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某同学在家使用煤气炉烧水,完全燃烧一部分煤气后放出了2×106J的热量,若这些热量被质量为4kg的水吸收后,水的温度从20℃升高到70℃,煤气的热值q=4.0×107J/m3 , 水的比热容c=4.2×103J/(kg•℃),试求:
    (1)、此过程中消耗的煤气为多少?
    (2)、(2)水吸收的热量为多少?
    (3)、该炉子的热效率为多少?
  • 2、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利用电压恒为3.0V的电源、定值电阻(阻值分别为5Ω、10Ω、20Ω、30Ω)、滑动变阻器(规格为“10Ω 1A”)、电压表和电流表做了如下实验。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所示的电路连接完整。
    (2)、连接好电路,进行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如表格:

    实验次数

    1

    2

    3

    4

    R/Ω

    5

    10

    20

    30

    I/A

    0.4

    0.2

    0.1

    0.07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①第4次实验数据不是实验测量得出的,其理由是  ;②排除第4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当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  。

  • 3、小明用三个电压表和两个灯泡,探究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与电源两端电压的关系,设计的电路如图甲所示。

    (1)、为了得到普遍规律,应该选择规格 的小灯泡做实验。
    (2)、小明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发现两只灯泡均不亮,电压表V1无示数,电压表V2和电压表的示数均为6.3V,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导致该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电压表V1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L2两端的电压为 V.
  • 4、如图甲所示,小明用该装置粗测花生米的热值,过程如下:用电子秤取30g水放入烧杯中,将温度传感器插入水中,并连接电脑;取0.7g花生米穿在细铁丝上,点燃花生米,立即移到烧杯正下方,给水加热,传感器获得温度一时间的图像如图乙所示。(c水=4.2×103J/(kg•℃))

    (1)、实验中花生米燃烧放出的热量是通过 来显示;
    (2)、①实验过程中老师提醒小明要适当转动花生米。这样做的目的是

    ②根据乙图像,粗略测得花生米的热值为 J/kg。在实验中小明看到花生米燃烧冒大量的黑烟,这会导致测得的热值真实值。

  • 5、某油电混合动力汽车能量转化原理如图所示,当需要高速行驶或蓄电池电能过低时,内燃机就会启动,既能向车轮输送能量,又能给蓄电池充电。在某次测试中,测试前蓄电池已储存的电能为2.5×108J,测试中全部由内燃机提供能量,燃料的热值为4.5×107J/kg,汽车以50km/h的速度水平匀速行驶了1h,受到的阻力恒为4000N,蓄电池的电能增加了10%,若在该测试中,共消耗了10kg燃料。则在此过程中汽车牵引力做功为 J,该汽车内燃机的能量转化效率是  %。

  • 6、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标有电压为2.5V的某小灯泡的电阻,电源电压为6V,滑动变阻器R标有“25Ω,2A”字样。第一次测量时的电压等于2.5V,小灯泡正常发光,以后调节滑动变阻器,让电压逐次下调,使灯丝温度不断降低,灯泡变暗直至完全不发光,测量的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序号

