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联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统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1、实验室有一份久置的铝片,为测定铝片的氧化程度,小科取了4g样品放入试管,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充分反应后,产生的氢气质量为克。(2)、该铝片中铝单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3)、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①在0~t1时间段,铝箔表面看不到明显气泡的原因是。
②有多种因素会影响化学反应快慢。在t1~t2时间段,产生气泡的速度逐渐加快的原因是. -
2、某工厂排放的废液中含有小实研究废液的处理方案,欲回收部分金属、设计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
(1)、 实验流程中, 固体B是.(2)、在上述实验流程中,能证明操作①中锌粉过量的现象是.(3)、滤液A 和滤液B均含有的溶质为。(填化学式)。 -
3、某镀钢工艺电镀液中含有碳酸钢,为测定某电镀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原理】锌与CuSO4溶液、锌与稀 的反应、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①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将a克 溶液和b克锌粉装入容器,调节水准管的高度使两边液面相平,读数为V1。
③充分反应后,再滴加稀 至不再有气体产生。
④冷却至室温,调节水准管的高度使两边液面相平,读数为
(1)、步骤①中检查虚线框内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2)、根据以上信息可知,氢气的体积为。(用字母表示,忽略滴入稀硫酸的体积)(3)、若要根据上述实验数据算出待测电解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还需要获取的信息是.(4)、下列因素中,可能使测得的电解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偏高的是 ____。(可多选)A、加入的锌粉中混有少量的铜粉 B、实验结束后,有部分气体残留在烧瓶中 C、步骤④中未调两液面相平,液面右高就读数 D、实验结束后,未冷却至室温就读数 -
4、在学习了酸与碱的性质后,某兴趣小组同学对“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

(一)确认两者发生化学反应
1.从反应物角度
实验一:用电导率传感器测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的电导率变化,结果如图甲所示。(电导率越大导电能力越强,反之越弱)
(1)、M点前曲线下滑的原因是.(2)、为验证N点对应溶液中盐酸过量,可往溶液中加入来证明。Ⅱ.从生成物角度
查阅资料:常温下氢氧化钠与氯化氢气体在乙醇中均易溶,而氯化钠在乙醇中微溶。
实验二:用注射器抽取氯化氢气体缓慢通入盛有氢氧化钠乙醇溶液的试管中(如图乙),若观察到现象,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HClHNaOH
(二)证明酸碱反应是否放热
实验三:按如图丙进行实验,请你指出这个实验设计存在的不足,并说明理由:.
-
5、在学习了钢铁生锈条件之后,某兴趣小组同学想进一步了解氯化物(如:NaCl、CaCl2等)是否会加快钢铁生锈,设计实验及结果如下表:
编号
1 2
3
4
实验




