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某冠状病毒, 体积很小, 形态要比细菌小很多, 所以特别不容易被防护。 这种病毒直径大约为 100 nm,100nm=m。(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
2、“在物理的花园里,挖呀挖呀挖……”“物理的花园”里有很多与生活相关的知识,下列物理量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中学眼保健操音乐的时长约为 B、人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37℃ C、初中男生长跑用时约为 D、初中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为
-
3、晨皓同学对下列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不切合实际的是( )A、一层教学楼的高度约为4m B、成年人跑步1000m约用时1.5min C、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课本约重3N D、空气炸锅的额定电流约为5A
-
4、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 B、 C、 D、
-
5、如图,某同学用一个定滑轮将质量10kg的重物匀速向上提起9m,其所做的总功为1000J。g取10N/kg。求该过程中:(1)、重物受到的重力G的大小;(2)、重物受到的拉力F的大小;(3)、有用功;(4)、定滑轮的机械效率。
-
6、一些容易倾倒的广告牌成为城市的安全隐患,如图甲所示。这一问题引发了小明、小羽的思考:这类广告牌之所以容易倾倒,是否与它们的结构特点有关?通过观察,他们绘制了这类广告牌的结构图(如图乙所示),并猜想:在广告牌展板相同、底座长度相同的情况下,底座宽度越窄的越容易倾倒。
为验证猜想,他们制定了如下探究方案:制作两个展板相同、底座长度相同但宽度不同的模型,底座质量不计,如图丙所示。用悬挂于铁架台上的铁球撞击展板,模拟外界对展板的作用,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进行分析。
接下来请参与他们的探究并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丁所示,他们让铁球静止时与展板接触但不挤压。拉起铁球,松手后铁球由静止向下摆动,铁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能,使铁球具有撞击展板的能量。(2)、小明先后两次释放铁球,分别撞击两块展板最上端。为使两次的撞击作用相同,摆线被拉开的角度α应该。撞击后发现:两块展板都未倾倒。由此,小明得出“广告牌是否容易倾倒与底座宽度无关”的结论。你认为他能否根据实验现象得到这一结论? 。(无需说明理由)(3)、小羽对小明的结论提出了质疑。她选用了一个质量更大的铁球,重复上述操作后发现:两块展板都被撞倒。这似乎证明了小明的结论是正确的。你认为当撞击作用相同时,需观察到什么现象,才可对比出哪块展板更容易倾倒?。(4)、在不改变实验装置的前提下,如何验证“在广告牌展板相同、底座长度相同的情况下,底座宽度越窄的越容易倾倒”,请写出你的操作方法。 -
7、小明用实验来探究高空抛物造成危害的因素。他认为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下砸到木桩上能对木桩做功,使木桩陷入沙土中.然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 )。(1)、实验中根据来判断小球对木桩打击力的大小。(2)、小球由高处自由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通过观察、两小球的实验可知,当高度相同时,小球对木桩打击力的大小与有关。(3)、通过观察两小球的实验可知,当小球质量相同时,小球落下时离木桩的高度越高,对木桩的打击力越。(4)、小明还想探究小球打击力的大小与运动轨迹是否有关,于是找来一根光滑管道,把小球从与小球高度相同的管道顶端释放,发现木桩陷入沙土的深度与小球作用的深度相同,由此判断小球对木桩打击力的大小与小球的运动轨迹(选填“有关”或“无关”)。(5)、与同学讨论之后,小明还发现:同一重物从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下落对水平地面产生的打击力,比被竖直向下推出下落时对同一水平地面产生的打击力小,这是为什么呢?请你说明其中的道理。(6)、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经历,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高空抛物对地面打击力的大小?(写出一个因素即可)
-
8、如图是我国古代水力鼓风机示意图。水轮驱动装置推动杆压缩皮囊(音tuó,口袋)送风,带动连接杆的绳拉弯竹子,随后竹子恢复原状带动皮囊张开吸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绳对竹子的拉力改变了竹子的形状 B、送风时竹子的弹性势能增大 C、送风时杆对皮囊不做功 D、竹子恢复过程弹力减小
-
9、 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那达慕”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射箭是“那达慕”大会的传统项目之一。某次射箭的情景如图所示。箭在飞行过程中( )
A、弓弦仍对箭做功 B、受到惯性的作用 C、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D、相对于地面是运动 -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超声波及其应用
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装置。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强的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利用声呐还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声呐发出的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1)、人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至。某种昆虫靠翅膀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4秒内振动了1200次,则人耳(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该昆虫发出的声音;(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3)、声呐发出的声波大多属于(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强的性;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选填“快”或“慢”);(4)、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监测到离它一段距离的潜艇B,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高的,说明潜艇B是在(选填“靠近”或“远离”)潜艇A;(5)、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是km;(设声波在海水传播速度为)(6)、一艘科考船行驶在某海域,并对该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________。A、B、
C、
D、
-
11、几位同学在玩荡秋千时,感到秋千往返摆动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于是对“哪些因素影响秋千往返摆动的时间”提出下列猜想:
①可能与秋千的摆L有关;
②可能与人和秋千坐垫的总质量有关;
