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我国有句谚语“霜前冷,雪后寒”。霜是由于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现象而形成的;“雪后寒”是因为雪需要(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 2、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B、光比声音传播速度慢 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D、光在同种介质中一定沿直线传播
  • 3、炎热的夏天,开放式的环境如体育比赛场所、大型养殖场等,无法使用空调设备降温,而喷雾风扇(如图所示)却能较好地发挥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喷雾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水分 B、风扇吹风加快了水雾的蒸发 C、水雾蒸发时会吸热,起到降温的作用 D、水雾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 4、亮亮利用灌满常温水的医用药瓶和一根吸管自制了一个温度计,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温度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计的原理主要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 B、当药瓶全部浸入热水中时,吸管中的液柱会下降 C、如果在吸管上标注温度,下面标注的温度比上面高 D、吸管越细,液柱随温度变化的升降越明显
  • 5、如图所示:

       

    (1)在测物体的长度时,两种读数方式中正确的是 图,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铅笔的长度应为 cm.   

    (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6.04cm、26.00cm、26.02cm、26.4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 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

    (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6、老师上课经常用嗓过度,为保护老师们的嗓子,刘老师经常用如图1所示的养生壶熬梨汤。好奇的小封对它进行观察,发现除了正面的挡位开关,壶底部还有如图2所示的防干烧开关(受到压力过小时会断开)。当只闭合防干烧开关S1时,处于保温挡;当再合加热开关S2后,处于加热挡。用它烧水进行了相关研究,收集和记录数据如下表。请完成下列问题:

    观察对象

    观察记录

    研究记录

    养生壶

    额定电压:220V

    最大水量:2L

    挡位:加热(800W)

    保温(W)

    ①把水装到最大位置,初温20

    ②用加热挡加热2min,水的末温32

    ③壶内加热体由两个相同的发热电阻组成

    c=4.2×103J/kg

    (1)、养生壶的保温功率数字看不清楚,请你利用观察到的信息求出保温功率
    (2)、小双对养生壶的以下认识,你认为不合理的是______。
    A、养生壶的发热电阻有可能是用半导体材料制作而成 B、为防止触电事故,在清洗养生壶前应该拔出插头 C、水不宜超过最大加水量,因汤沸腾溢出后可能会造成短路 D、养生壶工作时,它主要利用了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
    (3)、某天,刘老师断开家中其他用电器,只接通该养生壶且处于加热挡2min,将2L水从20加热至32 , 发现家中如图3所示的电能表转了100转。求此过程中该养生壶的实际加热效率
    (4)、在以上探究的基础上,小双结合自己所学物理知识,她对养生壶内部的电路结构进行了分析推测并画出了几种可能得电路,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_。
    A、 B、 C、
  • 7、在有机玻璃板上均匀地撒上细铁屑,并将它放在条形磁体上,轻敲玻璃板,可观察到细铁屑的分布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细铁屑的分布形象地显示了磁场中磁感线有多少条 B、细铁屑的排列形象地显示出磁场的分布情况 C、磁场强弱的分布情况与细铁屑的多少有关 D、细铁屑所在的位置才存在磁场
  • 8、在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某班各组同学从甲、乙、丙、丁四种规格的灯中,选取两个并联起来接在相同电源上,组成如图1所示的电路;

    组别

    L1规格

    L2规格

    IA

    IC

    IB

    1

    0.12

    0.12

    0.22

    2

    0.16

    0.20

    0.34

    3

    0.14

    0.14

    0.26

    4

    0.16

    0.18

    0.32

    (1)用电流表测出电路中三个位置的电流来寻找规律,以下取点不合适的是

    A.E、A、D       B.E、B、C       C.F、C、D       D.F、A、D

    (2)小王组在连接电路时,刚接好最后一根导线,小灯泡就发光了,原因是

    (3)小明组连接了如图2的实物连接图,此时,电流表测的是通过(选填“L1”、“L2”、“干路”)的电流。若要测灯 L2 的电流,请你在图上只改动一根导线,完成电路的连接(在需改动的导线上打“×”,再画出重新连接后的导线);

    (4)测量的数据如表:对于测量数据的相关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第 1 组数据没有测量误差

    B.IA+IC总是略大于IB可能是电流表未调零引起的

    C.选用多组实验数据,是为了减小误差

    D.若测量E处电流,由于E处更接近电源负极,故会发现IE<IF

  • 9、如图电源电压不变,R1=12Ω , 灯L标有“6V3W”字样,(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电流表量程为“03A”,变阻器标有“20Ω   1A”字样:

    (1)、只闭合S1时,灯L恰能正常发光,求电源电压;
    (2)、保证各电路元件安全的前提下,任意断开闭合开关,求电路的电流最大值与最小值。
  • 10、请在图中标出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感线方向及小磁针的N极。

  • 11、中国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最早记载了地磁偏角:“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进一步研究表明,地球周围地磁场的磁感线分布示意如图所示。地磁场的磁感线(选填“是”或“不是”)真实存在的,地磁场的N极在地理的(选填“南”或“北”)极附近。