    1

    2

    3

    4

    5

    U/V

    2.5

    2.0        

    0

    1.5

    1.2

    I/A

    0.25

    0.22

    0.2

    0.18

    0.16

    R/Ω

    A、第3组实验中电压表示数为零,可能出现的电路故障是小灯泡短路 B、实验中多次测量是为了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C、第5组实验数据不能通过实验得出 D、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 7、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已知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实验时,小明将电阻箱的阻值调为10Ω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3V,记下电流表示数;分别将电阻箱R阻值调为20Ω和30Ω继续完成该探究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探究实验的自变量是通过导体的电流 B、该探究实验中滑动变阻器作用是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 C、该探究实验可选用最大阻值为50Ω的滑动变阻器 D、R的阻值由10Ω调为20Ω后,需要将滑片P向A端移动
  • 8、小明在前往科技馆的路上想起了之前学习过的电路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可以用小灯泡代替定值电阻进行实验 B、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每次更换电阻后,都要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C、“伏安法”测定值电阻,多次实验的目的是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D、在以上选项的三个实验中,滑动变阻器都有保护电路的作用
  • 9、由电源、开关、导线和两只灯泡组成的电路中,用电压表测得两灯泡两端的电压分别2V和1V,则(  )
    A、两灯可能并联 B、两灯一定是并联 C、两灯可能串联 D、通过两灯的电流一定相等
  • 10、如图甲所示,小丽在透明塑料板下放了一张爱心的图案,用丝绸裹住手指,照着图案用力摩擦塑料板后,均匀撒上木屑,竖起塑料板轻敲,板上就留下了一颗由木屑组成的爱心,如图乙所示,这个过程模拟了静电复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屑留在塑料板上是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B、摩擦过程中创造了电荷 C、摩擦后的塑料板和丝绸带上了同种电荷 D、木屑留在塑料板上是由于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
  • 11、“神舟二十号”火箭在发射过程中,燃料燃烧时,能量转化的顺序正确的是(  )
    A、内能→化学能→机械能 B、化学能→机械能→内能 C、机械能→内能→化学能 D、化学能→内能→机械能
  • 12、给某物质组成的一个物体均匀加热,设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加热时间成正比,得到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80℃ B、该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与液态时的比热容之比是1:2 C、该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与液态时的比热容之比是2:1 D、该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与液态时的比热容之比是1:4
  • 13、下列有关温度、内能、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B、物体内能增大,一定是从外界吸收热量 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热传递过程中,内能少的物体也可以将内能传递给内能多的物体
  • 14、如图为我国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假设它在某海域的海面上静止时,用声呐第一次从海面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过15.01s后声呐接收到回声信号。然后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从海面再次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同时开始匀速下降,15s后接收到回声信号。求:(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

    (1)、声呐第一次发射的超声波传播的路程;
    (2)、该海域的深度;
    (3)、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下潜的平均速度。
  • 15、在“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两组同学从图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各选一套来完成实验。

    (1)、按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组装器材,应先调整铁夹  (选填“A”或“B”);
    (2)、图丙是实验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其读数是  ℃;
    (3)、观察到图丁中的实验现象是在水沸腾  (选填“前”或“时”);
    (4)、图戊是两个小组根据各自的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分析图象可知:其中图线  是根据甲实验装置的数据绘制的。
  • 16、图甲是用海波和石蜡“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  (选填“A”“B”或“C”);
    (2)、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石蜡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海波熔化持续了  min;
    (3)、如乙图所示,4至8分钟内海波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等于”“小于”)石蜡吸收的热量。
  • 17、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表所示: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镍合金

    a        

    b

    镍合金

    50

    0.6

    尼龙丝

    30

    0.6

    尼龙丝

    50

    0.6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两根编号分别为 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甲、乙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a应 50,b应 0.6(均选填“等于”或“不等于”);
    (3)、探究过程常采用下列主要步骤:这些探究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只填代号);
    A、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B、设计和进行试验; C、提出问题与猜想。
    (4)、此次探究过程中用到的物理方法是 法。
  • 18、在炎热夏季无风的环境中,剥开冰棒包装后可以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小叶和小清分别画出甲、乙两幅图来反映冰棒周围“白气”的情形,如图所示,图  符合实际。“白气”实际上是  (填“水蒸气”“小水珠”或“小冰晶”)。

  • 19、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的某些合金,是不同种的金属经过  (填物态变化名称)再冷却后得到的;如表所示的几种金属,难以与其他金属形成合金的是  。

    金属

    熔点/℃

    1535

    1083

    962

    1064

    3410

    660

    沸点/℃

    2750

    2567

    2212

    2807

    5627

    2327

  • 20、如图为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伽利略温度计。它的一端是敞口的玻璃管,另一端带有核桃大的玻璃泡。把玻璃管插入水中,随着温度的变化,瓶内气体压强发生改变,玻璃管中的水面就会上下移动。

    (1)、一天内发现液面由B下降到A位置,则表明气温  (填“上升”或“下降”)。
    (2)、法国物理学家雷伊第一个改进了伽利略温度计,他将伽利略的装置倒转过来,将水注入玻璃泡内,而将空气留在玻璃管中,仍然用玻璃管内水柱的高低来表示温度的高低。该装置是利用  (填“液体”或“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上一页 22 23 24 25 2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