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击剑比赛中,当甲方运动员的剑(图中用“S”表示)击中乙方的导电服时,电路导通,乙方指示灯L亮;同理,乙方运动员的剑击中甲方时,甲方指示灯 L亮。下列能反映这种原理的电路图是( ).
    A、 B、 C、 D、
  • 2、如图所示,通过灯L1、L2、L3的电流分别为0.1A、0.2 A、0.4 A,则电流表A1的示数为A,A2的示数为A,A3的示数为A.

  • 3、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中,当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其中a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的电流,a电流表的读数应为A,b电流表的读数应为A.

  • 4、在图甲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闭合后,两个电流表指针偏转均如图乙所示,则灯泡L1和L2中的电流分别为( ).

    A、1.2A        0.22A B、0.98A      0.22A C、0.96A      0.24A D、0.24A      1.2A
  • 5、为了验证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小薇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进行实验.

    (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状态.
    (2)、小薇先将电流表接在L1所在的支路,闭合开关后,观察到灯L2发光,但灯L1不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零,电路可能存在的故障是
    (3)、排除故障后,她测出了L1、L2支路和干路上的电流分别为I1、I2和I,电流表示数如图甲、乙、丙所示,此时可读出:I1=0.5A,I2=A,I=A。根据测量结果,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你认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和各支路电流的关系是:(写出关系式即可).

    (4)、为了验证结论的普遍性,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6、在“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是实验的电路图.

    (1)、电流表应(填“串联”或“并联”)在被测电路中.若要测量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则电流表应接在图甲中的点.
    (2)、小明同学在测量A 点的电流时,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原因是.在排除故障后,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A.
    (3)、下表是小亮同学在实验中用两盏相同规格的小灯泡测得的实验数据.他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并联支路中的电流之和,且各并联支路中的电流相等.请指出小亮在探究过程中的两点不妥之处:
    A点电流IAB点电流IBC点电流 IC
    0.16 A0.16 A0.32 A

    .

  • 7、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时,李红同学连成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经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三盏灯 L1、L2、L3均发光,接着她应该·实验时,她记录了下表中的实验数据,由表1 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张明同学也做了此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2所示,从表2中可以看出d处的电流比a、b、c处的电流大许多,出现此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表1

    测量点abcd
    I/A0.30.30.30.3

    表2

    测量点abcd
    I/A0.30.30.31.5
  • 8、如图所示是“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规律”的实验电路图.
    电流表的位置ABC
    电流/A0.30.31.5

    (1)、实验中,小明用电流表分别测出图中A、B、C三处的电流大小,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其中明显错误的数值是处的电流值,造成错误的原因可能是.
    (2)、为了进一步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他下一步的操作应该是( ).
    A、将电源正、负极对调,再次测量A、 B、C三处的电流大小B.改变开关S的位置,再次测量A、B、C三处的电流大小 C、将图中两只灯泡的位置互换,再次测量A、B、C三处的电流大小 D、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再次测量A、B、C三处的电流大小
    (3)、实验中小红发现两个串联的小灯泡中,一个发光,一个不发光,造成其中一个小灯泡不发光的原因可能是( ).
    A、通过该灯泡的电流小于另一灯泡的电流 B、灯泡的灯丝断了 C、该灯泡的灯丝被短路了 D、该灯泡靠近电源负极
  • 9、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开关闭合时电流表甲测量的是通过(填“L1”、“L2”或“L1和L2”)的电流,电流表乙测量的是通过(填“L1”、“L2”或“L1和L2”)的电流;L1和L2(填“串联”或“并联”)关系.

  • 10、如图所示,灯 L1和灯 L2是并联的,现要用电流表测 L1和 L2并联的总电流,线头M应与电流表的接线柱相连;要让电流表测L2支路的电流,线头M应与电流表的接线柱相连.

  • 11、如图所示,要用电流表测出灯L2中的电流,正确的电路图是( ).
    A、 B、 C、 D、
  • 12、如图所示,小明要测量灯 L1中的电流大小,其中正确的电路图是( ).
    A、 B、 C、 D、
  • 13、实验中需用电流表0~0.6A这一量程,但由于某同学在一次测量中的疏忽,他从3A量程的刻度盘上读出示数为2.3A,则测得的实际电流的大小为(   ).
    A、0.43 A B、0.7 A C、2.3 A D、0.46 A
  • 14、如图所示是同一个电流表的表盘在两次测电流时指针所指的位置,那么如图甲所示的电流表的量程是 , 分度值是 , 此时电流表的示数是;如图乙所示的电流表的量程是 , 分度值是 , 此时电流表的示数是

