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所示是切年糕的场景,爸爸说将年糕竖着切(图甲)比横着切(图乙)要省力。竖着切更省力的原因是减小了

  • 2、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应佩戴安全头盔并扣好系带。如图所示,系带设计得比较宽是为了(   )

    A、增大压力 B、减小压力 C、增大压强 D、减小压强
  • 3、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同学利用多块完全相同的铁块和海绵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的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对比甲、丙两图,该同学认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无关,这个观点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
  • 4、【情境·问题】在气球下面放一枚钉子(如图甲),气球很容易被刺破,而在气球下面放密密麻麻的钉子时,即使用很大的力压气球,气球也很难被钉子刺破(如图乙)。

    (1)、问:钉子数量增加后,就很难刺破气球,为什么?
    (2)、【温故·过关】

    活动1:为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科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

    ①实验中用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显示 , 这种方法叫

    ②通过甲、乙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③通过乙、丙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3)、活动2:压强是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如同速度一样。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公式为v=s/t,单位是复合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是m/s。对照速度,补充完成压强的定义、意义、公式、单位等的内容。

    ①压强是单位受到的

    ②压强引入的目标意义:可以比较的效果。

    ③压强的计算公式:

    ④压强的单位有(多写几个复合单位),国际单位中主单位是 ,简称“帕”。

    ⑤1帕的意义: , 请举出生活中压强为1帕的事例:

    (4)、活动3:在日常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需要减小压强。

    问:图甲和图乙的事物分别通过什么方法增大或减小压强?

    图甲:

    图乙:

    (5)、【归纳·知新】

    活动4:①如图所示,将砝码放置于薄板上,并依次采取甲、乙、丙三种方式。从甲→丙的过程中,薄板的形变逐渐 , 说明薄板受到砝码对它压力大小的变化是

    ②圆柱体重物放置在长方体物体上(如下图甲),两块长方体物体叠放在一起(如下图乙)。请用“斜线”标出甲、乙两图中,下方物体受到的压力的受力面积。

    ③压力是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其方向是。而压力的大小不与物体的重力直接相关,当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时,压力的大小物体重力的大小。

    ④受力面积并不等同于物体的底面积,同样,接触面积并不一定等同于受力面积。但在特定情况下,即当接触面上的所有区域均受到力的作用时,接触面积受力面积。

  • 5、把卡片放在瓶口上面,再将光滑的扣子放在卡片上。待静止后,用手指使劲弹一下卡片,卡片飞出去,但扣子落入了瓶中,如图所示。关于这个游戏说法正确的是(    )

    A、扣子静止时对卡片的压力与扣子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卡片被弹开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用光滑的扣子是为了增大扣子与卡片之间的摩擦力 D、扣子不随卡片飞出是因为扣子没有受到惯性
  • 6、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艘航母“山东舰”在海上进行科目训练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战斗机从甲板上起飞后,航母受到的浮力变小 B、航母能浮在海面上是因为它受到的浮力大于它的总重力 C、甲板上的战斗机受到的重力与战斗机对甲板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甲板上的战斗机受到的重力与甲板对战斗机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 7、小金在进行百米赛跑时经历了加速、减速等阶段,最终冲过终点线。以下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金加速跑时的惯性比减速跑时大 B、小金冲过终点线,停下来时没有惯性 C、小金整个跑步过程惯性大小不变 D、小金在加速、减速等运动状态改变时才有惯性
  • 8、如图所示,冰墩墩正协助王亚平完成“天宫课堂”中太空抛物实验。

    (1)、王亚平轻轻地用食指弹了一下冰墩墩,冰墩墩就做起了空翻动作,这说明
    (2)、王亚平将冰墩墩平推给叶光富,冰墩墩并没有像在地球上那样下坠,而是沿着推出的方向做近似匀速前进。

    ①冰墩墩被推出后,继续前进,因为它具有

    ②冰墩墩被推出后并没有像在地球上那样下坠,这是因为

  • 9、小舟骑自行车时发现,猛踩脚踏板提升车速后,自行车能滑行的距离比不踩时远,自行车在较光滑路面上滑行的距离比在粗糙路面上滑行得要远。基于上述生活经验,小舟想:影响物体运动的因素有哪些呢?他进行如下研究,装置如图。

    【建立猜想】①……;②物体运动可能与阻力大小有关。
        

    【设计方案】

    方案一:在水平木板上不铺材料,让小车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

    方案二:在水平木板上分别铺上毛巾、棉布和不铺材料,让小车从斜面顶端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

