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会带上电荷,带电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上的金属球后,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 , 玻璃棒接触验电器上的金属球时自由电子由(“玻璃棒流向金属球”或“金属球流向玻璃棒”)。
-
2、如图所示,人向下拉绳提升重物,已知物体重400N,动滑轮重60N,不计绳重及摩擦,将重物匀速提升0.5m,人所做的有用功为J,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增加提升的物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会。(选填“提高”、“不变”或“降低”)。
-
3、小明在的水平路面上,以50N的力将木箱沿直线匀速推动了10m。在此过程中,木箱受到地面摩擦力为N,推力对木箱做功J,停止推动后木箱由于会向前滑行一段距离。
-
4、如图甲所示电路中,当闭合开关S后,两个电压表均选用0-3V量程,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则灯泡两端的电压为( )A、1.2V B、2.8V C、1.6V D、4.0V
-
5、下列有关热和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B、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后,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内燃机的压缩冲程,是通过热传递增加了汽缸内物质的内能 D、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
6、下列实例中,有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A、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滚动 B、把砖从地面搬到20楼上 C、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停在空中 D、背着书包在水平路面上行走
-
7、在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中:(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 电流表应先用量程试触;闭合开关之后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向0刻度左边如图甲所示,这是因为。(2)、若某同学连接的电路如图乙所示,则电流表测的是灯的电流。闭合开关后,如果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通过该灯的电流是mA;(3)、若闭合开关后,两灯均亮,但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那么原因可能是_________。A、电流表内部开路 B、开关处接触不良 C、电流表被短路 D、电源供电不足
-
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24 V,电阻R1的阻值为20 Ω,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100 Ω 3 A”字样,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的示数为0.3 A。求:
(1)此时电阻R1两端的电压U1;
(2)此时电阻R2的电阻值;
(3)2 min时间内电阻R2上消耗的电能。
-
9、小西和同学们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恒为3V。
实验序号
1
2
3
4
5
U/V
0.5
1.0
1.5
2.0
2.5
I/A
0.1
0.3
0.4
0.5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处;(2)、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此时电路的故障可能是;(3)、排除故障后,第2次实验中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A;(4)、将多次实验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分析数据可得:;(5)、完成此实验后,同学们还想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又添加了10Ω、 15Ω、20Ω、25Ω的电阻,为保持电压表的示数仍为1.5V,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端移动; 为了完成本实验,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不得小于Ω。 -
10、如图所示是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电路,下表中给出了可供选择的几种导体,分别用A、B、C、D四个字母代表。
导 体代号
长度
(m)
横截面积
(mm2)
材 料
A
0.6
0.4
镍铬合金
B
1.0
0.4
镍铬合金
C
0.6
0.6
镍铬合金
D
0.6
0.5
锰铜
(1)、实验中,通过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可以判断导体的大小,小灯泡在电路中的主要作用是;(2)、通过对和导体进行实验,可探究电阻的大小与长度的关系。分别将A和C两导体接入电路进行实验,发现接入C导体时,电流表的示数比接入A导体时更大,说明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有关;(3)、若把A、B两导体首尾相连后再接入电路M、N两端,会发现电流表示数变得更小,说明两导体串联后的电阻值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生活中,通常选择铜芯线、铝芯线作为输电线,而不选择铁芯线,是因为导体的电阻还与导体的有关。 -
11、如图所示,在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的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图甲电路进行实验。(1)、实验中小明应该选择的两个小灯泡规格是(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2)、小明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选填“闭合”或“断开”)状态;(3)、小明先将电流表接在L1所在的支路上。闭合开关,观察到灯L2发光,但灯L1不亮。电流表的示数为零,电路可能存在的故障是灯(选填“L1断路”或“L1短路”);(4)、排除故障后,他测出了L1支路上的电流I1=0.8A,然后他把电流表依次接入电路分别测量出L2支路电流I2、干路电流I。两次测得的结果都如图乙所示,则I2= A,I= A。小明由此数据得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和各支路电流的关系是(写关系式即可)。
-
12、小明和小伟在连接串并联电路的实验中。(1)、小明连接了如图所示电路,如果闭合开关,两个灯泡都将(选填“不会发光”或“会被烧坏”),出现 (选填“断路”“短路”或“通路”)现象;(2)、小明想将电路全部拆散,重新连接。小伟认为只需拆除 (填字母)这一根导线,就能成为串联电路;(3)、在正确拆除完导线的基础上,两灯串联,他们闭合开关发现两灯同时亮,断开开关两灯同时灭;将开关S换接到L1和L2之间,L1和电池正极之间,观察到同样的观点,说明在串联电路中,开关在任何位置控制作用;(4)、改变成并联电路后若拆掉其中一个灯泡。小明结合实验现象得出了初步结论,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用电器。
-
13、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流经小灯泡的电流I与小灯泡两端电压U之间的关系(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阻值在5~10Ω之间)。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
(1)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灯泡变亮;
(2)将该实物图对应的电路图画在虚线框内。
-
14、如图所示,若甲、乙两表为电压表,当S闭合时,两表示数之比为U甲:U乙=3:2,若甲、乙两表为电流表,当S断开时,两表示数之比为I甲:I乙= , 此时R1和R2消耗的功率之比P1:P2=。
-
15、丽丽发现奶奶家常用的电风扇上容易布满灰尘主要是因为旋转的扇叶与空气发生摩擦,使其带了电,说明带电体具有吸引的性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选填“正电”或“负电”)。
-
16、小红同学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导体甲的电阻大于导体乙的电阻 B、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 C、将甲、乙两导体并联接到电压为2V的电源上时,干路中的电流为0.6A D、将甲、乙两导体串联时,若通过甲的电流为0.2A,则乙两端的电压为1V
-
17、如图所示,已知电源电压相等,且R1<R2 , 则闭合开关后,下列选项中电流表示数最大的是( )A、
B、
C、
D、
-
18、一根镍铬合金线的电阻为R,要使连入电路中的这根导线电阻变大,可采用的方法是( )A、将电线拉长后接入电路 B、减小通过导线的电流 C、将导线对折后接入电路 D、增大导线两端的电压
-
19、如右图所示是模拟大自然“雨”的形成实验,加热烧瓶里的水,一段时间后金属盘下部出现了“雨”。(1)、实验中烧瓶里的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先后。(2)、实验中发现金属盘底部出现小水滴同时温度升高了,(填“能”或“不能”)说明液化需要放热。(3)、为了使实验中的“雨”下得大些,可以在上方的金属盘里放置(填“热水”或“冰块”)。(4)、某同学还观察到烧杯里的水沸腾时,瓶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请你判断“白气”较多的位置是图中的(填“①”或“②”)
-
20、小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实验前,为了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应将如图乙所示的适当向下调节。(2)、小华用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如图甲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3)、将蜡烛、凸透镜保持在如图乙位置不动,要想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在(选填“50~60 cm”“60~70 cm”或“70~80 cm”)刻度之间移动光屏。(4)、在(3)的基础上,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成倒立、的实像,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5)、用手指挡住凸透镜上半部,光屏上成像情况是________A、成像不完整,像的上半部分缺失 B、成像完整,像的亮度不变 C、成像不完整,像的下半部分缺失 D、成像完整、像的亮度变暗(6)、此时小华将近视眼镜的镜片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合适的位置,则应将光屏(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可使光屏上再次出现烛焰清晰的像。(7)、把一支如图甲所示的蜡烛点燃,放在35cm的地方,调节光屏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下图中的(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