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联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统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1、小舟想用照相机拍摄这湖水清澈,白鹭翩飞,红杉与碧水相应成趣的美景。在拍摄过程中( )A、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底片)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B、影像传感器到镜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 C、若靠近红杉树拍摄,则影像传感器上成的像大小不变 D、若要拍摄范围更广的景色,拍摄时人可以适当远离景物。
-
2、每年的11月中下旬和12月,是宁波四明山红杉林观赏的最佳时期,此时红杉树与四明湖碧水相映成趣,形成“一半湖水、一半红杉”的独特景象。小舟打算秋假时,去感受倒影与红杉林交织出的油画般的视觉效果。图中能正确反映他看到的水中“红杉树”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
3、秋日,秋高气爽,在秋假暂停匆匆的解题,平复急躁的思绪,欣赏下怡人的秋色吧,鲜花在向你微笑,鸟儿说:“你一定行!”想要收到鲜花和鸟儿的祝福,用到的感觉分别是( )A、视觉和听觉 B、视觉和触觉 C、触觉和听觉 D、视觉和嗅觉
-
4、2025年7月6日,浙BA(浙江省城市篮球联赛)正式开赛,这是浙江省首届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群众篮球联赛。篮球场上,运动员起跳投篮,篮球离手后至投入篮框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手用力向前抛出篮球时,篮球对手也有反作用力 B、手用力向前抛出篮球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篮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如果一切外力突然消失,篮球将保持静止 D、篮球在空中作曲线运动,是由于物体的运动方向和力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
5、小松同学在完成水火箭的制作后,进行发射测试。他用气筒对水火箭打气,拉开气阀,水向下喷出,水火箭一飞冲天。在水火箭上升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火箭离开地面后,不受重力作用 B、水火箭顶端的导流罩,可以减小飞行时受到的空气阻力 C、水火箭加速升空的过程中,重力和升力是一对平衡力 D、水火箭升空的动力主要来自空气对水火箭的升力 -
6、雨后的彩虹是光的色散。如图所示,关于太阳光的色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个实验说明白光不是单色光 B、我们在白屏上看到的最下面的光是紫光 C、区域 a 处的光是红外线,它可用于测温仪 D、色散的原因是光经过三棱镜时发生了光的反射 -
7、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编著《考工记》中有一言“马力既竭,辀犹能一取焉”,意思是马对车不施加拉力了,车还能继续向前运动,这是关于惯性的最早记述。关于马车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马车无论是否受力,马车都具有惯性 B、马的拉力改变时,马车的惯性改变 C、马车运动得越快,马车的惯性越大 D、撤去拉力后,马车受到惯性的作用
-
8、 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的关系”的是( )A、
B、
C、
D、
-
9、我们每天上学都要背书包,书包的肩带设计一般都比较宽大,这样的目的是( )A、增大压力 B、减小压力 C、减小压强 D、增大压强
-
10、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钢笔错位
B、“手影”艺术
C、拱桥倒影
D、小孔成像
-
11、“闻其声而知其人”意思是,对熟悉的人,听到他的说话声就知道他是谁了。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声速
-
12、航母舰体需要定期除锈维护,为实现对除锈废液(溶质主要成分为HCl、FeCl3其他杂质忽略)的综合利用,需测定废液中HCl的质量分数,取200g废液样品,依次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NaOH溶液,过滤,称重,相关数据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③次过滤后,滤液中溶质的成分为 (用化学式表示)。(2)、所用NaOH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3)、废液样品中HCl的质量分数是(结果精确至0.1%) -
13、通过晾晒海水或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得到粗盐。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如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为了除去可溶性杂质,小华同学设计实验如下图:
(1)、操作2实验名称是。(2)、过量X试剂的作用是。(3)、为什么碳酸钠溶液需要加在氯化钡溶液之后,请阐述理由? -
14、镁砂是重要的耐火材料。某小组查阅资料后设计两种制备镁砂的方案(如图所示),请结合信息回答问题。
