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联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统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1、如表所示为某人的血常规检查报告单的部分内容,由此可判断他可能患有( )
序号
项目
结果
参考值
单位
1
白细胞计数
6.7
3.5~10
×109/升
2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63.0
50~70
%
3
红细胞计数
2.3
3.5~5
×10¹2/升
4
血红蛋白
75
110~150
克/升
5
血小板计数
205.0
100~300
×109/升
A、贫血 B、炎症 C、糖尿病 D、白血病 -
2、血液是人体中十分重要的成分,但其功能不包括( )A、运输各种物质 B、对身体起防御作用 C、调节体温 D、制造营养物质
-
3、某同学的手指受伤并少量出血,在伤口止血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红细胞 B、血红蛋白 C、白细胞 D、血小板
-
4、食物在胃里是如何消化的呢?(1)、历史上,针对动物的胃是只能研磨食物而进行物理性消化,还是能同时进行化学性消化的问题有过诸多争议。斯帕兰扎尼等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将一块肉装在由金属丝制成的小笼里,然后让鹰吞食这个小笼,过一段时间,将小笼从鹰体内取出。如果胃在进行物理性消化的同时,也能进行化学性消化,科学家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2)、为了研究胃内能进行化学性消化的液体是一直存在的,还是在进食后的消化过程中才产生的,有人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甲:取一群人早餐前后的胃内容物,进行成分分析。
实验乙:取某人中餐前后的胃内容物,进行成分分析。
你认为哪种实验设计更合理?并说明理由:。
(3)、有同学猜想,可能胃内液体不能对不同营养素都进行一样的消化,于是准备用面包、脂肪块和蛋白块进行实验,请简述你的实验方案:。(4)、同学们查阅文献资料发现,人体的胃液中存在胃蛋白酶。为了研究 pH 对胃蛋白酶催化作用的影响,他们在适宜的温度下,以蛋白块为材料进行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5、(1)、图甲中的A是人体呼吸系统最重要的器官。(填器官名称)(2)、图乙中表示人体吸气过程的是(填“B”或“C”)。(3)、某种病毒可通过空气传播。当我们吸气时,胸部扩张,胸腔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含病毒的空气进入肺内。呼气时,一部分病毒经气管、鼻腔排出体外,还有一部分经痰液、喷嚏、粪便等排出体外。(4)、图丙中1代表的物质是。
-
6、胶原蛋白是一类动物蛋白质,目前市场上有各种胶原蛋白保健品,号称能唤醒肌肤、焕发青春。某胶原蛋白保健品的客服称:“胶原蛋白一部分会被转化为氨基酸被人体吸收,但另一部分会直接被人体吸收的,因为我们的骨骼、皮肤都需要胶原蛋白。”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胶原蛋白通过口服,在(填消化道名称)被彻底消化成氨基酸。该场所也是人体营养物质主要的吸收场所,这与其(填序号)等特点有关。①很长 ②有多种消化液 ③绒毛大大增加与营养物质的接触面积④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2)、该客服的说法有什么不科学的地方? 。 -
7、某兴趣小组在学习酶的相关知识后,开展了针对酶的专一性的实验研究。
【查阅资料】
材料一:淀粉和蔗糖都是大分子非还原性糖类,在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
材料二:葡萄糖属于还原性糖,它遇斐林试剂时显砖红色。
【实验器材】1%的淀粉溶液、1%的蔗糖溶液、淀粉酶溶液、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若干试管等。
【实验过程】①取两支相同的试管,编号为甲、乙。
②实验分组及所加试液如表一所示。
③实验现象:甲、乙试管内的溶液均显砖红色。
表一 表二
甲
乙
1%的淀粉溶液
3毫升
/
1%的蔗糖溶液
/
3毫升
淀粉酶溶液
2毫升
/
蔗糖酶溶液
/
2毫升
斐林试剂
2毫升
2毫升
(1)、【反思交流】有同学认为通过比较甲、乙两组实验还不能证明酶具有专一性,理由是。(2)、【方案完善】为了补充证据,请你结合“反思交流”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并预测实验结果。①另取两支相同的试管,编号为丙、丁。
②实验分组如表二所示,请在表格中填写应加试剂的种类及用量。
③预期实验结果:。
(3)、【讨论分析】通过比较两组实验,说明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
8、试管内有一些植物油,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后置于37℃的温水中。一段时间后,植物油不见了。配制的消化液可能是( )A、胰液、肠液、胆汁 B、胃液、胆汁 C、唾液、胃液、肠液 D、肠液、胃液
-
9、图甲为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图乙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②在人体呼吸时的作用为( )。(填字母)A、使空气变得温暖、清洁 B、气体进出的通道 C、使空气变得湿润 D、以上都是(2)、图乙中,a代表的物质是 , 血液从毛细血管的④流到⑤后,成分变化是(填气体名称)含量增加。(3)、图乙中,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图甲中的[③]应处于状态,此时肺内的气压(填“大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
