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甲、乙、丙三个实心小球的质量m和体积V如表所示,将它们浸没在水中释放,在其稳定后,三个小球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FF。关于浮力大小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小球

    m/g

    20

    20

    60

    V/cm3

    50

    40

    40

    A、F=F B、F=F C、F<F D、F最大
  • 2、如图所示,当潜艇由高密度水层a潜行至低密度水层b时,会急速“掉深”,带来危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掉深”的危险在于潜水艇在驶入低密度海水区域时由于浮力变小会急速下沉 B、潜艇遭遇“掉深”时,所受浮力不变 C、潜艇遭遇“掉深”时,排开海水的体积变小 D、遇到“掉深”时,为尽快脱险,需要向潜水艇的水舱内供气排水以增大潜艇浮力
  • 3、质量不同的甲、乙小球,由同一高度从静止先后开始自由下落,经过如图所示的位置时重力势能相等,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两球的动能相等 B、两球质量m<m C、两球初始的机械能相等 D、落地瞬间甲的动能大于乙的动能
  • 4、下列三个实验:(1)测量某物体的质量;(2)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3)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多次测量的目的相同的是(  )
    A、(1)与(2) B、(1)与(3) C、(2)与(3) D、(1)、(2)与(3)
  • 5、下列关于压强的实验和描述,正确的是(  )

    A、实验甲目的是为了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B、图乙可以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海绵形变程度有关 C、实验丙目的是为了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D、实验丁中朝B管吹气,A管内的液面会下降
  • 6、工程上把混凝土的重力与体积之比定义为容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的容重关系如下表。下列关于混凝土容重γ、抗压强度P与密度ρ的关系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抗压强度P/(106Pa

    3.3

    3.8

    4.3

    4.8

    5.3

    7.3

    容重γ/(103Nm3

    8.2

    8.6

    8.9

    9.1

    9.0

    9.3

    A、 B、 C、 D、
  • 7、小白玩滑板车时如图所示,停止蹬地后,人和滑板车运动得越来越慢,最终停下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停止蹬地后,人和滑板车做减速运动,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停止蹬地后,人和滑板车还能继续向前运动,因为他们受到惯性的作用 C、停止蹬地后,人和滑板车继续向前运动的过程中,水平方向不再受到力的作用 D、停止蹬地后,人和滑板车运动得越来越慢的过程中,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 8、如图小白乘坐无台阶斜面式扶梯匀速上楼。忽略空气阻力,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小白所受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小白所受支持力和小白对扶梯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扶梯受到的压力是由于扶梯形变产生的 D、小白受到的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 9、如图是小白在水平地面搬箱子的过程,小白对箱子做功的是(  )

    A、蓄力准备阶段 B、搬起上升阶段 C、站立静止阶段 D、水平前行阶段
  • 10、下列对中学生小白有关的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
    A、小白的体重为50N B、小白密度为1kg/m3 C、小白的体积为5m3 D、小白把教室里掉落在地上的物理书捡回课桌上,对书做功2J
  • 11、广西的夏季强降水明显,导致水位急剧上涨。为减小抗洪压力,科创小组设计了水位报警装置,将其制成顶部开有小孔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A为压力传感器(高度不计),B是不吸水的圆柱体,能沿固定的光滑细杆在竖直方向自由移动;模型内部总高度100cm , 当模型内水位上升到某水位时,B与模型底面刚好接触且作用力为零(刚好漂浮),水面上涨到设计的警戒水位时,圆柱体对压力传感器A的压力为2N , 触发报警装置,开启通洪阀门,已知圆柱体B重力为5N , 底面积SB=50cm2 , 高hB=25cmρ=1×103kg/m3g10N/kg , 求:

    (1)、当模型内水深h1=15cm时,水对模型底部的压强;
    (2)、B与模型底面刚好接触且作用力为零时,模型内水位高度;
    (3)、刚触发报警装置时,水对模型底部的压强。
  • 12、如图所示为服务机器人,运动时牵引力由内置电动机提供。某次配送服务中,该机器人以0.5m/s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匀速直线移动40s , 它和配送物品的总质量为85kg , 水平牵引力是45Ng10N/kg , 在本次服务中,求:

    (1)、牵引力F0做的功;
    (2)、牵引力F0做功功率;
    (3)、取下物品后,机器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减小200N , 对地面的压强减小2×104Pa , 机器人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忽略其变化)为多大?
  • 13、小明所在的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1)图甲装置是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它的探头是由空金属盒蒙上橡皮膜构成的;

    (2)如果液体内部存在压强,放在液体里的橡皮膜就会发生形变,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就会产生

    (3)根据图乙、丙所示现象可以研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的关系;根据研究得出的结论,拦河大坝应设计成(填“下宽上窄”或“下窄上宽”)的形状;

    (4)如图丙、丁所示,保持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观察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得出结论:

    (5)小明在实验室配制了一定浓度的盐水,他想利用掌握的液体压强知识测量盐水的密度。过程如下:

    ①向图戊容器的左侧倒入适量的水,观察到橡皮膜向右凸起;

    ②再向容器的右侧缓慢倒入盐水,直至橡皮膜

    ③测得左侧水面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为h1;测得右侧盐水液面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为h2

    ④则该盐水密度的表达式为ρ盐水=。(用h1、h2、ρ表示)

  • 14、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小敏选用了下面的器材: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均为50g的钩码若干个。

    (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在如图甲所示位置,这时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端调节,直至杠杆在位置平衡;
    (2)、如图乙所示,A点挂2个钩码,B点挂3个钩码时,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敏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用公式表示)。她这样得出结论的做法是否合理:(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3)、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下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弹簧测力计向右侧慢慢倾斜时如图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逐渐(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图丁,请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思考,要使一个车轮滚上台阶,应沿着(填写字母)方向推车轮最省力。
  • 15、在“研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同学让同一钢球分别从斜面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撞击木块。
    (1)、该实验是通过观察木块移动的距离来判断(选填“钢球”或“木块”)动能的大小;
    (2)、分析如图所示的两次实验可得,物体质量相同时,越大,动能越大;所以机动车辆行驶过程中绝对不允许(选填“超载”或“超速”);

    (3)、小明由此实验联想到“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让同一个小车沿同一斜面的同一个高度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到达毛巾、棉布、玻璃三种不同水平面上继续向前运动,直到停止在水平面上。

    ①实验时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其目的是让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开始运动时获得相同的

    ②一般人的思维都局限在直接比较小车在不同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不同,但科学家们却能发现,物体运动的平面越光滑,相同情况下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长速度减小的 , 并由此进一步科学推理出: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它将做

  • 16、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先后把木块放在长木板上,水平向右拉动木块,当木块匀速运动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1)、木块要匀速水平拉动,根据知识,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如图甲,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 , 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N
    (3)、比较甲和乙实验,可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有关。
    (4)、比较甲和丙实验,可得出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
    (5)、许多运动鞋的鞋底刻有各式各样的花纹,是应用步骤(3)的结论来(选填“增大”或“减小”)鞋底与地面的摩擦。
  • 17、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
    (1)、如图甲所示,一架无人机正在空中进行精彩的表演,请画出无人机此时受到的重力的示意图;

    (2)、如图乙所示,装有水的容器静止放在斜面上,画出漂浮水面上的乒乓球受到的浮力的示意图;

    (3)、玉林的百香果全国闻名,如图丙所示,用该滑轮组吊运一箱百香果,请补全绳子绕法。

  • 18、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正方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将甲、乙沿水平方向切去高度Δh ,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Δh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ρ=6×103kg/m3 , 乙的边长为30cm , 未切前,甲的边长为cm,图中pA=Pa(g10N/kg)。

  • 19、一辆汽车不小心陷进泥潭后,司机按如图所示的方法安装滑轮将汽车从泥潭中匀速拉出。他安装的是(选填“定滑轮”或“动滑轮”),其作用是

  • 20、如图是某高铁车站的设计方案,与站台连接的轨道有一个小的坡度。从能量利用的角度看,这种设计的优点是:机车进站时的部分动能转化为能,减少因刹车损耗的机械能;机车出站时储存的能量又转化为动能,(选填“能”或“不能”)起到节能的作用。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