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容器中盛有6.2k g的水,容器自重为8 N,容器底面积为 100cm2,1=80cm,容器顶受到水的压强为2 000 Pa。(g 取 10 N/ kg, ρ水=1.0× 103kg/m3)求:

    (1)、容器中水受到的重力;
    (2)、h2的高度;
    (3)、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 2、下图是高压锅的示意图,锅盖上有一个空心柱为放气孔,空心柱上戴着的一个帽子为限压阀,当高压锅内的气体压强超出了安全值时,锅内的气体就会冲开限压阀,气体跑出一部分,使锅内气体的压强减小。现有一个直径为24 cm,空心柱放气孔的横截面积为10mm2 , 限压阀的质量为100g的高压锅,要用它来煮饭,若当时的大气压为 1×105Pa(g取 10 N/ kg),则:

    (1)、此高压锅内的气体能达到的最大压强为多少?
    (2)、经商品质量检测部门检测,此高压锅内气体的最大压强不能超过 1.8×105Pa,要使此高压锅能继续安全使用,原来的限压阀还能使用吗?若不能,应该再配备一个质量为多大的限压阀?
  • 3、小明发现建筑物中的柱子有大有小且形状各异,承重大小也不相同。他猜想:柱子的承重效率与横截面的形状、周长等因素有关。查阅资料获知,柱子的承重效率可以用承重比(柱子能承受的最大质量与柱子质量的比值)表示,承重比越大,承重效率越高。为研究柱子承重效率与横截面的形状、周长的关系,他开展了如下探究:

    ①用纸板制成高度相同的各种实验所需的空心模型(如图)。

    ②测出模型的横截面周长、质量。

    ③测量模型的最大承重质量。

    多次重复实验,整理相关数据如表。

    组别

    横截面形状

    周长/厘米

    承重比

    1

    18

    3 509

    2

    24

    3 307

    3

    30

    3 116

    4

    30

    3319

    5

    30

    3 514

    6

    30

    3766

    (1)、研究模型承重效率与横截面形状的关系时,除横截面周长、高度相同外,还要控制相同的因素有(写出一个)。
    (2)、根据1、2、3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3)、根据实验结果,小明推测柱子高度、横截面周长一定时,圆柱承重效率最大。写出其推测过程:
  • 4、如图所示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装置,铝块和木块的外形相同,表面粗糙程度不同,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固定不动,铝块通过细线与弹簧测力计相连。(滑轮与绳子之间的摩擦忽略不计)

    (1)、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探究
    (2)、比较乙、丙两次实验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是否有关”,该方案中存在的主要缺陷是
    (3)、某同学用如图丁所示的装置来测量铝块受到的摩擦力,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可测出铝块受到的摩擦力。在长木板运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铝块受力平衡 B、铝块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 C、长木板做加速、减速、匀速运动均可 D、拉动长木板的力F变大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变大
  • 5、五一放假小科一家去野生动物园游玩,在路上车胎扎到了钉子,严重漏气需要换上备胎。小科爸爸利用千斤顶轻轻松松地将重达1 500 kg的汽车抬起,小科很是好奇,能否自己做一个简易的千斤顶呢?(g取10 N/ kg)

    【探寻千斤顶原理】

    (1)、如图甲所示,用60 N 的水平推力去压图钉,石灰墙的墙面受到的压强较大,很快就出现了裂缝。已知图钉尖端的面积是0.3mm2 , 则墙面受到的压强是Pa。

    (2)、那么液体是否也有类似的效果呢?小科查阅资料发现,1648年帕斯卡在阳台上向细管里灌水,只用了一杯水就能将楼下密闭的木桶压裂(如图乙所示)。从液体压强的角度解释,木桶被压裂的原因是
    (3)、【初建千斤顶演示模型】

    小科思考后,组装了如图丙所示的千斤顶模型,用来实现通过较小力来产生较大力的效果。若在B 端用500 N的力去抬起放置在A 端的1500kg的汽车,则A、B端活塞的面积之比为

