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将系于轻质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斜跨过左右吸在黑板上的滑轮,在细线的两端挂上钩码,如图所示.此时作用在卡片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若要证明:“两个力平衡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必须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则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手扶卡片,在右侧加挂一个钩码,松手 B、手扶卡片,绕其中心在竖直平面旋转90°,松手 C、手扶卡片,使其竖直向下移动一些,松手 D、手扶卡片,将右侧滑轮竖直向下移动至与左侧滑轮在同一水平线上,松手
  • 2、关于浮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浮在液体表面上的物体才受到浮力 B、只要下沉的物体就不会受到浮力 C、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其下表面未与容器底紧密接触)都受到液体对它施加的浮力 D、浮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上的
  • 3、日常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下列生活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书包带做的很宽是为了减小压强 B、在高山上利用高压锅煮食物才容易煮熟,原因是压强越大,沸点越低 C、船闸是利用了大气压强让船通航 D、梓轩把笔攥在手上静止,如果他用更大的力攥着,笔受到的摩擦力变大
  • 4、如图所示,梓萱推着小车在平直道路上匀速前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车所受重力与水平面受到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梓萱对小车的推力和地面对小车的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C、梓萱对小车的推力和小车对梓萱的推力是一对平衡力 D、撤去推力后,小车最终停下来说明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 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刘华强一刀把西瓜劈成两半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必须把玻璃管竖直放置 C、马德堡半球实验可以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D、活塞式抽水机的吸水扬程可以达到25m
  • 6、下列说法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托起一个鸡蛋的力大约为 0.5N B、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大约为 20m/s C、一名中学生的质量大约为 100kg D、普通居民楼每层楼的高度大约为8m
  • 7、如图所示,圆柱形轻质薄底容器甲和正方体石块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容器甲的底面积为6×10-2m2 , 高为0.3m,盛有高度为0.2m的水;乙的质量为12kg,密度为1.5×103kg/m3.(已知水的密度ρ=1.0×103kg/m3)求:

    (1)、容器甲中水的质量m
    (2)、正方体石块乙的体积V
    (3)、现将正方体石块乙浸没在容器甲水中,请判断水是否从容器中溢出,若有水溢出,则求出溢出水的质量m
  • 8、一辆汽车在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驾驶员发现前方路口交通信号灯转为红灯,经0.5s的反应时间后,开始踩刹车,汽车车速v随时间t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在反应时间内汽车驶过的距离为多少?
    (2)、已知刹车阶段的平均速度是5m/s,则从开始刹车到停止,车子滑动距离为多少?
    (3)、若驾驶员饮酒,从发现红灯到完全停止,汽车共前进了18m,则此时的反应时间为多少?(车子滑动距离保持不变)
    (4)、请你写一句相关的交通警示语,以提醒司机朋友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规。
  • 9、采用原位生态净化槽净化农村生活污水是乡村生态振兴的有效措施,实验小组的同学们想知道经过净化槽净化后的水的密度,他们进行了如下测量。

    (1)、将一台能正常使用的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向左调节平衡螺母,但始终未能将天平调平衡,原因是
    (2)、将天平调平衡后,先测空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称量标尺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空烧杯的质量为g;
    (3)、将适量的净化后的水倒入烧杯中,并通过烧杯上的刻度直接读出水的体积为50mL,然后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78.1g,则净化后的水的密度为g/cm3 , 此测量值误差太大,主要原因是
    (4)、将烧杯中的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则水的体积为mL。利用这一数据计算出净化后的水的密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真实值;
    (5)、如果实验中没有量筒,同学们经过讨论,觉得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净化后的水的密度于是同学们找来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牛奶(已知密度为ρ),设计了如下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调节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②将一个烧杯装满牛奶,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m1

    ③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装满净化后的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净化后的水总质量为m2

    ④则净化后的水的密度表达式ρ=(用含有ρ、m0、m1、m2的式子表示)。

  • 10、利用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时,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
    (2)、如图甲所示,点燃蜡烛A,眼睛应在蜡烛(选填“A”或“B”)的一侧观察A在玻璃板后的像;移动与A外形相同的蜡烛B,发现B与A的像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像与物的大小;得到平面镜成像规律后,若换用面积较大的玻璃板进行实验,蜡烛A的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时小明发现蜡烛A的像较暗,用手电筒对着玻璃板照射蜡烛A的像,(选填“能”或“不能”)使像变亮;
    (4)、如图乙所示,生活中小汽车的挡风玻璃都会设计成图(选填“1”、“2”或“3”)所示的形状(蜡烛一侧为车内),从光学的角度分析,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写出一条即可)。
  • 11、
    (1)、小明用玩具汽车测量平均速度,让汽车在斜面上沿直线下滑,传感器每隔0.2s记录一次汽车的位置,如图所示。则汽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路程为cm,汽车由A点运动到D点的过程,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理由是

    (2)、如图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通过乒乓球反映出音叉的振动,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叫(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3)、如图所示,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选填“凸”或“凹”)透镜,其中物镜的作用相当于(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 12、如图所示是小东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除了图甲中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2)、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如图乙中的(选填“A”或“B”);
    (3)、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水的沸点为℃;
    (4)、根据实验数据,小东描绘了如图丁所示的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知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特点是:不断吸热,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分析图像,请给小东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 13、
    (1)、如图所示,请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如图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3)、一同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5m/s的速度匀速骑行,请在如图所示中画出该同学骑行的路程(s)-时间(t)图像。

  • 14、甲、乙两实心金属块,它们的体积之比为3∶1,将它们分别放在调好的天平的左右盘中,天平恰好平衡,甲和乙的密度之比为;若将甲切去12 , 乙切去34 , 那么甲和乙剩余部分的质量之比是
  • 15、如图所示,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将一张纸放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整凸透镜与纸的距离,纸上会出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此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该凸透镜的

  • 16、在学校的运动会上,100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应该是(选填“看到白烟”或“听到枪声”)开始计时,若采用另一种计时方式,则记录的时间将比运动员实际所用的时间要(选填“多”或“少”)。
  • 17、如图所示2024年12月30日南珠高铁南玉段正式通车,玉林进入了高铁时代。在首趟由玉林发出的G5514高铁列车行驶过程中,以路旁的标志牌为参照物,车上的乘客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的。

  • 1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移动光屏可承接到烛焰清晰、等大的像(图中未画出光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调至35cm刻度处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透镜的焦距是10.0 cm B、移动光屏可承接到烛焰清晰缩小的像 C、像的位置在60~70cm刻度之间 D、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 19、下列光学仪器中,不是应用凸透镜成像的是(  )
    A、幻灯机 B、照相机 C、潜望镜 D、放大镜
  • 20、如图所示,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对釜的铸造有“铁化如水,以泥固针铁柄勺从嘴受注”这样的记载,其中“铁化如水”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熔化 C、液化 D、汽化
上一页 722 723 724 725 72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