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如题图所示,是一个自制气压计,从吸管上端吹入少量气体,管中水面上升,原因是瓶内气体压强(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大气压;将这个自制气压计坐电梯从1楼移到30楼,吸管中的水柱高度将(选填“上升”“降低”或“不变”),这是因为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2、歼-35A战机,在第十五届中国航展上正式向公众亮相(如题图),歼-35A起飞时能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因为机翼上方空气流速(选填“大于”或“小于”)机翼下方空气流速;在展演过程中,歼-35A向后喷出高温马赫环加速运动,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同时也能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

  • 3、如图所示,小明坐在车上看到公路上的区间测速警示牌,这里的“120”指的是经过该路段的平均车速不超过120(填单位),为了不违章,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最少为min,以汽车为参照物,标志牌是(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 4、如题图所示,小明走路时被石头绊了一下,身体向前倾倒,原因是小明被石头绊住时(前两空选填“脚”或“上半身”)停止运动,而由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小明会向前倾倒。

  • 5、宋代词人苏轼用“麻叶层层森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描绘了煮茧时香气弥浸整个村庄的场景,从物理学角度看,这是现象,诗句也体现了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有关;清晨青麻叶上的两颗露珠接触后合成更大的一颗水珠,这表明分子之间存在(选填“引力”或“斥力”.
  • 6、如右图所示,4、B、C三个实心小球质量相等,在同种液体中静止,三个小球的浮力分别为FA、FB、FC , 由图中三个球的位置可知
    A、FA<FB<FC B、FA=FB>FC C、FA=FB=FC D、FA>FB>FC
  • 7、将手指浸入一个盛满水的杯中(手指不接触杯底)手浸入前后,水对杯底的压强
    A、不变 B、变小 C、变大 D、无法确定
  • 8、北极熊在冰面上趴着爬过薄冰(题图),到达岸上时爬行(题图).关于压强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面大 B、岸上大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
  • 9、如题图所示,汽车在水平的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选项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

    A、汽车所受牵引力和汽车所受的重力 B、汽车所受重力和汽车对地面的压力 C、汽车所受重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 D、汽车对地面压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
  • 10、.如题图所示,用同样大小的力推瓶子的上部更容易推到,说明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是力的

    A、大小 B、方向 C、作用点 D、大小和方向
  • 11、小明周末到公园跑步,运动时小明感觉绿道旁的树木在不断向后跑,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地面 B、另一棵树 C、路边的椅子 D、小明自己
  • 12、古诗《侍太子坐》中有名句“白日曜青春,时雨静飞尘”,其中飞尘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灰尘,其颗粒直径大约为
    A、0.5m B、0.5dm C、0.5cm D、0.5μm
  • 13、某学习小组开展了“制作简易活塞式抽水机”的实践活动,活动过程如下,请帮助完成相关内容:

    【项目实施】

    任务一:了解抽水的工作原理

    ⑴如图甲所示取一个注射器,把针头插到装有水的盆中,向上拉动活塞,就能看到水在的作用下从低处升到高处,理想情况下,水提升的最大高度是m(一个标准大气压p0=1X105Pa,g取10N/kg,ρ=1X103kg/m3)。

    任务二:了解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过程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活寤式抽水机的工作过程如图乙所示。

    任务三:设计制作活塞式抽水机

    小明参照图乙所示的结构,选取一个用来装洗涤液的空瓶子,一根筷子,一块塑料片,

    一个小球,一块橡皮音,一根塑料管制作成了一个简易的活塞式抽水机,如图丙所示。

    丙(a):将洗涤液的空瓶子的底部栽剪下来,底部当成活塞,瓶身当成圆筒;

    丙(b》:在瓶身上方打一个孔,安装出水口;

    丙(c):在活塞上开一个小孔,把塑料片一边粘在活塞上,使塑料片刚好能盖住小孔,作为阀门A;在洗涤液瓶口中间放一枚小球做成阀门B。

    ⑵如图丙(c)所示,活塞向上提起时,阀门A关闭,此时阀门B下方的压强(选填“大于”或“小于”)阀门B上方的压强,阀门B下方的水推开阀门B进入圆管中。再向下压活塞,阀门A , 阀门B , 水进入活塞上方圆筒中,活塞反复上下运动,最终源源不断的将水抽到高处。为了能按照需要顺利地打开和关闭阀门B,小球的密度应比水的密度

    任务四:改进活塞式抽水机

    ⑶为了使自制的活塞式抽水机使用时更加便捷,小明给它安装了一个手柄AOB,在A点施加动力提压活塞。如图丁(a)所示,测得 OB 长 5cm,OA 长 15cm,则手柄相当于(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

    ⑷如图丁(b)所示,当手柄转动到水平位置时,活塞上下表面均有水,测得h1=5cm,h2=20cm,活塞的半径为3cm,活塞与筒壁的摩擦力为2.25N,g取 10N/kg,π取3,活塞的厚度及装置本身的重力均不计,此时使手柄转动的最小的动力F1N