  • 12、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电路,测量额定电压为2.5 V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闭合开关前,滑片P应滑到B端 B、闭合开关后,小灯泡不发光,一定是小灯泡灯丝断了 C、当电压表示数为2.5 V时,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可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D、实验还可得知,小灯泡的实际功率越大,小灯泡越亮
  • 13、最近,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超导材料,该团队发现这种材料可以自然保持叠置而不需要任何外部磁场,这意味着电流可以同时顺时针和逆时针流动。一些金属或合金当达到某一温度时,电阻会变为零,这种现象称为“超导”,能够发生超导现象的物质叫超导体,下面选项中可以利用超导体的是(  )
    A、电饭锅的发热元件 B、制成大功率的电炉 C、白炽灯的灯丝 D、传输电能用的导线
  • 14、生活中常见的儿童智能电话手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通话工具,它的电池电压最接近(       )
    A、220V B、110V C、55V D、3.7V
  • 15、CRH380BL型电力动车组16节车厢的总长度为400m,该动车正在匀速行驶,一名铁路工作者站在路基旁一个安全位置测得整列动车通过他共用了8s。
    (1)、求该动车的速度;
    (2)、该动车以(1)中速度完全通过隧道用时1min,求该隧道的长度。
  • 16、小明摘来李子,用天平、量筒和水测量李子的密度。

    (1)、调节天平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的 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李子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李子的质量为 g;用量筒和水测得李子的体积为40cm3 , 则李子的密度为 g/cm3
    (3)、完成上述实验后,在不用量筒的情况下,小明利用天平、烧杯和该李子测量凉茶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凉茶,如图甲所示,并在烧杯上标记此时液面的位置M1 , 测得凉茶和烧杯的总质量为240g;

    ②将李子放入凉茶中,李子沉底,如图乙所示,在烧杯上标记此时液面的位置M2

    ③取出李子,然后向烧杯中加凉茶,使液面上升至位置 , 测得此时凉茶和烧杯的总质量为282g。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请求出凉茶的密度,写出完整的计算过程[李子的体积与第(2)问相同,有计算过程]

    ④从烧杯中拿出李子时会带出一些凉茶,这对凉茶密度的测量结果 (选填“有”或“无”)影响。

  • 17、小明使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进行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开始前,应调节蜡烛、透镜和光屏至同一高度,目的是
    (2)、小明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调整好位置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都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其原理如图甲所示,请将图甲光路补充完整;
    (3)、如图乙所示,当小明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选填“Ⅰ”、“Ⅱ”或“Ⅲ”)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选填“放大”或“缩小”)倒立的实像,(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4)、在做实验时,小军用手遮住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他观察到光屏上的像 ;
    A、不能看到烛焰的顶部 B、不能看到烛焰的底部 C、不能看到烛焰的全部 D、可以看到烛焰的全部,但像会变暗一些
    (5)、实验时小明发现,在观察光屏上清晰的烛焰像的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的像向(选填“上”或“下”)移动;
    (6)、如图丙所示,同组的小华同学用A、B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分别距离课本上的字10cm观察到两种情景,现将两透镜到课本的距离调整为5c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A、B所成的像都是正立、放大的像。 B、A的焦距小于B。 C、调整后,A所成的像与物在透镜的同侧,B所成的像与物在透镜的两侧。
  • 18、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甲所示)。

    (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凝固过程用了 min,凝固的吸放热情况是
    (2)、由图象知凝固点为 ℃。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 (填“高”或“低”)了。
    (3)、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4)、暴雪天后,环卫工人会向积雪的路面撒些盐,目的是降低雪的 从而加速雪的熔化。
  • 19、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

    (1)、除了如图甲所示的器材外,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 实验室现有煤油温度计,酒精温度计、体温计三种不同种类的温度计,本实验应选用的温度计是 温度计(在标准大气压下,煤油的沸点是150℃,水银沸点是357℃,酒精的沸点是78℃);
    (2)、小明用比烧杯口稍大的圆形硬纸板,剪出A、B两种带孔的盖子,如图乙所示,以便将温度计通过小孔插入烧杯内的水中,你选择 盖子,因为另一种盖子存在的问题:
    (3)、在对水进行加热的过程中,水沸腾的现象是_______ ;(选填A或B)
    A、水中有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 B、水面有大量白气,发出嘶嘶的响声
    (4)、根据实验记录数据,小明画出相应图像(如图丙实线),由图像可知水沸腾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
    (5)、实验后小华用同样的器材进行了实验(忽略酒精的火焰大小的变化),作出图像(如图丙虚线),小华和小明图像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6)、实验完成后,小明换了套器材如图丁所示,用A容器中的液体对试管B中的液体进行加热,发现当A容器中的液体沸腾了,B容器中液体也沸腾了,如果A、B容器中液体的沸点分别为tA、tB , 则tA、tB可能的关系是_______。
    A、tA=tB B、tA<tB C、tA>tB D、无法确定
  • 20、如图甲,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纸板ENF竖直立在镜面上,ON垂直于镜面。

    (1)、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多个角度射到O点,能从不同方向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选填“镜面”或“漫”)反射;若纸板未与平面镜垂直,则NOF面看到反射光线(选填“能”或“不能”);
    (2)、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每次的入射角和 , 并记录下来,找到相应关系;
    (3)、在图甲实验的基础上,以ON为轴,把纸板NOF向后折,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如图乙所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 当纸板折到图乙位置时,反射光线(选填“存在”或“不存在”)。
上一页 809 810 811 812 81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