    【交流反思】

    (1)、方案一的设计,小舟基于的猜想是
    (2)、方案二中观察到小车在毛巾表面滑行距离最近,木板表面滑行距离最远。由此现象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进一步推理可得,不受阻力的小车将
    (3)、很多运动项目都需要助跑,如跳远、跳高、扔标枪等,目的是提高成绩,其原因是。 
  • 10、将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后,每隔0.1秒的位置如图所示。假设小球运动至甲处时,所受所有外力都消失,则推测小球从甲处开始,其运动情况及每隔0.1秒的位置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 11、如图所示,物块放在表面光滑的小车上并随小车一起沿桌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遇障碍物而突然停止运动时,车上的物块可能(    )

    A、立即停止运动 B、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C、立即向左倒下 D、向右做加速直线运动
  • 12、【情境·问题】如图甲所示,趴在车顶的运动员完成极限跳跃穿越火圈,场面惊险刺激。

    (1)、问:结合现象和穿越原因分析图(如图乙),说说为什么火圈伤不了运动员?
    (2)、【温故·过关】

    活动1:根据下面两幅图,梳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

    牛顿第一定律:

    ①伽利略斜面理想实验:让小球从一个斜面上滚下,小球在对接斜面上所能达到的高度同它在第一个斜面所能达到的几乎相等。高度的微小差别是由于产生的。如果完全消除它们,即理想化斜面,则小球能达到的高度恰好相等。如果将对接斜面放至水平且无限延伸,那么小球永远达不到起初的高度,而将持续运动下去。

    ②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状态或状态(基于大量实验及推理)。

    (3)、活动2:如图所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让小车分别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研究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①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的目的:使小车每次在到达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的速度大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②实验中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是通过改变来实现的。

    ③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近,在棉布表面滑行的距离较远,在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选填“快”或“慢”)。由此可以想到雨天驾驶汽车应该(选填“增大”或“减小”)汽车之间的距离。

    ④推理: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受到的阻力越来越小,直到变为零,它将做

    ⑤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以牛顿第一定律虽然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但是通过得出了正确结论。

    ⑥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的运动(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不变的性质。

    ⑦本实验中主要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有(写一种即可)。

    ⑧小车到达水平面后会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小车具有 , 最终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的作用。

    ⑨让同一小车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还可以探究小车的关系(选填字母)。

    a重力势能与质量 

    b重力势能与高度 

    c动能与质量 

    d动能与速度

    (4)、活动3:生活中有许多具有惯性现象的例子。将矿泉水瓶装满水但留有一个空气泡,横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A。左右移动矿泉水瓶,则可观察到图(选填“B”或“C”)中矿泉水瓶正在向右移动。

    惯性

    ①定义:物体保持状态或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②理解:惯性只与物体的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形状及位置均无关。惯性是一切物体所具有的

    (5)、【归纳·知新】

    活动4:如图甲所示,当在塑料板左右两侧的绳套上悬挂不等重的钩码时,塑料板两侧所受的拉力大小不相等。释放塑料板后,可以观察到塑料板会向钩码较重的一侧移动。如图乙所示,若在塑料板两侧的绳套上悬挂等重的钩码,并将塑料板稍向下拉动,此时塑料板两侧所受的拉力大小相等,但拉力方向不相反。释放塑料板后,可以观察到塑料板会被拉回至一条直线上并保持静止状态,此时所受的两个力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如图丙所示,若再次在塑料板两侧的绳套上悬挂等重的钩码,并将塑料板扭转一个角度,使两侧绳子保持水平平行状态,此时虽然塑料板两侧所受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它们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松手后,塑料板仍会被拉回至一条直线上并保持静止状态。结合上述实验及实验图示,对二力平衡条件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并明确区分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

    二力平衡:

    ①二力平衡:指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类型

    平衡力

    相互作用力

    力的示意图

    相同点

    大小;方向;作用在 

    主要区别

    作用在物体上

    作用在物体上

    ②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

  • 13、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方便测量物体相对运动时摩擦力的大小。木板A放在水平地面上,木块B放置在水平的木板A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一端与木块B相连,另一端与上端固定的弹簧测力计的秤钩相连,且细绳的 ab段保持竖直,cd段保持水平。(木板A足够长,不计细绳重力和滑轮摩擦)

    (1)、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拉动木板A向右运动,待木块B静止后,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N,此时木块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N。接着将拉力F增大一倍,木块B受到的摩擦力(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撤去水平力F后,当木板A和木块B都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仍为3N,此时木板A受到地面施加的摩擦力的方向为水平(选填“向右”或“向左”)。
  • 14、长度均为20cm的相同均质木块A、B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从图中所示位置开始推木块。当F为3N时,木块静止;当F为6N时,木块A、B开始沿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2s后木块A掉落;继续推木块B使其仍做匀速直线运动直到掉落。

