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联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统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1、如上题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烧瓶中装满煤油,瓶中分别装两条电阻丝,电阻Rゅ和Rz的电阻不同,瓶塞中各插一根两端开口相同的细玻璃管,将两条电阻丝连接在电路中。此实验装置不能研究的问题是( )A、电能是否可以转化为热能 B、导体的电阻大小同哪些因素有关 C、通电导体放出的热量与电阻大小是否有关 D、通电导体放出的热量与电流大小是否有关
-
2、某科学小组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了研究。装置如图所示,2只烧瓶内装满煤油,瓶塞上各插1根玻璃管,瓶内各装1根阻值不同的电阻丝R甲和 Rz。

【猜想一】电热跟电流的大小有关,电流越大电热越多。
【猜想二】电热跟导体的电阻大小有关,电阻越大电热越多。
为验证猜想一,设计以下方案:
①将电阻丝Rφ和Rz串联在电路中,标出2根玻璃管内液面的位置,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的读数I1 , 经过一段时间后标出2根玻璃管内液面的位置。
②当2根玻璃管中的液面降到原来的高度后,减小滑动变阻器的阻值,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的读数I2 , 经过相同时间后标出2根玻璃管内液面的位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使实验现象明显,经常会采用转换或放大的思想。为比较电热丝产生热量的多少,实验中体现这些思想的设计有(写出一条即可)。(2)、为验证猜想一,必须比较同一个烧瓶中前后两次实验玻璃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原因是。(3)、科学研究倡导有依据的猜想,请说出生活中支持猜想二的一个实例:。 -
3、【情境·问题】为延长食物的保质期,可对食物进行真空包装。真空包装机(如图甲)先抽出塑料袋内的气体,再利用电热丝加热塑料袋口进行密封即“热封”。如图乙是模拟真空包装机功能的简易电路图。
(1)、问:①如图乙,需闭合哪个开关,抽气机才能工作?②给塑料袋口“热封”,利用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③如图乙,在有电热丝的支路上串联滑动变阻器的目的是什么?
(2)、【温故·过关】
活动1:研究电热跟哪些因素有关,实验设计如图所示(R甲<Rz)。实验原理:当电流通过电阻丝时,电流产生的热量使瓶中的煤油温度升高,玻璃管内的液面就会逐渐上升。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液面就会上升得越高。我们可以通过玻璃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比较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保证煤油的质量、初温、容器等相同)。请梳理“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知识点。
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
①电流通过用电器做功,电流做功的实质是将转化为。
②电阻丝产生的热量看不见,但可利用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使玻璃管内液体上升的高度进行比较,这是采用了的研究方法。
③在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和电阻的关系时,利用串联电路的目的是控制和通电时间相等。因实验中选用的电阻不同,最后电阻(选填“大”或“小”)的瓶中的液面升得更高。
④在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和电流的关系时,是通过调节来实现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电流产生的热量和电阻、电流及通电时间均有关系,可用公式表示。
(3)、活动2:假日,小金想用电能表,粗略测量一下家里的电热饮水机是否正常工作。为了顺利完成实验,小金仔细观察电能表和电热饮水机铭牌,如图所示。
小金让电热饮水机处于加热状态,发现家中电能表转盘在2.5min内转了100转,则此饮水机消耗的电能为。饮水机加热的实际电功率为 , 它(选填“是”或“非”)正常工作。结合这些信息,梳理“电能表和额定功率”知识点。
额定电压
220V
容量
2.5L
加热功率
1100W
保温功率
242W
电能表和额定功率:
①电能表是测量的仪器;电能表铭牌上的计量单位是 , 1千瓦时()=焦(J)。
②用电器铭牌上标注的电压是 , 标注的功率是。
③电能表铭牌上的2500r/(kW·h)表示的意思是。
④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可以用来量度。
(4)、活动3:电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了解用电基本常识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结合图甲、图乙、图丙梳理“家庭电路”知识点。
家庭电路:
①家庭电路中,火线和零线之间的电压为。
②测电笔的作用是辨别和 , 使用时,手要接触 , 并将触碰被测导线。
③断路器一般连接在线上,当电路中出现时能自动切断电路,起保护作用。用电器的开关连接在线上,保险丝选用熔点较的金属合金丝。
④安全用电原则是不接触 , 不靠近。
⑤对于人体而言,一般情况下V以下的电压才是安全的,但在潮湿环境中,安全电压应在24V甚至12V以下。
⑥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切断。
(5)、【归纳·知新】活动4:如图所示进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结合实验过程梳理“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知识点。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①实验的原理是 , 连接电路时开关要 , 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必须移到。②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③电路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两表均有示数,但小灯泡不亮,此时应。
