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24年9月25日中国向太平洋发射远程洲际弹道导弹!如图所示。国防部当天上午10点左右发布了这一消息,称:今天早晨8点44分,中国向太平洋海域发射了一枚远程洲际弹道导弹,该导弹装载的为训练模拟弹头!这次发射不针对任何第三国!
(1)、这次发射远程洲际导弹飞行时间约25min,准确命中距离11000km的太平洋某处的目标,导弹飞行的平均速度大约是多少km/h?(2)、导弹末端飞行速度可达25马赫,1马赫=340m/s,导弹末端飞行1min通过的距离是多少km?(3)、如果导弹平均速度为8km/s,飞行2500km的距离,需要的时间是多少s? -
2、在“制作隔音房间模型”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小明用播放音乐的手机作为声源开展探究,他准备利用人刚听不到声音时人与声源的距离来进行比较材料的隔音性能。制作模型:
在制作隔音房间模型中小明选用了纸板、棉布、塑料板、泡沫板等材料,制作时,应选择厚度的不同材料,制成规格相同的模型。比较时,小明保持手机发出声音的(选填“响度”或“音调”)相同;
探究论证:
把手机放置在不同材料制成的模型内,逐步远离声源,直至听不见手机的声音为止,数据如下;
材料
纸板
棉布
塑料板
泡沫板
距离/m
7
4
8
5
通过上面的探究可以得出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是的;
小明在和同学们讨论时,同学们认为材料的隔音性能还与材料的厚度有关。对这个问题小明用生活中事例对问题进行了论证;比如:家中窗户玻璃的厚度越厚,其隔音效果越;
同学们还发现:探究材料的表面粗糙程度不同;于是小明把塑料板加工成:两面光滑、一面光滑一面粗糙、两面粗糙三种;分别用三种材料制成下面四个模型,来探究材料的隔音性能与材料表面的粗糙程度是否有关;
材料
两面光滑
一面光滑(光滑向外)
一面光滑(光滑向里)
两面粗糙
距离/m
8
4
6
3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发现材料的隔音性能与材料表面的粗糙程度;而且是材料的粗糙面向着声源处时隔音效果;
-
3、同学们在实验室进行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
(1)、小红组安装实验装置时应遵循(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原则;(2)、其他实验小组的同学记录的水沸腾时的温度是98℃,且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填“吸热”或“放热”),温度;小红组某时刻的水温如图甲所示,此时她们小组的水温是℃,图乙中图是此时她们组水中气泡的情况;(3)、实验中在烧杯口处看到大量“白气”,“白气”的形成是(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4)、为了节约能源,请你帮她们想出一种能适当缩短实验时间的措施:。 -
4、(1)、某次实验中,温度计示数为 , 请用笔画出这个温度值。
(2)、在图中大致画出初温 , 熔点为海波的熔化图像。
(3)、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行驶的时间t和通过的路程s记录在表格中。
时间t/s
0
5
10
15
20
25
30
路程s/m
0
150
300
450
600
750
900
根据表中数据画出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
-
5、某同学测量细钢丝的直径时,将细钢丝在铅笔上紧密缠绕41圈后用刻度尺测量,测得钢丝圈的长度是4.95cm。若由于疏忽,在数钢丝圈数时少数了一圈,则所得结果将(填“偏大”或“偏小”);若在绕圈时钢丝之间有空隙,则所得结果将(填“偏大”或“偏小”)。若第二次测量时缠绕了5圈,与第一次相比,第次测量的误差较小。

-
6、由本题中的图像可以观察到,甲、乙两物体都是在做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甲运动的路程比乙(选填“多”或“少”),表明甲运动得比乙(选填“快”或“慢”)。

-
7、请完成下列填空。如图1,便携式噪声监测仪监测的环境噪声是66.9(填单位);如图2,用抽气机不断向外抽出空气,观察到闹钟持续摆动,而闹钟声不断(选填“变大”或“变小”),此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
8、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原理制成的,如图甲所示是某地温度计示数的一段截图,读数是。图乙所示是某物质的(选填“凝固”或“熔化”)图像。

