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联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统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1、科学家对相对原子质量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材料一:19世纪初,有化学家认为:氢是母体,其他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理论上都是氢的整数倍。
材料二:1886年,英国科学家克鲁克斯大胆假设:同一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家测定出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其不同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
材料三:1961 年8 月,国际上采用碳-12 原子的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确定各个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各自在该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
(1)、下列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支持材料一的是 ____。A、O-16 B、Cl-35.5 C、Ag-108(2)、在克鲁克斯假设中,同种元素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却不同,是因为原子结构中的某种微粒数不同,该微粒的名称是 。(3)、根据材料三,现发现氖的同位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如图,根据上述资料,列出氖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式子: 。(4)、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A、19世纪初,以氢为母体的相对原子质量标准是错误的,它对科学的发展没有价值 B、只要方法正确、仪器精确,实验结果就不会存在误差 C、若干年后,科学家有可能更改现在国际上采用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 D、元素周期表中很多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都不是整数,可推测很多元素有多种同位素原子 -
2、如图是铁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铁丝在空气中受热发红,不能燃烧,但是铁丝棉在空气中稍加热就能剧烈燃烧。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实验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 。(2)、集气瓶底部水的作用是 。(3)、乙、丙两个实验事实的差异与下列哪一个因素关系最密切 ____ (填字母)。A、铁的表面积 B、氧气的浓度 C、燃烧区的温度 D、铁的着火点
-
3、(1)、科学研究发现,月球上富含铁的同位素:Fe-57(一个原子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57)和 Fe-54,已知铁元素为26号元素,则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A、Fe-57和 Fe-54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同, 中子数不同 B、Fe-57和 Fe-54在元素周期表中占同一个位置 C、Fe-57和 Fe-54均属于铁元素,所以相对原子质量相同(2)、地球上的铁主要以氧化物形式存在,在 两种化合物中,与等质量铁元素相结合的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由 MgS、MgSO3、NaHSO4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
4、如图,要使石头滚下,山羊必须给石头一个足够“翻越小坡”的能量(E),当石头滚落到谷底时会释放能量,化学反应就如那块石头一样,反应物需要一定的能量才能“翻越小坡”,反应才会发生。若反应中加入催化剂,可降低“翻越小坡”需要的能量,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若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之,则为吸热反应,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能量等于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差值。(1)、图1中,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差值是 (用代数式表示,下同),反应所需“翻越小坡”的能量是。(2)、图2中曲线a、b表示同一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过程,曲线 (填“a”或“b”)表示一定加入了催化剂(催化剂会加快反应的速率)的反应过程。(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的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
-
5、合成氨是20世纪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研究氨气的组成、性质及用途具有重要意义。(1)、液氨可用作制冷剂。液氨是由构成的。(2)、NH3在环境领域应用广泛。NH3可用于烟气脱硝,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6、用化学用语回答问题。(1)、 硫酸镁(2)、 2个钙离子
-
7、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如图所示实验(固定装置已略去,实验前开关K1、K2均处于关闭状态)Ⅰ.打开K1 , 通入N2一段时间,点燃酒精灯; Ⅱ.关闭K1 , 打开K2 , 通入O2 , 观察现象。
针对上述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步骤Ⅱ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步骤Ⅱ与步骤Ⅰ对照可以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C、步骤Ⅱ中A、B装置中实验现象的对照可以证明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D、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阻断燃烧可破坏能引发燃烧的条件之一即可 -
8、是工业制取硝酸的关键反应。 与一定质量O2反应时,NH3、H2O 的质量随消耗O2质量的变化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80gO2反应时, 生成X的质量为60g B、化学方程式中a和d的比为2:3 C、化学计量数b=5 D、X为NO2
-
9、 下列对化学方程式: 表示的含义或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气加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等于氯化氢 B、参加反应的H2、Cl2和生成的HCl的分子个数比是1: 1:2 C、2g氢气和35.5g氯气反应, 会生成37.5g氯化氢 D、每1 份质量的氢气和1 份质量的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氯化氢
-
10、有关分解反应(A=B+C)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一定只有一种 B、生成物中一定有单质 C、生成物一定只有两种 D、生成物中一定有化合物
-
11、由Na2CO3和CaCO3组成的混合物中,经测定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65%,则在以下六个量中:①Na元素的质量分数,②Ca元素的质量分数,③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的质量分数, 的质量分数, ⑥Na2CO3和CaCO3和的质量比。能确定的是 ( )A、只有③能确定 B、只有③⑥能确定 C、只有④⑤⑥能确定 D、都能确定
-
12、如图,A是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条形磁铁,B是螺线管,闭合开关,待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缓慢向右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也变大 B、电路中电流变小 C、螺线管上端是N极,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 D、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比值不变
-
13、徐伟同学发现,日常生活中妈妈有很多不规范的用电行为,很容易造成危险。于是他对妈妈的某些用电行为进行了总结,以便及时纠正:①空气开关跳闸后,立即合上;②边给手机充电边用手机打电话;③用湿布擦拭用电器前断开开关;④在不断开电路的情况下,更换日光灯;⑤将三线插头变为两线插头使用;⑥家里电路定期检查,老旧线路及时更换。妈妈的这些行为中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③④⑤⑥
-
14、卢瑟福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推翻了汤姆森在1903年提出的葡萄干布丁原子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基础。如图是某化学小组描绘的α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运动轨迹a错误 B、通过轨迹c,可推测原子核带正电 C、轨迹b比轨迹d的数量多 D、该实验说明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构成
-
15、人类最早的磁化技术出现在我国宋代。据《武经总要》记载,如图所示,古人先将鱼形铁烧红,令铁鱼头尾指向南北,然后将其放入水中冷却,依靠地磁场获得磁性,再将其放入水中漂浮,制成指南鱼,图中是它静止时的指向。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鱼形铁能被磁体吸引 B、指南鱼鱼头应标注“N” C、指南鱼周围存在磁感线 D、指南鱼的腹部磁性最弱
-
16、我国计划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担当。如图所示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实现了无机物到有机物的转化 B、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微粒个数比为1:3 C、分子是该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 D、减少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是实现“碳中和”重要途径
-
17、下列化学符号中关于数字“2”的意义,正确的是 ( )A、2Ca中的“2”表示2个钙元素 B、Fe2+中的“2”表示一个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C、CO2中的“2”表示二氧化碳中含有2个氧原子 D、中的“2”表示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
18、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蒸馏水、冰水混合物、海水 B、铁、氦气、果汁 C、液氮、氧化镁、澄清石灰水 D、氢气、 空气、糖水
-
19、布洛芬混悬液,用于儿童普通感冒或流感引起的发热、头痛等。下表是其使用说明书,据此分析回答:
布洛芬混悬液说明书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或使用
【药品名称】布洛芬混悬液
【成分】本品每毫升含有效成分布洛芬20mg
【适应性】用于缓解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
【规格】100毫升
(1)、已知布洛芬化学式 相对分子质量206,则一个布洛芬分子中含有氢原子个数y为。(2)、计算布洛芬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结果精确到0.1%)。(3)、医生叮嘱,12岁以下儿童每次用药量按照每千克体重5mg布洛芬有效成分。请计算,一名体重为20kg的儿童,每次应口服多少毫升该混悬液。 -
20、化学是从微观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关系如图1 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 图1中甲是。(2)、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填微粒符号)。(3)、图2表示甲、乙、丙三种微粒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三种微粒表示种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