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甲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后,两个灯泡都能发光,乙图为电流表A1指针的位置,如果电流表A2读数是0.6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灯泡L1和L2串联 B、电流表A1的读数是0.3A C、通过灯L1的电流为0.9A D、电流表A1可以连接“﹣、0.6”接线柱
  • 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1)、当S3闭合、S1S2断开和S1S3断开S2闭合时,电压表两次的示数均如图乙所示。则电源电压是多少?
    (2)、当S1S3断开、S2闭合时R1两端的电压为多少?
    (3)、当S1S3闭合,S2断开时,电流表A和A1的示数分别为1.0A和0.2A,则通过R2的电流是多少?
  • 3、实验小组做“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的实验。

    UAB/V

    UBC/V

    UAC/V

    2.0

    0.9

    3.0

    (1)、在检查实验器材时发现电压表如图甲所示,解决方案是 , 在本实验中,应选择规格不同的小灯泡进行实验,目的是
    (2)、请根据图乙所示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丙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3)、连接实物电路时,小华刚连完最后一根导线,两灯就亮了,则小华在实验操作中的不当之处是
    (4)、在测量灯L2两端的电压时,小明提出:为了节省时间,保持B点不动,只将接A点的线端改接到C点。小明的操作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5)、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得到的数据如表,他们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初步结论
    (6)、请你对该小组的实验进行评价
  • 4、将初温相同的液体装入如图所示的五组实验装置的烧杯中,烧杯和温度计、铁架台均相同,另提供天平和秒表完成下列实验。

    (1)、实验目标一:比较水和油的比热容大小。选择两组装置进行实验,通过比较水和油吸收热量的多少。
    (2)、实验目标二:比较酒精和煤油的热值大小。选择两组装置进行实验,在两个装置的燃烧灯中注入相同的酒精和煤油(保证实验进行时两烧杯中的液体均未沸腾),待燃料完全燃烧后,比较就可以判断酒精和煤油热值的大小。
    (3)、实验目标三:测量酒精的热值。选择①装置进行实验,酒精灯加热12min使水温由10℃升高了35℃,刚好消耗掉2g酒精。若不计热量损失,酒精的热值为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 5、按要求完成下列作答;

    (1)、如图甲所示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是因为
    (2)、如图乙所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负电、B不带电。A验电器金属箔张开,因为。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B的金属箔由闭合变为张开。这表明,有一部分电荷通过金属棒在AB间发生了移动,形成的瞬间电流方向为(选填“A到B”、或“B到A”)。
    (3)、如图丙所示在烧杯中加入盐水,将铜片和锌片放在盐水中,这就是一个电池。用电压表测量这个自制电池的电压,其现象如图所示,电池的正极是(选填“锌片”或“铜片”)。
  • 6、有A、B、C三个轻质小球,A、B靠近时相互排斥,B、C靠近时相互吸引。上述现象是它们可能带有电荷导致的,小球可能不带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会带上负电荷,是因为
  • 7、如图所示是内燃机的 冲程,该冲程能量的转化是

  • 8、如图所示,闭合开关,两个小灯泡L1L2均能发光。下列关于该电路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若甲为电流表,则两灯一定串联 B、若乙为电流表,则乙测L1的电流 C、若丙为电流表,则丙测L1的电流 D、若甲为电流表,则乙可能为电压表
  • 9、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6V。闭合开关S , 电路正常工作,电压表的示数为3V。一段时间后,电压表的示数由3V变为6V , 电流表示数增大。若电路中仅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R1 R2上,则电路的故障是(  )

