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恒为4.5V。闭合开关S后,电阻R1的电功率为9W,电阻R2的电功率为4.5W。求:

    (1)、电阻R2的阻值;
    (2)、整个电路在20s内产生的热量。
  • 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4.5V,小灯泡标有“2.5V   1.25W”的字样(设小灯泡电阻不变)。小灯泡正常发光时,求:

    (1)、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
    (2)、电路的总功率。
  • 3、如图为某同学家的电能表,该电能表读数为 kW·h;当电能表上的转盘转过600转,接在这个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消耗电能J。

       

  • 4、如图是甲、乙两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图像,由图可得甲的电阻是Ω。若将甲和乙串联接在电路中,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I∶I=

  • 5、2024年5月1日,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首次海试。将搭载自主研发的电磁弹射系统,是利用强磁场对通电轨道产生的力使舰载机加速起飞的。下列图示与此原理相同的是(  )
    A、 B、 C、 D、
  • 6、如图所示是一款电子握力计的电路原理图,M、N均为金属板,N固定不动,当握力F增大时,则(  )

    A、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变小 B、电压表示数增大 C、电阻R的功率一定减小 D、电阻R0的功率增大
  • 7、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
    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0g B、一名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约为20m/s C、洗澡水温度为80℃左右 D、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V
  • 8、体温计的原理是 , 一个体温计给甲同学测量体温是35.8℃,再给乙同学测体温时没有甩(乙同学的体温是37℃),测量的结果是 , 如果又给丙同学测体温时仍没有甩(丙同学的体温是36.4℃),测量出丙同学的体温是
  • 9、电位器实质是一种变阻器,如图是电位器的结构和连入电路的示意图,a、b、c是接线柱。当滑片向c端旋转时,连入电路的电阻(  )

    A、不变 B、变小 C、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 10、小东在家用电子秤、透明容器和水测量土豆的密度。小东先用电子秤测出土豆质量m1=396g。如图甲所示;然后在容器中加入适量水,测得容器和水的总质量m2=533g。如图乙所示;再用细线拴住土豆并浸没在水中(水未溢出且细线体积可忽略不计)。在容器上标记此时水面的位置,如图丙所示;最后取出土豆。往容器中加水。直到水面达到标记处,测出容器和水的总质量,m3=863g。如图丁所示。根据以上测量的数据求:(ρ=1.0g/cm3

    (1)、土豆的体积;
    (2)、土豆的密度。
  • 11、为了锻炼身体,小东参加了一次骑行活动,整个骑行路线从通州大运河公园出发到通清路,全程27 km,耗时2h30 min到达终点。求小东在这段路程中骑行的平均速度?
  • 12、请阅读《太阳光的颜色之谜》回答问题。

    太阳光的颜色之谜

    在牛顿之前,人们对太阳光的颜色争论不休,直到牛顿做出了如图甲所示的著名实验,谜底才得以解开,原来太阳光中含有各种色光以及一些看不见的光。后来,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发现,本质上光也是一种波,不同颜色的光对应不同的波长。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波长依次减小,红光波长最长,紫光波长最短。如图乙所示,其中一种看不见的光——紫外线根据不同波长可分为“UVC”“UVB”“UVA”三种类型,其中UVC对人体伤害最大,UVC能通过石英玻璃,但不易通过普通玻璃。

    光在传播过程中可能被散射。光在空气中传播时,会遇到大气分子、水蒸气以及尘埃等障碍物,障碍物会将光的一部分能量散射出去,而另一部分能量穿过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被散射出去的能量比例与光的波长有关,波长越短,被散射出去的能量越多,穿过的能量越少,越难传到远的地方。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在白色光屏上的②区域形成彩色光带,这是光的现象。
    (2)、如图丙所示。某消毒柜采用波长为254 nm 的紫外线消毒。该紫外线属于(选填“UVC”“UVB”或“UVA”)类型,紫外线从密封透明灯管内射出,对柜内的物品进行杀菌消毒,透明灯管的材料应选 (选填“石英”或“普通”)玻璃。

    (3)、结合文章分析生活中用红灯表示停止和危险信号的原因:
  • 13、小东学习了温度计知识后,用水作为测温物质自制了一个简易温度计。小东在小瓶内装满红墨水,用插有细管的橡皮塞塞住瓶口,如图甲所示。现有两个装有不同温度水的容器A、B,将简易温度计放入A容器的水中,当细管中的液面静止时位置如图乙所示;将简易温度计放入B容器的水中,当细管中的液面静止时位置如图丙所示。由此小东得出:A容器中水的温度一定比B容器中水的温度高。请结合水的密度与温度关系图(如图丁所示),判断小东的结论是否正确,并写出分析过程。(忽略玻璃瓶、橡皮塞、细管的热胀冷缩)

