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我国探月工程“嫦娥工程”分三个阶段,即“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目前工程已进入的阶段是    (   )
    A、“无人月球探测”阶段 B、“载人登月”阶段 C、“建立月球基地”阶段 D、哪个阶段任务都未完成
  • 2、关于压力和压强概念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压强就是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 B、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物体越重,压力越大,所以对水平面的压力就是重力 C、压力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同,总是竖直向下的 D、根据压强公式 p=FS可知,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成正比
  • 3、下列做法中,能够减小压强的是    (   )
    A、刀刃磨得很薄 B、盲道上凸起的圆点 C、安全锤头部做成锥形 D、汽车安全带做得较宽
  • 4、下列单位中,属于压强单位的是    (   )
    A、N/ kg B、N/m2 C、kg/m3 D、m/s
  • 5、科学探究实践课上,同学们拿到了如图甲所示的暗箱电路盒。在暗箱电路盒的表面只看到两个灯泡和一个开关(导线的连接情况隐藏在箱内)。操作发现:闭合开关,两灯泡都亮;断开开关,两灯泡又都熄灭。

    (1)、箱内除了导线,一定还有的电路元件是
    (2)、请你用所学知识,在图乙所示的虚线框内画出两灯可能的电路图。
    (3)、若不用其他实验器材或只外加一根导线进行探究实践,判断出暗盒上两个灯泡是串联的。请你写出操作步骤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
  • 6、如图甲所示为小明“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电路图。

    (1)、小明在连接电路时发现,刚接好最后一根导线,电流表的指针就发生了偏转,由此可知在连接电路时,他忘了
    (2)、他在测量A 处的电流时,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原因是;排除故障后,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A。
    (3)、他测量 B 处的电流后,发现 A、B两处电流相等,于是得出结论: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流相等。小红认为他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
  • 7、有关静电现象的小实验如图所示。

    (1)、如图甲所示,用餐巾纸摩擦吸管可以使其带电,这是现象;现用另一带电的物体靠近吸管带电的一端,发现它们互相排斥,说明它们带的是(填“同种”或“异种”)电荷。
    (2)、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如图乙所示,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A,另一个验电器B不带电,用金属杆把 A和B验电器连接起来,A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填“增大”或“减小”)。在这个现象中,有(填“正电荷”或“电子”)从一个验电器移动到另一个验电器,此时的电流方向是(填“从 A 到 B”或“从 B到 A”)。
  • 8、电动独轮车依靠电力驱动,当电源开关S1 闭合时,指示灯亮起,独轮车处于待机状态;当人站在独轮车上时,开关S2 自动闭合,电动机启动,开始运动。下列电路设计中,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   )
    A、 B、 C、 D、
  • 9、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后,通过L1 的电流和通过L2的电流之比是10:3,则电流表A1 和电流表A2的示数之比为    (   )

    A、3:7 B、13:10 C、3: 13 D、13:3
  • 10、连接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甲和电流表乙的示数分别为0.22 A 和 0.20 A,造成这两个电流表示数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    )

    A、灯L1 两端的电压更大 B、电流先到达甲,经过灯 L2 时被消耗了一些,到达乙时会少一些 C、灯L1的电阻更大 D、电流表本身差异
  • 11、有一种静电喷涂枪,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通电后,它可以使喷出的涂料微粒带上电荷,当涂料喷出后,会形成分散的雾状。当雾状涂料被均匀喷涂在带正电的金属球工件上时,与大地相连的金属支架中会形成瞬时电流。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金属支架中瞬时电流的方向是向上的 B、静电喷涂枪喷出的涂料微粒带正电荷 C、喷出后的涂料会越来越分散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D、雾状涂料被均匀喷涂在金属球工件上是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 12、如图所示为小明在练习测量电流时连接的电路,下列关于此电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闭合开关后,灯L1会亮 B、闭合开关后,电流表指针会动 C、撤掉导线b,电流表测量的是电路的总电流 D、撤掉导线c,电流表测量的是灯 L1 的电流
  • 13、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闭合开关,观察到灯泡L1 比灯泡L2亮,则1、2、3三处的电流大小情况为(   )

    A、I1>I2>I3 B、I1=I2=I3 C、I1<I2<I3 D、I1=I2+I3
  • 14、用充电宝给手机电池充电的过程中,手机电池相当于电路中的    (   )
    A、电源 B、用电器 C、导线 D、开关
  • 15、科学兴趣小组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实验时,应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上,如图甲所示,此时光屏上已经呈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该成像原理可以用于制作(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
    (2)、表格中是某小组的实验数据,表格中空缺①处填写的内容是

    焦距f/ cm

    实验次序

    物距

    u/ cm

    像距v/ cm

    成像性质

    倒正

    大小

    虚实

    10

    1

    45

    13

    倒立

    缩小

    实像

    2

    30

    15

    3

    18

    23

    倒立

    放大

    实像

    4

    15

    (3)、进一步深入分析表格数据,找出相应的规律。由此可知,图甲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最可能是____(填字母)。
    A、11 cm B、12 cm C、13 cm D、14 cm
    (4)、另一兴趣小组利用“F”发光物和另一块凸透镜进行实验,适当调节后,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眼睛的观察视角如图乙所示,则此时观察到光屏上所成像的形状应该是____(填字母)。
    A、 B、 C、
  • 16、小明两眼视力缺陷不同,将一支2B铅笔紧贴他所戴眼镜的两个镜片,透过镜片看到铅笔的像如图甲所示,则图甲中右侧的镜片是(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如图乙所示,光会聚于b 点,在虚线区域内放入图甲中眼镜的(填“左”或“右”)侧镜片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 上的c 点。

  • 17、如图所示,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 (第10题)管下方的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与空气泡相对应的位置上,有一个椭圆黑影,而其他部分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这是因为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透镜,而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透镜。如果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向下移动到较远处,亮线粗细的变化是

  • 18、如图所示,画出发光点 S 发出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并确定发光点 S 的像点S'。

  • 19、如图所示,小科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在暗室将印有图案的透明胶片贴在发白光的手电筒上,并正对一个焦距为 10 cm的凸透镜,调整手电筒、凸透镜和白墙之间的位置,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放大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胶片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 20cm B、能从不同角度看到白墙上的图案,是由于光在墙面上发生漫反射 C、看到的图案是正立的,说明此时投影仪成正立的像 D、放大镜跟此投影仪的原理相同
  • 20、如图所示,小明手握甲、乙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通过调整两透镜间的距离,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远处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甲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照相机 C、乙透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像 D、乙透镜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可以会聚更多的光
上一页 49 50 51 52 5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