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装置,已知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1)、实验时,要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到同一。(2)、如图所示,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实像,像距为cm,(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个成像原理制成的。(3)、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向右移动10cm,光屏移动到cm的刻度线处,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
2、小明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时刻。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所用的测量工具除了刻度尺外还需要;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填“陡”或“缓”)些;
(3)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可计算出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是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填“大”或“小”)。
-
3、如图是小勇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
(2)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勇做了如下操作:他先点燃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只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移动,当移动到A像的位置时,这表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 ;
(3)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他将一块与玻璃板等大的不透明的白板竖放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拿走蜡烛B,发现白板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4)拿走白板,他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2cm,再将蜡烛B重新移到A像的位置,他发现蜡烛B (选填“远离玻璃板2cm”或“靠近玻璃板2cm”或“位置不动”),同时发现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实验中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保持垂直,若不垂直,对实验操作带来的不便影响是 。
-
4、小阳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其中ENF是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一个平面且与平面镜垂直放置。
(1)保持入射光线的位置不变,把纸板F向后折(如图乙所示),观察现象。改变入射光线的位置,发现相同的实验现象。这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ON在(选填“同一”或“不同”)平面内;
(2)如图丙所示,标有角度的半圆形硬纸板ENF竖直放置,平面镜紧贴硬纸板水平放置,经镜面反射后会沿着(选填“OB”、“OC”或“OD”)方向射出;
(3)当入射角增大时,反射光线将(填“靠近”或“远离”)平面镜;
(4)同组的小东同学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光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小聪认为应是: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的结论正确,理由是。
次数
1
2
3
4
5
6
∠i
20°
30°
40°
50°
60°
70°
∠r
20°
30°
40°
50°
60°
70°
-
5、静止的潜水艇,向正前方的鱼群发射超声波,鱼群以54km/h的速度向前运动,经2s收到回波信号。(声音在海水传播速度为1500m/s)(1)、收到回波信号时,超声波通过的路程是多少?(2)、收到回波信号时,潜水艇到鱼群的距离?(3)、这种方法能否用来测月球与地球的距离?为什么?
-
6、如图所示,凸透镜与凹透镜有同一个主光轴和同一个焦点F,请在图中作出光路图。
-
7、如图所示,AB是平面镜前的一个物体。画出AB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
8、张伟同学课外利用底部有一个小孔的易拉罐做小孔成像的实验,如图所示,则他在半透明的纸上看到的像是蜡烛的(圆形的光斑、蜡烛的正立像、蜡烛的倒立像)。本实验的原理是:
-
9、国际单位制单位是现在世界上是普遍采用的标准度量衡单位系统。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填写中文名称);图中物体的长度是cm。
-
10、下列对生活中的光现象及其应用的认识,合理的是( )A、汽车的后视镜多为凸面镜,它起到了扩大视野的作用 B、眼睛能看见物体是因为眼睛发出的光到达了该物体 C、通过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反射的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D、我们可以从不同方向看到投影仪投到幕布上的图像是因为光在幕布上发生了漫反射
-
11、“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它们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成倒立缩小实像 B、水中倒影--光的反射---成正立等大虚像 C、摄影——光的折射---成倒立缩小实像 D、投影——光的折射——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
12、下列措施属于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是(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B、建隔音墙 C、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D、安装双层真空玻璃板
-
1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A、路灯下,地面上出现人的影子 B、水面“晃”眼 C、平静的水而映出桥的“倒影” D、太阳光下,浓密的树荫下出现很多圆形光斑
-
14、下列各项生活的数据,与实际相符的是( )A、一张消毒湿巾厚度约为2nm B、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1s C、脉搏一分钟跳动约70次 D、人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
-
15、如图为学校附近常见的控制噪声标志。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与如图的方法相同的是( )A、机场工作人员戴上防噪声耳罩 B、在马路边设置自动噪声监测仪 C、观演时手机调为静音 D、高速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
-
16、下列模型能正确解释“从岸边看水中的鱼时,看到‘鱼’与实际位置”的是( )A、
B、
C、
D、
-
17、下列成语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A、凿壁借光----光的反射 B、猴子捞月----光的反射 C、井底之蛙----平面镜成像 D、立竿见影----光的反射
-
18、如图甲所示是四冲程汽油机的冲程示意图,它将能转化为机械能,与它原理相同的是(选填“乙”或“丙”)图所示的演示实验。
-
19、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沙子和水的温度变化与吸热的关系”。操作如下:(1)、在两烧杯中分别装入初温度相同且相等的沙子和水;(2)、用相同的酒精灯火焰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每隔相同的时间记录一次温度,其中某时刻的温度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成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3)、实验中,是通过比较(选填“温度计上升示数”或“酒精灯加热时间”)来间接反映沙子和水吸收的热量;(4)、分析图象可知,对于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升温较快的是;若使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则吸收的热量较多。
-
20、按要求作图。(1)、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已画出入射光线,请在图中作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2)、如图所示,画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3)、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一个焦点与凹透镜的一个焦点重合。请根据入射光线,画出经凸透镜和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