  • 15、小海和小南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选用一个“2.5V 0.3A”的小灯泡和一个10Ω的定值电阻串联,按照图甲电路图进行实验。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用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ab两端电压时,闭合开关,小灯泡忽明忽暗,电压表指针摇摆不定。小海认为电路故障是线路接触不良,小南认为是小灯泡断路。判断正确的是(选填“小海”或“小南”)。

    (3)排除故障后,通过测量得到一组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1

    2.4V

    2.0V

    4.4V

    根据数据得出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

    这样得出结论(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 16、请在图中画出物体所受水平向右拉力F的示意图。

  • 17、4月22日海南黎族苗族举行“三月三”节庆活动,其中大型竹竿舞表演尤为吸入耳目。有节奏的竹竿敲击声主要是由竹竿产生的;观众能听出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根据乐器的分辨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 18、“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到达火星,标志着我国在太空探测领域更进一步,为人类探索浩瀚宇宙作出了中国贡献。下列空间尺度最小的是(  )
    A、宇宙 B、银河系 C、太阳系 D、火星
  •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跨学科实践--制作智能垃圾箱模型

    【任务要求】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同学们设计制作智能垃驳箱模型,实现对可回收垃圾的收集、自动称量、压缩的目的。

    【设计制作】任务一:设计制作称重系统。图甲是称重的原理图,电源为恒流源,能始终提供大小恒定的电流,压力传感器的电阻 Rr的阻值与压力的关系围线如图乙所示。某次测试中,将1kg的物体放在压力传感器上,电压表示数为8V。电压表示数能反映回收垃圾质量的大小,可在电压表度上标注对应的质量值。(g取10N/kg)


    任务二:设计制作压缩系统。图丙是设计制作的工作流程图。

    图丁为压缩系统的模型图。当需达监测到回收物高度力超过预设值时,压缩系统启动,电动机通过减速机带动转换结构中的螺杆转动,螺杆将转动转化为推拉杆向下的直线运动。从而使压板在收集箱内移动。压缩系统的部分参数如下表,“导程”指螺杆每旋转一周推拉杆移动的直线距离,“减速机的速比”指电动机的转建与减速机的输出转边的比值,“电动机效率”指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设电动机的输出功率等于减速机的输出转建、导程以及推拉杆的推力三者的乘积。

    电动机额定功率/W

    60

    导程/(m·r¹)

     1.2×10-2

    电动机的额定转速/(r·s-¹)

    60

    减速机的速比

    20

    电动机的效率/%

    90

    压板的质量/kg

    10

    【交流评价】同学间交流,对模型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用效果和创新改进等方面进行评价 。

    (1)、雷达发射的超声波是由声源产生的,改变电动机中的方向可改变压板运动的方向。
    (2)、“交流评价”“反思改进”是工作流程图中的两个环节,其中环节A 为;C处提出的问题是
    (3)、关于本次实践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力传感器受到的压力越大,通过它的电流越大 B、压力传感器受到的压力越太,它的阻值越大 C、电压表刻度上标注的质量值从左向右逐渐变大 D、当电压表示数为6V时,可回收物的质量为2kg
    (4)、若预设值为0.66H,雷达发射至接收到超声波的的间间隔小于s时,电动机启动。电动机以额定功率工作时,压板与回收物的接触面积为 800cm2,则压板对回收物的压强为 Pa。(超声波速度取340m/s)
    (5)、实验测试完成后,同学们对模型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了交流。他们认为若要使模型中的称重装置测量更精确,可采取的方法是;请对模型的设计再提出一个改进的建议或创新方法
  • 20、小海同学在地质博物馆看到一块火山石,讲解员说,它是火山喷发过程中岩浆急骤冷却后形成的玻璃质熔岩,俗称浮石,具有保温、隔热、吸音、耐腐蚀、无污染等特点。小海拿起一块火山石,感觉到很“轻”,他猜想火山石内部可能具有多孔的结构。为了验证猜想,他购买了火山石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调节好的电子秤,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②则出火山石的质量m2

    ③将火山石浸没在水中数小时后取出,将其表面擦干,测出它的质量m3

    ④再将火山石浸没在装满水的容器中,用烧杯接住溢出的水,测出烧杯和溢出水的总质量m4

    (1)、火山石具有保温、隔热、吸音的特点,可用来制造(写出一个即可)。
    (2)、分析(填写序号)两个步骤中的数据可知,小海的猜想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3)、火山石的密度为g/cm3 , 俗称“浮”石的原因是
    (4)、实验中,若只进行①②④操作步骤,密度测量值偏 , 理由
    (5)、你认为不同的火山石,密度一定相同吗?请判断并说出理由。
上一页 28 29 30 31 3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