  • 14、实验桌上有发光物体,焦距分别为5cm、10 cm的凸透镜 A 和B,光具座和光屏各一个。小东利用上述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大小与凸透镜的焦距大小是否有关”。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焦距为5cm 的凸透镜 A 固定在光具座中央,将发光物体、光屏分别放在凸透镜两侧,调节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其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

    ②将发光物体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 A 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30cm处,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清晰的像,测量像到透镜的距离 v,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③将发光物体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 A 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20cm处,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清晰的像,测量像到透镜的距离 v,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1)、小东的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请你针对小东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改正措施:
  • 15、实验桌上有透明薄玻璃板、两支相同规格且可以改变高度的电子蜡烛A 和B、白纸、刻度尺和铅笔等器材。小东想利用上述器材设计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的高度是否等于物的高度”。
    (1)、请你帮助小东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将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将玻璃板竖直放置在白纸上。

    ②用刻度尺测量此时蜡烛 A 的高度h , 将蜡烛A放置在玻璃板前的某一位置,将另一支蜡烛B放置在玻璃板后,不断调节蜡烛 B的高度和位置,多角度观察,直至其与蜡烛A的像 , 用刻度尺测量此时蜡烛B的高度即像的高度h , 将h、h记录在表格里。

    ③改变 , 仿照步骤②,再做5次实验。

    (2)、请你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 16、小东猜想物体的隔音效果可能跟物体的厚度和材料有关。小东挑选了市面上常见的隔音材料有聚酯纤维、鸡蛋棉、隔音海绵。为了比较这几种材料的隔音效果,小东还准备了机械闹钟、手机(自带 APP分贝测量仪)、三个完全相同的塑料密封盒作为隔音房间模型。

    (1)实验思路:

    ①小东设计将这三种材料裁剪后贴在房间模型的内部,以下做法能达到最好隔音效果的是

    A.贴在“房间”的四面墙壁上   

    B.贴在“房间”的四面墙壁和地面上

    C.贴在“房间”的四面墙壁、地面和顶面上

    ②为测试不同材料的隔音效果,还应使三种材料具有相同的

    ③在比较不同材料的隔音效果时,声源的响度应(选填“随材料而变化”“保持不变”或“根据实验情形而改变”)。

    (2)实验过程:

    首先利用手机分贝测量仪检测出声源处的声音强度为80dB,然后在三个塑料盒内分别装好待测隔音材料,并将声源依次放入塑料盒并密封。最后在每个塑料盒外距离声源0.5m处,用手机检测声音的强度,结果记录于下表。

    材料种类

    聚酯纤维

    鸡蛋棉

    隔音海绵

    声音强度/dB

    30

    65

    44

    (3)实验结论:隔音效果最好的材料是

  • 17、某75%酒精消毒液的部分产品信息如下表所示。兴趣小组想通过测量消毒液的密度来鉴定该产品是否合格,准备好实验器材后,操作步骤如下: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调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天平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水平平衡。
    (2)、调节平衡后,将盛有适量消毒液的烧杯放在天平左盘中,改变右盘中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此时砝码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消毒液的总质量为g;然后将烧杯中的部分消毒液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再利用天平测量出烧杯和剩余消毒液的总质量为53g。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该消毒液的密度为g/cm3;   根据测量结果可判断该产品是(选填“合格”或“不合格”)的。
  • 18、小东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放在水平台面上,先用加湿器使整个半球形玻璃罩内充满水雾,将一小块平面镜放在水平圆台上,用固定放置的红色激光笔发出一束垂直射向平面镜的光NO,然后用另一个绿色激光笔沿AO方向入射一束光,经平面镜反射后沿OB方向射出。

    (1)、将绿色激光笔固定在玻璃罩上后,若从反射光线一侧观察,发现时。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小东利用图乙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时,不断调整激光器的位置改变入射角大小,将入射角∠i与反射角∠r记录在下表中。

    ∠i/度

    10

    20

    30

    45

    60

    75

    ∠r/度

    10

    20

    30

    45

    60

    75

    分析表格中数据,归纳得出:在光的反射中,

  • 19、如图甲所示是某同学在“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境为图乙中(选填“A”或“B”)图;
    (2)、如图丙所示,某同学绘制出了水在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实验中水的沸点是℃,可以推断出此时水面上方气压(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3)、由图像可得出结论:水沸腾前,;水沸腾时,
  • 20、
    (1)、如图甲所示,铅笔的长度是cm;
    (2)、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上一页 22 23 24 25 2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