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联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统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1、人类的科学是一个不断接力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在探索“力与运动”关系的道路上,两位科学巨匠完成了关键的交接。
【伽利略的观点】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
【牛顿的观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者观点完全不同,牛顿推翻了伽利略的结论 B、牛顿的观点源于伽利略的思想,并将其发展和完善为一个普适的定律 C、伽利略研究了天体运动,牛顿研究了地面物体 D、两者的观点都正确,但与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观点并不矛盾 -
2、应用各种科学方法是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中有关科学方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甲图:用“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模型法 B、乙图:借助水波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类比法 C、丙图: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用完全相同的B 蜡烛代替A蜡烛的像---转换法 D、丁图:在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的实验中---推理法 -
3、如图所示是一种叫“平衡鸟”的玩具,它是利用鸟嘴停在手指上的,当平衡鸟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鸟嘴受到的支持力和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手指对鸟嘴的支持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C、平衡鸟对手指的压力与手指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平衡鸟所受的重力与手指对它的支持力大小相等 -
4、小江在探究“光在不同介质之间的折射规律”时,用到的器材及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他先探究了光由空气进入玻璃的情形,将得到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入射角i
0°
15°
30°
45°
60°
75°
90°
折射角r
0°
9.8°
19.7°
28.3°
。
35.3'
40.6°
41.8°

然后调整玻璃砖与激光笔的位置,使光线由玻璃进入空气;当入射角为38°时,根据光路可逆的特点,分析可知此时折射角γ的大小大致在 ( )
A、15°与30°之间 B、45°与60°之间 C、30°与45°之间 D、60°与75°之间 -
5、人形机器人因其在复杂环境中的适应能力被评为“2025全球十大工程成就”.机器人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下,有关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人加速奔跑时,速度越大,它的惯性也越大 B、机器人停止动力后,由于受到惯性力会继续运动一段距离 C、机器人携带重物运动时,由于惯性变大,很难立即停止运动 D、若机器人不慎摔倒,应立即停止所有关节运动,等待惯性消失 -
6、夜间,当汽车车灯照在自行车的红色尾灯上时,从汽车驾驶员的角度看尾灯会显得格外明亮甚至耀眼。然而红色自行车车身虽然也能被看见,却不会产生同样耀眼的效果。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车身发生漫反射;尾灯也发生漫反射,但反射效率比较高。 B、车身主要发生漫反射;尾特殊设计使其发生镜面反射,将大部分光线反射回光源方向。 C、车身表面光滑,发生镜面反射;尾灯表面粗糙,发生漫反射。 D、尾灯本身能发出红光,而车身只能反射光,所以尾灯更亮。 -
7、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小科选取一块平板玻璃、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刻度尺、白纸、火柴等器材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他要研究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左右位置的关系,最好选用下列哪个物体( )
A、
B、
C、
D、
-
8、摩擦力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情况中属于减小摩擦力的是( )A、轮胎表面的花纹
B、刹车时捏紧刹车闸
C、行李箱底部装轮子
D、涂防滑粉的手
-
9、在平直的路面上,一个人沿水平方向用 100N的力推一辆重为150N 的小车匀速向西运动,则小车所受阻力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 )A、100N, 向东 B、100N, 向西 C、150N, 向西 D、150N, 向东
-
10、一只白鹭在水中觅食 (如图所示),小科同学看到了白鹭在水中的倒影和影子同框的美丽景象,下列关于该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甲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乙与白鹭大小不相等 D、乙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
11、手机工具箱中有一款显示声音波形的工具。当手机接收到一个40分贝的声音时,其波形如右图所示。现在把该声音的音量调到60分贝,则波形应为 ( )
A、
B、
C、
D、
-
12、2025年4月30日, “神舟19”搭载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正式踏上归途,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常态化运营进入新阶段。观察图中返回舱返回过程,其重力的方向表示正确的是 ( )
A、G1 B、G2 C、G3 D、G4 -
13、小科住进新家,当他走进新装修的房间,起初能闻到明显的甲醛气味,一段时间后气味变淡,这是因为 ( )A、嗅觉中枢停止工作 B、嗅觉中枢疲劳坏死 C、嗅觉中枢对气味产生适应 D、甲醛分子停止运动
-
14、温州地处江南水乡,气候温和,温州人喜食鱼虾,烹饪时轻油腻轻调料,色香味俱全。人们在享用美味佳肴的过程中,与色、香、味对应的感觉分别是 ( )A、视觉、嗅觉、味觉 B、听觉、嗅觉、冷觉 C、热觉、味觉、视觉 D、触觉、听觉、味觉