-
9、甲、乙两物体都做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3,甲车所用时间是乙车的一半,则甲乙两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是( )A、4:3 B、2:3 C、1:2 D、8:9
-
10、在“霜的形成”模拟实验的过程中,往金属罐中装入大半罐的碎冰块,再向冰块中撒入适量食盐。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金属罐下部和底部形成了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霜的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撒盐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冰的熔点 B、金属罐下端形成的霜是空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C、如果不加盐,则罐底会出现小水珠而不是白霜 D、在干燥的环境中更容易形成霜 -
11、按要求填空:(1)、如图A所示,将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做“探究光的空气折射规律”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填“能”或“不能”)看见反射光线。实验的折射光路如图示,可以判定折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增大入射角时,观察到折射角(填“增大”或“减小”);
(2)、有同学想知道:光在其他透明介质的分界面发生折射时有什么规律呢?即什么条件下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什么条件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该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如下实验:让激光手电筒射出的光束先从水斜射入玻璃,再从玻璃依次斜射入冰、空气中,其光路如图B所示。光在一些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如表。针对该同学提出的问题,仔细观察图B中的光路,对照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光从传播速度大的介质斜射入传播速度小的介质中时,折射角入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介质
光速/(m·s-1)
水
2.25×108
玻璃
2.0×108
冰
2.30×108
空气
3.0×108
酒精
2.2×108
(3)、请在图C中画出光由玻璃斜射入酒精时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4)、在防溺水教育活动中,老师告诉学生,在池塘边,切勿因看起来水很浅就下水游泳,池塘里的水的实际深度比看起来的深度要深。如图D所示,A为水底的物体,A'是岸边儿童看到的A的像。请你在图E中画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B点代表儿童的眼睛。
-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汽车中的光现象
汽车抬头显示(如图甲所示)又叫汽车平视显示系统(Head Up Display),简称HUD.HUD是为了高速行驶的车辆而研发的.在高速行驶时,如果驾驶员低头观看仪表信息,在前方遇有紧急情况时就有可能因来不及采取有效措施而造成事故.HUD是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如图乙所示),将显示器上的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投射在正前方,驾驶员透过挡风玻璃往前方看的时候,能够轻易地将车外的景象与挡风玻璃所成的车辆信息的像尽收眼底,驾驶员不必低头,就可以看到车辆信息,如车速、油耗、导航等,从而避免分散对前方道路的注意力,同时驾驶员不必在观察远方的道路和近处的仪表之间调节眼睛,可避免眼睛疲劳,确保驾驶舒适安全。
(1)、HUD有一个技术难题,即挡风玻璃所成的像容易产生重影,影响使用效果。重影产生的原因是挡风玻璃有一定的(选填“厚度”或“透明度”)。(2)、已知某车辆HUD显示器水平放置在中控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夹角度数为。(3)、某驾驶员发现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过高,不便于观察,这时就需要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选填“远离”或“靠近”)挡风玻璃。(4)、汽车上还有雷达装置,雷达启动后发出超声波信号,经周边的物体的反射后,可判断车与障碍物的距离,与汽车喇叭发出的声音相比,在空气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汽车喇叭发出的声音的传播速度。(5)、为了使挡风玻璃所成的像离人眼距离达2m以上,甚至更远,以避免观察数据时眼睛的疲劳,下列做法可行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A、将显示器上的字体变大 B、将显示器安装在后挡风玻璃上 C、让显示器上的信息通过多面平面镜多次成像(6)、汽车的前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一般都是(填“竖直”或“倾斜”)安装的,这是为了使车内景物所成像的位置在汽车前面的(填“正前方”或“正上方”)。 -
1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如图.在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蜡烛A为物体。
(1)、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2)、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方便比较关系;(3)、点燃蜡烛A,小心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4)、实验中需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其目的是__________(选填字母);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B、避免偶然性因素,寻找普遍规律(5)、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填“A”或“B”)这一侧观察.若无论怎样调节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则可能的原因是;(6)、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7)、无论如何移动玻璃板后面的光屏,在光屏上都(填“能”或“不能”)成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像;(8)、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应为5m,现因屋子太小而使用一个平面镜,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为3m,那么,人到镜子的距离应为m。 -
14、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装置图,其中M是平面镜,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平面,可以沿ON轴线翻折: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30°
30°
2
40°
50°
3
60°
60°
(1)、如图甲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纸板ENF于镜面;(2)、如图乙所示,将纸板NOF沿ON轴线向后折,纸板NOF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再将纸板NOF折回原来的位置,观察纸板上能不能看到反射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验证;(3)、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光线EO与ON的夹角进行实验,测量记录如表所示,表格中有一个数据错误,则测量实验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正错误后,某同学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光反射时,;(4)、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FO方向射到O点,光将沿甲图中的方向射出,这说明光的反射现象中;(5)、晚上,在桌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放在纸上(镜面朝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从侧面看去白纸比较(填“亮”或“暗”),它发生了。(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
15、按要求填空:
(1)、如图甲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放置正确的是刻度尺,其分度值是 , 按正确方法读数时,该物体的长度是cm;(2)、图乙中秒表的读数是s;(3)、甲、乙、丙三名同学对量筒读数的视线如图丙所示,正确的是同学;图丁是利用方铁块、细线和量筒测量不规则泡沫块体积时的情景,则泡沫块的体积为。 -
16、作图题:
(1)、在如图1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AO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2)、在如图2中,竖起的墙面上有一块平面镜MN,人站在平面镜前,他的脚前有一个发光点A,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人通过平面镜看到发光点A的像的光路图;(3)、在如图3中,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请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并标出折射角。 -
17、如图让一束太阳光穿过狭缝射到三棱镜上,从三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这个现象称为光的。紫光所在的位置是(选填“A”或“B”)。光的三原色是红、绿、。

-
18、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入射角度数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度数为°,镜面不动,入射光线远离镜面旋转20°,反射角度数为°。

-
19、光的传播介质(选填“需要”、“不需要”);光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常用字母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通常取。
-
20、把甲、乙、丙、丁四种声音分别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其中音调最小的是 , 响度最小的是 , 音色相同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