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实验小组的小明、小李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验中用电子天平和量筒准确测量出表中测量对象。(实验中操作正确,当时气压下氧气的密度为ρ

    (1)、分析实验结果m1+m2+m3=m4+ρV , 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那么测量结果为m4的测量对象是指

    测量对象

    测量结果

    MnO2

    m1

    KClO3

    m2

    试管

    m3


    m4

    量筒内收集气体的体积

    V

    (2)、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先后”往往很重要,在本实验操作过程中以下的“先后”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
    A、先装药品再检查装置气密性 B、先放酒精灯再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C、先等水槽中气泡均匀连续冒出再收集气体 D、先熄灭酒精灯管再从水槽中取出导管
    (3)、实验结束后,小明在拆卸装置时闻到刺激性气味,小明说: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会不会是二氧化硫?小李认为不可能,他的理由是:
  • 2、如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蒸发前原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n的数值是

  • 3、小科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

    (1)、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体积变化情况是
    (2)、图中,锥形瓶中固态物质的质量m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B、 C、 D、
  • 4、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种灯采用双层玻璃结构,在低温、大风等环境下不会熄灭。其创意源自于青铜器精品“中华第一灯”---西汉长信宫灯。

    (1)灯体中的燃料点燃后,烟尘和燃烧后留下的灰烬沿着小宫女的袖管不断进入中空的灯体(导烟气体腔)内,烟尘逐渐冷却在灯体内部形成烟灰。如果灯体上部封闭,不与导烟气腔连通,火焰容易熄灭,原因是

    (2)我国炼铜技术历史悠久。古人将赤铜(Cu2O)和炉甘石、木炭粉混合高温制得黄铜(铜和锌的合金,外观似黄金):X+Cu2O+C__ Zn+2Cu+2CO2↑。炉甘石主要成分X的化学式为

  • 5、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Ne是一种元素。(选填“金属”或“非金属”)
    (2)、写出表中②和③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 6、很多科学实验都要用到水,下列实验中对水的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

    装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探究燃烧的条件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水的

    作用

    吸收放出的热量

    提供所需的温度,隔绝空气

    冷却溅落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观察进入钟罩内水的体积,确定其中氧气体积

    A、A B、B C、C D、D
  • 7、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

    20

    m

    16

    14

    反应后的质量/g

    4

    6

    60

    50

    A、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是1:3 B、m的数值为64 C、反应中Z、W的质量变化之比为6:5 D、若继续反应,最终容器内只剩下X、Z、W三种物质
  • 8、现有二氧化碳、氧化铜、氧气和氯化钠四种物质,为了区分它们,小和参照二歧分类检索表制作了一个物质检索表,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la物质中只含一种元素-----------甲

    1b物质中含有多种元素-----------2

    2a物质中含有氧元素-------------3

    2b物质中不含氧元素------------乙

    3a物质中含有金属元素----------丙

    3b▲----------------------------丁

    A、甲表示的是氧气 B、乙表示的是氯化钠 C、也可根据氧元素的化合价对丙、丁分类 D、表中“▲”应该表示为“物质中不含金属元素”
  • 9、2024年初,不少地方发生了灾害性天气——冻雨。冻雨是一种外观同一般雨滴相同、温度低于0℃的过冷水,当它落到温度为0℃以下的物体上时,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称为雨凇。下列的物态变化与雨凇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露珠的形成 B、霜打枝头 C、云雾缥缈 D、冰封湖面
  • 10、图所示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 11、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一段时间后,甲、乙试管中收集到图示体积的气体。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接电源负极 B、检验乙中的气体用带火星的木条 C、产生H2O2的质量比约为2:1 D、事先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增加产生气体的速度
  • 12、下列现象仅能体现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是(  )
    A、塑料瓶变瘪 B、用干冰人工降雨 C、石蕊试液变红 D、蜡烛自下而上熄灭
  • 1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Mg+O2__MgO2 B、2H2+O2__2H2O C、C+O2__CO2 D、2H2O2=2H2O+O2
  • 14、《天工开物》中记载:“海丰有引海水直接入池晒成者,凝结之时,扫食不加人力。与解盐同。但成盐时日,与不借南风则大异。”晒盐时“借南风”的目的是(  )

    A、增加了海水的蒸发面积 B、升高海水的温度 C、加快了海水表面的空气流动 D、改变了海水的溶解度
  • 15、工业纯碱中含少氯化钠。兴趣小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测定工业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1)、方法一:差量法。称取W克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通过装有试剂X的乙装置,并利用测量乙装置增加的质量,求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该方法中试剂X可选用______。(可多选)
    A、氢氧化钠 B、氢氧化钡 C、氯化钡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2)、方法二:沉淀法。利用氯化钙与纯碱反应生成沉淀,然后称量出沉淀的质量,现称取24克样品完全溶解于水中配成60克样品溶液,取三个烧杯分三次进行实验,每次加入50克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所得的沉淀质量记录如下表。