-
15、科学兴趣小组对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该小组取用4g样品,测定该石灰石的纯度,用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40g分4次加入。每次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后称量固体的质量。(假设过滤、干燥等操作过程,固体物质的质量不受损耗:石灰石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实验结果见下表:
稀盐酸的用量
第一次加入10g
第二次加入10g
第三次加入10g
第四次加入10g
剩余固体的质量
3.0g
2.0g
1.0g
0.4g
请计算:(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2)、所用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4g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 -
16、金属与酸反应会放出热量。为深入研究金属和酸反应的特点,园园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在烧瓶中加入0.48克镁和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墨紧瓶塞,利用传感器记录160秒内瓶内气压变化,用等质量的铁和锌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相关曲线如图乙。
(1)、图乙中,能支持锌比铁活动性强的证据是 。(2)、解释锁与稀盐酸反应·0~80秒瓶内气压发生如图乙变化的原因:。 -
17、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加入56克的锌片和铁片,向两烧杯中再逐滴注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足量)如图表示两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与某个量的关系图像。
(1)、计算5.6克铁反应完,产生氢气的质量是多少克?(2)、则图中表示铁的曲线(填甲或乙)(3)、分析判断图中横坐标可以表示____.A、反应时间 t B、参加反应的稀硫酸质量m C、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m -
18、用已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可以测定未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模糊的稀盐酸,某同学为了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一洁净的锥形瓶称量,然后往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并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质量忽略不计),重新称量:
②往上述锥形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氢氧化钠溶液,边滴加边振荡,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紫色时,停止滴加,再次称量。数据如下表:
锥形瓶
锥形瓶+稀盐酸
锥形瓶+反应后溶液
质量(克)
35.5
55.5
80.6
(1)、若要配制500克16%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克。(2)、本次实验中,实际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克。(3)、请通过计算确定该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4)、另有同学做了同样的实验,却得到了不同的结果。于是用精密pH试纸测得反应后锥形瓶内溶液的pH为8.2,则他测出的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填“偏大”或“偏小”),造成这一偏差的原因是石蕊试液的变色不明显,你能改进这个测量过程吗?请简要描述改进方案. -
19、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国力的日益强大印证了科技兴刚民族兴的道理,(1)、我国“蛟龙”号载入滋水器止使用了钛合金,主要利用了钛合金的化学性质是____(填字母)。A、硬度大 B、抗腐蚀性能好 C、密度小 D、 熔点高(2)、世界最高5G基站在中国,信号覆盖整个珠稳朗玛峰。其发射铁塔表面采用冷喷涂层,其防锈的原理是.(3)、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的控制系统使用了导电性优良的金属铜。铜可采用如下方法制备:
方法一:火法炼铜: 方法二:湿法炼铜:
上述两种方法中,你认为方法(填“一”或“二”)更好,原因是。(4)、我国将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的捕捉是减少碳排放的措施之一,利用NaOH捕捉得到高纯度CO2的流程如图。图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CaO和X,则X物质为.
-
20、某实验小组的甲、乙两同学围绕 Na3CO3进行了如图一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束后,丙同学把A、B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如图二),充分混合后发现白色沉淀明显增加,结合题目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甲同学的实验完成后,A试管一定有剩余的物质是.(2)、B试管的实验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小组同学将C中液体过滤后,对所得滤液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溶液的成分作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 滤液中的溶质是 KaCl、Na3CO3
猜想二:滤液中的溶质是。猜想三: 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CaCl2、Na2CO3
猜想四:滤液中的溶质是 NaCl(3)、【讨论与交流】通过认真讨论,小组同学排除了其中一种不合理的猜想。
你认为不合理的猜想以及理由是。(4)、【进行实验】丁同学取少量滤液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一种物质,发现有无色气泡生成。
你认为丁同学向滤液中滴加的物质是。【实验结论】通过探究,小组同学得出了猜想一成立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