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如图是某实验小组的测量结果;图甲中物体的长度为cm,图乙中秒表的示数为s。
-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烛焰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2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烛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凸透镜,光屏应远离凸透镜才能成像清晰 C、当凸透镜的一部分被遮住时,光屏上不能呈现完整的像 D、当物距是30cm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
3、一本物理教材掉到了地上,小聪和小红从不同的位置都看到了它,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小聪和小红都能看到物理教材是因为物理教材是光源 B、小聪看到教材是光发生漫反射,小红看到教材是光发生镜面反射 C、小聪和小红看到教材都是光发生漫反射 D、小聪和小红都能看到物理教材是因为光路是可逆的
-
4、如图所示,小明通过平面镜看到了蜡烛的像,下列有关平面镜成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A、进入人眼的光是由蜡烛的像发出的 B、如果将平面镜竖直上移,则像的位置不变 C、如果将图中的平面镜截掉 , 则蜡烛仍能在剩余的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 D、如果紧贴平面镜背面放置一块和平面镜大小一样的不透明挡板,则蜡烛在平面镜中无法成像
-
5、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40°角,要使反射光线沿水平方向传播,则平面镜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是( )A、20°或70° B、40°或70° C、20°或40° D、只能是20°
-
6、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
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C、
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
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
7、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地沿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比乙先运动2s,甲运动6s时通过的路程为6m,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2m。在如图所示的a、b、c三条图线中,乙的s﹣t图( )A、可能是图线a B、一定是图线b C、可能是图线b D、一定是图线c
-
8、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根据公式 ,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运动路程成正比 B、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运动时间成反比 C、物体运动的路程与运动时间成正比 D、是采用“运动相同的路程,比较运动的时间”的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
9、词人辛弃疾在《西江月•遣兴》中写道:“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如何,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日去”。词人认为松树动起来要来搀扶喝醉的自己,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地面 B、辛弃疾 C、松树 D、周围其他树木
-
10、小兰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先后五次测量同一本书的宽度,测量值分别为:12.42cm、12.43cm、12.43cm、12.20cm、12.44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多次测量同一本书宽度的目的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 B、应该去掉数据“12.20cm”,是为了减小误差 C、5次测量是为了减小误差 D、这个物体的测量值应取12.428cm
-
11、如右图所示是模拟大自然“雨”的形成实验,加热烧瓶里的水,一段时间后金属盘下部出现了“雨”。(1)、实验中烧瓶里的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先后。(2)、实验中发现金属盘底部出现小水滴同时温度升高了,(填“能”或“不能”)说明液化需要放热。(3)、为了使实验中的“雨”下得大些,可以在上方的金属盘里放置(填“热水”或“冰块”)。(4)、某同学还观察到烧杯里的水沸腾时,瓶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请你判断“白气”较多的位置是图中的(填“①”或“②”)
-
12、小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实验前,为了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应将如图乙所示的适当向下调节。(2)、小华用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如图甲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3)、将蜡烛、凸透镜保持在如图乙位置不动,要想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在(选填“50~60 cm”“60~70 cm”或“70~80 cm”)刻度之间移动光屏。(4)、在(3)的基础上,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成倒立、的实像,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5)、用手指挡住凸透镜上半部,光屏上成像情况是________A、成像不完整,像的上半部分缺失 B、成像完整,像的亮度不变 C、成像不完整,像的下半部分缺失 D、成像完整、像的亮度变暗(6)、此时小华将近视眼镜的镜片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合适的位置,则应将光屏(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可使光屏上再次出现烛焰清晰的像。(7)、把一支如图甲所示的蜡烛点燃,放在35cm的地方,调节光屏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下图中的( )A、
B、
C、
D、
-
13、在探究“晶体熔化特点”的实验中,实验小组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放入装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实验时,应采用图(填“甲”或“乙”),同时应该在试管内装入适量(填“较大”或“较小”)冰块;(2)、小红未对冰块进行加热,冰块仍然熔化了,于是小红认为熔化不需要吸热,她的看法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3)、图丙是小红在某个时刻所观察到的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所测的温度是℃;(4)、由实验数据绘制成图订所示图像,可知,BC段该物质是态,由图丁可知,冰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5)、试管内所有冰融化后,继续加热,当烧杯内的水沸腾时,试管内的水 (填“会”或“不会”)沸腾,原因是。
-
14、小刘组装图甲仪器、小才组装了图乙仪器来探究水的沸腾特点。(1)、小刘组装图甲器材时,应先固定图中的(选填“A”或“B”);(2)、小才认为图甲有错误,请指出图甲错误操作;(3)、按照图乙所示,硬纸板的作用是 , 在安装该实验装置时,应当根据(选填“酒精灯内焰”或“酒精灯外焰”)确定铁圈的位置,根据图像丙可知水的沸点为℃;沸腾前,水中气泡的特点:少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沸腾时,水中气泡的特点:大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为提高水的沸点,换用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这种做法(填“可行”或“不可行”)。
-
15、请画出光线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
16、火锅,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是中国独创的美食之一。它可根据个人喜好加入不同汤料和食物,使得众口可调、老少皆宜。汤汁沸腾后,改用更大火加热,汤汁温度。家里一般会使用高压锅炖骨头,使用时,高压锅里的气压比一般锅气压更(填“高”或“低”),水的沸点更(填“高”或“低”),所以食物更容易熟。
-
17、2024年9月8日,在超强台风“摩羯”的影响下,宁明部分地区发生了几十年一遇的洪涝灾害,当台风逐渐接近陆地时,它的云系会覆盖大片地区,并释放出大量的水蒸气。当这些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或山地时会(物态变化)形成大量的降水,超出河流和排水系统的处理能力,从而导致洪水。抢险救生员转移受灾群众后,身上的汗水蒸发时会(填“吸热”或“放热”),所以会感觉到冷。
-
18、广西宁明花山实景演出时,为了营造仙境,让观众身临其境,特意使用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如图所示,由于干冰发生(填写“凝华”或“升华”)变成气态,向空气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得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 (填写“汽化”或“液化”)而变成了液态的白雾。
-
19、晾晒衣服时,我们用衣架把衣服撑开,是为了增大液体的;放在太阳下,是为了提高周围环境的:再放在通风处,是为了加快使衣服尽快晾干。
-
20、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如图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