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流星划过夜空 B、冰熔化成水 C、菜价上涨了 D、颜色变化了
-
2、将两只灯泡分别接在甲、乙两个电路中,以下实验现象不可能的是( )
A、在甲电路中,当L1和L2都发光时,取下L1后,L2会熄灭 B、在甲电路中用导线连接L1的两个接线柱,接通电路后,L1不发光L2发光 C、在乙电路中,当L1和L2都发光时,取下L1后,L2不会熄灭 D、在乙电路中用导线连接L1的两个接线柱,接通电路后,L1不发光L2发光 -
3、遵守交通法规是每一个市民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50m处有障碍物,平时从司机发现险情到踩刹车的时间(反应时间)为0.6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匀速前行9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18m才能停下来。求:(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为原来的4倍,汽车仍以原来的速度前进,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3)、如图所示为由南向北机动车及非机动车的道路示意图。已知机动车车道宽D=3m,甲轿车向北匀速行驶, , 轿车的尺寸为:长度L1=5m,宽度d=1.8m,在甲车前方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交界处的C点(与甲车相距:s1=7m),突然有一人骑自行车横穿马路,自行车车长L2=1.8m,宽度不计。假设轿车一直在车道中间位置行驶,且自行车和轿车始终保持匀速直线运行,为了能安全通过马路,自行车的速度最小为多少?

-
4、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有关“声音的特性”实验。
(1)、小明将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力拨动钢尺,观察钢尺振动的(选填“快慢”或“幅度”),听钢尺发出的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音调与(选填“振幅”或“频率”)的关系;(2)、若小明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再用力拨钢尺,听其响度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其中“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是为了保持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变;(3)、当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小明不能听到钢尺发出的声音,原因是钢尺振动的频率(选填“高于”或“低于”)20Hz;(4)、小华拨动钢尺,看到了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钢尺另一端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小华的实验操作存在的问题是。 -
5、小丽同学在学习声现象时做了几个探究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发出声音的音叉在 , 此实验的物理研究方法叫做;(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3)、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所听到的铃声将会逐渐(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推测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这个现象说明声音(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A.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得出的
B.用实验直接证实的
C.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
(4)、通过丙实验的结论可知,若在月球上做图乙实验,泡沫塑料球弹起(选填“能”或“不能”)。 -
6、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制作简易温度计”的项目化学习活动。准备了玻璃瓶(带塞)、玻璃管、刻度尺、红墨水、冰水混合物、50℃的恒温热水等实验器材。根据你的物理知识储备,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是小组同学自制的简易温度计,其原理是利用液体的。为了提高简易温度计的精确度,应准备较(选填“细”或“粗”)的玻璃管;(2)、查阅资料可知: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红墨水的体积变化量也相同,故温度计的刻度(选填“均匀”或“不均匀”);(3)、图乙、丙是小组同学标刻度的过程:在充分接触足够长时间后,液面a处应标注℃,液面b处应标注℃,接着利用刻度尺对刻度进行细分。 -
7、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求驾驶员和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如图所示,汽车匀速行驶时,坐在座位上的乘客相对于汽车是的。坐在车内的小明看到路旁的树向后退去,他是以为参照物的。

-
8、如图所示是用两个一次性纸杯自制的一个“土电话”。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固体(选填“能”或“不能”)传声,且细线处于(选填“拉紧”或“松弛”)状态的通话更清楚、响亮。

-
9、如图甲所示,物块的长度为cm,如图乙所示,停表的读数为s。

-
10、吹打(广西八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因使用鼓、锣、钹、笛、箫、弦、琴、人声等八种乐器演奏而得名“八音”。关于其中乐器使用所涉及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手指拨弹不同的弦,目的是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B、吹箫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C、鸣锣击鼓,人们能区分锣鼓声是因为锣鼓声的音色不同 D、八音齐奏,周围的人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
11、小宇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四次读数分别为26.13cm、26.12cm、26.10cm、26.31cm。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 )A、26.165cm B、26.17cm C、26.12cm D、26.116cm
-
12、如图是用每0.2s闪光1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的四个小球从左向右运动的频闪照片,其中小球运动得越来越慢的照片是( )A、
B、
C、
D、
-
13、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丁的音色相同 B、甲、丙的音调相同 C、甲、乙的音调相同 D、丙、丁的响度相同 -
14、关于温度计的使用,正确的是( )A、
B、
C、
D、
-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加湿器与空气湿度。
超声波加湿器以体积小、静音、加湿均匀而深受用户喜爱。如图甲是某款超声波加湿器,它是利用超声波振子每分钟向水箱中发射900万次高频振荡波,将水打散成直径为3~5微米的细小水颗粒,形成“白雾”,再用小风扇把“白雾”吹入室内,就可以增加室内空气湿度。
空气湿度指空气的干湿程度,取决于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常用的描述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绝对湿度,用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来表示。另一种是相对湿度,用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与同一温度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之比表示,即相对湿度。相对湿度常用百分数表示。气象预报中的空气湿度就是指相对湿度。
什么是饱和蒸气压呢?我们知道,水在任何温度时都会蒸发。从微观角度看,由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蒸发时液体表面的部分水分子离开水面跑到周围空间,同时水面上方的水分子也会回到水中。当相等时间内回到水中的分子数等于离开水面的分子数时,水与水蒸气之间达到了一种动态平衡。此时水蒸气的压强叫作饱和蒸气压。温度升高时,水的饱和蒸气压增大。
研究发现:相对湿度越大,水蒸发得越慢。为此人们设计了图乙所示的“干湿球湿度计”测定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干湿球温度计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组成,其中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裸露在空气中,用来测量气温,称为干球温度计;另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用一块浸满水的湿棉布包裹,称为湿球温度计。已知部分室温下的相对湿度表如下表所示。

