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同学们学习了“光的折射”后,知道了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那么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是否成正比呢?

    【建立猜想】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可能成正比.

    【实验探究】同学们测得了四组实验数据.第2次实验如图所示,请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实验序号

    1

    2

    3

    4

    入射角

    20°

    40°

    60°

    80°

    折射角

    13°

    35°

    41°

    【实验结论】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②(填“成正比”或“不成正比”).

    【评价与交流】根据实验数据,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③

  • 2、为了连续改变反射光的方向,并多次重复这个过程,方法之一是旋转由许多反射镜面组成的多面体棱镜(简称镜鼓),如图所示.当激光束以固定方向入射到镜鼓的一个反射面上时,由于反射镜绕竖直轴旋转,反射光就可在屏幕上扫出一条水平线.依次,每块反射镜都将轮流扫描一次.如果要求扫描的范围θ=45°且每秒钟扫描48次,那么镜鼓的反射镜面数目是个,镜鼓旋转的转速是转/分钟.

  • 3、某校新建喷水池,在池底的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线照在池壁上,在S 点形成一光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注水,当水面升至a 位置时,站在池旁的人看到光斑的位置在 P点,当水面上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的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P 点在S 点的(填“上方”或“下方”),Q点在S 点的(填“上方”或“下方”).作出岸上的人看到的亮斑的位置在 Q点的光路图.

  • 4、如图所示,两个并排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未装水,另一个装水,在两池的中央各竖立一长度相同且比池深略长的标杆,此时,阳光斜射到水池.下列关于两水池中标杆的影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B、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C、两池中标杆影子长度相同 D、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影子
  • 5、某物体左右两侧各有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两平面镜相互平行,物体距左镜2m,距右镜4m,如图所示,物体在左镜所成的像中从右向左数的第三个像与物体的距离是(    ).

    A、12m B、16m C、20m D、24m
  • 6、小明的写字台上有一盏台灯.晚上他在灯前学习的时候(小明用右手写字),铺在台面上的玻璃“发出”刺眼的亮光,影响阅读.在下面的解决方法中,最简单、效果最好的是(    ).
    A、把台灯换为吊灯 B、把台灯放到正前方 C、把台灯移到左臂外侧 D、把台灯移到右臂外侧
  • 7、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抬头仍能看到一轮红日,但周围的景象应是(    ).
    A、一片黑夜,能看见星星但不闪烁 B、一片明亮,无法看见星星 C、一片黑夜,能看见星星且星星闪烁 D、一片天蓝色,能看见地球和星星
  • 8、以镜正衣冠,如图所示,小红由远及近走向平面镜的过程中,她在镜中像的大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周围的同学都能看见小红,是因为光照到小红身上,发生了光的反射.

  • 9、下列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B、盛有水的碗中的筷子 C、林中树的影子 D、镜中的陶罐
  • 10、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屏用来验证像的虚实 B、玻璃板可以与纸面不垂直 C、蜡烛离玻璃板越近像越大 D、做多组数据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 11、舞蹈训练室竖直墙壁上安装有平面镜,甲、乙、丙三位同学在平面镜前的位置如图所示,他们的位置连线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甲在直角顶点,乙、丙连线平行于平面镜.则(    ).

    A、甲与甲的像间的距离小于乙与乙的像间的距离 B、乙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大于丙与丙的像间的距离 C、甲的像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小于乙的像与丙的像间的距离 D、甲的像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大于乙的像与丙的像间的距离
  • 12、舞蹈教室内有一面非常大的平面镜,一位同学先后站在镜前甲、乙、丙、丁四个位置,如图所示.关于他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特点,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在甲处所成的像是最小的像 B、在乙处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 C、在丙处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像 D、在丁处所成的像离镜子最近
  • 13、在武汉举行的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上,马拉松和公路自行车比赛在东湖绿道上进行.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水面,美丽的东湖绿道和它的倒影相映成趣,倒影形成的原理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 1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些成语包含了大量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列成语所描述的现象,能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    ).
    A、一叶障目 B、立竿见影 C、镜花水月 D、形影不离
  • 15、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射角是 60° B、入射角是30° C、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 D、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不变
  • 16、如图所示,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

    (1)、实验中定滑轮的作用是.
    (2)、选择轻质卡片的目的是.
    (3)、用手将卡片转过一个角度,使卡片受到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拉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然后由静止释放卡片,根据____(填字母)状态,能够说明这两个拉力不是一对平衡力.
    A、松手前卡片静止 B、松手瞬间卡片旋转 C、松手后卡片达到静止
  • 17、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在探究过程中:

    (1)、需将小车从斜面的高度处由静止释放,比较小车在不同材料的水平支持面上运动的.
    (2)、必须保证小车运动在水平支持面上,这是为了让小车在竖直方向所受力和支持面对小车的力相平衡,从而只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 18、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面上,上表面固定一轻滑轮(不计滑轮摩擦),轻绳绕过滑轮后,一端固定在右侧墙上,另一端始终用大小为 F1的力竖直向上拉,木块向右匀速运动,这个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 若将绳端拉力方向改为水平向右,木块仍能匀速运动,这时拉力大小为 F2 , 则F2(填“=”、“>”或“<<”) 12F1.

  • 19、如图所示,静止的传送带上有一木块正在匀速下滑,当传送带突然向下开动时,木块滑到底部所需时间t与传送带始终静止不动所需时间t。相比,可能正确的是(    ).

    A、t=12t0 B、t=t0 C、t=32t0 D、t=2t0
  • 20、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F=1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10 N,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0 B、B物体受到的重力与A 对B 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A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A 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若拉力F增大,则A 与地面的摩擦力也随着增大
上一页 143 144 145 146 14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