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在探究“晶体熔化特点”的实验中,实验小组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放入装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应采用图(填“甲”或“乙”),同时应该在试管内装入适量(填“较大”或“较小”)冰块;
    (2)、小红未对冰块进行加热,冰块仍然熔化了,于是小红认为熔化不需要吸热,她的看法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
    (3)、图丙是小红在某个时刻所观察到的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所测的温度是℃;
    (4)、由实验数据绘制成图订所示图像,可知,BC段该物质是态,由图丁可知,冰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5)、试管内所有冰融化后,继续加热,当烧杯内的水沸腾时,试管内的水 (填“会”或“不会”)沸腾,原因是
  • 2、小刘组装图甲仪器、小才组装了图乙仪器来探究水的沸腾特点。

    (1)、小刘组装图甲器材时,应先固定图中的(选填“A”或“B”);
    (2)、小才认为图甲有错误,请指出图甲错误操作
    (3)、按照图乙所示,硬纸板的作用是 , 在安装该实验装置时,应当根据(选填“酒精灯内焰”或“酒精灯外焰”)确定铁圈的位置,根据图像丙可知水的沸点为℃;沸腾前,水中气泡的特点:少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沸腾时,水中气泡的特点:大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为提高水的沸点,换用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这种做法(填“可行”或“不可行”)。
  • 3、请画出光线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 4、火锅,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是中国独创的美食之一。它可根据个人喜好加入不同汤料和食物,使得众口可调、老少皆宜。汤汁沸腾后,改用更大火加热,汤汁温度。家里一般会使用高压锅炖骨头,使用时,高压锅里的气压比一般锅气压更(填“高”或“低”),水的沸点更(填“高”或“低”),所以食物更容易熟。
  • 5、2024年9月8日,在超强台风“摩羯”的影响下,宁明部分地区发生了几十年一遇的洪涝灾害,当台风逐渐接近陆地时,它的云系会覆盖大片地区,并释放出大量的水蒸气。当这些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或山地时会(物态变化)形成大量的降水,超出河流和排水系统的处理能力,从而导致洪水。抢险救生员转移受灾群众后,身上的汗水蒸发时会(填“吸热”或“放热”),所以会感觉到冷。
  • 6、广西宁明花山实景演出时,为了营造仙境,让观众身临其境,特意使用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如图所示,由于干冰发生(填写“凝华”或“升华”)变成气态,向空气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得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 (填写“汽化”或“液化”)而变成了液态的白雾。

  • 7、晾晒衣服时,我们用衣架把衣服撑开,是为了增大液体的;放在太阳下,是为了提高周围环境的:再放在通风处,是为了加快使衣服尽快晾干。
  • 8、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如图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是℃。

  • 9、小明用自制的“水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位于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相同 B、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 C、此时“水凸透镜”的焦距为 15.0cm D、继续给水凸透镜加水,要想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
  • 10、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下列判断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为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 100℃ C、在第5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 D、熔化过程经历了10 min
  • 11、神舟十八号历经192 天后,叶光富、李聪、李广苏三位宇航员乘坐的返回舱于2024年11月4号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返回时舱外温度达2000℃以上,科学工作者在舱体外围涂上固状涂层的防热材料,固状涂层在高温下变成气态,从而吸收大量的热量,保证舱内温度在25℃左右,确保航天员的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状涂层发生了熔化现象 B、固状涂层发生了汽化现象 C、固状涂层发生了凝华现象 D、固状涂层发生了升华现象
  • 12、2024年3月4广西气象台发布了回南天预警,“回南天”一般出现在突然的回温时,空气湿度接近饱和,到处是湿漉漉的景象。下列有关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冷的水蒸气遇到热的墙面和地面时发生了液化现象 B、冷的水蒸气遇到热的墙面和地面时发生了汽化现象 C、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墙面和地面时发生了液化现象 D、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墙面和地面时发生了汽化现象
  • 13、小宇和家人去宁明花山摄影留念。为了让照片能够出现花山壁画,于是后退了几步才拍摄,通过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大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 B、减小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 C、增大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 D、减小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
  • 14、下列现象属于物质凝华形成的是(       )
    A、樟脑片放一段时间后变小 B、秋天晚上草尖上形成的露珠 C、原野上的大雾 D、冬天干燥的地上形成霜
  • 15、下列各种物质中,全是晶体的是(            )
    A、冰、水、松香 B、铜、固态水银、海波 C、玻璃、沥青、石蜡 D、铝、固态酒精、石墨
  • 16、如图所示,图中描绘的美景中蕴含了丰富的物态变化知识。其中属于凝固的是(            )
    A、厚厚的冰层 B、荷叶上晶莹的露珠 C、山林间的薄雾 D、枝头上的奇景雾凇
  • 17、关于沸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体吸热后就会立即沸腾 B、液体温度达到了沸点一定会沸腾 C、液体温度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才会沸腾 D、水沸腾时温度一定是100℃
  • 18、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与实际相符的是(            )
    A、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20℃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10℃ C、宁明的明江河水温度为50℃ D、发高烧时人体的温度可达40℃
  • 19、“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关于蝉叫声和鸟鸣声,下则说法错误的是(     )
    A、蝉叫声和鸟鸣声能在液体中传播 B、人们根据音色可辨别蝉叫声和鸟鸣声 C、鸟鸣声响度大,所以鸟鸣声传播得更快 D、人离蝉和鸟越近,听到声音的音调不变
  • 20、《尚书纬·考灵曜》记载:“地恒动不止,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闭牖(窗户)而坐,舟行而人不觉也。”其中“舟行”是以为参照物,“人不觉”是以(前两空均选填“河岸”或“舟”)为参照物,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的。
上一页 112 113 114 115 11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