    (4)、按照上述模型制作而成的千斤顶在实际使用中,可能存在的不足是。(写出一条即可)
  • 6、双休日小嘉同学乘公交车到南湖旅游,一路上他发现了很多与生活相关的科学问题。
    (1)、上车后他看到用软质材料做的椅子,坐上去后感觉比坐在用硬质塑料做的椅子上时要舒服,这是采用的方法使压强减小的缘故。
    (2)、公交车开动后,小嘉发现公交站台竟然往后运动了,这是因为他以为参照物。
    (3)、公交车到站后,广播提醒“车辆到站,请各位乘客等车辆停稳后再有序下车”。如果公交车没有停稳就下车,由于乘客往往会站不稳而跌倒。
  • 7、如图所示,两只容器分别盛有相同高度的酒精和水,在A、B、C三点中,液体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ApB、 pC , 已知酒精的密度为 0.8× 103kg/m3,则    (   )

    A、pA>pB>pC B、pA=pB<pC C、pA<pB=pC D、pA<pB<pC
  • 8、如图甲所示,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拉力 F1 和 F2的作用,拉力F1和F2 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和丙,小车的运动状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丁,根据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t=1s时,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3 N,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 B、t=3s 时,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3 N,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C、t=7 s时,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2 N,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D、在4~6s这个时间段,若桌面变得绝对光滑,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 9、如图所示是工人戴手套用扳手拧螺栓的情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戴手套可以减小扳手对手的作用效果,避免手受伤 B、戴手套可以减小扳手对手的压力,避免手受伤 C、手对工具施力,工具对手也会产生力的作用,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在扳手末端用力更容易拧开螺栓,因为力的作用点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 10、(一)小明和同伴要共同设计建造 一座“桥”。要求“桥能跨越35 cm宽的峡谷,桥面宽度大于10 cm,能承重200g的车辆”。图甲是他们设计的结构图。

    (1)、设计中,如果小明将桥面宽度增加到20cm,那么桥面的承重能力    (   )
    A、保持不变 B、比原来强 C、比原来弱 D、无法判断
    (2)、如图甲所示,他们在设计中采用了拱形结构,最主要的目的是    (    )
    A、使桥梁更加美观 B、增加桥梁的跨度 C、增加桥面的高度 D、增大桥面承重力
    (3)、小组合作设计“桥梁”时,通常经历四个环节:①明确设计任务;②共同设计方案;③完善设计方案;④交流初步想法。这四个环节的顺序依次是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4)、当桥面承受向下的压力时,力是如何传递的?请在图乙中用箭头线画出。

    (5)、小明在桥面与拱架之间设计了更多的立柱。立柱的数量会影响桥面的承重力吗?为什么?
    (6)、小刚将小明的“桥梁”结构设计图(图甲)倒过来,并做了一些改变,如图丙所示。

    图丙所示的桥梁主体结构,可称为 ( )

    A、反拱形结构 B、三角形结构 C、框架结构 D、悬索结构
    (7)、如果缩短两桥塔之间的距离,其他都不变,那么桥面的承重能力    (   )
    A、保持不变 B、比原来强 C、比原来弱 D、无法判断
    (8)、如图丙所示,吊杆在桥梁中的最主要作用是(    )
    A、使桥梁变得更美观 B、用于安装路灯 C、防止车辆冲出路面 D、将桥面压力传递到缆索
    (9)、小刚在设计中改变桥塔的整体高度,分别设计出下列四种桥梁。

    其中,桥面承重能力最强的是    (   )

    A、①号设计 B、②号设计 C、③号设计 D、④号设计
    (10)、用对比实验来研究“桥塔高度对桥面承重能力的影响”,图丁所示的四种桥梁设计图中,最合理的选择是    (    )
    A、①号设计和②号设计 B、①号设计和③号设计 C、①号设计和④号设计 D、②号设计和④号设计
    (11)、小明查阅资料发现河道里、海岸边的浮筒可以用来安装航标灯、制作活动码头、打捞水中的物体等。某浮筒产品的规格是:

    长×宽×高

    500 mm×500 mm×400 mm

    质量

    7 kg

    空载吃水深度

    25~30 mm

    安全使用吃水深度

    250~300 mm

    承载极限吃水深度

    350~400 mm

    现用500个这样的浮筒做成浮桥,则该浮桥在河水中最大承载质量为kg。(g取10 N/ kg)

