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24年11月,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珠海市成功举办,题图为最新隐身战斗机歼-35A直上云霄的精彩瞬间。小明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歼-35A的最大飞行速度为2.2马赫,即空气中声速的2.2倍(空气中声速取)。(1)、歼-35A的最大飞行速度是多少?(2)、歼-35A以最大飞行速度飞行149.6km需要多少时间?(3)、若某次飞行时,歼-35A以的速度飞行5s,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
2、劳动课上小明学习了用一定浓度的盐水腌制咸鸭蛋的方法,需要测量盐水的密度来检测所配制盐水的浓度。(1)、实验操作如下: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零刻度线,指针位置如题图甲所示,此时应向调节平衡螺母;
②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234.4g;
③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液面位置如图丙所示,则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④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砝码和游码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g;
(2)、计算得出盐水的密度;(3)、回到家后,小明在洗绿豆时发现绿豆是沉在水底的。他想测量绿豆的密度,于是进行了下列实验:①用一个小矿泉水瓶装水,使水面与瓶口平齐,用电子天平测出瓶和水的总质量为;
②把矿泉水瓶中的水倒出一小部分后,再次测出瓶和水的总质量为;已知水的密度为 , 可求出倒出瓶中的水的体积为(用和表示);
③用碗装一些绿豆,测出碗和绿豆的总质量为;
④把碗中的绿豆慢慢倒入瓶中,直至水面又与瓶口平齐,测出此时碗和剩余绿豆的总质量为 , 可求出倒入瓶中的绿豆质量为(用、表示);
⑤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可推导出绿豆密度的表达式(用和表示)。在步骤①中,这位同学让水面与瓶口平齐(或者使水面到达瓶口附近某个有标记的位置),而不是让水面位于矿泉水瓶横截面积较大的位置,这样做的好处是:。
-
3、题图为某实验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器材有:一个凸透镜、光屏、高度为3.0cm的F形光源和刻度尺。实验时,物距从6.0cm开始,每次增加2.0cm。下表是他们记录的物距、像距、像的高度和正倒情况。
物距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22.0
24.0
26.0
像距
\
\
\
60.4
35.6
26.6
22.3
20.0
18.4
17.3
16.6
像的高度
\
\
\
15.1
7.6
5.0
3.7
3.0
2.5
2.3
2.1
像的正倒
正
正
\
倒
倒
倒
倒
倒
倒
倒
倒
(1)、实验时需将F形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调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呈现在;(2)、实验发现,当物距在10.0cm以内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均不能在光屏上成像,人眼应从(选填“光源”或“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光源的像。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cm;(3)、实验中如何判断光屏上所成的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4)、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规律:凸透镜成倒立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 , 像变;(5)、某同学在做实验时,光屏上得到了F形光源清晰的像,但他不小心用手指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这时光屏上的像会出现怎样的变化?有人认为,光屏上会有指尖的像;也有人认为,光屏上会出现指尖的影子;还有人认为,光屏上的像将变得不完整。你认为呢?请写出你的观点和支持你观点的理由:。 -
4、小明要测量自己50m跑的平均速度和后30m的平均速度,他请来甲乙丙三位同学协助,按以下步骤进行测量:
①在操场上量出50m的直线路程;
②请甲、乙同学做计时员,分别站在距离起点50m处和 m处;
③请丙同学站在起点处做发令员,当丙大声喊“预备——跑”的同时迅速向下挥动小红旗表示跑步开始;
④小明跑完全程,两位计时员从听到“跑”声开始计时,分别用秒表记下小明跑到自己所站位置的时间。
(1)、步骤①中,要在操场上量出50m的路程,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测量工具是;A、量程20cm分度值1mm的塑料直尺 B、量程1m分度值1cm的木尺 C、量程5m分度值1mm的钢卷尺 D、量程100m分度值1cm的皮卷尺(2)、步骤②的空格处应当填上的数据是m;(3)、有同学提醒小明,步骤④的操作方法不当,你的改进建议:;(4)、下表是小明设计的实验数据表格,请你帮他填写表格中第一行所缺的内容。前20m所用的时间
全程50m所用的时间
所用的时间
全程50m的平均速度
-
5、小明照镜子时,看到镜中自己的像,这个像有什么特点呢?为此他进行了实验探究。
实验思路:
(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关键是要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2)可选用作为平面镜观察像,先将点燃的蜡烛置于镜前,再用一支外形相同未点燃的蜡烛在镜后移动,通过是否与像重合来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进而得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过程:
(3)按照实验思路进行操作,观察蜡烛与像完全重合后,在纸上分别标记平面镜、蜡烛和像的位置,并测量蜡烛和像到平面镜的 , 记录在表格中。试着用光屏承接平面镜后面的像,观察光屏上能否呈现点燃蜡烛的像;
(4)换用两个相同的跳棋子、两块相同的橡皮重复上述操作。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实验结论:
