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如图所示,迅速下压活塞,玻璃筒底部的棉花燃烧。汽油机在工作中,与此能量转化相同的冲程是( )
A、排气冲程 B、做功冲程 C、压缩冲程 D、吸气冲程 -
2、“西气东输”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输送工程,惠及逾4亿人。输送的天然气具有较大的( )A、热值 B、密度 C、热量 D、比热容
-
3、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它能调节空气湿度和温度,其中能调节温度主要是因为水具有较大的( )A、热量 B、内能 C、密度 D、比热容
-
4、如图是山西传统砖雕工艺。工匠用刻刀在青砖上雕刻花纹时,发现刻刀的温度升高。下列关于雕刻过程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刻刀含有的热量增多 B、刻刀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青砖的质量和比热容均减小 D、刻刀与青砖摩擦做功,使刻刀的内能改变 -
5、老友粉是南宁的特色小吃,以“酸酸鲜、辣辣咸”的口味著称。刚出锅的老友粉酸香四溢。这是因为( )
A、分子间有间隙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
6、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桂花飘香 B、炊烟袅袅 C、落叶纷纷 D、雪花飞舞
-
7、中国高铁技术世界领先,高铁总里程世界第一,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复兴号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高速电力动车组列车,复兴号CR400AF型全长约为 , 采用8辆编组,4动4拖的统一动力配置形式,最高营运速度为。由复兴号CR400AF承运的武汉站到北京站的某车次运行信息(部分)如下表所示。
站名
到时
发时
里程
武汉
16∶13
16∶19
0
郑州东
18∶29
18∶31
石家庄
20∶20
20∶27
北京西
22∶19
终点站
(1)、复兴号在平直的轨道上高速行驶时,以车内座椅为参照物,行李架上的行李是的(填“运动”或“静止”),车厢内非常安静,小明仔细观察发现车窗采用的是双层玻璃,这是在控制噪声。(2)、复兴号CR400AF列车从武汉到北京西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3)、如果复兴号以的速度完全通过某座大桥,用时116s,已知复兴号全长 , 求坐在复兴号上的小明通过该大桥的时间。 -
8、李杰家书房台式电脑的一只头戴式耳机外罩坏了,他想制作一个防噪声的耳罩,通过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作耳罩的填充物。实验材料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手机闹铃、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2)、李杰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以下A、B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方案。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到的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到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3)、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待测材料中隔音性能最好的是。A方案
B方案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塑料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塑料
响度
很响
较响
弱
距离
18m
10m
6m
-
9、小凡通过实验来探究声音的特征:
(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凡设计了下面A、B、C、D四个实验,如图甲,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填字母,可多选),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的;(2)、在图D的实验中,小凡在扬声器播放音乐时,调大音量,发现小纸团跳得更高。这说明:发声体的越大,发出声音的越大;(3)、如图乙,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可听到(选填“部分的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变低了,逐渐(填“增大”或“减小”)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发现伸出部分钢尺振动变(填“快”或“慢”),听到音调逐渐变低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此时产生的是波。 -
10、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说明了声音是由。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可以传声。在月球上敲击左边音叉(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乒乓球弹起,敲击右边音叉,(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乒乓球弹起;(3)、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所听到的铃声将会逐渐(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并由此推理可知: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最后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
11、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他们将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的斜面顶端A点静止释放,并同时按下电子停表开始计时,图中显示了小车位于A、B、C三点的时刻(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
(1)、本实验的实验原理是;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斜面的坡度(选填“较大”或“较小”)。(2)、如果想测量小车在段的平均速度,应该将小车从(选填“A”或“B”)处静止释放。(3)、小车下滑的过程中,秒表记录如图所示,则小车在段的路程为;段的平均速度是。(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段的平均速度会偏(选填“大”或“小”)。(5)、如图是某同学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描绘的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B、
C、
D、
-
12、道县正在创建文明城市,严查违法行为,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静止的巡逻车上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第一次测速仪发出信号到接收经汽车反射回的信号用时0.8s,第二次测速仪发出信号到接收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6s。若发出两信号的时间间隔为1.1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汽车第一次收到信号时,距离测速仪m,被测车的车速m/s。

-
13、在平直的公路上,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向南行驶,如图所示记录了两辆汽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的情况,其中(选填“甲”或“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前30s的平均速度是km/h。在前10s时间内,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向(选填“南”或“北”)行驶的。

-
14、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1)、高速公路网全面推行区间测速,如图所示。小明爸爸驾驶小汽车进入测速路段,以小汽车为参照物,测速提示牌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测速设备测得小汽车通过该测速区间用时5min,由此判断小明爸爸驾驶小汽车在该测速区间(“超速”或“没有超速”)行驶;
(2)、小明家住21楼,他坐电梯从1楼运行到5楼用时5s,因上下乘客在5楼停了10s,接着又用了25s运行到21楼,则电梯全程的平均速度是km/h(设每层楼高为3m);(3)、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他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4,所用的时间之比是4:3,则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是。 -
15、如图所示,机械秒表的读数为s。木块的长度为cm。

-
16、我国有些地方修筑了“音乐公路”。当汽车以一定速度匀速行驶时,就会奏出一段悦耳的乐曲。音乐公路的路面上分布着许多横向凹槽,如图所示。汽车每经过一个凹槽,就会上下振动一次。路面上凹槽的分布比较密,汽车行进时振动很快,于是就发出了声音。假设某音乐公路规定的行驶速度是 , 设定乐曲为时长20s的《歌唱祖国》,第一个音符“sol”的频率为 , 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该音乐公路的总长约为 B、路面上凹槽的疏密可以根据乐曲的音调高低来设计 C、汽车发出“sol”这个音时,所对应的相邻凹槽之间的距离约为 D、驾驶员可以通过听第一个音符的音调判断是否超速,表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
17、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下列减小噪声的措施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戴上防噪耳罩休息 B、在靠近小区的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 C、将住宅窗户的玻璃换成双层中空玻璃 D、在靠近住宅区的高架桥两侧安装隔音板
-
18、小漫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活塞状,将活塞塞入管中制成一个简易的哨子,通过上下推拉活塞,可以吹出简单的曲调,如图甲所示。A、B、C为活塞在管中的不同位置,用嘴吹管的上端能吹出“do”、“re”、“mi”三个音阶,如图乙所示。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吹气时通过上下推拉活塞改变声音的响度 B、自制哨子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活塞振动产生的 C、人们能通过音色区分出哨声和其他乐器的声音 D、如图乙所示ABC三个位置分别对应的是“do”、“mi”、“re” -
19、“参差不齐”这个成语大家在生活中经常用到,意思是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或水平不一、很不整齐。但是在古代“参差”还表示一种乐器你知道吗?如图所示,它由许多根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下列关于这种乐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差”演奏时是靠竹管的振动发声 B、竹管长短不一是为了改变“参差”发声的音调 C、用力吹同一根竹管能改变此乐器的音色 D、发出的优美声音一定不属于噪声 -
20、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图像,从0时刻开始计时,下列关于它们的运动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A、时,乙在甲的前面,甲运动4s追上乙 B、 , 甲和乙的平均速度相等 C、甲和乙出发后都做匀速运动,且 D、甲比乙先出发2s,甲运动4s和乙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