    A、R1断路 B、R2断路 C、R1短路 D、R2短路
  • 10、小湘来回晃动晾晒在塑料盘中的米粒后,发现有些米粒会吸附在塑料盘上,且米粒间相互排斥,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塑料盘是导体 B、与米粒摩擦后的塑料盘不带电 C、摩擦过程中创造了电荷 D、米粒相互排斥是由于带上了同种电荷
  • 11、某固态物体的质量为m , 其物质的比热容为c , 用稳定的热源对它加热(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到t3时刻停止加热,然后让其冷却。上述过程中记录不同时刻的温度,最后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t2时间段,该物体吸收的热量为cmT2T1 B、t2t4时间段,该物质的比热容先增大后减小 C、t4t5时间段,该物体放出的热量为Q3=cmT2T1t2t1t1 D、该物质在t5t6时间段的比热容大于在0t1时间段的比热容
  • 12、小明用可乐瓶制作出水火箭,如图所示,先在瓶里装适量水,旋紧瓶塞,然后将带有阀门的金属管插入瓶塞,用打气筒往瓶里打气。打开阀门后,水从金属管向下喷出,水火箭竖直向上飞向空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用打气筒往瓶里打气,瓶体膨胀起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用打气筒往瓶里打气,水火箭瓶内气体的内能保持不变 C、水向下喷出时,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减小了瓶内空气的内能 D、水火箭向下喷水上升过程中,水火箭的惯性减小
  • 13、二十四节气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露:“节后新交白露来”,露是由水蒸气凝华而来的 B、霜降:“一朝秋暮露成霜”,霜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少 C、夏至:“炎炎日正午”,洒水车在地面洒水降温,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性质 D、立春:“大地阳和暖气生”,大地内能的增加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的
  • 14、春节是世界华人共同的节日,以下春节活动涉及的物理知识,辨析合理的是(  )
    A、糖画师做糖画,糖汁固化成型是凝华现象 B、大年夜吃汤圆,碗中冒出的“白气”是液化形成的 C、用胶水贴春联,春联紧贴在门槛上说明分子间只有引力 D、饺子被煮熟,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面的内能
  • 15、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
    A、洗澡水温度约为60℃ B、一个一次性医用口罩的质量约为200g C、空调正常工作的电流为5A D、干电池电压为220V
  • 16、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氢燃料具有清洁无污染、效率高等优点。2024年4月,两辆以氢为燃料的汽车,进行了北京到上海1500km长距离运输测试,这是中国氢能车辆首次大范围、长距离、跨区域的实际运输测试。某氢燃料大巴车如图所示。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 氢燃料的热值约为1.4×108J/kg。求:

    (1)、0.6kg的氢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在1标准大气压下,若这些热量全部被质量为400kg、温度为65℃的水吸收,水升高的温度;
    (3)、氢燃料可供该型号氢燃料电池大巴车以140kW的恒定功率匀速行驶300s,求该氢燃料电池大巴车的效率。
  • 17、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主火炬首次创新使用零碳甲醇燃料,开创了世界先河。若完全燃烧0.2kg的零碳甲醇所释放出的热量,可以将质量为10kg的水升高60 , 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 零碳甲醇的热值约为3×107J/kg。求:
    (1)、零碳甲醇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
    (2)、水所吸收的热量;
    (3)、该主火炬的热效率。
  • 18、小明在探究“比较不同液体的吸热能力”实验中:

    (1)、分别在试管中装入相同质量A、B两种液体;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时,通过比较(选填“液体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这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是
    (2)、图乙装置中两个相同烧杯装有相同质量和初温的水,有同学想用该装置进行“比较煤油和酒精的热值大小关系”实验,应控制灯中煤油和酒精的相等;
    (3)、当两灯的燃料全部燃烧完,酒精加热烧杯中水温度为80 , 煤油加热的烧杯中水温度为90 , 由此可以初步判断(选填“酒精”或“煤油”)的热值更大一些;
    (4)、根据Q=cmΔt计算出水吸收的热量,再根据Q=qm计算出煤油的热值,发现结果与资料中给出的煤油热值相比(选填“偏大”或“偏小”);
    (5)、实验结束后,小明又找来了一些冰块,探究了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并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丙所示的图像,在BC阶段中C点处物质的内能(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点处物质的内能;由图丙可以看出AB CD段升高的温度相同,但CD段加热的时间更长,其原因是
  • 19、分子运动的快慢和温度有无关系?小科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猜想1: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无关;

    猜想2: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1)、为了验证猜想,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倒入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质量相同的一小滴红墨水,观察两杯水的颜色变化的快慢。这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是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热水杯中的颜色变化得快,得到的结果是(选填“猜想1”或“猜想2”)正确,水杯中颜色的变化是红墨水在水中的结果;
    (3)、实验过程中,(选填“能”或“不能”)用玻璃棒搅动杯中的水,原因是。在完成上述探究后,小科进一步提出猜想:分子运动的快慢还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4)、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小科将上述实验改成研究分子运动的快慢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的实验。具体方法:①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在其中倒入质量相同、相同的水和酒精,各滴入质量相同的一滴红墨水。②
  • 20、小叶对微观世界充满了好奇,她通过查阅资料及实验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如图所示,有两只集气瓶A和B,A瓶装有无色透明的空气,B瓶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为了研究扩散现象,应选择(选填“甲”或“乙”)图所示的方案。抽掉玻璃板后,保持两瓶口紧贴静置较长时间,两瓶中气体的颜色变得相同,该现象说明

    (2)、如图所示的示意图形象的反映了物质固、液、气三态的分子排列特点,其中甲图表示的物态为态,物体若由乙状态变为丙状态,需要热量;

    (3)、如图所示,把两块表面干净的铅柱压紧,下面吊一个重物时(选填“能”或“不能”)把它们拉开,原因是分子之间有

上一页 27 28 29 30 3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