(5)平面镜所成的像为(选填“实”或“虚”)像,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
6、物理学习小组用如题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1)、图甲中,安装实验装置时应先固定铁圈(选填“A”或“B”);(2)、根据水在沸腾前后记录的数据,该组同学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分析可知:在当时的条件下,水的沸点为;水沸腾后,继续吸热,温度;(3)、图丙为水沸腾前后的两幅图片,其中表示水沸腾时的情景;(4)、对实验进行评估时,小明指出水加热至沸腾用时过长。为了节省时间,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
7、如题图所示图像中,直线A表示甲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若乙物质的密度比甲大,请在图中大致画出乙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
-
8、如果用眼不当,例如长时间盯着屏幕,就有可能患上近视。请你在题图甲中大致画出来自远处的光进入近视眼晶状体后的折射光线,在图乙的虚线框中画出矫正近视眼需要佩戴的透镜。
-
9、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糖画”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图所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将特制的糖放在锅里加热,使其成高温糖汁,再舀出来细心地倒在石板上,画出造型,绘画过程中糖汁将(前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并(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
10、歌曲《东方红》简谱中有如下片段:
, 其中的数字符号表示声音的 , 声音的这一特性与声源振动的有关,分别用小提琴和长笛来演奏,发出声音的一定不同。
-
11、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号首次将月球背面的1935.3克“月壤”样品带回地球。从月球到地球,“月壤”的质量(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无法确定
-
12、如题图所示,小明同学手握甲、乙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通过调整两透镜间的距离,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远处的物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甲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照相机 C、乙透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像 D、乙透镜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可以会聚更多的光
-
13、如题图所示,圭表是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通过观察记录正午时表在圭上影子的长度变化判断节气。下列现象与圭表的原理相同的是( )A、池水变“浅” B、日食的形成 C、雨后的彩虹 D、水中的倒影
-
14、深圳春季“回南天”到来时,教室的黑板,墙壁和玻璃都容易“出水”。如题图是某同学在“出水”玻璃上写的字。这些“水”是由于水蒸气( )A、遇热汽化形成的 B、遇冷汽化形成的 C、遇热液化形成的 D、遇冷液化形成的
-
15、气象学里的日平均温度,是一天当中的2时,8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如果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题图所示,则该地的日平均气温是( )A、 B、 C、 D、
-
16、如题图所示的贾湖骨笛是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乐器,其由鸟类尺骨制成,骨笛上有多个气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骨笛发声是由于骨的振动产生的 B、吹奏时要按压不同的气孔,主要是改变音调 C、骨笛声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一样的 D、用力吹奏骨笛,骨笛音色会发生改变
-
17、如题图所示,课本旁边是一个水杯,估测水杯的高度为( )A、18m B、18dm C、18cm D、18mm
-
18、小健在家中进行“比较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的实验探究,她选用报纸、羽绒服、塑料袋、泡沫板作为隔音材料,将隔音材料分别放入盒子里,选用可持续发声的闹钟作为声源,如图所示.实验时,将闹钟调响,盖上盒盖.闹钟与人耳刚听不到声音时位置的距离为l.(1)、在实验过程中,隔音材料变化时,闹钟响度要 (选填“保持不变”或“改变”);(2)、小健通过探究得到如下实验数据:
隔音材料
报纸
羽绒服
塑料袋
泡沫板
l/m
8
4
7
5
根据表中数据可分析出在本次实验中隔音性能最好的隔音材料是。
(3)、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使用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隔音板,你觉得是从哪方面来控制噪声?____ (选填对应的字母)A、防止噪声产生 B、阻断噪声传播 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
19、小圆骑车上班途中,经过十字路口看到的交通灯如图所示,每个灯上方有不透明的“遮檐”.“红灯”亮时自行车禁止通行,准备转为“绿灯”时,“倒计时信号灯”亮起并开始显示数字进行倒计时,当显示完“1”,“绿灯”亮,自行车可通行.小圆从马路斜对面看到的交通灯如图甲所示,正面看“红灯”如图乙所示.(1)、小圆看到图甲“倒计时信号灯”上所显示的数字,显示的可能是下述数字中的 (选填对应的字母);(2)、小圆认为图甲“倒计时信号灯”上显示的数字是“1”,但此数字信号转变后,“绿灯”并没有亮起,请利用初二所学的光学知识分析小圆误认为是““1”的原因:。
-
20、如图所示,水平地面有一个物体.若此物体水平向右匀速直线移动·了10m, 用时 5s.(1)、求此物体移动的速度;(2)、在图中画出0~5s物体匀速直线运动的 v-t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