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践行青岛中小学生“十个一”行动中,小明用独轮车帮助爸爸运送货物。车和货物的总重力G为960N,小明的质量为50kg , 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5m2。小明抬起独轮车在水平地面静止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独轮车是一个费力杠杆 B、小明对车竖直向上的力F为400N C、小明对地面的压力为900N D、小明对地面的压强为1×104Pa
  • 2、6月6日是我国的“爱眼日”。在“爱眼护眼”宣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了以下图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所示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 B、图乙所示视力正常的人看远处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图丙所示是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应戴合适的凹透镜进行矫正 D、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25cm左右,是预防近视眼的措施之一
  • 3、A、B两组同学分别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绘成了如图乙所示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允许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B、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需要继续吸热 C、实验过程中,A组同学所用水的质量较大 D、实验时,外界的大气压强小于标准大气压
  • 4、“低碳出行,骑行天下”。下列有关自行车骑行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下陡坡时不用蹬速度也会越来越快,是因为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B、上坡时加紧蹬几下,是为了增大自行车的惯性 C、停止蹬自行车,它会慢慢停下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刹车时用力捏车闸,是通过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摩擦的
  • 5、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帮助工人搬运建筑材料。一名工人12s内用400N的拉力通过滑轮组将水平地面上重为1150N的建筑材料匀速提升3m(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12m B、工人做的有用功为2300J C、拉力的功率为300W D、提起的物体越重,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 6、抽水蓄能是存储电能的方式之一。原理如图所示:蓄能时,电动机将水从下蓄水池抽入上蓄水池;需要电能时,打开闸门,让水流驱动发电机来发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蓄能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B、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 C、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 D、蓄水量一定,上蓄水池建的位置越高,能储存的电能就越多
  • 7、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连接电路时,开关要闭合,是为了防止短路 B、测量L2的电压时,电压表接b点的导线不动,将接a点的导线接在c C、实验中更换不同规格的小灯泡,重复实验,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 D、结论:串联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
  • 8、“2025年亚洲举重锦标赛”在我国举行,中国队最终收获31金15银11铜。在比赛中,当运动员双臂竖直举起杠铃静止时,如图所示。与杠铃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的是

    A、杠铃对运动员的压力 B、运动员对杠铃的支持力 C、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 D、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
  • 9、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A、用沾了水的手更换灯泡 B、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C、不使用绝缘层损坏的导线 D、及时更换达到使用寿命的家用电器
  • 10、下列光学作图正确的是
    A、光的反射 B、平面镜成像 C、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D、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 11、图像可以直观的反映物理量间的关系,通过图像对物理过程进行分析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常用方法。下列图像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图是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 B、乙图是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 C、丙图是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D、丁图是小灯泡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像
  • 12、古诗词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下列古诗词中蕴含的物理知识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A、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B、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13、音乐社团的同学们用钢琴、古筝和二胡合奏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乐声悠扬和谐,各具特色。我们能够分辨出这些乐器的声音,是通过声音的
    A、声速 B、音色 C、响度 D、音调
  • 14、2025年4月25日,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入驻中国空间站,后续开展了多项空间科学实验,获得的实验数据和图像等信息能及时传回地面利用的是
    A、红外线 B、紫外线 C、电磁波 D、超声波
  • 1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若电源两端电压为U且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3Ω,电阻R2的阻值为6Ω。当开关S闭合时,电压表示数为1.5V。求:

    (1)、电路中的电流I
    (2)、电源两端的电压U
    (3)、电路中消耗的电功率P。
  • 16、物理课上,同学们利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1)、压强计是用U形管两侧液面来表示橡皮膜受到的压强的。
    (2)、压强计调节正常后进行实验,小明只将图乙(a)中探头向右旋转一下方向,则此时图乙(a)中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比较图乙中(a)(b)两图的实验可初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与有关。
    (3)、小华设计了创新实验器材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将透明塑料瓶底部剪去,蒙上橡皮膜并扎紧(如图丙中A所示)。将塑料瓶压入水中(如图丙中B所示),随着塑料瓶逐渐没入,橡皮膜向瓶内凸起的程度变大,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有关。
    (4)、小颖也利用实验器材来测量液体的密度。她将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一端扎上橡皮膜并倒入水,底端橡皮膜向下微微凸起,用刻度尺测出玻璃管中水柱的高度为h1(如图丙中C所示)。然后将玻璃管缓慢插入装有盐水的烧杯中,直到橡皮膜表面与水平面相平,测出管底到盐水液面高度h2(如图丙中D所示,忽略玻璃管底端橡皮膜恢复原状后导致管中液面的变化)。则盐水密度的表达式ρ=。(水的密度用ρ表示)
  • 17、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中,进行了以下实验步骤:

    (1)、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焦距是cm;
    (2)、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图乙中刻度对应的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若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光屏上(选填“能”或者“否”)再次成清晰地像,原因是
    (3)、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选填“下”或“上”)移动;
    (4)、把图丙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 18、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小刚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小华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硬纸片的重力忽略不计)。

    (1)、甲方案中,小刚在左端放上2N的重物,右端放上1.9N的重物时,木块静止,此时木块受到的(选填“是”或“不是”)平衡力。这两个实验装置中,你认为装置(选填“甲”或“乙”)更科学。
    (2)、在装置乙中,将小车旋转一定角度,松手后,发现小车又恢复原状。这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上,物体才能平衡。
    (3)、小红同学也用硬纸板对同一问题进行了探究,但她在组装支架上装配的两个滑轮不在同一高度如图丙所示,你认为(选填“能”或“不能”)用小红的装置进行试验。
  • 19、
    (1)、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凸透镜经折射后射到水面上,请在图中画出射向凸透镜的入射光线、以及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如图所示,一辆小车上固定一个铁杆,铁杆顶端焊接一个铁球,当整体匀速向右运动时,请对铁球进行受力分析。

  • 20、如图所示是一款电热水器内部简化电路图。R1R2为阻值相同的加热电阻,开关S2可分别与触点a、b接触,电热水器有低、中、高三个挡位的加热功率。已知低温挡的功率为1000W , 电阻R1的阻值为Ω , 高温挡时的功率为W;若热水器高温挡加热时的效率为84%,使用高温挡时每分钟流出2kg的水,加热1分钟能使水温升高℃。

上一页 24 25 26 27 2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