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联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统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1、某同学通过单摆实验探究能量、运动和力的关系(如图),A、C是等高且最高的两点,B是最低点(忽略摩擦力和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在A、C两点均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B、从A 运动到B的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增加 C、从运动到C的过程中,重力对小球做功了 D、若小球运动到C 点时绳子突然断裂,则将静止在C处
-
2、电导率是衡量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在相同条件下,电导率与离子浓度(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成正比。如图所示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装置以及电导率与时间变化的曲线,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P到M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不断增加 B、M点时溶液呈酸性 C、N点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Na+ , H+和Cl- D、本实验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均能导电
-
3、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体积相等的水和盐水。将橘子和香蕉先放入甲容器中,取出后擦干,再放入乙容器中,前后两次静止时的情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橘子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 B、橘子在盐水中受到一对平衡力 C、香蕉在水和盐水中所受浮力相等 D、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
-
4、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B处,火柴被加热,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沸腾后,水的质量和体积都增大 B、该实验能说明火柴的着火点一定不超过 100℃ C、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 D、在B处时火柴不燃烧是因为湿润的水蒸气降低了火柴的着火点
-
5、一款“仿真小狗”玩具,其内部电路工作原理为:闭合开关S1 , 电源指示灯亮,再触摸玩具时,开关S2闭合, “小狗”发出声音;当断开开关S1时,电源指示灯不亮,无论是否触摸玩具, “小狗”都不会发出声音。下列电路符合设计要求的是( )A、
B、
C、
D、
-
6、某校开展“投影灯的设计和制作”活动,如图甲为投影灯结构,包括光源、透明图标、凸透镜,通过凸透镜将透明图标上的图案呈现在地面上。由于图标本身不发光,需要光源照射到图标上。图乙为图标所成的像,则图标的放置方式为( )A、
B、
C、
D、
-
7、将“窗帘伴侣”挂在窗帘导轨上后,只需在遥控器上按下“打开”,窗帘伴侣会在电动机作用下移动,并推动窗帘挂环将窗帘拉开。下列选项中,与窗帘伴侣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A、
B、
C、
D、
-
8、如图所示为小张构建的人体生理活动的概念模型,其中①③表示血管,②表示相应的结构,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②为骨骼肌,则③中的氧气含量增加 B、若②为肾脏,则③中的尿素含量减少 C、若②为肺,则③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D、若②为小肠,则餐后1小时③中的葡萄糖含量减少
-
9、为了证明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浓溶液已变质,某同学分别取2mL 试样于试管中,而后进行如下实验,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通适量CO2气体,观察现象 B、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C、加入少量盐酸,观察现象 D、加入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
-
10、如图是工业上合成氨气的微观示意图。若“
”表示氮原子, “
”表示氢原子,图中甲的微观模型是()
A、B、
C、
D、
-
11、2025年3月28日,在缅甸发生7.9级地震,我国云南也有明显震感。地震常发生在板块的交界处,本次地震发生在印度洋板块和( )A、非洲板块交界处 B、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C、美洲板块交界处 D、亚欧板块交界处
-
12、体液的pH能够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下表是四种体液的正常pH范围。据表可知,体液在正常pH 范围都呈碱性的是( )
体液
唾液
胃液
血液
尿液
正常pH 范围
6.6~7.1
0.8~1.5
7.35~7.45
A、唾液 B、胃液 C、血液 D、尿液 -
13、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下列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装试剂
C、制备氧气
D、收集氧气
-
14、敞口放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会因发生下列反应而变质:
上述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NaHCO3俗称。某校科学学习小组的师生对一瓶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NaOH是否变质?
【做出猜想】
猜想1:NaOH全部变质。
猜想2: 。
【制定计划】老师探究是否产生了NaHCO3 , 学生在老师探究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探究。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老师实验
略
略
没有产生
学生试验
a.取一定量的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 溶液
产生
白色沉淀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原待测液中含有
【表达交流】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步骤a 中的CaCl2溶液可改为澄清石灰水,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填“同意”或“不同意”)。
【实验结论】猜想2成立。
【反思评价】实验室中氢氧化钠溶液应密封保存。
-
15、稀盐酸和NaOH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要证明两者已发生化学反应,下列操作及实验现象(或结果)中,不合理的是( )A、在混合液中加金属 Zn,无气泡产生 B、在混合液中加 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C、在混合液中加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 D、用pH试纸测混合液的pH,测得 pH等于7
-
16、氯化钙溶液中含有少量盐酸,欲中和盐酸,使溶液显中性,在没有指示剂的条件下可选用的试剂是( )A、熟石灰 B、生石灰 C、石灰石 D、纯碱
-
17、合理施用化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下列有关化肥的认识,错误的是( )A、KNO3是一种复合肥 B、农作物缺氮会引起叶子发黄 C、玉米倒伏是因为缺磷 D、通过观察颜色可区别氯化钾与磷矿粉
-
18、小明同学归纳总结了中学阶段所学的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并用‘ →盐+Y”这种表达式进行整理。下列是小明的观点,其中错误的是( )
选项
X的物质类别
观点描述
A.
碱
若X为NaOH,则盐为
B.
金属氧化物
若X为MgO,则Y为
C.
金属
若X为 Cu,则有气体产生
D.
盐
若X为 , 则生成白色沉淀
A、A B、B C、C D、D -
19、某同学在实验室测定几种溶液的pH,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溶液
盐酸
溶液
溶液
水
溶液
NaOH 溶液
pH
该同学由此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盐溶液可能显酸性、碱性或中性 B、pH>7说明一定是碱溶液 C、pH=7说明一定是盐溶液 D、pH<7 说明一定是酸溶液 -
20、如图所示为小柯同学在复习科学时,构建酸通性的“手掌图”,其中五个手指表示能与酸发生化学反应的五类物质。(1)、无名指上漏填的一类物质是。(2)、若利用铜来制取硫酸铜,常用的方法是:铜氧化铜硫酸铜。请你写出步骤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