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如图所示,若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端滑动时,小灯泡变亮,那么可以将滑动变阻器的C接线柱与接线柱接在电路的M、N两端。闭合开关前,滑片P应位于(选填“A”或“B”)端。

  • 2、如图,将塑料绳的一端扎紧,尽可能将其撕成更多的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观察到塑料细丝越来越蓬松,如图所示,这是因为塑料丝通过(选填“摩擦起电”或“静电感应”)方式带上了(选填“同种” 或“异种”)电荷,从而相互排斥。

  • 3、如图甲是小灯泡L和电阻R的I-U图像,反映了电阻的特性.现将小灯泡L和电阻R接入图乙所示的电路中,只闭合S1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5A。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过甲图可知,小灯泡电阻始终保持不变 B、通过甲图可知,R阻值为20Ω C、只闭合S1时,小灯泡L两端的电压为6V D、同时闭合S1、S2 , 电路的总功率为2.8W
  • 4、取一个橙子,把钢片、铁片插入其中,就制成了一个水果电池。用电压表测量电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片是水果电池的正极 B、铜片是水果电池的正极 C、该水果电池的电压是0.6V D、水果电池将内能转化为电能
  • 5、下列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廊桥在水面出现“倒影” B、玻璃砖后的笔杆“错位” C、射击瞄准要“三点一线” D、日唇上呈现针的影子
  • 6、“一盔一带,安全常在”,最近南宁交警对骑电动车不带头盔的行为进行严查,小佳想制作一款智能头盔,只有戴上头盔扣上卡扣后,头盔上的信号发射器才能发出信号,当电动车上的信号接收器S1接收到信号闭合,再转动电动车钥匙S2 , 车才能正常启动,下列电路中符合要求的是
    A、 B、 C、 D、
  • 7、从欧姆定律可以导出公式R=UI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电压U增大为原来的2倍时,电阻R也增大为原来的2倍 B、当电流I增大为原来的2倍时,电阻R减小为原来的2倍 C、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和电流时,电阻大小不变 D、通过导体的电流若为零,电阻也为零
  • 8、如图是高压输电铁塔上的绝缘子,能起到绝缘、防止产生火花等作用,绝缘子制造材料可能是

    A、 B、陶瓷 C、 D、石墨
  • 9、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 8m B、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 5kg C、普通家用电视机的电功率为1000W D、一节干电池电压为1.5V
  • 10、下列用电器不是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A、电饭锅 B、电风扇 C、电热毯 D、电熨斗
  • 11、如图所示,底面积为200cm2 , 高为20cm,质量为200g的圆柱形薄壁容器放在电子秤上,容器正中央放有一个密度为0.5g/cm3边长为10cm的不吸水的正方体木块.现缓慢向容器中加水,求:

    (1)、木块的重力;
    (2)、当电子秤的示数为4000g时,浮力对木块做的功;
    (3)、在(2)问基础上,把底面积为50cm2的圆柱体金属块轻轻放在木块上,静止时金属块和木块刚好浸没,此过程中金属块重力对金属块做功0.36J,求金属块密度.
  • 12、如图甲所示,A、B 两物体都是质量均匀的正方体,边长都为3cm,质量分别为13.5g、32.4g。将长度为3cm的细线两端分别固定在物体A、B表面的中央,构成一个连接体放入底面积为30cm2、自重为0.141N的圆柱体容器中,如图乙所示。 A、B 两物体和绳子都不吸水,绳子质量和容器壁厚度忽略不计,ρ=1.0×103kg/m3 , g 取10N/kg。求:

    (1)、此时图乙中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1
    (2)、小亮同学缓慢的沿容器壁注入水,当注水质量为118.5g时,  A、B两物体静止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2
    (3)、若小亮同学缓慢的沿容器壁注入水,当 A、B 之间的细线刚好绷直时停止注水,待 A、B 两物体静止后,在A上表面中心处施加竖直向下的压力,使其缓慢向下运动,直至A恰好完全浸没在水中,则从施加压力开始到物体A恰好完全浸没,A 的重力所做的功。(容器足够高)
  • 13、如图甲所示,底面积为150cm2足够高的长方体容器中,放有A、B两个正方体,正方体B的边长为5cm,且A下表面的中心与B上表面的中心用一根细线相连,现向容器中缓慢加水,测得B对容器底面的压力F随加水体积V之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当加水1875cm3时,水位恰好与A的上表面相平,停止加水。(不计细绳质量与体积)求:

    (1)、整个过程所加水的总质量;
    (2)、F0的值;
    (3)、整个加水过程中,正方体A所受的浮力对其做的功。
  • 14、如图甲所示是研究做功与能量转化关系的装置.重物通过细绳与木块相连,细绳不可伸长.AQ为水平面,AP段光滑,PQ段粗糙.实验开始时,质量为M的重物恰好置于地面.将质量为m的木块从P向右拉至A,PA长为L,放手后木块向左运动,最终停在B点,PB长为x.不计空气阻力、滑轮摩擦。

    (1)、木块在AB段运动过程中,重物的重力做的功为(用字母表示);木块经过PB段内能(增大/不变/减小);
    (2)、观察实验,小明提出猜想:重物和木块(系统)动能的变化与重物重力做功多少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小明做了以下实验.重物M=100g , 木块m=900g , 改变木块从P点右移的距离L,测得一组数据,记录如下:

    序号

    1

    2

    3

    4

    5

    6

    PA的长L/m

    0.1

    0.15

    0.2

    0.35

    0.43

    0.5

    木块在P点的速度平方v2/(ms1)2

    0.2

    0.3

    0.4

    0.7

    0.9

    1.0

    ①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中作出L与v2的图像。已知物体动能的表达式为 12mv2 , 分析系统动能的变化及重物的重力做功的大小,可知猜想是(正确/错误)的,得到的结论是