④电路连接正确,闭合开关后,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一般是出现的故障。
-
4、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小明阅读了关于水循环的材料,制作了示意图,括号中的物态变化是① , ②。

-
5、物态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的间距会发生变化,如图甲所示。
(1)、由图乙可判断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该环境下,其熔点是℃。(2)、整个过程,该物质的分子(原子)间距变化情况是(选填“ABC”“ABCBA”或“ABA”)。 -
6、如图所示,这些美景中蕴含了丰富的物态变化知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湖面上厚厚的冰层是升华形成的 B、图乙,荷叶上晶莹的露珠是凝固形成的 C、图丙,山林间的缕缕薄雾是液化形成的 D、图丁,枝头上的奇景雾凇是熔化形成的 -
7、在研学旅行活动中,某同学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将一瓶结了冰的矿泉水与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给食物保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矿泉水结冰是凝结现象 B、食物保鲜利用了冰熔化吸热 C、食物外包装上出现小水珠是凝华现象 D、一段时间后食物外包装上的小水珠消失了是升华现象
-
8、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物质的熔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绘出该物质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选填“A”“B”或“C”)。(2)、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另一小组同学用相同物质进行实验,绘制出的温度——时间图像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水平段,原因可能是_ (写出一种即可)。 -
9、如图所示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时=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15 min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25℃ -
10、【情境·问题】国家速滑馆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标志性场馆建筑,是超级冰上运动中心,拥有世界上最平整、最光滑的冰面,“冰丝带”的碳排放量接近零,而这背后所采用的技术正是世界上最环保、最先进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如图所示。

(1)、问: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物态变化,判断理由是什么?(2)、【温故·过关】活动1:根据下列实验图像,梳理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熔化和凝固:
①物质从态变为态的过程叫熔化,反之叫。
②固体分为晶体和两类。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 , 非晶体没有。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蜡、玻璃、沥青等。
③晶体熔化(或凝固)过程中物质不断(或放出)热量,温度。熔化(或凝固)条件:温度达到(或凝固点)、继续吸热(或放热)。
④冰的熔点为。常见的晶体有海波、冰、食盐、水晶、明矾、萘、各种金属等。
(3)、活动2: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制作了一个不用电的“土冰箱”,如图所示。它由一个内罐和一个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上潮湿的沙子,使用时将食物放在内罐,然后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在两罐间的沙子上洒些水,炎热夏日罐内温度可以保持在20摄氏度左右,能起到保鲜作用。
①“土冰箱”能保鲜的原理是:液体蒸发时要热量,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
②要将“土冰箱”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的原因是:液面上空气越快,蒸发越快,吸收的热量越多,降温越快。
(4)、活动3:在课堂上老师演示用小纸锅烧开水,如图甲。已知纸在空气中温度达到 就可以燃烧,酒精灯火焰外焰温度约520℃,为什么水能烧开而纸锅不会燃烧呢?带着这个问题,同学们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如图乙。将收集的数据绘制成如图丙所示的“温度一时间”关系图像。
①为什么水能烧开而纸锅不会燃烧?
。
②水烧开后,若停止加热,则会慢慢凉下来,在图丙中画出水液化时“温度——时间”变化关系曲线。
汽化和液化:
③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称为 , 反之称为。
④蒸发和沸腾是的两种形式。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在下都会发生。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⑤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要素:液体越高,蒸发越快;液体越大,蒸发越快;液面空气流动越 , 蒸发越快。
⑥水在沸腾过程不断热量,温度。液体沸腾发生的条件:温度达到 , 并继续 ,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⑦液化的方法有两种:温度和压强(或压缩体积)
(5)、活动4: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如图所示,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干冰过一段时间消失。
问:水为什么会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的原因是什么?
