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材料:汽车中的光现象
汽车抬头显示(如图甲)又叫汽车平视显示系统(HeadUpDisplay),简称HUD。机HUD是为了高速行驶的车辆而研发,在高速行驶时,如果驾驶员低头观看仪表信息,在前方遇有紧急情况就有可能因来不及采取有效措施而造成事故。HUD是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如图乙),将显示器上的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投射在正前方,驾驶员透过挡风玻璃往前方看的时候,能够轻易的将车外的景象与车辆信息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融合在一起。驾驶员不必低头,就可以看到车辆信息,如车速、油耗、导航等,从而避免分散对前方道路的注意力。同时驾驶员不必在观察远方的道路和近处的仪表之间调节眼睛,可避免眼睛疲劳,确保驾驶舒适安全。
(1)、挡风玻璃所成的仪表盘的像是光的现象形成的。该像是(选填“实”或“虚”)像;(2)、HUD有一个技术难题,即挡风玻璃所成的像易产生重影,影响使用效果。重影产生的原因是挡风玻璃有一定的(选填“厚度”或“透明度”);(3)、已知某车辆HUD显示器水平放置在中控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夹角为;(4)、汽车前灯的反光装置相当于(选填“平面镜”、“凹面镜”或“凸面镜”),当汽车的远光灯位于该镜焦点位置时,射出的光接近于平行光。 -
2、如图所示,某海洋勘探船从某位置以的速度航行4h到达指定海域;到达指定海域后,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音信号,经过4s接收到海底反射的信号。(声音信号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求:
(1)、勘探船航行的路程s;(2)、该处海域的深度h。 -
3、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用蜡烛做实验时为了能看到更清晰的像,应选择在较(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中做实验;(2)、在如图乙所示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A的像。拿大小完全相同、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前面观察,发现无法让B与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是没有将玻璃板放置;(3)、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该实验用到了等效替代法,是用等效替代了(两空均选填“蜡独A”、“蜡烛A的像”、“蜡烛B”);(5)、图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用刻度尺将像点和对应的物点连接起来,他们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从而得出像和物关于镜面;(6)、如图丁,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透过玻璃板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 , 这说明像与物体的大小。为了探究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还是实像,如图拿走蜡烛B,用白纸代替蜡烛B,观察白纸并没有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
4、如图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小李进行了如甲所示的实验。
(1)、小李将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白色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且与镜面保持 , 白色的硬纸板表面应尽可能(选填“光滑”或“粗糙”);(2)、小李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然后将纸板绕ON向后折,如图乙所示,此时在NOF面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选填“存在”或“不存在”);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选填“同一”或“不同”)平面内;(3)、如图甲所示,让激光笔发出的光逆着原来的反射光FO射向镜面时,此时的反射光将沿着方向射出,说明光发生反射时光路是。 -
5、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了发声的物体在。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可以传递声音。在月球上 (选填“能”或 “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声音将会逐渐变(“强”或“弱”),并由此推理可知:。 -
6、(1)、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图中光源S点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3)、如图甲和图乙所示,请完成图中两条入射光线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后的光路图。
-
7、如图所示,夜幕来临,湖畔高楼与北湖中“倒影”相交辉映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案。若北湖水深3m,楼上一彩灯距水面15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m;若湖水下降0.5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m;跟彩灯本身的大小相比,湖中彩灯的“倒影”(选填“较大”“较小”或“一样大”)

-
8、如图甲所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cm,用刻度尺所测物块的长度是cm。如图乙所示的秒表,表中所显示的时间为s。