    (12)、浮桥空载时分别平放到河水中和海水中,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分别为 P 和 P , 则P(填“>”“<”或“=”)P
  • 11、电子秤上放有一个盛有一定量水的底面积为100 cm2 的薄壁柱形容器(质量忽略不计),用细线将底面积相同的A、B两个均匀实心长方体 (ρ<ρA<ρB)从如图甲所示位置匀速放入水中,直至A刚好浸没在水中(A、B均未接触到容器),整个过程中水未溢出,电子秤示数m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B 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N,图乙中M的值为(g 取10 N/ kg,忽略水面高度的变化)。

  • 12、如图所示,一小球用细线固定在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底部,小球浸没在水中保持静止,细线对小球的拉力为 F。已知小球受到的重力G=8 N,小球的体积为 103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 g取10 N/ kg。

    (1)、求小球所受的浮力。
    (2)、画出小球的受力示意图。
    (3)、求细线对小球的拉力F。
  • 13、一实心金属块,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测得其重力为5 N,该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 N,则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N,金属块的密度是 kg/m3;若该金属块浸没在某一液体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4 N,则液体的密度为 kg/m3(g取10 N/ kg)。
  • 14、如图所示,在容器中放入一个上、下底面积均为 10 cm2 , 体积为80 cm3的均匀对称石鼓,其下表面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容器中的水面高6 cm。且与石鼓上表面齐平,则石鼓受到的浮力是(g取10 N/kg)(   )

    A、0N B、0.2 N C、0.6N D、0.8N
  • 15、游泳时,将露出水面的双手浸入水中可以使人头部露出水面更多,如图所示。手浸入水中的过程中,浮力增大的原因是(   )

    A、减少了人的重力 B、减少了空气对人的阻力 C、增大了人排开水的体积 D、增大了人的密度
  • 16、泡茶时,有的茶叶浮在水面上,渐渐吸收水分后会缓慢下沉;有的茶叶快速下沉,但表面附着了小气泡后,还会缓慢上浮。水面上的茶叶下沉入水的过程中(假设茶叶体积不变),所受的浮力(   )

    A、先变大后不变 B、先变小后变大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不变
  • 17、兴趣小组自制简易“浸没式液体密度计”,活动过程如下

    ①将一实心小球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静止时测力计示数为5 N(如图甲)。

    ②将小球浸没在水中,静止时测力计示数为4 N(如图乙)。

    ③将小球浸没在某未知液体中,静止时测力计示数为3 N(如图丙)。求:(g取10 N/ kg)

    (1)、小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小球的体积。
    (3)、图丙容器内所装液体的密度。
  • 18、如图所示,有一个重力为G的长方体浸没在液体中,其受到的浮力为 F浮,液体对长方体向下和向上的压力分别为 F1 和F2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长方体所有表面都受到液体压力 B、长方体相对的侧面所受液体的压力相互平衡 C、F1、F2和F浮的大小关系是 F1F2=F D、若长方体浸没于更深的位置,与图示位置相比,F1、F2之差不变
  • 19、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当物体浸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时,水会流入空桶,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数据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N。
    (2)、如果实验前溢水杯未装满水,则实验测得的排开水的重力将会(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若换用酒精代替水进行实验,则F3的大小将变为N。(已知 ρ=0.8×103kg/m3,g 取10 N/ kg)
  • 20、  某科学兴趣小组对物体的浮沉条件进行研究。如图甲所示,在一个底面积为200 cm2 的圆柱形薄壁容器底部,放一个棱长为10 cm的实心正方体物块,然后逐渐向容器中加水(水始终未溢出),物块受到的浮力 F浮与容器中水的深度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g取10 N/ kg)(   )

    A、水深为4 cm时,物块受到的浮力为4 N B、水深为8cm时,容器内水的质量为800g C、正方体物块的密度是 0.8×103kg/m3 D、水深11 cm时,将物块取出,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减小300 Pa
上一页 62 63 64 65 6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