答:水剧烈“沸腾”是干冰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逸出。这个过程同时吸收热量,使周围降低,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瓶口就出现“白气”了。
(6)、【归纳·知新】活动5:结合活动4以及下图所示的物态变化过程的微观模型图,梳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物态变化:
①物质直接从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要热量;反之叫。
②液化的相反过程称为 , 凝固和是一对。
③一般,微粒间距最小的物态是态,最大的是态。
④从间距最小变到较大或最大时,都需要热量。都要放热的三种物态变化是、 、。
-
11、密闭的房间里有一台取暖器,闭合开关使其正常工作30min,消耗的电能为1.44×106J。若房间里空气质量为45kg,取暖器放出热量的15%被空气吸收,则房间里空气温度升高了多少摄氏度?[空气的比热为
-
12、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装在两支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0~2min内乙物质比甲物质吸收的热量多 C、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D、乙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比在CD段的比热容小 -
13、单位质量的气体物质,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称为该气体的定容比热,已知氦气的定容比热为3100J/(kg·℃)。如图所示,质量为0.02kg的氦气被密封在圆柱形气缸内,气缸内氦气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相同。用力把活塞AB固定,当氦气的温度从20℃升高到30℃时,氦气吸收的热量是J。撤去力,氦气推动活塞做功,这一过程的能量转化形式与四冲程汽油机的冲程相同。

-
14、为了比较液体a和液体b的比热大小,小宁分别称取相同质量的a和b,在初温相同条件下,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在沸水中加热。
(1)、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本实验中,液体a、b内能增加的途径是。(2)、实验过程中,小宁观察到温度计甲的示数变化始终比乙快。由此可知,液体a的比热C。与液体b的比热 Cb的大小关系是:CaCb。 -
15、对下面的图片所描述的过程,能量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厚玻璃筒内的空气被压缩时,空气的内能减少 B、图乙: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时,空气的内能增大 C、图丙: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时,水蒸气的内能减少 D、图丁:汽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时,气体的内能增大 -
16、【情境·问题】2023年9月22日保定高新区的拾光公园开园。它是一个结合了高科技元素的城市公园,不仅提供了休闲娱乐的空间,还融入了教育意义,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充满科技感的游乐场所。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穿蓝、绿、橙三色服装”的三幢房子,它们使用了光伏绿色建材建造(图甲),既能挡住大部分阳光又能发电(图乙)。当有多余的电能时就被蓄电池储存,供夜间或阴天使用。
(1)、问:房子为什么会“穿蓝、绿、橙三色服装”?答:它们用建造,能将能转化为能。蓄电池储存电能过程的能量转化是电能转化为能。
(2)、【温故·过关】活动1:小科进行了两项活动,并对此进行深入思考。(1)她穿着新买的跑鞋在公园里跑步,这款跑鞋的鞋底采用了特殊材料。随着跑步强度的提升,鞋底的颜色发生变化。当她加快步伐时,鞋底从黑色逐渐变为浅绿色,如图甲和图乙所示。(2)为了让身体暖和起来,她尝试了三种不同的方法:用热水袋取暖(图丙),通过双手摩擦产生热量(图丁),对手哈气取暖(图戊)。结合以上信息,梳理“内能和热量”知识点。

内能和热量:
①内能是物体内部大量做的粒子所具有的能,俗称“能”。内能包括分子能(分子等微粒无规则运动而具有的能)和分子能(分子等微粒间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能)。一切物体在任何下都具有内能,如0℃以下的冰也具有内能。内能大小与有关,其越高,微粒的无规则运动越 , 内能越;内能大小还与质量(微粒的个数多少)有关;内能大小与物质的状态也有关。
②改变内能的两种途径是做功和。因两种途径都能改变内能,所以内能的单位与热量和功的单位都一样,是。两种途径改变物体内能上产生的相同,所以说是“等效”的。物体对外做功,内能 , 温度。活动1中,因为鞋底中有热敏材料,走路时会对鞋子 , 使鞋子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从而变色。如图丙、丁、戊中,图是利用与“鞋子”不一样的方法使身体内能增加。
③热量是热传递中传递的多少,故可以用热量来量度热传递过程中变化的多少,用字母表示,单位:()。
(3)、活动2:小科在公园里发现有两种长凳:一种是铁质的,另一种是木质的。他坐下时发现,铁质长凳比木质长凳温度更低。请结合图示信息回答问题并梳理“比热容和热值”知识点。
①问:为什么坐在铁质长凳上比坐在木质长凳上感觉温度更低(已知c铁<c木)?
