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读出如图1和如图2的电流表的示数.I1=A ,I2=A .

-
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若要使两灯泡串联,则应闭合开关;若要使两灯泡并联,则应闭合开关。

-
3、小亮将两个不同材质的金属片A、B分别插入土豆,制成了土豆电池,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发光二极管发光。则可以判断金属片A是土豆电池的极。若将土豆上金属片A、B互换位置,闭合开关发现发光二极管不发光,这是因为发光二极管具有 性。

-
4、中国的茶文化在宋朝时已借助“海上丝绸之路”名扬世界。用热水泡茶时,茶杯温度会升高,茶杯内能(填“增加”、“不变”或“减少”),这是通过的方式改变茶杯内能的。
-
5、小王家的一台电视机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500mA,相当于A;雷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发生雷电时的电流高达2×105A,相当于μA。
-
6、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甲比乙暗,则三个电流表的示数关系正确的是( )
A、I1<I2 B、I2<I3 C、I1=I2+I3 D、I1=I2=I3 -
7、如图所示是某内燃机工作时能量流向图,该内燃机的热机效率是( )
A、15% B、25% C、45% D、75% -
8、如图所示是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图,制冷剂在电动压缩机的驱使下,在密封的管道内循环流动,将冰箱内的热量带到冰箱外,达到制冷的目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冷剂会在冷凝器里发生 , 在冷冻室里发生 , 达到搬运热量的目的。(均选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2)、制冷物质在冷凝器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通过方法实现的,这一过程要热。(3)、打开冰箱门,室内温度将会。(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
9、如图甲是探究“冰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丙是生活中蒸食物的示意图。
(1)、实验中应选用体积较(选填“大”或“小”)冰块;由图乙可知冰在4min时它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2)、由图乙可知,冰熔化的时间是min,冰的凝固点是℃。(3)、如图丙所示,生活中常常将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进行蒸食物,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选填“会”或“不会”)沸腾。(4)、如果将一个装有纯净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盐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如图丁所示(假设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烧杯中含盐的冰未完全熔化前,试管中纯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
10、如图所示为小明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让小车从带有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个位置时电子表的显示时间(圆圈里的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
(1)、该实验的原理是根据;(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3)、AB段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 BC段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填“大”或“小”),小车做的(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运动”);(5)、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到达C点还没有停止计时,那么所测量的运动速度偏(填“大”或“小”)。 -
11、亲爱的同学,你会使用下列基本仪器吗?
(1)、如图甲所示,木块的长度为cm;(2)、如图乙所示,此时停表的读数为s;(3)、如图丙所示,圆的直径为cm。如图丁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边长,刻度尺使用有误的是刻度尺,选用刻度尺更精确。(4)、如图戊、戌所示,温度计示数分别为℃和℃。 -
12、古诗词“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人们是根据声音的来辨别黄莺啼声,黄莺啼声是通过传播到人的耳朵里;人耳听不到蝴蝶翅膀扇动的声音是因为蝴蝶发出的声音是(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
13、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两小车是;若乙和丙运动的路程之比是1∶3,则乙和丙所用的时间之比是;乙车6s经过的路程是m。

-
14、下列有关声音的特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改变敲击鼓面的力度大小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B、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大象利用次声波进行交流 D、我们能分辨各种乐器的声音是因为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
-
15、某校传统文化节上,语文老师出的上联是:“雨雾霜雪露,迎阳则消”,物理老师接的下联是:“金银铜铁锡,遇火则熔”。关于其中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霜和露的消失是汽化现象 B、铜熔化过程需要吸热 C、雪和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露和铁都是晶体
-
16、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是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s)或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图像,能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的是( )
A、(1)和(4) B、(2)和(3) C、(2)和(4) D、(1)(2)(3) -
17、某同学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看到公路两旁的树木迅速向后退,该同学选择的参照物是( )A、树木 B、地面 C、天空中的云 D、该同学乘坐的汽车
-
18、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滑动变阻器R3的最大阻值为30Ω。当开关S1、S2断开,S3闭合,滑片P位于滑动变阻器的中点时,电路中电流为0.4A。开关S1、S2、S3都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右端时电流表读数为I1;P在左端时电流表读数为I2。已知:I2-I1=0.4A,定值电阻R1和R2阻值相差5Ω。求:
(1)、电源电压;(2)、R2的阻值;(3)、电路在何种状态下总电阻最大?最大电阻为多少Ω? -
19、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L标有“6V 0.6A”的字样(不考虑灯丝电阻变化),R1的最大阻值为40Ω。当只闭合S、S2 , 滑片P在中点时,灯泡正常发光;当开关全部闭合时,P滑到A端时,A1、A2的示数之比为3∶1。求:
(1)、灯丝L的电阻;(2)、电源电压;(3)、当只闭合S、S3 , 滑片P在A端时,小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 -
20、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中,小灯泡标有“2.5V”字样,估计电阻约为10Ω左右,有两个规格的甲“10Ω 1A”和乙“50Ω 2A”的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为6V。
(1)、本实验中应该选择规格为的滑动变阻器;(2)、图甲中已有部分电路连好,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3)、实验前在检查仪器时,发现电流表指针如图乙所示,则该同学接下来的操作是。正确连接好电路,开始实验,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设计好的表格中。你认为该同学设计的表格存在的问题是;实验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
电阻平均值
1
2
3
(4)、根据多次实验,绘制了通过小灯泡的电流随其两端电压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发现:每次对应的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之比(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