③可能与秋千的摆幅(摆动时人离开中心点的最大距离)有关;
于是进行了如图实验,将细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拴一小球制成一个摆,让小球自由往返摆动,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摆长
摆球质量m/g
摆幅/m
摆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t/s
1
0.7
20
0.05
1.7
2
1.0
20
0.08
2.0
3
1.0
30
0.05
2.0
4
1.0
30
0.08
2.0
5
1.3
20
0.05
2.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3、4探究的是摆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跟(填“摆长”“摆球质量”或“摆幅”)的关系;(2)、从本次实验可以得到结论:摆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由决定;(3)、本实验用到的主要科学研究方法是;(4)、摆钟的摆动类似于秋千的往返摆动。某一摆钟变慢了,要调准它,应将摆钟的摆长调(填“长”或“短”);(5)、关于科学探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A、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B、没有猜想和假设,便不可能有科学的解释 C、实验数据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因为它包含着许多偶然因素 D、分析数据,加上集体讨论才有可能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 -
12、阅读材料:汽车中的光现象
汽车抬头显示(如图甲)又叫汽车平视显示系统(HeadUpDisplay),简称HUD。机HUD是为了高速行驶的车辆而研发,在高速行驶时,如果驾驶员低头观看仪表信息,在前方遇有紧急情况就有可能因来不及采取有效措施而造成事故。HUD是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如图乙),将显示器上的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投射在正前方,驾驶员透过挡风玻璃往前方看的时候,能够轻易的将车外的景象与车辆信息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融合在一起。驾驶员不必低头,就可以看到车辆信息,如车速、油耗、导航等,从而避免分散对前方道路的注意力。同时驾驶员不必在观察远方的道路和近处的仪表之间调节眼睛,可避免眼睛疲劳,确保驾驶舒适安全。
(1)、挡风玻璃所成的仪表盘的像是光的现象形成的。该像是(选填“实”或“虚”)像;(2)、HUD有一个技术难题,即挡风玻璃所成的像易产生重影,影响使用效果。重影产生的原因是挡风玻璃有一定的(选填“厚度”或“透明度”);(3)、已知某车辆HUD显示器水平放置在中控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夹角为;(4)、汽车前灯的反光装置相当于(选填“平面镜”、“凹面镜”或“凸面镜”),当汽车的远光灯位于该镜焦点位置时,射出的光接近于平行光。 -
13、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用蜡烛做实验时为了能看到更清晰的像,应选择在较(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中做实验;(2)、在如图乙所示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A的像。拿大小完全相同、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前面观察,发现无法让B与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是没有将玻璃板放置;(3)、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该实验用到了等效替代法,是用等效替代了(两空均选填“蜡独A”、“蜡烛A的像”、“蜡烛B”);(5)、图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用刻度尺将像点和对应的物点连接起来,他们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从而得出像和物关于镜面;(6)、如图丁,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透过玻璃板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 , 这说明像与物体的大小。为了探究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还是实像,如图拿走蜡烛B,用白纸代替蜡烛B,观察白纸并没有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
14、如图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小李进行了如甲所示的实验。(1)、小李将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白色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且与镜面保持 , 白色的硬纸板表面应尽可能(选填“光滑”或“粗糙”);(2)、小李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然后将纸板绕ON向后折,如图乙所示,此时在NOF面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选填“存在”或“不存在”);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选填“同一”或“不同”)平面内;(3)、如图甲所示,让激光笔发出的光逆着原来的反射光FO射向镜面时,此时的反射光将沿着方向射出,说明光发生反射时光路是。
-
15、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了发声的物体在。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可以传递声音。在月球上 (选填“能”或 “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声音将会逐渐变(“强”或“弱”),并由此推理可知:。
-
16、(1)、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图中光源S点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3)、如图甲和图乙所示,请完成图中两条入射光线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后的光路图。
-
17、如图所示,夜幕来临,湖畔高楼与北湖中“倒影”相交辉映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案。若北湖水深3m,楼上一彩灯距水面15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m;若湖水下降0.5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m;跟彩灯本身的大小相比,湖中彩灯的“倒影”(选填“较大”“较小”或“一样大”)
-
18、如图甲所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cm,用刻度尺所测物块的长度是cm。如图乙所示的秒表,表中所显示的时间为s。
-
19、透镜有两类,中间比边缘厚的叫 , 中间比边缘薄的叫。凸透镜对光有作用。
-
20、单位换算:(1)、560mm=m=km;(2)、15m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