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有关运动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名体育老师推篮球架,但是没有推动,因为推力小于地面对篮球架的摩擦力 B、踢出去的足球在地上越滚越慢,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C、草坪上运动的足球受到的支持力与足球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百米赛跑,当运动员冲过终点时,由于受到惯性力的作用不会立即停下来
  • 2、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B、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物体不受力的作用,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D、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一定是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 3、下列现象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A、小孩沿笔直的滑梯匀速下滑 B、汽车在弯曲的路面匀速转弯 C、熟透的苹果从树上掉下 D、行驶的火车进站时减慢速度
  • 4、如图用扳手拧螺帽,手握在甲处比握在乙处更省力些。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效果与( )

    A、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方向有关 C、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D、力的作用点有关
  • 5、“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A、声音太小 B、超声波的频率小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C、超声波无法传到人耳 D、超声波的频率大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 6、血管变细是“高血压”病的诱因之一。为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可做一些简化和假设:设血液通过一定长度血管时受到的阻力f与血液流速v成正比,即f=kv (其中k与血管粗细无关),为维持血液匀速流动,在这血管两端需要有一定的压强差。设血管内径为d1时所需的压强差为Δp,若血管内径减为d2时,为了维持在相同时间内流过同样多的血液,此时血液的流速是原来的倍,血管两端的压强差必须变为原来的倍。
  • 7、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用 f=μN来计算。如图所示,人的重力为600N,木板的重力为400N,人与木板及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μ=0.1现人用水平拉力拉绳子,使他和木板一起向左匀速运动,则人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是 , 方向是

  • 8、如图,一盛水容器的底部放有一块平面镜。它与容器底部的夹角为15,一条光线以45入射角从空气射向水面,折射角为30,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能够射到平面镜的表面,那么,这条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再从水射入空气中的折射角是

  • 9、如图甲所示,一个薄壁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容器重50N,底面积为400cm2,水的深度h1=36cm,现将物块A放入其中,物块A 漂浮在水面上,如图乙所示,此时容器内水的深度h2=40cm当再给物块A 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时,物块A 恰好浸没在水中且静止,水未溢出,如图丙所示此时容器内水的深度 h3=41cm,ρ=1×103kg/m3,g取10N/ kg。求:

    (1)、图甲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图甲中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3)、物块A的质量;
    (4)、力F的大小。
  • 10、随着5G信号的快速发展,5G无人物品派送车已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图所示,这是一辆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行驶的四轮5G 无人配送车,空载时质量为500千克。已知每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均为100平方厘米,配送车在水平路面上受到的阻力始终为车辆总重力的0.1倍。求:

    (1)、配送车空载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行驶时所需的牵引力。
    (2)、配送车空载时对水平路面的压强。
    (3)、某次配送车装上货物后,对水平路面的压强为4×105帕时,求货物的质量。
  • 11、小科在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时,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在制作该装置时,小科手头有两块形状相同的橡皮膜,将相同的小球放在两种橡皮膜上时形变程度不同,如图乙所示,则小明应选择橡皮膜(填“A”或“B”)。覆盖在该装置金属盒表面;当小科用于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图中探头上的橡皮膜时,发现U型管(管内装的是水)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几乎不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2)、解决了问题后,测得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液体

    深度h/ cm

    橡皮膜在水中的方向

    U型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h/cm

    1

    3

    朝上

    2.6

    2

    6

    朝上

    5.4

    3

    9

    朝上

    8.2

    4

    9

    朝下

    8.2

    5

    9

    朝左

    8.2

    6

    9

    朝右

    8.2

    分析3、4、5、6次实验数据,可初步得出:同一深度,液体内部某一点向的压强相等。

  • 12、小科同学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一: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重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猜想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实验器材】氢气充气机(可给氢气球充气)、台式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白纸、金属盒、细线若干;

    【实验装置】

    【操作步骤】

    步骤①:金属盒放在质量不计的白纸上(如图1),读出台式测力计示数;用大小为F 的力向左拉动白纸的过程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步骤②:将质量不计的氢气球系在金属盒上(如图2),读出台式测力计示数;用大小为F的力向左拉动白纸的过程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步骤③:再往金属盒注入适量的沙子,用氢气充气机往氢气球中充气,使台式测力计示数与步骤①中的示数相等,用大小为F的力向左拉动白纸的过程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实验数据】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金属盒总重力 G/N

