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国庆假期,小陶一家驾车出游,路遇山区,小陶决定应用新学的物理知识做一些测量。如图所示,当行驶在两山间的平直公路上时,她让爸爸以54km/h的速度定速驾驶,并在某位置鸣笛一声,同时用手机秒表计时,发现4s后听到来自前山的回声。再隔了2s听到来自后山的回声,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求:

    (1)、从鸣笛到第一次听到回声,汽车行驶的距离;
    (2)、鸣笛时,汽车距前山的距离;
    (3)、两山之间的距离。
  • 2、一列长600m的行军队伍,正以2m/s的速度匀速行进。某时位于排尾的通信员接到首长命令以36km/h的速度将首长的口令送到排头然后返回排尾,当他回到排尾时队伍和通信员各行进了多少路程?
  • 3、相距4500m的甲、乙两车站之间是一条笔直的公路,每隔半分钟有一辆货车从甲站出发以10m/s的速度匀速度开赴乙站,共开出50辆;于第一辆货车开出的同时有一辆客车从乙站出发匀速开赴甲站。若客车速度是货车速度的2倍,那么客车途中遇到第一辆货车与最后一次遇到货车相隔的时间为s。
  • 4、以下是一则新闻消息:“今天零时,发改委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125元和120元,测算到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分别降低0.09元和0.10元。…”据此估测90号汽油的密度为(不考虑90号汽油生产过程中密度的变化)。
  • 5、甲物质的密度为5g/cm3 , 乙物质密度为2g/cm3 , 各取一定质量混合后密度为3g/cm3。假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保持不变,则所取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是
  • 6、已知凸透镜L1的焦距为 fi,凹透镜L2的焦距为f2 , 且 fi>f2。若把它们的主轴重合相互平行放置,并适当调节两块透镜中心之间的距离,可使一束平行于主轴的入射光通过这两块透镜后仍为平行光束。这时该两块透镜中心间的距离为
  • 7、有一支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但读数不准确,该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放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4℃。用这支温度计测一杯水的温度时,示数为58℃,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
  • 8、如图所示,海北中学有一个跑道为400m的操场,在操场的主席台和观众席上方一字形排列着A、B、C三个相同的音箱。在一次运动会的开幕式上,站在操场中的所有同学都可以听到音箱发出足够大的声音,但站在某些位置的同学却感觉听不清音箱中播放的内容,在图中的1、2、3三个位置中,位于位置附近的同学可能是“感觉听不清”的。

  • 9、某人驾驶小艇,沿河逆流而上,从甲地到乙地,又立即从乙地返回甲地。若小艇在静水中的速度为8m/s,河水流速为2m/s,则小艇往返于甲、乙两地之间的平均速度为
  • 10、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

    A、两名同学在 t=15min时相遇 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4倍 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2倍 D、整个过程中,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3倍
  • 11、小丽在乒乓球比赛中获得一枚金牌,她想测出该金牌的密度。她先用天平测出金牌的质量m1 , 然后将金牌浸没到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溢出的水流入质量为 m2的空烧杯中,测得烧杯和溢出水的总质量为m3 ,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则金牌的密度为( )
    A、m3m3m2ρ B、m3m2m1ρ C、m1m3m2ρ D、m3m2m3m1ρ
  • 12、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透镜及光屏处在如图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小于8cm B、一定在 10cm到16cm之间 C、一定大于20cm D、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
  • 13、如图所示,两平面镜镜面夹角为α(锐角),点光源S位于两平面镜之间,在S发出的所有光线中( )

    A、只有一条光线经镜面两次反射后经过S点 B、只有两条光线经镜面两次反射后经过S点 C、有两条以上的光线经镜面两次反射后经过S点 D、以上情况由S所处的位置决定
  • 14、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

    A、同时沸腾 B、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 C、稍后也沸腾了 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 15、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50m装满水的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能听到(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水中声速为1500m/s, 铁中声速为5200m/s) (   )
    A、1次敲击声 B、2次敲击声 C、3次敲击声 D、多次敲击声
  • 16、下列估计的数据与实际最接近的是( )
    A、教室的空间高度为4m B、中学生食指的长度为 1.6cm C、人的一次脉搏时间为10s D、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时间为8.8s
  • 17、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A和B放在水平桌面上,高度均为50cm。A容器中盛有40cm深的酒精,A、B容器的底面积分别为100cm2和300cm2。ρ酒精=0.8g/cm3 , ρ=1.0g/cm3 , 常数g取10N/kg,忽略其它次要因素。

    (1)、B容器中盛有20cm深的水时,从A、B容器中分别取出质量均为m的酒精和水,剩余的酒精和水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A和pB。若要满足pA<pB , 求质量m的范围。
    (2)、一圆柱形固体C(图中未画出),高度为hc、底面积为200cm2 , 容器B中水的深度为H,将C放入水中会沉底。求:

    ①若H=18cm,C竖直放人B中后,水对B底部的压强p与hc的函数关系;
    ②若H=15cm,C竖直放人B中后,水对B’底部的压强p与hc的函数关系。

  • 18、如图所示,一艘船从码头A出发渡河,最终达到河对岸的码头B,船沿河岸向下游移动了距离s,河宽为d。河中心水流速度最大,河岸边水流速度为0,河水的流速µ与到河岸的垂直距离x成正比,即水流速度u=kx(k为常量,xd2)。船渡河过程中,船相对水的速度恒定不变,船头始终垂直河岸。请分析解答:

    (1)、请在图中画出船过河轨迹的大概图形;
    (2)、求船相对于水的速度(用字母表示)。
  • 19、某班同学利用如下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有三个小组用相同的凸透镜在相同物距下,测得的像距分别为25.0cm、26.0cm、26.5cm。若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造成数据差别的原因应该是
    (2)、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时,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适当的(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来实现;
    (3)、蜡烛中心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等于焦距时,在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能看到烛焰的部分的正立放大的像。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____。
    A、烛焰有一定的大小,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 B、烛焰有一定的大小,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小于焦距 C、这是烛焰发出的光经凸透镜表面反射形成的像
    (4)、如图所示,将遮光板紧贴着凸透镜自上而下放在透镜前,直至挡住其上半部分,在该过程中光屏上所成像的变化情况是;____。
    A、像没有任何变化 B、亮度不变,像不完整 C、亮度变暗,像仍然完整 D、亮度变暗,像不完整
    (5)、将遮光板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的烛焰附近,挡住一部分烛焰,则成像情况的变化是:
  • 20、如图所示,一个圆球放在水平地面与斜面的交汇处,水平地面光滑、圆球与斜面有接触。请画出圆球的受力示意图。

上一页 24 25 26 27 2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