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质量检测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单元测试(B)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单元测试(A)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卷(B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卷(A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第十章 浮力 质量检测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第十章:浮力单元测试卷(B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第十章:浮力单元测试卷(A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第九章 压强 质量检测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第九章:压强单元测试卷(B卷)
-
1、小华从生活经验出发,猜想“骑自行车下坡时,即使不蹬脚踏板,自行车的运动速度也会越来越大”。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她和小丽利用如图所示的斜面小车进行了实验探究。(1)、小华将斜面的起点设为A,中点设为B,终点的位置设为C。测量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请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BC段的平均速度是m/s。
路程s/cm
时间t/s
平均速度v/
AC段
80.0
3.0
0.27
AB段
40.0
2.0
0.20
BC段
40.0
(2)、小华他们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沿斜面下滑的物体速度 , 因此他的猜想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3)、实验结束后,他们及时进行了反思。小丽建议小华,将长木板和木块组装斜面的方式由甲方式改为乙方式,小丽建议这样做的好处是。 -
2、我国“探索一号”科考船携“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如图所示)进行海洋科考作业,到达某海域静止时,第一次用声呐从海面向海底发出超声波,经过15.01s声呐接收到回声信号。然后“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从海水表面再次向海底发出超声波同时开始匀速下降 15s后听到回声(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求:(1)、第一次声呐发出声音传播的路程;(2)、该海域的深度;(3)、“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下潜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秒?
-
3、如图所示是济南至石家庄铁路客运专线上的济南黄河公铁两用特大桥,其上层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下层为四线铁路。该特大桥全长约14km,其中主桥约长1800m。某汽车匀速通过该特大桥主桥,用时2min,该汽车的速度是多少m/s?
-
4、夏天小华在湖边游玩赏水时,看到水中有蓝天白云,还有一只蝴蝶飞过; 用A代表小华的眼睛,S'代表水中的蝴蝶,请你画出蝴蝶在空中的实际位置并画出小明看到水中蝴蝶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
5、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画出水中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
6、小刚用一块较厚的玻璃板M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如图所示,图中像与像是一次实验中同时看到的两个像,它们的大小(选填“较大”、“较大”或“相等”);小刚按照图中的测量方法,测得 , , 则他所用的玻璃板厚度为cm。
-
7、智能手机的“智慧语音”功能,可以通过声音识别实现对手机解锁,该系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这一特征来工作的。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
8、如图所示,是一个水滴在下落过程中的示意图,小水滴通过AB和BC所用时间均为0.1s,则小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距离是cm。该水滴下落过程是(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
-
9、如图所示,小叶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目的是研究音调及其影响因素的是( )A、
用硬纸板接触转速相同、齿数不同的旋转齿轮 B、
将泡沫小球放在发声的扬声器纸盆上 C、
用绷直的线做土电话小游戏 D、
用相同的力拨动伸出桌面长度不同的钢尺
-
10、下列关于古诗词中蕴含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赵孟頫《趵突泉诗》——“波涛声震大明湖”中的“震”指的是声音的响度高 B、储光羲《钓鱼湾》——“潭清疑水浅”中的“浅”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 C、元好问《济南杂诗》——“西城桥下见游鱼”中的“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D、苏轼《画堂春·寄子由》——“晚湖净鉴新磨”中的“湖”面发生的是镜面反射
-
11、“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数据中,比较接近实际的是( )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2m/s B、共享单车的轮子直径约60cm C、教室门的高度约2m D、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4s
-
12、如图是小丽在地铁站台的平面玻璃安全门前候车时看到的情景。关于这些情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站台内景物在玻璃门中所成的像是实像 B、当安全门向两边打开时,门中像保持不动 C、光在玻璃门上发生的是漫反射 D、当小丽远离玻璃门时,她在玻璃门中的像变小
-
13、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及解释正确的是( )A、图甲中,筷子“弯折”是光的反射现象 B、图乙中,墙上的手影是光的折射现象 C、图丙中,水中塔影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D、图丁中,空中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
14、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到“若莺飞空中,其影随莺而移”,如图甲;而在纸窗上开一小孔,使莺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纸屏上,却观察到“莺东则影西,莺西则影东”,如图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和图乙所描述的现象都是小孔成像 B、图甲和图乙都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 C、图甲中的“影”一定比图乙的“影”大 D、图甲和图乙中的“影”都是“莺”的像
-
15、2024年春晚节目《山河诗长安》震撼全场,如图所示,是千人齐诵李白的诗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情景。下列诗句所蕴含的光现象中与“明镜”的原理相同的是( )A、潭清疑水浅 B、起舞弄清影 C、风吹草低见牛羊 D、楼台倒影入池塘
-
16、小明用最小刻度是1mm的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各次测量值分别为2.46cm、2.45cm、2.66cm、2.44cm、2.47cm,则物理课本的测量值应取( )A、2.455cm B、2.46cm C、2.496cm D、2.50cm
-
17、五代时期名士谭峭所著《化书》中,记载了照镜子时“影与形无异”的现象。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小明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了探究。(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目的是便于;(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3)、改变蜡烛A的位置,进行三次实验。用直线将物和像的位置连接起来,如图乙所示,发现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 , 用刻度尺测得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蜡烛A的像,是它发出的光经玻璃板反射而形成的像。若在玻璃板后放置一块木板,蜡烛A(选填“仍能”或“不能”)通过玻璃板成像。
-
18、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水平放置平面镜,白色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以绕ON翻折。(1)、实验时,把纸板ENF垂直放在平面镜上,光线AO的入射角大小是度;(2)、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AO射到镜面上O点,纸板F上会显示出反射光线OB,接着将纸板F绕ON向后翻折,则纸板F上(选填“能”或“不能”)显示出反射光线,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内(选填“同一平面”或“不同平面”);(3)、若让另一束光沿BO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线将沿OA方向射出。该实验现象说明。A、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B、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
19、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龙和小齐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说明可以传声(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3)、如图丙所示,把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减弱,最后听不到,由此推理可知:。
-
20、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并标明反射角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