     

    烧杯1

    烧杯2

    烧杯3

    样品溶液/g

    10

    20

    30

    氯化钙溶液/g

    50

    50

    50

    沉淀质量/g

    3

    6

    7.5

    ①如上表所示,哪几个烧杯内样品中的纯碱完全反应

    ②请计算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③请计算烧杯3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结果均精确到0.1%)

  • 16、某校兴趣小组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氧气,他们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3.0g放入大试管中加热,并测得相关数据如下表:

    反应时间/min

    1.0

    1.5

    2.0

    2.5

    3.0

    剩余固体质量/g

    2.55

    2.25

    2.10

    2.04

    2.04

    试回答:

    (1)、反应后第分钟时氯酸钾已全部分解:
    (2)、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g;
    (3)、该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是多少?
  • 17、乳酸在医学、食品等工业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乳酸的化学式为C3H6Ox , 已知其式量为90。
    (1)、乳酸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填最简整数比)。
    (2)、化学式C3H6Ox中X的值为
    (3)、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18、海洋中有很多资源,某化学兴趣小组想完成有关海洋化学资源的一个项目化研究。
    (1)、项目一:海水资源利用。同学们从浓缩的海水中获得了粗盐,发现粗盐中含有可溶性杂质Ca2+Mg2+SO42 , 设计提纯流程如下:

    ①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后所得的固体沉淀是

    ②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

    (2)、项目二:海水废水环保检测。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海水中还可以提取出Ca2+Mg2+ , 得到含有Na+的废液后,其中可能含有CO32SO42Cl , 为确认其成分达到排放标准,设计实验如下:

    项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

    ①取少量废水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不含CO32-

    ②另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BaNO3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含有SO42-Cl

    ③取步骤②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

    产生白色沉淀

  • 19、如图1是小南同学所在的项目活动小组同学探究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的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向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提出问题】滴加碳酸钠溶液后,试管中溶液的溶质成分中含有哪些离子?

    【猜想与假设】小南同学猜想是:Na+、OH- , 小岗同学猜想是:Na+、OH-Ba2+

    【实验验证】

    (2)小岗同学进行了自己的验证实验,取试管中溶液少许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硫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的现象,于是得出结论:自己的猜想是错误的:

    (2)、小南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取试管中溶液少许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硫酸钠溶液,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于是得出结论:自己的猜想正确。请对小南同学的实验得出的结论进行评价

    【反思与总结】

    (3)、小南、小岗两位同学的实验所选用的试剂不同,得出结论也不相同,由两位同学的验证实验总结得出:在验证猜想的溶液中溶质离子成分时,所选试剂要求是

    就能一次性验证溶质离子成分:

    (4)、向滴加碳酸钠溶液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的过程中,沉淀质量变化情况如图像(图2)。请回答:图像a~b时,沉淀质量不改变的原因是
  • 20、定律是对自然现象或关系的描述,通常可用数学方式加以表达。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小丽查阅到以下材料:

    波义耳实验:在密闭的曲颈瓶中加热金属汞时,得到了金属灰(氧化汞)。冷却后打开容器,称量金属灰的质量,发现比原来金属质量增加了

    罗蒙诺索夫重复了波义耳实验,他将金属铅装入容器后密封,称量。然后把容器放到火上加热,金属变成了黄色(氧化铅),冷却后再次称量,发现容器的总质量没有发生变化,该发现未引起科学家重视

    拉瓦锡用锡和铅做了罗蒙诺索夫实验,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他还做了许多实验并得出结论: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质量是守恒的,并将次结论写成一个代数式。该结论得到当时科学家的普遍认同

    廊道尔特和曼莱做了精确度极高的化学实验,反应前后质量之差小于0.0001g,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国际科学家一致承认质量守恒定律

    1673年

    1756年

    1774年

    1908、1912年

    (1)玻义耳实验中,金属灰增加的质量是

    (2)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带给我们的启示有(填字母);

    A要善于总结前人的成果和经验

    B.实验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药品的选择

    C.定量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3)受上述研究启发,小丽对相关实验进行了深入探究。在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实验中(如图)。气球的作用有

       

    (4)小丽认为,蜡烛燃烧后剩下的固体质量比燃烧前少了,因此该现象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请你设计个能说服小丽的简明实验思路

上一页 41 42 43 44 4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