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联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统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1、如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况,其中是凸透镜的
A、只有a和c B、只有b和c C、只有c D、a、b和c -
2、玻璃窗上趴着一只壁虎,如图所示。水平向右推窗,在壁虎随玻璃窗一起向右匀速移动的过程中,壁虎受到摩擦力的方向是
A、竖直向上 B、水平向左 C、斜向右上 D、斜向左下 -
3、2024年3月,一款低浓度硫酸阿托品滴眼液引发社会关注。阿托品滴眼液主要通过改变晶状体凸度起到防控近视的作用。下列关于该滴眼液的原理叙述正确的是A、减小晶状体凸度,增强对光聚焦 B、减小晶状体凸度,减弱对光聚焦 C、增大晶状体凸度,减弱对光聚焦 D、增大晶状体凸度,增强对光聚焦
-
4、如图所示,均匀地向容器内注水,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与注水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这个容器可能是
A、锥形瓶
B、烧杯
C、量杯
D、量筒
-
5、如图所示,人坐在吊椅(椅面水平)上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对吊椅的压力和吊环对吊椅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人对吊椅的压力和吊环对吊椅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人所受的重力和吊椅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人所受的重力和人对吊椅的压力是同一个力 -
6、光给人类带来了光明。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潭清疑水浅”是由丁光的折射产生的一种现象 B、三月桃花盛开,游人能观赏到美丽的桃花,是光在桃花表面发生镜面反射的结果 C、雨过天晴后,天空中出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D、人们常说的“天狗吃月”这一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
7、某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以及绿色葡萄。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A、瓷盘呈白色,苹果呈黑色,葡萄呈红色 B、瓷盘呈黄色,苹果呈红色,葡萄呈黑色 C、瓷盘呈红色,苹果呈红色,葡萄呈黑色 D、瓷盘呈黑色,苹果呈红色,葡萄呈黑色
-
8、将耳朵贴在长长的注满水的自来水管(铁的)一端,让另外一位同学在自来水管另一端敲总吉实验学校202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科学测试一下,能听到三次敲击声。按先后顺序,声音分别是通过哪三种介质传播到人耳的A、空气、水、铁管 B、水、空气、铁管 C、水、铁管、空气 D、铁管、水、空气
-
9、流程图可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下列流程图正确的是A、针尖→皮肤→皮肤感到疼痛 B、声波→鼓膜→耳蜗→听小骨→听神经→听觉中枢 C、光线→瞳孔→角膜→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 D、气味的化学物质→鼻腔→溶于黏液中→嗅觉感受器→嗅神经→大脑皮层
-
10、以下估算最接近实际的是A、科学课本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课本对桌面的压强约为2Pa B、一个中学生站在水平地面上,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约为50N C、一个成年人走路的时候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00Pa D、两个鸡蛋受到的重力约为1N
-
11、每年的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下列有关健康用眼的叙述,错误的是A、尽量不用手机长时间看视频 B、看书1小时后要远眺 C、在床上躺卧看书学习 D、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
-
12、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项目化学习小组设计了太阳能热发电站。简化原理图如图所示,发电站安装有许多定日镜(平面镜),将太阳光反射到接收器上。
(1)、为了提高太阳能的反射率,定日镜有表格中的三种材料可选,最适合的是材料(填字母)。材料
特性
A
透明、透光性好、表面光滑
B
不透明、光反射率高、表面凹凸不平
C
不透明、光反射率高、表面光滑
(2)、下列描述的光现象与定日镜工作原理相同的是____。(填字母)A、小孔成像 B、日晷计时 C、镜花水月 D、海市蜃楼(3)、针对该项目,同学们制定了相应的评价量表,请你将“可调节性”这一评价要素补充完整。评价要素
10分
6分
1分
可调节性
能根据太阳光线变化手动改变定日镜角度
不能改变定日镜角度
(4)、太阳落山时即太阳光AO 在纸面顺时针转动,为了准确将太阳光反射到接收器上,定日镜应绕O点为轴旋转。 -
13、图示为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下方物体反射后返回,被感应器接收。
(1)、已知感应器从发出信号到接受信号的时间越长,精准度越高。设计者采用超声波感应器而不采用红外线感应器的理由是。(2)、请判断在月球上能否使用这种身高测量仪,并说明理由:。(3)、已知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2.5m,空气中的声速取340m/s,某同学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 , 则该同学的身高为。(4)、某同学提出改进意见,把感应器和测高台的竖杆设计成5m 高可以自动伸缩调节的竖杆,这种设计的优点是。(至少写出两点) -
14、声呐是利用超声波探测海底地形的仪器,一艘科考船在经过某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 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 s、0.16 s、0.30s、0.14s、0.30s。则:(1)、下列选项中,接近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的是____(填字母)。A、
B、
C、
D、
(2)、超声波可以探测海底地形,说明声音可以传递。(3)、已知超声波在海洋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 m/s,请列式计算A 位置海底的深度。 -