现象
2天后,铁钉表面出现红色
1天后,铁钉表面出现红色
1天后,铁钉表面出现红色
7分钟后铁钉表面出现红色,20分钟后试管底部出现红色沉淀
(1)、 实验编号1中A为: .(2)、 比较实验编号1、2、3, 可得结论是: .(3)、针对实验编号4出现红色特别快的现象,小组同学经讨论认为该组现象不能支持实验结论,理由是: .(4)、若要进一步确认编号2中,是钠离子还是氯离子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还应进行的实验是. -
6、人类对科学规律的认识常需经历漫长的探索过程,对金属活动性规律的认识正是如此。(1)、1625年格劳贝尔发现将金属放入稀盐酸中会“消失”,为发现金属活动性顺序奠定了基础。小明选用镁、铜、锌三种金属进行验证实验,则“消失”的金属有.(2)、1766年卡文迪许用金属与酸反应制取了一种可燃性气体,称之为“可燃空气”,为探索金属活动性打开了新思路。“可燃空气”是。(3)、1865年贝开托夫设想找到一种化合物,使之与金属发生反应,根据反应的难易程度来判断金属活动性的强弱。小实运用该规律开展实验,向盛有一定质量 和 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 Zn 粉,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锌粉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则图中a点时,烧杯内的金属单质是.
-
7、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的变质情况,小实取少量样品配制成溶液,再取少量溶液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进行了如甲、乙两图所示实验。(注:溶液呈中性)
(1)、图甲中的白色沉淀是。(2)、图甲实验,不能用 替代 的原因是.(3)、如图乙,另取少量样品溶液,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请在丙图中画出“生成 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变化”的大致图象。 -
8、现有盐酸和 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溶液的pH随滴入碳酸钠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注:溶液呈中性)
(1)、BC段溶液的pH保持不变,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D点溶液中的溶质是. -
9、我国航天科技领域的电子元件取得了重大突破,主要使用了磷化铟(InP)等特殊材料。(1)、碳化铟材料在高温、强辐射环境下仍能保持稳定的物质结构及性能,这种特性属于(选填“物理”或“化学”)性质。(2)、在高温条件下,金属铟(In)和磷化氢 气体反应,生成磷化铟(InP)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从基本反应类型来看,属于反应。
-
10、某化合物溶于水后电离模型如图所示。
(1)、判断该物质是否属于酸,并说明理由。(2)、根据电离模型图分析预测,下列物质能与该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有____.(可多选)A、Mg B、CO2 C、KOH 溶液 D、 HCl溶液 -
11、用毛笔顺取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稀硫酸在竹片上画花,然后把竹片放在小火上烘干,再用水洗净,在竹片上就得到黑色的花样,一幅精美的竹片画就制成了。
(1)、直接用浓硫酸在竹片上画花具有危险性,必须将浓硫酸进行稀释。稀释过程如图甲,B烧杯中物质是。触摸A杯外壁,感受到温度(升高/降低)。(2)、在烘干的过程中稀硫酸变为浓硫酸,再用水洗净,在竹片上就得到黑色的花样,此过程中利用了浓硫酸的性;(3)、将一定质量的浓硫酸盛于烧杯中,敞口放置在实验室安全之处,请推测浓硫酸质量与放置天数的关系曲线(如图乙)合理的是(选填“甲”或“乙”)。 -
12、一些城市的有轨电车通车运营以来,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方便。
(1)、图中标示的物质中为金属材料的是(填序号)。(2)、电车电路中的导线大多是用铜制的,铜经历“拉丝”等工序最终形成导线。这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和性。(3)、电车表面喷漆主要是为了防止外光生锈,其原理是隔绝。 -
13、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浓度相同的稀盐酸,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A、
B、
C、
D、
-
14、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滴加两滴紫色的石蕊试液,振荡后溶液的颜色呈( )A、红色 B、无色 C、紫色 D、蓝色
-
15、烧杯中盛有X 溶液,逐滴加入(或通入)Y物质直至过量,烧杯内液体的pH变化如图所示。则符合该变化的一组物质是( )

x
Y
A
NaOH
HCl
B
C
D
A、A B、B C、C D、D -
16、如图所示,将一定量的液体X滴入烧瓶中,若使小气球鼓起(液体X的体积忽略不计),则液体X和固体Y不可能是( )
A、锌和稀硫酸 B、碳酸钙和稀盐酸 C、氯化钠和水 D、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
17、为探究 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其中不能3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
18、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镁条在氧气中燃烧: B、铁在空气中锈蚀: C、将铁放在盐酸中: D、将大理石放在盐酸中:
-
19、下列事实能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或铜强的是( )A、铝在地壳中含量比铁高 B、铝的熔点低于铜的熔点 C、空气中铁比铝更容易被腐蚀 D、铝丝在硫酸铜溶液中能形成“铜树”
-
20、氢氧化锂(LiOH)是一种碱,在水溶液中可以电离出OH- , 从而呈现碱性,主要用于电池制造。下列物质不能与氢氧化锂反应的是 ( )A、H2SO4 B、CO2 C、CuO D、CuS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