    (1)、推力为3N时,A、B整体受到摩擦力为N。
    (2)、若将木块A叠放在木块B上,用6N的推力推动木块,此时摩擦力为N。
  • 15、物块A的重力为5N,物块B的重力为8N。将物块A放在物块B上,如图所示,用大小为40N的水平力F将物块B压在竖直黑板表面保持静止。

    (1)、此时物块B在竖直方向上共受到个力的作用,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2)、若增大水平压力F,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6、如图所示,粗糙的水平桌面上有两块相同的条形磁体甲和乙,它们之间有相互作用力且都保持静止。下列关于甲、乙两块条形磁体受到摩擦力的方向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一定水平向左,乙一定水平向右 B、甲水平向右,乙无法确定 C、甲水平向左,乙无法确定 D、甲、乙均无法确定
  • 17、【情境·问题】某电视节目中有一个测试摩擦力大小的实验(如图甲),将两本书每页纸交叠在一起,用两辆大卡车同时拉动,当拉力值达到7250千克力时才将两本书彻底拉开。什么力如此大,有这么神奇的魔力?
    (1)、问:①如此大的力是什么力?为什么需要这么大的拉力才能将两本交叠的书拉开?

    ②若使用“马力”较小的汽车,如私家车(“力气”小),如何将书拉开?

    (2)、【温故·过关】

    活动1:生活中的三种摩擦现象及部分摩擦力的方向分别标明在图中,据此梳理“摩擦力”知识点。

    摩擦力:

    ①摩擦分类:和滚动摩擦。

    ②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外部施加力的有关。

    ③滑动(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方向相反。

    (3)、活动2:如图所示是土拨鼠玩冰壶。图甲中土拨鼠与冰壶一同向前运动;图乙中土拨鼠调整姿势,全身向前压在冰壶前端前进,不一会儿转弯;图丙中另一只土拨鼠不断擦冰面让冰壶滑得更直更远。

    问:①图甲中土拨鼠在冰壶上,整体向前运动,此时冰面对冰壶的摩擦力向

    ②图乙中土拨鼠调整姿势,冰壶不一会儿转弯,是由于前端的压力比后端大,冰壶(选填“前端”或“后端”)受到的摩擦力较大,受力不均衡导致的。

    ③图丙中冰壶能滑得更直更远,是因为不断擦冰面能改变接触面 , 使前后的侧向摩擦力相差不大。

    (4)、活动3:为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选用了如图所示器材,长方体木块、弹簧测力计、砝码、不同粗糙程度的木板等。

    问:①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可选用图中的对照实验。

    ②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可选用图中的对照实验。

    (5)、【归纳·知新】

    活动4:结合下图,梳理“滑动摩擦力”知识点。

    滑动摩擦力:

    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有关。

    ②减小滑动摩擦力的方法:⑴减小接触面的 , 如加润滑油等。⑵减少 , ⑶变滑动为

    ③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

  • 18、小金同学为了制作弹簧测力计,对一根弹簧进行了探究: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记录弹簧的长度与它受到的拉力之间的关系。如表所示:

    拉力/N

    0

    0.5

    1.0

    1.5

    2.0

    3.0

    4.0

    弹簧长度/cm

    6.5

    7.5

    8.5

    9.5

    11.0

    14.2

    18.0

    若用此弹簧制作弹簧测力计,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从表格中的信息可得,它的最大称量是N。
    (2)、若该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刻度为0.1N,则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cm。
    (3)、当该弹簧测力计悬挂75g重物时,弹簧将伸长cm。
  • 19、电动汽车正在走进千家万户。高速公路上有一平直路段AB,相距5km,一辆电动汽车从A地匀速运动到B地用时0.05h。
    (1)、从A地到B地,该电动汽车的速度为km/h。
    (2)、有一座桥长500m,该电动汽车通过该桥需要s。
  • 20、传统的漂流需要筑坝蓄水,受降雨变化影响很大。近期各大景区都推出了新型玻璃栈道漂流,此漂流只需在玻璃栈道内加入少量水,就可以让橡皮艇在玻璃栈道内快速滑下,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栈道内加入少量水主要是为了减小下滑时橡皮艇受到的摩擦力 B、橡皮艇加速下滑,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以下滑时的橡皮艇为参照物,旁边的树木是静止的 D、人坐在橡皮艇上,橡皮艇凹陷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上一页 70 71 72 73 7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