    ②利用实验信息分析,当L=0.8m时,木块在P点获得的动能是J。

  • 15、物体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速度和横截面积有关,已探究出在横截面积不变时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为探测空气阻力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取质量相同,半径分别为r、2r和3r的甲、乙、丙三个小球,让它们从不同高度分别竖直落下,并以砖墙为背景,当进入砖墙的区域时,用照相机通过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小球的运动过程,如图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图。

    (1)、图中的这段路程中,甲小球做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2)、在图示运动过程中,甲、乙、丙三个小球的速度之比是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阻力相同时,小球的速度与半径的关系是成
    (4)、实验结论是:在速度不变时,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
  • 16、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1)、原理:如图甲,从斜面上滚下的钢球A碰上木块B后,能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s.在同样的水平面上,B被撞得越远,A对B木块就越多,A的动能就越大.
    (2)、该实验中所探究钢球A的动能是指____的动能(填选项).
    A、钢球撞击木块时的动能 B、钢球撞击木块后的动能 C、木块被钢球撞击后的动能
    (3)、小明将钢球A分别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自由滚下,撞击木块,这是为了探究物体动能与的关系.
    (4)、图乙是用挡板控制大小不同的两个钢球在斜面上起始位置的两种方案,小明实验时选择A方案而不能选择B方案的原因是.
    (5)、若水平面光滑,本实验达到实验目的.(选填“能”或“不能”)
  • 17、小明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圆柱体、两个底面积都为200cm2的薄壁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酒精和水,酒精密度为0.8g/cm3),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其中C、D分别是物体刚好浸没在酒精和水中的情况。如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1)、如图A所示,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手应该握住弹簧测力计的(选填“甲”或“乙”);

    甲.拉环位置        乙.刻度盘位置

    (2)、分析图A、B、C,说明浮力大小跟有关;
    (3)、分析图B、C,烧杯对桌面的压力增加了N;
    (4)、如图D所示,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是N;

    完成实验后,小明将烧杯中水倒出,将该圆柱体放在烧杯底部,然后向烧杯倒入另一种液体,容器中液体的深度h与圆柱体受到的浮力F如图所示。

    (5)、分析图象可知,液体深度增至8cm以后,物体处于状态(选填“漂浮”、“悬浮”或“沉底”);
    (6)、小明所用液体的密度为kg/m3
    (7)、当液体深度增至10cm时,圆柱体对烧杯底部压强为Pa;
    (8)、由图B到图C的过程中,圆柱体重力做功J。
  • 18、江苏广播电台在2019年3•15期间对某知名汽车品牌E级轿车连续出现减震器断裂事故(××减震门)进行了跟踪报道。汽车悬架系统上都装有减震器(如图甲),减震器一般和弹簧配合使用进行共同减震(结构简图如图乙),当汽车压下时弹簧被压缩,同时减震器中活塞向下运动,挤压减震器内部注入的油液,由于挤压作用,油液会在上下两个工作缸内上下流动,从而产生一定的阻力,减弱汽车的上下振动,改善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舒适性。如果来自外界的力过大时,弹簧迅速压至最低位置,减震器压到底部,出现减震器断裂造成汽车底盘触及地面等严重交通事故。

    (1)、为避免减震器变形,车主采取的规避风险方法中,不可行的是____;
    A、过颠簸路段时尽量加速通过 B、适当降低汽车轮胎的胎压,提高轮胎的弹性空间 C、换用普通轮胎,避免使用强度大的防爆胎,缓解减震器压力 D、尽量避免前轮快速通过路牙或者撞到路墩
    (2)、在一般召回处理策略中,有些厂商采用更换减震弹簧的方式去加以巩固。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对于某种材质的弹簧在压缩或伸长时其形变量的影响因素及实验数据如表。

    试验次数

    弹簧长度L/m

    横截面积S/cm2

    所受拉力F/N

    伸长量ΔL/cm

    1

    1

    0.05

    500

    0.8

    2

    1

    0.10

    500

    0.4

    3

    2

    0.05

    500

    1.6

    4

    2

    0.05

    1000

    3.2

    5

    4

    0.10

    1000

    3.2

    6

    4

    0.20

    1000

    1.6

    在一次对汽车的减震测试中,对汽车轮胎都使用了一套这样的组合减震器。使用的减震器内部自平衡状态向下移动的最大长度为10cm,外部配备由该材质制作了长度为0.5m,横截面积为0.08cm2的减震弹簧。在经过某颠簸路段时,对某个减震器产生了2.5×104N的压力,恰好将其推到了底端。

    ①该材料发生形变时,伸长量的表达式为(比例常数可用k表示,不用求出)。

    ②通过分析数据,减振弹簧受到的最大压力为N。

    ③这个减震器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平均阻力至少为多大?(        )

    (3)、某次低速测试时,该研究小组绘制了汽车行驶中牵引力与速度的关系图象(如图),试求在本次测试中汽车发动机每分钟所做的功的大小。(        )

  • 19、如图是一种神奇的“魔罐”,其制作方法是:橡皮筋两头分别固定在罐子的顶部和底部,在橡皮筋的中间系一个钩码,当你用手按着“魔罐”在水平地面上滚出后,松手后它能自动滚回来的原因是能转化为能。“魔罐”滚回来后不能回到原释放点的位置,主要原因是魔罐离开手后,它的机械能(减小/增大)。

  • 20、小斌在水平地面上用大小为F的推力沿水平方向推一个木箱,其F﹣t图像和木箱的v﹣t图像分别如图甲和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在0~2s内推力F做功为 J,在4~6s内,推力F的功率为W。

上一页 175 176 177 178 17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