-
9、透镜有两类,中间比边缘厚的叫 , 中间比边缘薄的叫。凸透镜对光有作用。
-
10、单位换算:(1)、560mm=m=km;(2)、15min=s。
-
11、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下列生活现象所涉及的光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桥在水中的倒影是桥的实像 B、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由于光的反射引起的 C、“凿壁借光”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D、晚上的月亮是光源
-
12、小聪五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结果分别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五次的测量数据都是正确的 B、小聪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C、数据中最后一位“0”无意义,应去掉 D、要先将这个数去掉,然后取其余四个数的平均值计算来减小误差
-
13、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为2.5m B、学校课桌的高度约为0.8m 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8mm D、学校一节课的时间约为120min
-
14、如图甲所示,是某跨学科学习小组设计的装置结构图,它可以根据水量多少自动控制受控电路。控制电路由电源 电磁铁、保护开关 S、敏感电阻. T形绝缘硬杆、圆柱形浮体A、保护电阻. 等组成;受控电路由电源 加热电阻. 等组成。当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达到 0.15A,衔铁恰好被吸下,动、静触点接触,受控电路接通;当电流达到0.3A,保护开关S 自动断开,衔铁在弹簧弹力作用下与电磁铁分离,动、静触点脱开,受控电路断开。 由特殊材料制成,其阻值与所受压力关系如图乙所示;浮体A 的密度比水小,在容器中注水至一定深度后浮体A 就会竖直上浮,通过 T形杆对. 产生向上压力。已知浮体A 质量为50g、T形杆质量不计, 其余部分电阻忽略不计,g 取 10N/kg, 求:
(1)、受控电路工作时, 的电功率。(2)、当电流等于0.15A,衔铁恰好被吸下时, 受到T形杆的压力。(3)、要让受控电路工作,浮体A 浸入水中体积的范围。 -
15、如图所示,某体操运动员的质量为45kg,单脚直立于平衡木上,已知脚与平衡木接触的有效面积为 g 取10N/kg。 求:
(1)、运动员的重力。(2)、运动员对平衡木的压强。(3)、当运动员从平衡木上跳下时,重心下降高度为1.2m,重力对她做的功。 -
16、在“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实验中,某学习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器材进行实验。

乙:
实验序号
U/V
I/A
1
1.0
0.10
2
2.0
0.20
3
2.5
0.24
(1)、在图甲中,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补充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阻值最大。(2)、该实验的原理是。(3)、闭合开关,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则发生的故障是。(4)、某小组实验数据如图乙所示,则该电阻值是Ω(结果保留1位小数);接着,换用不同阻值的电阻继续实验,画出a、b电阻的I—U图像如图丙,则其中(选填“a”或“b”)阻值更大。 -
17、在“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某探究小组用酒精灯、烧杯、温度计等器材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开始前,在铁架台上安装实验器材合理的顺序是(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2)、开始实验,在温度升高到90℃后,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第3min 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时,视线应沿(选填“a”“b”或“c”)方向 ,示数是 ℃。(3)、实验中发现,当水沸腾时,观察到烧杯内产生大量气泡并不断上升,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将(选填“逐渐变大”“逐渐变小”或“不变”),温度计示数(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同时,烧杯上方出现大量“白气”是现象。 -
18、某同学发现当玻璃门旋转时,自己的像有了一定变化,他猜想平面镜所成的像可能与物体的大小、位置有关。于是,他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1)、实验中,他采用薄的茶色玻璃板做实验,一是为了防止蜡烛通过玻璃板的反射成像,影响实验结果;二是为了方便确定的位置。(2)、如图甲所示,玻璃板与桌面垂直放置,将蜡烛A 点燃后放在玻璃板前a 处,再将蜡烛(选填“B”或“C”)放置于玻璃板后(选填“b”“c”或“d”)处,使人在玻璃板前不同角度处观察,都能看到后面的蜡烛与A 的像重合,改变 A 的位置,多次实验。(3)、接着,他旋转玻璃板到新的位置重新实验,实验装置俯视图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 A 仍在a 处,则蜡烛A 的像在(选填“b”“e”或“f”)点。实验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物体所成的像的大小与其到平面镜的距离(选填“有关”或“无关”)。
-
19、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某同学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大小有关。他按照甲、乙、丙三种情况进行实验,先后水平向右拉动木块,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 F1、F2、F3如图所示。
(1)、该同学在实验探究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这是利用了知识。(2)、比较甲、乙两次实验的结果可知,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有关;比较甲、丙两次实验的结果可知,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有关。(3)、日常生活中,擦去写错的字,要用力压住橡皮,是为了摩擦;在自行车链条上加润滑油,是为了摩擦。 -
20、按要求作图:
(1)、在图甲中,画出实心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2)、在图乙中,画出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3)、在图丙中,将电灯、控制电灯的开关正确接入家庭电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