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60°。请在图中画出相应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
2、如图所示,记录了一辆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情况,该小汽车做的是直线运动,它在第一分钟的平均速度是m/s,合km/h。
-
3、图为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甲做运动;第3秒内甲通过的路程为m,第3秒内通过的路程更长。
-
4、雨过天晴,走在校园的树荫下能看到一个个圆形的小亮斑,这些小亮斑的形成是因为太阳光在空气中;如果一束太阳光与地面上积水的夹角为35°那么反射角为。若入射角增大10°,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变为。
-
5、我国的汽车制造业快速发展,特别是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实现了超越发展。在给电动汽车充电时,将能转化为能。
-
6、《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这首歌中唱到: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将我们带到了辽阔的草原上,让思绪尽情飞扬。这里的“白云”和“马”的运动属于运动,种子发芽此类运动(选填“属于”或“不属于”);马儿跑的参照物是。
-
7、月考的成绩公布了,小明的物理考了70分,同桌小聪考了85分。小明心想:小聪的物理学习为什么比我好呢?是他比我更聪明吗?还是比我更努力呢?还是方法更科学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小明开始认真观察起小聪的学习过程来。这其实就是一个科学探究。“小聪的物理学习为什么比我好呢”相当于环节;“是他比我更聪明吗?还是比我更努力呢?还是方法更科学呢”相当于环节,当影响因素大于或等于两个时,需用到法,每次只研究其中一个影响因素,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小明开始认真观察起小聪的学习过程来”相当于环节。
-
8、夏日,是一个酝酿丰收的季节。词人辛弃疾就在他的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写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们能闻到“稻花香”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在;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还可分为和。“蛙声”是由它的鸣囊产生的。
-
9、如图1所示,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厚度为cm,其中准确值为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cm。体育课上小杨同学1500m长跑测试,停表示数如图2所示为s。
-
10、同学们在学习了八上物理后掌握了几种实验方法,关于实验方法描述正确的是( )A、乒乓球被音叉弹开,可以显示并放大音叉的振动,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 B、在探究影响降落伞飞行时间的因素时,影响因素太多,应该用控制变量法逐个研究 C、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入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空气所听到的声音会逐渐变小,并根据此现象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时用到了模型法 D、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用到了理想实验法
-
11、如图是在同一直线上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路程均为100m B、甲、乙是同时出发的 C、甲的运动速度为10m/s D、0~30s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
12、小明在学校举行的体育运动会百米赛跑中,前半段路程用时6s,后半段平均速度为6.25m/s,小明百米赛跑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16.7m/s B、12.5m/s C、7.1m/s D、7.3m/s
-
13、下列各种微观粒子尺度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 B、分子、原子核、原子、质子 C、分子、质子、原子、原子核 D、原子、分子、原子核、质子
-
14、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2.4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A、2.36cm B、2.357cm C、2.35cm D、2.4cm
-
15、下列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A、成年人的步速为4km/h B、中学生课桌高度为120cm C、成年男性发出的声音频率为15Hz D、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
16、2024年3月28日,“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完成深潜科考任务后返回三亚,这次任务带回了大量深海样本,并发现了多个深海新物种,如图所示为“奋斗者”号在海底探索时的情景。“奋斗者”号可使用超声波在海底定位,在一次任务中,“奋斗者”号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在经过5s后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之后“奋斗者”号以25m/s的速度匀速下潜,在下潜时再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2s后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求:(1)、第一束超声波的传播距离是多远?(2)、“奋斗者”号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潜到海底?(3)、发射第二束超声波时,“奋斗者”号距离海底有多远?
-
17、西成高速铁路,简称“西成高铁”,又称“西成客专”,由北向南穿越关中平原、秦岭山脉、汉中平原、巴山山脉进入四川盆地,与成绵乐城际铁路相连,西安至成都的运行时间将由11个小时缩短为4小时左右,如表所示是D4252的运行时刻表。求: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里程/km
成都东
08∶45
0
广元
10∶36
10∶40
270
汉中
11∶24
11∶27
412
西安北
13∶00
658
(1)、D4252从成都东站到西安北站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保留整数)(2)、若D4252列车全长400m,当以速度108km/h通过某隧道时,从车头开始进入隧道到车尾完全通过隧道所需时间为3分钟,求隧道长度是多少米? -
18、某实验小组在使用如图所示装置来做“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90℃时开始记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记录数据见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90
92
94
96
99
99
99
99
98
99
99
(1)、实验小组测得水的沸点是℃;可知,当时的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2)、沸腾后,水继续吸热,水的温度;同时产生大量气泡,图是水沸腾时的情况;(3)、实验时,老师要求同学们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用冷水,是因为这样可以。 -
19、常见的隔音材料有聚酯棉、实木、泡沫、海绵。 为了比较这几种材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小明还准备了其他器材:音叉、机械闹钟、手机、鞋盒。(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A、振动的音叉 B、播放歌曲《我和我的祖国》的手机 C、持续响铃的机械闹钟(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填字母代号,下同)
方案二: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
A.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B.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C.所听见声音的音调 D.所听见声音的音色
(3)、小明采用方案二,通过实验得到如表所示的数据。材料种类
聚酯棉
实木
泡沫
海绵
距离/m
0.2
1.8
0.5
1.2
分析数据可得:四种材料中最适合作隔音墙装修材料的是。
-
20、在“测量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小组采用了一带有刻度尺的长木板搭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该实验的原理是;(2)、小组合作讲究分工,某同学测得小车从A点到B点经过的路程为45.0cm;另外负责测量时间的同学不小心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小车AB段的平均速度测量结果(选填“偏大”或“偏小”);(3)、将金属片放到C点,测量出小车从A点到C点用时1.6s,则可以计算出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