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眼镜的度数
⑴透镜的焦距f,国际单位为;
⑵透镜焦度:焦距的 , Φ=1/f,单位:m-1;
⑶镜片的度数:透镜焦度乘以100,D=100Φ,单位:度;
透镜的度数D=100Φ =1/f×100
⑷远视眼镜(凸透镜)的度数用数表示,近视眼镜(凹透镜)的度数用数表示。
-
2、 远视眼及其矫正
⑴症状:能看清处的物体,看不清处的物体。
⑵成因:晶状体太导致折光能力太 , 或眼球前后方向太短。
⑶矫正:佩戴透镜
-
3、 近视眼及其矫正
⑴症状:能看清处的物体,看不清处的物体。
⑵成因:晶状体太导致折光能力太 , 或眼球前后方向太长。
⑶矫正:佩戴透镜
-
4、 焦距、物距、像距
⑴物距u: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⑵像距v: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⑶焦距 f: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
5、 实像和虚像
⑴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呈现在光屏上。(小孔成像、照相机的像、投影仪的像)
⑵虚像:由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呈现在光屏上。人眼逆着出射光线可以看到虚像。(平面镜成像、“水中的鱼”、放大镜的像)
-
6、 放大镜
⑴放大镜成像特点及原理
放大镜成像特点:
①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②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
原理:放大镜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镜能使物体成的特点工作的。
⑵放大镜的使用
1)让放大镜与物体之间的距离适当增大些,观察到像变大一些;
2)让放大镜与物体之间的距离适当减小些,观察到像变小一些。
-
7、 投影仪
⑴主要构造: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屏幕相当于光屏。
1)镜头:凸透镜,起成像作用。
2)投影片:投影片上有文字或图案,相当于用来成像的物体。
3)螺纹透镜:相当于凸透镜,其作用是会聚光,用来增加投影片的亮度。
4)光源:一般采用碘钨灯,用来照亮投影片。
5)凹面镜:利用其对光的会聚作用,光源位于凹面镜焦点,光线经凹面镜反射,使照在投影片上的光增强。
6)平面镜:改变光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⑵投影仪成像特点及原理
投影仪成像特点:①投影仪(或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②像距大于物距。
③像与物位于凸透镜的异侧。
原理:投影仪、幻灯机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镜能成的特点工作的。
-
8、 照相机
⑴主要构造
1)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2)胶片:相当于光屏。
3)调节控制系统:
①取景窗:观察所拍景物;
②光圈环: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
③快门:控制曝光时间。
④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间的距离,即像距。
物距(u):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像距(v):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⑵照相机成像特点:
①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像距小于物距。
③像与物位于凸透镜的异侧。
⑶照相机成像原理: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的原理工作的。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卷相当于光屏。
⑷照相机的使用:若想使拍摄景物的像大一些,应使相机靠近物体,同时使镜头远离胶片。
-
9、 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⑴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⑵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 , 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通过虚焦点。
⑶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折射后于主光轴射出。对着凹透镜侧虚焦点入射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
10、 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⑴凹透镜对光有作用,凹透镜又叫做发散透镜。
⑵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发散光线的相交于主光轴上F,叫凹透镜的焦点,它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叫虚焦点(F)。焦点F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字母f表示。
-
11、 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⑴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凸透镜又叫做会聚透镜。
⑵凸透镜的焦点(F):于主轴的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F,这个点F叫凸透镜的焦点。
⑶凸透镜的焦距(f):焦点到的距离叫焦距,用字母f表示。
-
12、 凸透镜和凹透镜
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光学元件,由透明物质制成。透镜的两个表面至少一个是球面的一部分。
⑴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透镜,如:远视镜片、放大镜;
⑵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透镜,如:近视镜片,门上的猫眼。
⑶透镜的光心与主光轴。
A.主光轴: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
B.光心(O):每个透镜上主光轴上都有一个特殊的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不改变,这个点叫做光心。 -
13、 看不见的光
⑴太阳光谱
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不同的色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太阳的可见光谱。
⑵红外线。光谱上光以外看不见的光叫做红外线。人眼虽看不到,但可以用灵敏温度计来检验它们的存在,属于不可见光。
红外线的特点:
①红外线具有热效应,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
②太阳的热主要就是通过红外线辐射的形式传送到地球的;
③物体能吸收红外线,也能向外辐射红外线。
红外线的应用:一个物体,当它的温度升高时,尽管看起来外表还跟原来表面一样,但它辐射的红外线却会增强。
⑶紫外线。光谱上光以外看不见的光叫做紫外线,属于不可见光。
紫外线的特点及应用:
紫外线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紫外线验钞”、“紫外线消毒灭菌”、“紫外线促进人体维生素D的合成”、 “过量紫外线照射有害”。
-
14、 物体的颜色
物体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是由物体对不同色光的作用决定的。
⑴透明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该物体能的色光决定,例如,红色玻璃片呈红色,是因为它只能透过红色光,其它色光被吸收。无色透明体能够透过各种色光。
⑵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①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该物体能的色光决定。例如,红花呈红色,是因为它只反射红色光,而其它色光被吸收。
②黑色物体吸收各种色光,不反射任何色光。
③白色物体反射所有的色光,不吸收任何色光。
④灰色物体无差别地吸收并反射各种色光。如果反射的较多,则呈浅灰色;如果吸收的较多,则呈深灰色。
-
15、 色光的混合
色光的三原色:红光、光、蓝光等比例混合为白光。红光、绿光、蓝光按不同比例混合会得到其它色光,因此把红、绿、蓝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
16、光的色散: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被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直到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用玻璃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了色散。彩虹是太阳光传播中被空气中的水珠反射、折射而产生的色散现象。不同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时,折射角不同,从而偏折程度不同。红色偏折程度最小,紫色偏折程度最大。例如:彩虹——外侧是色,内侧是色。
-
17、 光的折射规律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内。
⑵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侧。
⑶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
⑷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于入射角。当从其它透明介质中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于入射角。
⑸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增大。
⑹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
18、 光的折射现象中涉及的基本概念:“一点、一面、三线、两角”
⑴入射点:入射光与分界面的交点。
⑵分界面:两种介质的分界面。
⑶入射光线:入射到两种介质表面的光线。
⑷法线:过入射点且垂直于两种介质分界面的直线。
⑸折射光线:进入另一种介质的光线。
⑹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⑺折射角:折射光线与的夹角。
-
19、 光的折射概念。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 , 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
20、 平面镜的应用——成像、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