15、小科在拆开口琴进行清洗时,观察到琴芯的结构如图所示:在琴芯侧面长方孔处分布着很多长短、厚薄不同,下端固定的铜片,当气流从发音孔出入时铜片发生振动,从而吹出不同的声音。
(1)、在图中,C区是(填“高”“中”或“低”)音区。(2)、停止吹气后,口琴仍“余音未绝”,其原因是。(3)、为进一步探究不同材料的隔音效果,小科用不同材料制成相同大小和厚度的耳罩,以及用相同的口琴声音进行探究,得到的实验结果如表:材料
报纸
羽绒服
塑料袋
泡沫板
人听不到声音的距离/m
8
4
7
5
由此可知在上述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材料是。
-
16、根据题意,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完成作图,并保留相关作图痕迹。
(1)、如图甲所示,S为平面镜前的一个发光点,SO 是一条入射光线,SO 与镜面的夹角是50°,请画出 SO的反射光线。(2)、如图乙所示,画出物体AB 在平面镜中的像A'B'。(3)、完成图丙光路图。 -
17、研习小组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点燃蜡烛,移动光屏直至出现清晰的像,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1所示,记录此时像的性质是:倒立、的实像。(2)、实验一段时间后,发现原来成在光屏中央的像,“跑”到图2中甲所示的位置(靠近光屏上沿)。若想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可以将蜡烛(填“调高”或“调低”)适当距离。(3)、研究好成像规律后,继续探究近视和远视的矫正。如图2中乙所示,给凸透镜A 戴上“远视眼镜B”(凸透镜),光屏上刚好出现清晰的像,摘下“远视眼镜B”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如图2中丙所示,若要通过移动蜡烛使像再次清晰,应将蜡烛向(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4)、小科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来模拟探究眼球晶状体变化规律,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图3所示。此时,若将蜡烛靠近水透镜,为了使光屏上仍能成清晰的像,应该向水透镜中(填“注水”或“抽水”)。
-
18、炎炎夏日,小科注意到行人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猜想衣料颜色可能导致吸热能力不同。于是,他与同学们用白炽灯、五支相同的温度计、五个相同的纸筒、秒表等器材展开探究。
(1)、如图所示为实验装置。他们将五个纸筒涂成不同的颜色并分别密封放入温度计,均匀置于桌面所画圆的圆周上,白炽灯悬挂于圆心正上方,确保每个纸筒受到的光照强度相同。小科通过观察各纸筒中的变化来判断不同颜色物体的吸热能力是否相同。(2)、实验时,读取各温度计的初始温度后,点亮白炽灯,开始计时。3m in后,他们将各纸筒在原位置转动180°,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各纸筒。(3)、6min时,同学们读取了每支温度计的示数,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如下:纸筒颜色
黑
红
绿
蓝
白
初始温度/℃
25
25
25
25
25
6 min 时的温度/℃
31
28
29
29
27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利用上述实验结论,为提高太阳能热水器集热管的吸热能力,应将它涂成。 -
19、小科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
【实验器材】1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1和2、刻度尺、白纸、火柴等实验器材可供选择。
【实验操作】将点燃蜡烛1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2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2与蜡烛1的像完全重合。
(1)、为减小实验误差,小科应选择mm厚玻璃板。(2)、小科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优点在于既能看到蜡烛1的像,又能看到后面的蜡烛2,其原理为____(填字母)。A、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前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3)、实验中,若他将玻璃板向左倾斜,如图乙所示,观察到蜡烛1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乙中的(填“①”或“②”)处。(4)、为确定像的虚实,需在蜡烛2位置放一个光屏,并在图丙中的(填“A”“B”“C”或“D”)处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 -
20、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白色硬纸板EF 垂直于平面镜放置,能沿着ON 折转,ON 垂直于平面镜。让入射光贴着纸板EF 沿AO 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的方向。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观察并描绘光的径迹,量出入射角i 和反射角r,记录如表。
次数
1
2
3
4
5
6
入射角i
15°
30°
45°
60°
70°
80°
反射角r
15°
30°
45°
60°
70°
80°
(1)、将一束光贴着纸板 E 沿AO射到O 点,纸板F 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OB。为在纸板上画出入射光线的位置,接下来的操作是。(2)、比较r和i,可以得出结论:。(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 EF 沿BO 射到O点,光沿着OA 方向射出。说明光反射时,。(4)、接下来,老师进行了如图乙演示。先用加湿器使教室充满雾气,将平面镜放在一能转动的水平圆台上,在柱M上固定一红色激光笔,使其发出的光垂直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模拟法线。打开固定在柱 N上的绿色激光笔,使绿色激光射向O点,显示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然后水平方向缓慢转动圆台,这样操作的目的是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