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儿童乐园有一个孩子们热衷的“水上行走球”游乐项目。游戏者被关进了一个直径2.5m的大塑料球中,充气后封闭起来,然后连人带球被推进水中,游戏者在球中玩耍时,球始终浮在水面,如图所示。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 塑料球和球内气体的质量共计为15kg,若某次游戏中游戏者的质量为55kg,g取10N/kg,求:

    (1)、在水面下10cm深处的压强大小;
    (2)、塑料球(内有游戏者)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大小;
    (3)、塑料球(内有游戏者)排开水的体积大小。
  • 2、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杠杆上相邻刻线间距离相等。

    (1)、杠杆在甲图所示的位置静止时,杠杆(选填“是”或“不是”)处于平衡状态;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端调节;
    (2)、如图乙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A点挂两个钩码,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为N;
    (3)、多次改变支点左侧的钩码个数,并使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用表格中的字母表示)

    实验次数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1

    1

    4

    2

    2

    2

    2

    3

    3

    2

    3

    2

    6

    3

    4

    (4)、保持图乙弹簧测力计悬挂点不变,当弹簧测力计改为斜拉如图虚线所示时,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小明利用杠杆原理,仅用弹簧测力计就和爸爸一起测出了一头小象的质量。如图丙所示,测量时用一根长为12m的槽钢作为杠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为100N,测得l1为6m,l2为5cm,不计铁笼质量,小象的质量为t。(g取10N/kg)
  • 3、如图所示,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将小钢球从高度为h的同一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滚下,推动同一小木块在木板上向前移动一段距离S后停下。完成甲、乙、丙所示的三次实验,其中hA=hC>hB,mA=mB<mC

       

    (1)、小钢球在滚下斜面的过程中,它的转化为动能,其动能大小是通过大小来反映的,这里用到了物理学研究问题时的法;
    (2)、分析比较两组实验可得出物体的动能与质量的关系;
    (3)、某学习小组同学做丙实验时小木块被撞后滑出木板,A同学建议换用表面相同但长度较长的木板,B同学建议换质量较大的木块,C同学建议换用质量比前两次实验较小的钢球。

    你认为不恰当的是同学的建议。

    (4)、有同学将实验装置改装成如图丁所示。利用同一铁球将同一弹簧压缩不同程度后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比较木块在木板(足够长)上滑行距离,能否研究铁球的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选填“能”或“不能”)。

       

  • 4、完成下列有关浮力的实验探究题。

    (1)、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的部分操作及装置静止时测力计指针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乙中测力计的示数为N,A所受到的浮力N;由如图甲、乙、丙所示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在相同时,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有关;
    (2)、由如图丙、丁所示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物体相等时,浮力大小与有关;
    (3)、由图中提供的数据,A在盐水中受的浮力N,可以求出盐水的密度为kg/m3
  • 5、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甲为底面积4cm2、 高20cm的均匀柱状体,乙为边长6cm的正方体。当沿水平方向截取不同高度的甲物体,并平放在乙物体正上方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p随截取的高度h的变化如图中图线所示,由题目给定的信息可知甲乙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ρ: ρ=。 当截取高度为h1=cm时,甲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与叠加后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 6、踢毽子时,毽子离开脚后会在空中向上运动一段时间,是因为毽子具有;最后它落回地面是受到的缘故。
  • 7、小华家住30楼,要乘坐电梯上楼回家,若电梯加速上升时对他的支持力是700N,小华的质量为60kg,则小华此时所受重力与支持力的合力大小为N,方向。(g取10N/kg)
  • 8、如图所示,桔槔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汲水工具。在竖立的架子上支起一根长直杆,直杆的一端用绳子悬挂水桶,另一端用绳子悬挂石块作为配重。人用力向下拉绳,将桶放入井内打水,松手后这桶水在配重的作用下被向上提起(不计摩擦和直杆自重)。下列关于桔槔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向下拉绳时,该机械可以省力 B、将配重向右移,可以提起更重的水 C、水桶上升过程中,配重的重力势能增大 D、提取一桶水比提取半桶水的机械效率要高
  • 9、如图所示,是一物体在一水平面上运动的v-t图像。从t=0开始,下列关于这个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物体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在0-9s内通过的路程是18m C、从5s-11s的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D、t=8s时,若物体所受拉力为2N,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于2N
  • 10、电影《哪吒》中,毽子是“魔童”钟爱的玩具。如图所示,毽子被哪吒竖直踢到最高点后又竖直下落到水平地面上静止。关于该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毽子在最高点时处于平衡状态 B、毽子到达最高点时所有外力都消失,毽子将保持静止 C、毽子在地面静止时,受到的支持力和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毽子在地面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力就是毽子受到的重力
  • 11、你的体重最接近下面数据中的一个,应该是(       )
    A、4N B、40N C、400N D、4000N
  • 12、小明用图甲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记录数据如表格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6

    88

    90

     

    94

    96

    96

    96

    96

    (1)、0~4min温度计内液体的体积(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这是因为发生了(填物态变化名称)。第3min时的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水温为℃。
    (2)、图乙中(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气泡变化情况。
    (3)、根据表格,在图丙坐标系中画出水的温度与时间图象
    (4)、本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 13、如图所示,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

    (1)、实验时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性质制成的;
    (2)、为了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明应选用(选填“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安装装置时应该(由上到下,由下到上),乙装置中水浴法加热的作用是
    (3)、如图丙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的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冰的熔点是℃;
    (4)、通过实验可知,冰熔化过程中温度 , 但要继续热。
  • 14、如下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选用的器材除小车、木板、垫块和金属挡板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
    (2)、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3)、测得小车通过AB段的时间tAB=1.6s , 通过AC段的时间tAC=2.4s , 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全程经过的路程为cm,则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vAB=m/s;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小车做的是(选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选填“大”或“小”);
    (5)、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 15、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

    (1)、如图所示,是一只温度计的局部示意图。当温度为-6℃时,请用笔将细管内的水银部分涂黑。
    (2)、完成光路,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3)、如图,小玲利用一块平面镜,将正午时分直射的太阳光引入一根水平管道内,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 16、实施人工降雨,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冷云层,就很快变成气体,这是现象,这一过程要(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中水蒸气便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成为雨点降落到地面上。
  • 17、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知,属于晶体的是(选填“甲”或“乙”)物质;乙物质在BC段处于态,且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 18、小明用A、B两把尺测物体的长度,如图甲应该选择尺的读数作为测量结果,物体的长度为cm。小明用秒表测量时间,如图乙所示时间为s。

  • 19、测量温度时,A、B、C三位同学按如图甲所示的方法读数,其中正确的是(填字母),如图乙所示,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分别(a)℃;(b)℃。

       

  • 20、如图所示,下列图象中,能正确描述液体凝固成晶体的图象是(  )
    A、 B、 C、 D、
上一页 69 70 71 72 7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