    台式测力计示数 F1/N

    弹簧测力计示数 F2/N

    1

    4.8

    4.8

    1.8

    2

    4.8

    3.2

    1.2

    3

    6.4

    4.8

    1.8

    (1)、实验中是通过来改变金属盒总重力的;
    (2)、实验中(填“需要”或“不需要”)匀速拉动白纸;
    (3)、根据实验结果判断,猜想正确。
  • 1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科所在的小组的同学们选取一块薄平板玻璃、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刻度尺、白纸、火柴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为了实验现象更明显,实验中玻璃板应该选择____。
    A、薄无色玻璃板 B、厚无色玻璃板 C、薄茶色玻璃板 D、厚茶色玻璃板
    (2)、小科将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点燃蜡烛A,她观察发现: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低且倾斜。你认为在下图所示的1、2、3幅图中,号(填数字)图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

    (3)、如图所示,小科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最好选用____。
    A、 B、 C、 D、
    (4)、实验结束后小科突发奇想,他把一张不透明的纸片紧贴在玻璃板背后,他(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
  • 14、
    (1)、如图甲,凸透镜主光轴水平,平面镜与主光轴的夹角为45,一束光线沿竖直方向射向平面镜,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再经凸透镜折射的光路图。

    (2)、如图乙,用向右上方与水平成 30角的1000N的力拉一个小车,请在图中做出这个拉力的示意图。

  • 15、两个相同的烧杯甲和乙,装有等量的水,用两块相同的橡皮泥,一块捏成实心,一块捏成碗状,分别放入烧杯中至静止,一块沉于水底,一块浮于水面(如图),则两块橡皮泥受到的浮力F浮甲(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F;甲容器内液面高度乙容器内液面高度。

  • 16、如图所示,在两个大小均为50N的压力F1和F2的作用下,中间重为20N的木块恰能匀速下滑,则木块所受的摩擦力为N。若保持压力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不变,用一个力竖直向上拉木块,木块恰能匀速向上滑动,则该拉力的大小为N。

  • 17、小科在进行“凸透镜”学习时,尝试画出了平行光经过两个凸透镜的光路图。

    (1)、据图可知,凸透镜1的焦距(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凸透镜2的焦距。
    (2)、若撤去凸透镜2,将凸透镜1固定在20cm处,在光具座0cm的位置放上一个“F”字光源,在凸透镜右侧放上一个光屏,调节“F”字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光屏可在20~120cm之间任意移动,光屏上是否能出现清晰的像?若能,请写出像的性质;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 18、兴趣小组同学在“拓展课”中对光学的有关实验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1)、小科利用3只相同的蜡烛和透明玻璃板进行实验(如图甲),当A烛焰的像恰好落在B蜡烛位置时,观察到“B蜡烛被点燃”的现象。若要观察到“C蜡烛被点燃”,则需要将玻璃板的位置调整为下图中的____。
    A、 B、 C、 D、
    (2)、小科把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乙,恰好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小科用易拉罐制成如图丙的针孔照相机,若仅将“圆孔”改变成“方孔”孔的大小不变,则像的形状(填“会”或“不会”)改变。

  • 19、降噪耳机具有减少噪声干扰,提升听觉体验的作用。
    (1)、声波进入人耳,在形成听觉。
    (2)、佩戴降噪耳机是在(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3)、若瞬间将耳机的音量调到最大值,有可能损伤人耳结构中的
  • 20、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放置着甲、乙两个外形完全相同的长方体均匀实心物块,其中各边长关系为a:b:c=3:5:4,已知两物块的密度关系为 2ρ甲=ρ乙,物块甲对地面的压强为 p1 , 物块乙对地面的压强为 p2;若将两物块均向右翻转 90°,两物块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为Δp1和Δp2 , 则(     )

    A、p1:p2=2:3, Δp1:Δp2=1:2 B、p1:p2=2:3, Δp1:Δp2=2:1 C、p1:p2=3:2, Δp1:Δp2=1:2 D、p1:p2=3:2, Δp1:Δp2=2:1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