装置,小明使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进行实验。

    (1)、甲、乙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以通过(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来反映。
    (2)、为了比较质量相同的甲、乙液体的吸热本领,小明提出了两种比较方案:

    ①让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

    ②两者加热相同时间比较升高的温度。

    在两种液体都不沸腾的前提下,你认为可行的方案是(选填“①”“②”或“①和②”)。

    (3)、 小明在实验中记录的数据见下表:
    加热时间/min012345678910
    甲液体的温度/℃2023262932343842465054
    乙液体的温度/℃2026323846505660657176

     加热4min后,液体升高的温度多,吸热能力较强的是液体(两空均选填“甲”或“乙”)。

    (4)、小红选用质量相同的a、b两种液体并用相同的电加热器进行实验,所测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像。已知a、b液体的比热容之比为5:4 , 则图像①反映的是液体(选填“a”或“b”)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小红发现,每加热2min液体a的温度升高5 , 则图中t1=℃。(不计热损失)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