(1)、从能源利用或原料角度分析,两种方案中哪个方案更优,并说明理由 。(2)、煅烧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假设使用的原料有效成分(Mg(OH)2)的质量分数为80%,其余为不参与反应的杂质。若需制备400千克MgO,理论上需要 千克原料。(3)、煅烧温度会影响镁砂颗粒密度,颗粒密度越大代表镁砂颗粒越致密,其耐火性能会更好。据下图分析,煅烧温度最好控制在 ℃。
(4)、理论上116gMg(OH)2参加反应,最终可得到镁的质量为 g。 -
15、小金为了探究氧化铜与氢气的反应和反应产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注射器内装满氢气,并将注射器针头扎200mL注射器入橡皮塞中。将少许氧化铜粉末送入长柄U形石英玻璃管内并平铺于管底。将少量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送入长柄U形石英玻璃管中并平铺于直管中部。然后将一个气球套在长柄氢气U形石英玻璃管的直管出口处,连接好整个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1)、为确保实验安全,在点燃酒精灯加热前的操作是。(2)、装置末端连接的气球的作用是。(3)、实验过程中,当观察到现象时可判断一定有产物水生成。(4)、实验开始时加入a克纯氧化铜粉末,实验结束后取出U形管底的固体称量为b克,当b为(用含有a式子表示)时,可判断氧化铜已完全转化为铜。 -
16、近年来,被称为“黄金有氧运动”的自行车骑行逐渐风靡全国。骑行中最困难的是上坡,那么,自行车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跟哪些因素有关呢?(1)、小浙在骑行中发现车子的初始速度越大,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就越长。请你用机械能转化的相关知识解释原因:。(2)、他进而又提出两个猜想:
猜想一:物体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
猜想二:物体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可能与斜坡的倾角大小有关。
①为了验证猜想一,他将与水平面平滑连接的长木板以一定的倾角θ固定,如图甲所示。实验时为了让不同质量的小木块以相同的初始速度滑上长木板,小浙设计了如图甲虚线框的实验装置,请说明使用该装置进行实验时的操作要点:。

②通过多次实验后,小浙得出了“物体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无关”的结论,与之相应的实验结果是:当不同质量的木块以相同初始速度滑上长木板时,。这说明猜想一是错误的。
③在验证猜想二的实验中,小浙让一木块以相同的初始速度分别滑上不同倾角的长木板,测得五组数据并在图乙中描点作出s-θ图象。由图象可知木块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s与倾角θ的关系是。
-
17、小科对一包固体粉末中的成分进行鉴别,粉末中可能含有CaCO3、NaCl、Na2CO3、K2SO4、KOH、C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实验操作步骤及现象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仅由步骤Ⅰ可知,固体粉末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2)、步骤Ⅱ中分离出B和C的操作称为 。(3)、结论: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 -
18、思维模型是依据事物发展内在规律建立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能引导有序思维,增进深度理解,促进问题解决。小明建构了“物质除杂”的思维模型(如图所示)。
(1)、铜粉中混有少量的铁粉,可用磁铁吸引来除去。该方法属于上述模型中的(填“分离转移”或“反应转化”)。(2)、上述模型中“不增不减”是除杂原则,“不增”是指不增加新杂质,“不减”是指不减少目标物质的质量。为除去氯化钠中的杂质氯化钡,小明采用反应转化的方法,原理是。从反应的生成物中有氯化钾可知,这种方法是不正确的,其原因是不符合除杂中的(填“不增”或“不减”)原则,所以应选择的试剂是。 -
19、小敏同学把自制的一种黄色花汁,分别滴加到下列不同的试剂中,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如下表所示:请分析表格,并回答下列问题:
试剂
稀盐酸
蔗糖水
蒸馏水
肥皂水
烧碱溶液
石灰水
颜色
红
黄
黄
绿
绿
绿
(1)、该花汁(填“可以”或“不可以”)作酸碱指示剂。(2)、在测量石灰水的pH时,若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会使pH (填“偏大”或“偏小”)。 -
20、归纳和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下列归纳或演绎合理的是( )A、有机物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有CO2生成,所以甲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也产生CO2 B、硫酸、硝酸电离时都能产生H+ , 所以电离时只要能产生H+的化合物都是酸 C、NaOH溶液和Ca(OH)2溶液的pH>7,所以pH>7的溶液都是碱溶液 D、金属Fe、Zn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金属都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