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类对含有21%氧气的空气已经适应了。在这种空气中,一根火柴完全燃烧大约需要10秒,火炉内烧尽一小块松木大约需要20分钟,人在1分钟内大约需要呼吸16~20次。如果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增加到40%,地球上将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
  • 2、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发现如下现象:

    ①绝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有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从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1)、绝大多数a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
    (2)、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α粒子数量,绘制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符合实验现象的图像是 ____。
    A、 B、 C、 D、
  • 3、在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电磁铁A端放有一小磁针,小磁针N((选填“顺”或“逆”)时针转动,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磁铁磁性 (选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 4、化学反应过程中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吸收或放出热量。小科通过实验研究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时的能量变化。将大约20克已研细的氢氧化钡晶体倒入烧杯中,再把烧杯放在事先已洒上少量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向烧杯内加入大约10克氯化铵晶体,并用玻璃棒迅速搅拌后静置片刻,提起烧杯,发现玻璃片与烧杯底部粘在一起,玻璃片上的水结成了冰(如图)。

    (1)、由实验可知,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时热量;
    (2)、实验过程中,小科闻到了一股刺激性气味,说:“怎么像厕所里的气味?“这是因为反应生成氨气,化学式为
  • 5、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  说出下列符号中2表示的意义:

    2Ag2SO3N2CuOSO42-

    (2)、用元素符号表示:

    3个二氧化碳分子  硫酸铁氦气石墨

  • 6、如右图所示家庭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后,灯泡L不亮,用试电笔测试c、d两点时,氖管都发光,测试a、b两点时,只有a点氖管发光,火线-则故障可能是(      )

    A、b、c 之间某处断路 B、a、d 之间某处断路 C、火线与零线短路 D、电灯的灯丝断了
  • 7、如图所示的“灭火毯”,其可耐温度达550摄氏度以上。将灭火毯迅速完全覆盖在着火物(如油锅)上,可以扑灭火焰,灭火的原理是   (      )

    A、清除可燃物 B、降低可燃物温度 C、隔绝空气 D、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 8、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收集、验满、验证氧气性质的装置或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
    A、制取氧气 B、氧气验满  C、收集氧气  D、性质检验
  • 9、经分析某一液体中含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    )
    A、不可能是化合物 B、不可能是混合物 C、一定是一种单质 D、一定是纯净物
  • 10、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维生素C有防癌作用。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 B、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C、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 1: 12 D、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5%
  • 11、下列关于水的组成中,叙述正确的是 (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 D、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 12、人类最早的磁化技术出现在我国宋代。据《武经总要》   记载,如图所示,古人先将鱼形铁烧红,然后将其放入水中冷却,依靠地磁场获得磁性,制成指南鱼,图中是它静止时的指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指南鱼的各部分磁性强弱不同 B、指南鱼鱼头指向地磁北极 C、指南鱼周围存在磁感线 D、磁化后的鱼形铁不能吸引其他铁质物体
  • 13、如图所示的做法中符合安全原则的是     (   )
    A、 B、 C、 D、
  • 14、如图所示为新型材料“气凝胶”,它作为世界最轻的固体,是一种多孔状、类似海绵结构的二氧化硅固体,这种材料密度仅约为 3.6kg/m3.它看似脆弱不堪,其实非常坚固耐用、气凝胶对汽油等有机溶剂具有超快、超强的吸附力,它的吸收量是本身质量的250倍左右,最高可达900倍。  “国际”空间站、美国“火星探路者”探测器上,都用到了气凝胶材料。

    (1)、从上述介绍中,请列举关于气凝胶的一点物理性质
    (2)、若将气凝胶压缩至很小体积之后它能迅速复原,此现象(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3)、若某海域发生10.8t的原油泄漏事故,则理论上一次性吸收这些原油需要气凝胶的体积是m3(取气凝胶的吸收量为本身质量的600倍)。
    (4)、某大型飞机采用现在盛行的超高强度结构钢制造(质量为 1.58×103t),若采用气凝胶代替钢材来制造一架同样大小的飞机,则只需气凝胶的质量为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已知钢的密度为 7.9×103kg/m3
  • 15、人体缺乏维生素C(简写“Vc”)就会患坏血病。下图为某种“维生素C”的说明书的一部分,试分析问答:

    (1)、 "V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Vc”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2)、若正常成年人每天最低需要补充“Vc”60mg。

    ①当“Vc”完全由图中“维生素C”来补充时,则每次至少服用片;

    ②当" Vc"完全由某种蔬菜(每150g这种蔬菜含" Vc"15mg)来补充时,则每天至少应该食用这种蔬菜多少克?

  • 16、相对原子质量(即原子量)是原子实际质量与基准相比后得出的比值。基准的确定历经几代科学家的研究,下列是其历程的部分资料:

    (1)、若氢原子质量为a,氧原子质量为b,以道尔顿的原子量基准,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结合资料三,请推测斯达的原子量基准后来被取代的原因是.
    (3)、现代科学将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与一个C-12原子质量的 112做比较,即可得到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下列利用的科学方法相似的是____。
    A、用温度计液柱高度变化反映物体温度变化 B、水和酒精混合之后总体积减小,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 C、研究木星体积时,若地球体积被定为1,则木星体积为1321 D、研究植物生长与光照的关系时,控制水分、温度等条件不变
  • 17、用◯和◯分别表示氮原子和氧原子,如图所示是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B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画图).
    (2)、此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选填“质子”、“原子”或“分子”)。
    (3)、结合该图,从微观角度解释由A到C变化的实质是
    (4)、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____。
    A、甲烷 B、金刚石 C、水银 D、氮气
  • 18、为了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七年级(3)班间学分成若干小组,分工合作,共同收集数期,填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

    物体

    质量/g

    体积/m3

    质量/体积(g*cm-3)

    1

    铝块甲

    2.7

    1

    2.7

    2

    铝块乙

    21.6

    8

    2.7

    3

    铝块丙

    27

    10

    2.7

    4

    铜块甲

    3.9

    1

    8.9

    5

    铜块乙

    71.2

    8

    8.9

    6

    铜块丙

    89

    10

    8.9

    (1)、称量物体质量前,应先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再调节天平平衡。
    (2)、根据表中数据,小科画出了铜块的m-V图,请在同一坐标上画出铝块的m-V图。
    (3)、比较第1、2、3或4、5、6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跟它的体积的比值(选填“相同”或“不同”).
    (4)、比较铜与铝的m-V图像,可得出结论:
  • 19、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制作花的结构图鉴”学习活动,下图为小明制作的梅花结构图鉴。

    (1)、在解剖时,为不损伤花的各个结构,解剖的顺序应为(选填“白内到外”或“由外到内”)。
    (2)、梅花结构中的胚珠在受精完成后将会发育成
    (3)、请根据评价量规,针对指标二对小明的梅花图鉴评定等级,并说明理由:评定等级为 , 理由

    花的结构图鉴评价量规

    评价指标

    作品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

    结构较完整,但缺少 1-2个结构

    结构不完整,缺少2个以上结构

    指标二:注释说明

    所有结构注释正确

    1-2个结构注释错误

    2个以上结构注释错误

  • 20、化学学习中非常重视从表格中获取信息。表一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二是小时间学收集的一些微粒的资料,请根据表格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表一

    7 N

    9 F

    15 P

    17 Cl

    表二

    粒子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带电性

    A

    14

    14

    14

    不带电

    B

    26

    30

    24

    带2个单位正电荷

    C

    14

    14

    16

    带2个单位负电荷

    D

    14

    16

    14

    不带电

    (1)、分析表一元素周期表可知,甲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2)、当表一中甲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时,与乙元素能组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为
    (3)、表二中互为同位素的粒子是(填字母序号)。
上一页 8 9 10 11 1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