相对湿度
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
1
2
3
4
室温/℃
15
90%
80%
71%
62%
18
91%
82%
74%
66%
21
92%
83%
76%
68%
24
93%
85%
79%
74%
(1)、加湿器工作时,喷出的水雾最终使空气湿度增大的原因是:水雾发生了变成水蒸气逸散到空气中。(2)、关于加湿器和干湿球湿度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_。A、加湿器喷口外的白雾是液化形成的 B、干湿球温度计不仅能测量空气的湿度,还能测量环境的温度 C、包裹湿球温度计玻璃泡的棉布不能用酒精沾湿 D、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越小,表示当时空气越干燥(3)、图乙所示的干湿球湿度计玻璃泡部分已被遮挡,由图可推测干球温度计是(选填“A”或“B”)。根据两温度计的示数,对照湿度表可知:此时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为。(4)、某天早晨,小明看到干温度计的示数为15℃,湿温度计示数为10℃。到了中午,看到干温度计的示数为26℃,湿温度计示数为21℃。由此可判断:中午空气的相对湿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早晨空气的相对湿度。 -
16、用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来测量某物体的温度时,测量值偏低1℃,当该物体的温度升高10℃后,再用温度计来测量物体的温度时,测量值却偏高了0.5℃,将该物体的温度继续升高10℃,此时用温度计来测量时,测量值将℃(填偏高或偏低多少℃),用这个温度计分别来测量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两者的示数差为℃。
-
17、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分别在烧杯和试管中放入适量的碎冰并各放了一支温度计组成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用酒精灯加热,使烧杯和试管内的碎冰均完全熔化,实验过程中两支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忽略试管内碎冰与空气的热交换,则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冰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不需要吸热 B、试管中的冰熔化过程用时约9分钟 C、第6分钟试管中的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D、第8分钟烧杯中的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
18、为了探究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某同学模仿探究晶体熔化规律的实验,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实验,烧杯中和试管中都装有适量的水。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试管中的水能否沸腾。
(1)、理论依据:(2)、推理过程:(3)、结论: -
19、小明用水煮鸡蛋时,猜想:在水中加些盐可以将鸡蛋更快地煮熟。他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了水和盐水在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安装图甲所示装置时,应该先确定铁圈(选填“A”或“B”)的位置。使用硬纸板的目的是(2)、实验中依据现象判断水开始沸腾。根据水沸腾前后的气泡特点可知,图乙中(选填“①”或“②”)所示的现象表示水正在沸腾。(3)、在水温升高到90℃后,每隔10s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第30s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读数为℃。继续实验,记录相关数据,得到如下表格,请你补充表头内容。(a)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b)
90
91
93
-
95
96
97
98
98
98
补全表格表头:(a);(b)。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图像如图丁所示。
(4)、换用等质量的盐水重复刚才的实验,记录数据,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图像如图丁所示。由实验数据可知,当地的大气压强(选填“>”、“=”或“<”)标准大气压强。对比图中两条图线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小明认为他的猜想(选填“正确”或“错误”)。(5)、星期天小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有点少,于是小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下图能说明其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___________(填字母)。A、
B、
C、
D、
-
20、冬天给道路上的积雪撒“融雪盐”(如图甲所示),可以有效地防止交通事故发生。为了解“融雪盐”的作用,小明用如图乙所示实验装置,探究盐冰(浓融雪盐水冻成的冰块)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小雪将盐冰放入易拉罐中,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观察易拉罐外部变化(如图丁所示)。
(1)、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盐冰(选填“是”或“不是”)晶体;(2)、通过上述实验可知,融雪盐能有效(选填“提高”或“降低”)道路上积雪的熔点;(3)、丁图中,发现易拉罐的上部有水珠,底部外有白霜形成,易拉罐外部的白霜是凝华形成的。在形成水珠和霜的过程中都要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