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如图中,能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通过灯泡L1电流的电路是(  )
    A、 B、 C、 D、
  • 2、下列四组物体中,分类合理的是(  )
    A、干木棒、石墨都是绝缘体 B、橡胶、水银都是导体 C、铅笔芯、食盐水都是导体 D、铁、玻璃都是绝缘体
  • 3、以下机械属于内燃机的是(  )
    A、电风扇 B、汽油机 C、滑轮组 D、洗衣机
  • 4、在做“用电流表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的实验中:

    (1)、某实验小组在做实验时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反向偏转,则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另一小组发现若指针偏转到右边没有刻度的位置,原因
    (2)、小宇正确连接电路图后,如图所示分别把电流表接在A、B、C三处,测出了三处电流,分别用IAIBIC表示,并把实验数据填入下表中;

    IA/A

    IB/A

    IC/A

    0.6

    0.3

    0.3

    于是他得出了两个实验结论:

    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并联电路各支路的电流相等;

    这两个结论哪个不是并联电路电流关系的普遍规律?(填结论序号),为了排除错误结论。接下去他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5、亮亮设计了一个用电压表的示数变化反映环境变化的电路,其电路原理图如图(甲)所示,其中,电源电压U为4V(恒定不变),电压表的量程为0~3V,R2是定值电阻,R2=300ΩR1是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S后,求:

    (1)、当环境温度为40℃时,电压表示数为多少?
    (2)、当电压表示数为3V时,此时的环境温度为多少?
  • 6、天然气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清洁能源,小明在家用刚安装的高效能燃气灶烧水,消耗0.03m3的天然气就使4kg的水温度升高了50℃。已知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 天然气的热值为q=3.5×107J/m3 , 则:
    (1)、完全燃烧0.03m3的天然气放出多少J的热量?
    (2)、该燃气灶烧水的效率是多少?
  • 7、现有一热敏电阻,其阻值R随温度t的升高而减小,部分数据如表所示,利用它可以制作温度报警器,其电路的一部分如图所示,图中两个虚线框内一个接热敏电阻,一个接2.2kΩ的定值电阻,电源电压恒为12V,当图中的输出电压达到或超过8V时,便触发报警器(图中未画出)报警,不考虑报警器对电路的影响。要求环境温度达到或超过40℃时开始报警,则热敏电阻应接在虚线框(填数字)内;若将虚线框内两元件对调,则报警器报警的最高温度为℃。

    环境温度t/℃

    5

    10

    20

    30

    40

    50

    60

    热敏电阻R/kΩ

    6.0

    4.4

    2.8

    1.8

    1.1

    0.8

    0.7

  • 8、物体能够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 , 固体难以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
  • 9、下列有关电流、电压和电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路两端有电压时电路中不一定有电流 B、规定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C、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 D、所有导体中的电流都是由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
  • 10、下列事例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一杯清水滴入几滴红墨水,水变红 B、扫地时,大量灰尘在空中飞舞 C、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 D、放在空气中的铁器过一段时间生锈了
  • 11、新房装修时,工人经常用普通量角器测量一些角度,不方便读数。小明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了电子量角器,电路如图所示,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3V,O为半圆弧电阻MN的圆心,金属滑片OP为半径,与半圆弧接触良好,接入电路的电阻RMP与指针旋转角度θ成正比,电源电压恒为6V,R0为电阻箱(它是可以直接读出接入电路电阻的具体数值的变阻器)。将滑片OP旋转至M处,调节R0的阻值,使电路中电流为0.6A;保持R0接入电路阻值不变,然后调节θ为90°时,电流表示数为0.3A(不考虑导线电阻对电路的影响)

    (1)、小明设计的电子量角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电阻线的(选填:“长度”或“横截面积”)来改变电阻的;
    (2)、当指针OP向右旋转时,电流表的示数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将滑片OP旋转至M处时,电阻箱连入电路的电阻为Ω,电压表的示数为V;
    (4)、当调节θ为126°时,电压表的示数是V;
    (5)、为能满足测量0-180°的要求,重新调节电阻箱R0 , 求满足要求的R0的最小阻值是Ω。
  • 12、根据课堂所学,某同学找来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圆形小孔,并将顶部剪去;另将一圆筒的顶部和底部都剪去后,在其中一侧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将它们套在一起制成一个小孔照相机(如图)。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在塑料薄膜上可观察到一个清晰的像。

    (1)、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选填“实像”或“虚像”);
    (2)、在孔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将小孔由圆形改成三角形,则他在纸上看到的像是________;
    A、三角形烛焰 B、圆形烛焰 C、烛焰正立的像 D、烛焰倒立的像
    (3)、若将蜡烛向下移,则看到塑料薄膜上的像是向(选填“上”或“下”)移;
    (4)、若保持蜡烛和小孔的位置不变,向后拉动圆筒,则塑料薄膜上的像会如何变化?________。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 13、为避免司机低头观察汽车仪表盘,忽略路况造成事故,厂商开发出汽车抬头显示系统,如题图甲所示,又叫汽车平视显示系统(HeadUpDisplay).简称HUD。图乙所示,汽车仪表安装在驾驶台上、显示面水平朝上,司机平视,借助透明挡风玻璃看到仪表竖直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透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是实像 B、这个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像比驾驶台上的仪表显示要小 D、挡风玻璃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为45°
  • 14、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的运动路程与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在第8s甲、乙两同学的速度相同 C、在4s~8s内,甲、乙两同学的速度之比为2:1 D、在4s~12s内,甲同学做变速直线运动,乙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
  • 15、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1)、实验时,不采用平面镜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目的是便于确定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
    (3)、如图乙所示,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A'、B'、C'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并量取三次对应的物距与像距进行比较,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若把蜡烛A放在距玻璃板30cm处,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到蜡烛A的距离是cm;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不变;
    (4)、将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点燃蜡烛A,观察发现:玻璃板中蜡烛A的像偏低且倾斜。你认为在下图所示的①、②、③三幅图中,图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

  • 16、如图所示,在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平面镜M放在平板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于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如表所示,由此可得: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入射角;

    次数

    1

    2

    3

    4

    入射角

    30°

    40°

    50°

    60°

    反射角

    30°

    40°

    50°

    60°

    (2)、如果将光线沿着BO方向射向平面镜时,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选填“可逆的”或“不可逆的”);
    (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AO射到O点,若将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F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 17、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带刻度尺的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
    (2)、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BC段的平均速度为m/s。
    (3)、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会(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18、小明是一名跑步爱好者,只要条件允许,每天都坚持慢跑30min,若小明在学校运动场上以平时慢跑的速度跑完400m,用时100s,求:

    (1)小明慢跑的平均速度;

    (2)小明以上述速度跑30min,共跑了多少m。

  • 19、
    (1)、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平面镜的O点,请画出法线和反射光线;

    (2)、在图中画出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 20、兴隆湖的湖水“水清可鉴”是由于光可以在水面发生(选填“镜面”或“漫”)反射。如图,一束阳光以25°的角斜射到水面上,此时反射角为度。

上一页 830 831 832 833 83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