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共乐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11-09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10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1~14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
-
1. 下列过程中,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A、普通钟表的秒针转一周 B、人在安静时脉搏跳动一次所用的时间 C、人步行10m所需的时间 D、同学从一楼走到三楼所用的时间2. 下列测量时间的工具中,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精确测时的是( )A、日晷 B、沙漏 C、电子手表 D、铯原子钟3. 2024年3月20日,我国鹊桥二号中继星由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共同升空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鹊桥二号为参照物,长征八号是静止的 B、以地球为参照物,鹊桥二号是静止的,长征八号是运动的 C、以月球为参照物,鹊桥二号是静止的,长征八号是运动的 D、以太阳为参照物,鹊桥二号是运动的,长征八号是静止的4. 在刮风下雨的天气里,一辆汽车向西行驶,车内乘客观察到雨滴竖直下落,那么,车外站着的人会看到雨滴( )A、沿偏东方向落下,当时刮的是西风 B、沿偏东方向落下,当时刮的是东风 C、沿偏西方向落下,当时刮的是西风 D、沿偏西方向落下,当时刮的是东风5. 如图所示,由于风的缘故,河岸上的旗帜如图飘扬.在河面上的两艘船上旗帜如图状态,则关于两条船的运动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A、乙船肯定是向左运动的 B、甲船肯定是静止的 C、甲船肯定是向右运动的 D、乙船肯定是静止的6. 如图所示,菲菲和翔翔坐在车厢内,观察判断火车的运动情况.菲菲:以窗外的动车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变化了,因此火车是运动的.翔翔:以窗外的站台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没有变化,因此火车是静止的.以上判断A、菲菲正确 B、翔翔正确 C、两人都正确 D、两人都不正确7. 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不变 B、根据公式 , 可知物体速度与物体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C、运动的快的物体速度一定大 D、跳水运动员跳水的全过程不可以看成匀速直线运动8. 一辆小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在第 1s 内通过了 5m,第 2s 内通过 5m,第 3s 内通 过 5m,则这辆小车( )A、在第 1s 内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这 3s 内可能做变速直线运动 C、在这 3s 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只在 2s 内做匀速直线运动9. 在某次测试中,甲、乙两车都向东做直线运动,它们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A、甲、乙两车都做加速直线运动 B、两车出发前相距 , 甲比乙晚出发5s C、在第10s时两车速度相等 D、内乙车相对于甲车向东运动10. 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开始运动后的速度为3.75m/s B、0~4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C、乙开始运动时甲、乙相距30m D、相遇时乙运动的时间为3s11. 图中所示为我国某型号的火箭发射时上升的情境。关于该发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发射塔为参照物,火箭是静止的 B、以火箭为参照物,发射塔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火箭是运动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发射塔是运动的12. 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利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办法,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是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引起的 C、改进方法,用精密测量仪器,可减小误差 D、测量时的错误会造成误差太大13. 我国航天事业正高速发展。如图所示,天舟六号货运飞船距离天和核心舱19m,正以相对核心舱0.2m/s的速度向核心舱匀速直线运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天舟六号是静止的 B、以天舟六号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 C、保持运行速度不变,天舟六号95s后到达天和核心舱 D、以地面为参照物,天舟六号运行19m追上天和核心舱14. 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通过的路程s越大,运动的速度ⅴ越大 B、物体通过的时间t越长,运动的路程s越大 C、物体运动的速度ⅴ和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 D、物体运动的速度可以利用计算,但与s、t的大小无关
二、填空题(4个小题,2分/空,共16分)
-
15. 如图甲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它测量出该物体的长度为cm,如图乙所示,秒表读数为s。16. 《吕氏春秋·察今》记录了“刻舟求剑”的典故。楚国人不能通过“刻舟”的方法达到“求剑”的目的,是因为掉到水里的剑相对于“记号”是的;为了达到“求剑”的目的,确定剑落水的实际位置,应选择(选填“岸上的树”或“舟上的人”)为参照物。17. 汽车甲做直线运动,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12m/s,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15m/s,则甲车在这段时间内平均速度为m/s。汽车乙也做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4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6m/s,则乙车在这段路段内的平均速度是m/s。18. 北宋李清照的《一剪梅》中有一句词“花自飘零水自流”。意思是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消着。图中的“花自飘零”(选填“属于”或“不属于”)机械运动,“水自流”以为参照物的。
三、作图题(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
19. 如图所示,在图中作出以2m/s做匀速运动物体的路程一时间图象.20. 在图中画出物体以3m/s做匀速运动时的速度一时间图象.
四、实验题(每空1分,共14分)
-
21. 小明同学,(1)、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本作业本的长度,5次测量记录如下:L1=18.82cm、L2=18.83cm、L3=17.28cm、L4=18.81cm、L5=18.805cm。
①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②其中有一次测量结果错误,这个错误的结果是。
③有一次测量结果不合理,这个不合理的结果是。
④这本作业本的长度是。
(2)、小明接下来还想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所用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他测量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并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B.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
C.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
D.计算细铜丝的直径d=。
小明在铅笔上绕细铜丝时,铜丝之间留有缝隙,则测量结果会。
22. 如图是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1)、这个实验的原理是 , 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和;(2)、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选填“大”或“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长些,便于;(3)、若秒表每格1s,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小车上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下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4)、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做的是(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五、计算题(2个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
23. 北京到苏州铁路长约1200km,下表是从北京开往苏州的一列动车时刻表。
站名
北京
济南
南京
苏州
到站时刻
--
9∶41
12∶18
13∶15
发车时刻
08∶15
9∶45
12∶22
--
求:
(1)这趟动车由北京到苏州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2)从北京到苏州可以开车前往,开车途中看到公路口的指示牌如图所示。通过计算说明,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由标示牌处到达苏州最短需要多长时间?
24. 一列火车全长300m,匀速通过6.7km的南京长江大桥,已知火车在60s内行驶了600m的距离,求:(1)这列火车匀速行驶的速度是多少?
(2)这列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全部通过这座大桥需要多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