-
10、图甲为人体消化系统结构图,图乙为三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的变化情况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咀嚼馒头时感到有甜味,是因为图甲中[⑧]分泌的唾液在口腔内将分解成麦芽糖。馒头的消化程度可用图乙中的曲线表示。(2)、胰作为重要的消化腺,所分泌的消化液可以消化。(3)、胆囊中的胆汁是由图甲中的[]分泌的,胆汁虽然不含消酶,但能对进行乳化,以促进其消化。(4)、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主要是在图甲中的[]内进行的,此器官相当于图乙中的(填字母)处。被吸收的营养成分随血液循环运往全身。
-
11、人离不开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1)、呼吸道是获得氧气的重要通道。当阻塞物堵住图中[]时,会引起呼吸困难。此时,救护者可按照如图所示的方法施救,使被救者膈顶部 , 胸腔容积 , 肺内气压外界气压,形成较大的气流,将异物冲出。随后,气体才能顺利进入肺。(2)、人体获得氧气需要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氧气最终在组织细胞内参与有机物的分解过程,为生命活动提供。
-
12、人发高烧时常常没有食欲,最根本的原因是( )A、摄取的食物不能被消化 B、胃肠蠕动减慢 C、人体活动减少 D、消化酶活性受影响
-
13、如图所示为某加酶洗衣粉包装袋上的说明。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洗衣粉较易清除蛋白质类污渍 B、该洗衣粉可用来洗涤所有衣料 C、衣服充分浸泡后可提高该洗衣粉的去污效果 D、在温水中,蛋白酶的活性更强
-
14、如图所示为人体内某化学反应的图解,其中英文字母代表物质,数字代表反应前、反应时、反应后的过程。(1)、图中代表酶的是。(填字母)(2)、图中1和2反映出酶具有性。
-
15、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图所示为淀粉消化过程模型,“剪刀①”“剪刀②”分别代表两种消化酶,其中“剪刀①”出现在消化道的( )A、口腔、胃 B、口腔、小肠 C、胃、小肠 D、小肠、大肠
-
16、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下列各项中,与小肠的消化功能无关的是( )A、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 B、小肠绒毛襞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绒毛 D、小肠有5~6米长
-
17、某人经常不吃早餐,导致胆汁不能正常分泌,并因此产生胆结石以致胆管堵塞(图中甲处)。胆管堵塞后消化会直接受影响的营养素是( )A、脂肪 B、蛋白质 C、淀粉 D、纤维素
-
18、医生常用内窥镜检查胃部疾病。内窥镜可以经口腔或鼻腔插入胃中,是因为口腔和鼻腔都与身体的某一器官直接相连,这一器官是( )A、小肠 B、食道 C、咽 D、气管
-
19、推理是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方法之一。某科学探究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当地现代智能温室内通过实验尝试对“同一种水果的含糖量与光照和温度有关”进行推理。图甲表示现代智能温室,图乙表示测定的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在一天中的变化,图丙表示在白天(6:00~18:00)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夜间温度控制在20℃和30℃时,分别测得的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推理过程。(1)、同一种水果的含糖量是由其积累的有机物多少决定的。图乙中,造成AB段和DE 段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的主要生理过程是 , 通过该过程,水果内的有机物含量会;造成BD 段二氧化碳浓度逐渐降低的主要生理过程是 , 水果内的有机物含量会。根据图乙,增加图甲中水果的含糖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2)、图丙中,对比两条曲线,相同时间内,温度为℃时,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高。实验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水果的越强。可见,在白天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图甲中水果的含糖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20、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等低碳行为,低碳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如图所示为目前某市碳循环的实际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是碳循环的重要纽带,因为它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 , 进而通过多条途径进行碳循环。(2)、动植物的遗体和排出物中含有的碳可通过途径④继续参与碳循环,主要是由于的分解作用。(3)、如果过度使用煤、石油等燃料,就会大大增加的排放量,进而加剧温室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