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被誉为“亚洲第一井”的科学钻井工程是一口设计直径为156mm、深5000m,用于地下科学研究的深井。若在工程进行中测量钻井深度,从井口向下发射平均速度为340m/s的超声波,20s后接收到回波。问:(1)、则井的实际深度为多少?(2)、请你再写出两个超声波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大致在;如图甲所示,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cm;(2)、如图乙所示,光屏上已成清晰的像,则光屏上的像是倒立、的实像,生活中的就是利用了此成像原理;(3)、若保持图乙中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向左移动蜡烛到某一位置,则应向适当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4)、若保持图乙中凸透镜位置不变,向右移动蜡烛至45cm刻度线处,来回移动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若想观察这个像,应该去掉光屏,人眼在图中(选填“A”或“B”)处且朝着相应方向看。(5)、若此时用硬纸片挡住凸透镜下半部分,光屏上的像_________。A、不见了 B、变模糊了 C、变亮了 D、变暗了(6)、小贺想起物理课上老师对甲装置进行了改进:将蜡烛换为F形光源,光屏贴上方格纸,如图丙所示。请你写出改进后的一个优点:。
-
3、实验一: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宇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1)、先将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白色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且与镜面保持;(2)、小宇让一束光线A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B,然后将纸板绕ON向后折,如图乙所示,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为了确定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小宇将纸板沿PQ剪开,只将纸板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如图丙所示,发现在纸板右侧的(选填“上部”或“下部”)会看到反射光线。此实验现象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实验二:如图丁所示,这是某同学利用光具盘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的光路图,经过多次实验并记录了如下数据。
入射角α
0°
10°
30°
45°
60°
折射角β
0°
7.1°
20.7°
30°
37.8°
(3)、多次实验表明: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其折射角(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当光垂直射入时,光的传播方向(选填“改变”或“不变”);(4)、当光以30°的入射角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其折射角是度;(5)、该同学接着又完成了光从空气斜射进水中和从水斜射入空气中的实验,他这样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填正确选项的字母)A、减小误差 B、寻找普遍规律 -
4、下列是物理中声现象的相关实验,请补充完整。(1)、如图甲,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实验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在;在实验中,我们把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这里运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法。(2)、如图乙,打开音响播放乐曲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音响前,会看到烛焰在晃动,此现象说明;(3)、如图丙,小明先将衣架悬挂在细绳的中央,当同伴用铅笔轻轻敲击衣架时,他听到了轻微的声音;他将细绳两端分别绕在两只手的食指上,再用食指堵住双耳,当同伴再次用相同的力度敲击衣架时,小明听到较大的声音,据此你能得到的结论是固体的传声效果比空气;(4)、如图丁,不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不同的力度拨动钢尺,观察钢尺的振动情况,同时听钢尺发出的声音,是为了探究与的关系。
-
5、(1)、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玻璃斜射入空气,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传播方向。(2)、请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3)、如图,F为凸透镜的焦点,O为光心,请将光路补充完整。
-
6、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反射角为度。放映电影,幻灯的银幕常用粗糙的白布做成,其优点在于:利用(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使剧场中各处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而汽车的后视镜用面镜,是为了能扩大司机的观察视野。
-
7、身高为1.7m的小宁站立在一平面镜前2m处,则小宁与他在镜中的像的距离为m,小宁在镜中的像的高度是m,若小宁远离平面镜,则像的高度将(选填“变大”、“不变”、“变小”)。
-
8、如图所示,在开凿隧道时,工人利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前进,保证隧道方向不发生偏差,应用的原理是;激光引导掘进方向与(选填“海市蜃楼”“月食”或“杯弓蛇影”)现象形成的原理相同;激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km/s。
-
9、如图甲所示,某同学测量一片完整树叶的长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读数为 cm;如图乙所示的停表示数为 s.
-
10、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A、
小孔成像 B、
水中倒影 C、
钢笔错位 D、
空中彩虹
-
11、学校物理兴趣小组的成员,利用录音软件收集到了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声音。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种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慢 B、乙声音的响度最大 C、乙丙两种声音的音调相同 D、丙丁声音的音色相同
-
12、夏天是青少年儿童溺亡事故多发期,为防止悲剧重演,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安全,千万不要贸然下水。下列光路图中,能解释人在岸上看到“池水变浅”现象的是( )A、
B、
C、
D、
-
13、小林的爸爸最近购买了一辆新型混合动力汽车,小林向爸爸询问了一些汽车实测时的数据:汽车启动或低速行驶时,汽油机不工作,蓄电池向车轮输送能量,当需要高速行驶或蓄电池电能过低时,汽油机启动,既可以向车轮输送能量,又可以给蓄电池充电,汽油机为四缸四冲程发动机,如图1所示;车速与阻力的关系如图2所示。(1)、图3为汽油机的其中一个汽缸一个工作循环示意图,A、B、C、D四个冲程正确的工作顺序是 , 其中A冲程将能转化为能:(2)、当这台四缸四冲程汽油机的飞轮转速为6000r/min,则1s内该汽油机完成个冲程:(3)、汽车以恒定功率行驶,在上坡时,将挡位换成低速挡,以减小行驶的速度,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A、安全 B、省油 C、减小摩擦 D、增大爬坡的牵引力(4)、汽油机实际工作时,既可以向车轮输送能量,又可以给蓄电池充电,增加汽车的综合里程,这样做可以(选填“提高”或“降低”)燃料的利用率。
-
14、某学习小组在探究“吸收相同热量后,温度的变化情况与物质种类和质量的关系”时,使用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装置,其中加热装置和烧杯内液体的初温完全相同,各液体温度分别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丁所示。(1)、比较图丁中甲、乙两图线,可得出的结论是;(2)、为探究物质种类对温度变化的影响,应选择(选填“甲”、“乙”、“丙”)两装置进行实验;(3)、由实验可知,(填“水”或“煤油”)更适合做电热暖气片内进行热循环的介质。(4)、图丁中,与a点吸收热量相同的是点(选填“b”、“c”或“d”),理由是。
-
15、如图所示是某学习小组“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图,其中 , 。(1)、实验中研究的是(选填“小球”或“木块”)的动能;(2)、木实验通过观察来判断小球的动能大小,这种研究问题的物理方法叫法;(3)、由甲、乙两图可知,使质量相同的小球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自由滚下,是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的关系;(4)、甲、乙两次实验过程中木块克服摩擦力做功分别为W1和W2 , 则W1W2(选填“>”“=”或“<”);(5)、实验后,同学们联想到在交通事故中,造成安全隐患的因素有汽车的“超载”与“超速”,进一步想知道,在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中,哪个对动能影响更大,于是利用实验器材进行了测定,得到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钢球的质量m/g
钢球到达水平面的初速度v(cm/s)
木块被撞后运动的距离s/cm
1
30
2
4
2
30
4
16
3
60
2
8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对物体的动能影响更大,即当发生交通事故时,由此造成的危害更严重。
-
16、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实验中设计的没有完整的电路图,请补充完整:(①在两圆圈中填入合适的电表符号;②在虚线框内画出所缺少的部分电路)
-
17、如图所示,有灯泡、 , 开关S,电源,电压表,电流表和导线若干,要求:、并联,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电流表测总电流,电压表测的电压。请在框内设计电路图,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实物图。
-
18、请根据图中所示的实物图,在虚线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
19、在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 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示数 , 电压表的示数。电压表示数和电流表示数之比(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0、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软木塞冲出试管口,此过程中,水蒸气的内能(选填“增大”或“减小”),这与热机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某四冲程汽油机飞轮的转速是2400r/min,则该汽油机每秒做功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