比热容和热值:
②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是指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或放出)的热量。水的比热:4.2×103。水的比热相对比较大。
③不同物质的比热一般是不同的,比热是物质的一种 , 物质的状态变化等对比热有影响。其与物质的密度相似。
④热量的计算公式:Q= , 注意使用时全部使用国际单位制的主单位。
⑤燃烧值:1kg某种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计算公式:Q=。
⑥生物体能量的来源和转化可看作与内能的转化,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贮存在植物体内的有机物中,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释放其中的能量。
(4)、活动3:小科看见一群人在进行卡丁车比赛。他注意到这些卡丁车是由汽油机驱动的。如图是汽油机工作时依次进行的四个冲程。请结合信息,梳理“热机”知识点。
热机:
①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冲程
吸气
压缩
排气
进气门
打开
关闭
关闭
关闭
排气门
关闭
关闭
关闭
活塞运动方向
向下
向上
向上
能的转化
/
机械能转化为
转化为(点燃式)
/
②柴油机与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区别在点火方式上,柴油机采用的是“压燃”的方式,即向气缸中喷射柴油。两者工作效率更好的是。蒸汽机、内燃机等的发展,让人类社会踏入了工业革命时代,内能的利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滚滚向前。
③根据热值计算热机能耗:能/内能(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
(5)、【归纳·知新】活动4:小科在公园玩耍,观察到了许多与内能有关的现象。请比较温度、内能、热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物理量
区别
联系
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
量
可用“是多少”表示,不能用“传递”或“转移”表示
(以下均选填“一定”或“不一定”)
1.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2.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吸收热量
3.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内能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状态量
可用“具有”等词来表示
热量
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
量
可用“吸收”或“放出”表示,不能用“具有”或“含有”表示
-
17、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使用它的好处在于可以省力。省力的程度可以通过比较沿斜面的拉力F与物体重力G的比值来判断:比值越小,说明斜面越省力。那么,影响斜面省力情况的因素有哪些?小南进行了如下猜想:猜想1,与斜面的表面材料有关;猜想2,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猜想3,与物体的重力大小有关。小南为验证上述猜想,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实验中所用物块的材料及表面粗糙程度相同,在沿斜面拉力的作用下,物块在斜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相关的记录如表。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斜面倾角θ/度
30
30
30
30
35
40
斜面表面的材料
木板
毛巾
木板
木板
木板
木板
物块重G/N
2.0
2.0
4.0
6.0
2.0
2.0
沿斜面拉力 F/N
1.25
1.45
2.50
3.75
1.36
1.48
(1)、除了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要完成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2)、通过对比实验序号①、⑤、⑥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3)、分析表中数据,小南验证了猜想3是错误的,他的证据是 。 -
18、如图所示,在50N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重600N的物体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是自身重力的0.2倍,绳子自由端向前移动的速度为0.6m/s。则( )
A、拉力F的功率为3W B、1m in内物体移动的距离为36m C、1m in内所做的有用功为1440J D、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5% -
19、某建筑工地上,工人用如图的滑轮组将重为1200N的建筑材料从地面运到高10m的楼上,手竖直向上的拉力是500N,在这个过程中,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是 , 总功是。当所运的建筑材料重力增加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绳子质量及滑轮与转轴、绳子间的摩擦均忽略不计)

-
20、如图所示,斜放的平板构成了一个斜面,利用它可以更省力地将货物从低处搬运到高处。斜面作为一种简单机械,使用时也存在效率高低的问题。搬运同一货物,斜面越长效率越;同一斜面,货物越重效率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