    【展示交流】

    ⑸某组的同学发现,自制的活塞式抽水机抽不上水,请写出一条可能的原因

  • 14、我们在农贸市场、中药房经常能看见杆秤,《墨经》中最早记载了杆秤的杠杆原理,为弄清“秤砣虽小压千斤”的原理,某学习小组开展有关杆秤的跨学科实践活动。

    (1)、生活中杆秤是用来测量物体的工具。
    (2)、如图甲为学习小组利用筷子、小盆和钩码制作的简易杆秤,把空小盆挂在A点作为秤盘,在B点挂粗绳作为提纽,用细线系一个20g的钩码作为秤砣。则点位置相当于支点,调节秤砣位置使杆秤水平平衡,标记此时细线的位置,则该位置对应的刻度值为
    (3)、如图乙在秤盘中逐个添加50g的砝码,当杆秤水平平衡时,记录细线的位置、标记相应的刻度,再测出细线位置距B点的长度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杆秤的刻度是(选填“均匀”或“不均匀”)的,250g的刻度值距离B点cm。

    托盘中砝码总质量/g

    50

    100

    150

    200

    距高B点的长度/cm

    6

    11

    16

    21

    (4)、你能改变提纽的位置或秤砣的质量,制作一个可以称量更大质量的杆秤吗?请选择一种方式写出具体做法并说明理由
  • 15、起重船在很多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名副其实的“国之重器”。如题图所示,一艘起重船在吊装质量为106kg的重物时,排开104m3的水(g=10N/kg,ρ=1X103kg/m3)。求:

    (1)、水面下3m深处的船体受到水的压强;
    (2)、此时船体受到的浮力;
    (3)、起重船将该重物匀速提升了3m,做的总功是7.5X107],则起重船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 16、如题图为某品牌可骑行的电动行李箱,空箱重100N,轮子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0.003m2 , 重 500N的测试者坐在空行李箱上,以3m/s的速度在候机厅匀速直线骑行20s,骑行时所受阻力为20N。求:

    (1)、测试者在20s内骑行的路程;
    (2)、测试者坐在电动行李箱上静止时,行李箱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求测试过程中电动行李箱牵引力做功的功率。
  • 17、实验小组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如题图,已知实验中每个钩码的重力均为0.5N。

    (1)、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图甲所示位置,此时杠杆处于(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为便于测量力臂的长度,需将左、右两端的螺母向(填“左”或“右”)调,直至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图乙所示,在杠杆左、右两端挂不同数量的钩码并调节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多次实验,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0.5

    10

    1.0

    5

    2

    1.5

    10

    1.0

    15

    3

    0.4

    5

    0.2

    10

    4

    2.0

    15

    3.0

    10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发现,第次实验数据明显有误,剔除这一组数据后,初步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3)、筷子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如图丙所示,用筷子夹东西时,所属的杠杆类型与第次实验时的杠杆类型相同。
  • 18、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明根据三个常识,分别做出了三个猜想,其中符合常识1的是猜想(填序号)。
    常识猜想
    常识1:木头漂在水面,铁钉沉在水底猜想1:与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常识2:轮船从长江驶入大海,船身会上浮一些猜想2: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常识3:人从泳池浅水区走向深水区,感觉身体变轻猜想3: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2)、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明依次做了如下实验,如题26图所示:

    ①分析数据可知物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大小为N。

    ②根据三次实验的结果,可验证猜想1:根据三次实验的结果,可验证猜想2。(两空均填字母)

    ③为验证猜想3,可选用相同的铜块、铁块、铝块,对比三个金属块全部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大小。(填“质量”或“体积”)

  • 19、小明用如题图所示的器材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如图甲,将木块放置在水平木板上,沿水平方向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由原理可知此时木块所受的摩擦力为N。
    (2)、小明从上述实验联想到生活中矿泉水瓶盖侧边设计竖状条纹的目的,可通过比较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进行解释。
    (3)、小明想继续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体的重力大小是否有关,利用图甲实验做对比分析,又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实验,固定测力计B,拉动长木板进行实验。

    ①使弹簧测力计A始终保持竖直状态,并调整高度,使其示数为N;

    ②向左拉动长木板,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方向为水平向 , 此时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为2N,分析可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大小

  • 20、题图所示为“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实验使用的压强计如图甲所示。使用前用手指按压橡皮膜,是为了检查压强计。实验中,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的▲来反映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
    (2)、比较乙、丙两图,可得结论:
    (3)、小明想探究影响液体压强的大小是液柱的长度还是液柱的深度,他用两根粗细相同一端蒙有相同橡皮膜的玻璃管设计了图丁1号、2号管实验,实验时控制了两管中并柱的相同,改变液柱的 , 由图示实验现象可知,液体压强大小与液的无关。
上一页 223 224 225 226 22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