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1)、如图甲所示,读数为s
    (2)、小晋发现:妈妈在煮粥时,沸腾后就调为小火了.他想探究:沸腾后调成小火,水温如何变化?于是他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了探究:

    ①组装图乙的实验器材应该按照(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如图丙是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为 ℃:

    ②如图丁数据所示,分析可知图线 (选填“a”或“b”)对应的水的质量少一些;

    ③小晋通过实验,知道了沸腾后改用小火不仅能够节省燃料,而且水在沸腾时,继续加热,温度将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④小晋在探究过程中往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盐继续探究,发现盐水温度达到102℃才沸腾,老师认为他的实验发现很有价值,还可以继续深入探究,请你提出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 2、     
    (1)、如图所示,某戏曲演员正在平面镜前化妆,请画出头饰中弧线 AB段在平面镜中的虚像;

    (2)、如图所示,两透镜焦距相同,请画出已知光线经过凸透镜的折射光线和后来经过凹透镜的折射光线;

    (3)、在“预防溺水”主题班会课上,班主任用光路图来解释“水池变浅”的道理:池底A 点射出的光线经过水面折射进入B点的人眼,C点是人眼看到的池底A点像的位置.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并标出折射角r.

  • 3、哈尔滨文旅火爆全网,南方的游客亲身体验了什么是泼水成冰.打磨冰块,使其中间厚边缘薄,就可以制造出冰质的(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这种透镜对光有(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装上镜架,你就打造了一副可以矫正(选填“近”或“远”)视眼的眼镜.
  • 4、某医院急诊室的一个氧气瓶充满氧气,在给急救病人供氧时用去了一半氧气,则氧气瓶中剩余氧气的质量:一瓶药液抽掉一半后,药液的密度(前两空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医院里用的医用灭菌灯是利用 (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
  • 5、我们在家里蒸馒头时,最先熟的是(选填“上”或“下”)层的,原因是水蒸气上升遇到锅盖,发生 , 会放出热量.拿刚出锅的热馒头时手要沾点凉水,因为热馒头接触到手上的凉水时,凉水迅速可吸收很多热量,这样手就不会觉得那么烫了.(后两空均填物态变化)
  • 6、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小明将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硬纸板上的直线 ON 垂直于镜面,右侧纸板可绕 ON 向后转动.如图甲所示,入射角等于°;若增大入射角,则反射角 (选填“增大”或“减小”).若将右侧纸板向后转动,如图乙所示,在右侧纸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反射光.

  • 7、“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如图是白鹭在如镜的水面上飞行的情形.水中的“白鹭”是由光的形成的 (选填“实”或“虚”)像.若水深3m, 当白鹭距离水面5m时,它的像距离水面m

  • 8、小强家的冰箱在忘记关门时,会发出“滴滴”的报警声,报警声是由报警器里的发声装置产生的,通过传到人耳,声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m/s.
  • 9、甲乙两位同学分别骑自行车沿平直公路自西向东行驶, 其s-t图像如图所示.则甲同学骑行的速度为m/s,合km/h;以甲为参照物,乙运动的方向为向(选填“东”或“西”).

  • 10、下列对图所示的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

    A、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 B、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 C、丙图:自制照相机拍摄近处物体时,应将可伸缩纸筒伸长 D、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目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 11、某同学利用一定质量的水,研究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V-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在4℃时密度最小 B、AB段表示水温度升高,密度变小 C、BC段表示水温度升高,体积变小 D、对于一定质量的水,在4℃时体积最小
  • 12、小李同学在爸爸指导下,走进厨房进行劳动实践,他发现厨房里涉及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冷冻室取出的排骨表面有“白霜”,“白霜”是固态 B、在排骨的“解冻”过程中,排骨中的冰吸热熔化成水 C、排骨汤煮沸后冒出大量的“白气”,“白气”是液态 D、排骨汤盛出后不容易凉,是因为汤能够不断吸热
  • 13、英歌舞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不断改变两根舞槌对击的力度,目的是改变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调和音色
  • 14、 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运动.下列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五四运动 B、车水马龙 C、白云飘荡 D、晨跑锻炼
  • 15、小明利用压强计等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实验前检查器材,发现U形管两边液面如图甲所示,调节的方法是(填字母)。

    A.将右侧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向右侧管中倒入部分液体

    C.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比较乙、丙两图,可以得到结论: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随的增大而增大。

    (3)小明发现用图丁装置不仅可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还可以用它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于是他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往左侧加入深度为h1的水,测得左侧水面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为h2

    ②接着往右侧缓慢倒入待测液体,直到橡皮膜

    ③测得待测液体液面到容器底的深度为h3 , 液面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为h4

    ④小明选择相关的物理量,推导出待测液体密度的表达式为ρ=(水的密度用ρ表示)。

  • 16、某学习小组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实物电路(电源电压保持 3V 不变)。

    (1)如图乙为他们依据实验数据绘制的I-R关系图像,图像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当电阻R由5Ω的更换为10Ω的时,闭合开关S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向(选填“左”或“右”)端滑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保持V不变;

    (2)实验中R的阻值分别是5Ω、10Ω、15Ω、20Ω和25Ω,为完成整个实验,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至少是Ω;

    (3)本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 17、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所用器材有:两个相同的蜡烛、玻璃板、支架、白纸、刻度尺、火柴、光屏等。

    (1)为了更好地完成实验,最好选用(选填“无色”或“茶色”)玻璃板;

    (2)用两个相同的蜡烛做实验,在玻璃板一侧点燃蜡烛A,在另一侧将未点燃的蜡烛B放到蜡烛A像的位置,发现它们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选填“大小”或“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否是左右相反的,应该选用图乙中的(填字母)物体进行实验。

  • 18、如图所示,是小周“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实验。

    (1)把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小周用轻质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右拉动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稳定时如图所示,为N。

    (2)小周在桌面上铺上毛巾,再重复上面的实验,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F1(选填“>”“<”或“=”)。

    (3)在此实验中,小周先用4N的水平拉力拉动木块在桌面上运动,然后再用5N的水平拉力拉动木块在桌面上运动,在两次拉动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 19、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组装过程中需要先调整的是(选填“铁圈”或“铁夹”)的高度。

    (2)实验时,小冬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用冷水,这种做法的优点是

    (3)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

  • 20、如图为一同学在玩溜溜球时的场景,请画出此时绳子对手的拉力的示意图。

       

上一页 27 28 29 30 3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