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联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统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1、九月份城区科技路两边的栾树进入盛花期,市民们驻足拍照打卡,成为朋友圈的主角。栾树是一种常见的观赏和行道树。它在夏季开黄色的小花,花多而密集,呈圆锥花序;秋季结出像小灯笼一样的蘋果,果实成熟时呈红褐色,内部含有黑色的种子。请问栾树属于哪一类植物 ( )A、裸子植物 B、被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苔藓植物
-
2、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某木块长度,四次测量结果分别为5.32cm、5.33cm、5.31cm、5.82cm,剔除错误数据后,该木块的真实长度最接近( )A、5.32cm B、5.33cm C、5.31cm D、5.47cm
-
3、实验室中遇到意外情况时,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少量酒精洒出着火,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B、被试剂灼伤,直接涂抹药膏 C、实验剩余药品,随意丢弃 D、仪器摔碎,隐瞒不报
-
4、小科为不同物体测量数据,下列结果中合理且单位使用规范的是 ( )A、日常饮用的袋装牛奶每袋大约1.5L B、一间教室的体积大约是 C、科学教科书的长度大约为26cm D、课桌的高度大约是120dm
-
5、下列生活用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利用生物资源或生物特征的是( )A、蚕丝被(蚕丝来自家蚕) B、竹制凉席(竹子为植物) C、玻璃水杯(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D、酸奶(利用乳酸菌发酵)
-
6、某同学用足量的金属镁与7.3克5%的稀盐酸反应,测量产生气的体积。
(1)、已知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应选择甲图中的装置进行制取和收集。(2)、乙图为检查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当观察到水中的导管口有 , 则表示该装置气密性良好。(3)、已知氢气的密度为0.09g/L,请计算能收集到多少升氢气。(计算结果精确到0.01%)(4)、反应结束后,发现实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计算值要大,请分析可能原因(写出两点). -
7、实验室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1)、某兴趣小组打算用如图所示的整瓶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需加水g。(2)、在配制过程中,他们发现试剂瓶内壁附着不少气泡,由此推断该瓶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30%,依据是。(3)、为测定该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他们取35g该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并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不同时间电子秤的读数如下表所示(不考虑H2O逸出)
反应时间/min
0
1
2
3
锥形瓶+瓶内物质的总质量/g
340.00
338.78
335.64
335.20
反应时间/min
4
5
6
锥形瓶+瓶内物质的总质量/g
335.20
335.20
335.20
请回答:
①反应生成氧气的总质量为 g
(4)、该瓶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
8、我国科学家已成功利用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试计算:(1)、甲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2)、该反应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分子个数之比为。(3)、生成128g甲醇消耗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
9、某同学开展了“物质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的验证实验。

【宏观探究】
①在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滴加稀盐酸,反应过程中充分振荡(如图甲所示),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
②利用温度传感器测出溶液的温度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
【微观分析】画出反应的微观模型图,如图丙所示。
【应用迁移】为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将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分别倒扣在装有等质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水槽中,一段时间后现象如图丁所示。
(1)、能证明氢氧化钠和盐酸能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2)、宏观探究①属于思维模型中的思路 (填数字)。(3)、应用迁移中的现象,能否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并说明理由:。 -
10、【情境素材】侯德榜——中国著名的制碱专家。在抗日战争期间,研究条件十分艰苦,侯德榜在索尔维法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制碱新法——“联合制碱法”,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降低了成本,被人们称为“侯氏联合制碱法”,又称为“侯氏制碱法”。
【叙述】“侯氏制碱法”的生产流程如图1所示,原料是食盐、氨气和二氧化碳。其核心化学方程式可以归纳为以下两步反应:

①NH3+H2O+CO2+NaCl=NH4Cl+NaHCO3↓(首先往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然后再通入二氧化碳,NaHCO3溶解度最小先析出。)
②2NaHCO3Na2CO3+CO2↑+H2O(NaHCO3稳定性差,受热容易分解。)
某科学小组按照侯氏制碱流程进行模拟实验操作,并研究母液成分。(过滤制得的NaHCO3后所得的液体为母液)
【实验设计】取母液进行以下实验:a:滴加过量浓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刺激性气体,该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b:往a反应后溶液中滴加足量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1)、【问题探究】实验a中产生刺激性气体为 , 该气体溶于水形成的溶液为性。(填酸或碱)(2)、实验b中的现象能否证明原始母液中一定存在NaCl?判断并说明理由。 -
11、某兴趣小组小组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取大小相同的新鲜土豆块和新鲜猪肝块作催化剂,分别加入10mL相同浓度的过氧化氢稀溶液后,用传感器测量装置中气压的变化,如图乙中曲线a、b所示。

(1)、甲图中放置过氧化氢溶液的仪器名称为。(2)、加猪肝块催化的过氧化氢中,完全反应所用的时间大约为秒。(3)、曲线a、b最终达到相同的压强,说明。(4)、该组同学从曲线a、b变化推测:过氧化氢分解是放热反应。作出该推测时依据是。 -
12、某同学在A、B、C、D四只小烧瓶中分别放入干燥的细铁丝、浸过食盐水的细铁丝、浸过清水的细铁丝、完全浸没在食盐水中的细铁丝,然后装配成如图所示的四套装置,每隔一段时间测量导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结果如下表,表中所列数据为导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单位:cm)。
时间/h
0
0.5
1.0
1.5
2.0
2.5
3.0
A瓶盛干燥的细铁丝
0
0
0
0
0
0
0
B瓶盛浸过水的细铁丝
0
0.4
1.2
3.4
5.6
7.6
9.8
C瓶盛浸过清水的细铁丝
0
0
0
0.3
0.8
2.0
3.5
D瓶盛完全浸没在食盐水中的铁丝
0
0
0
0
0
0
0
(1)、导管中的水面为什么会上升?。(2)、上述实验中,铁生锈的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填烧瓶编号)。(3)、影响铁生锈的因素有。 -
13、某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未密封的KOH固体,并对其成分进行实验探究。(1)、【查阅资料】①KOH与NaOH的化学性质相似。从微粒构成角度分析,是因为他们都存在(填离子符号)。②K2CO3溶液呈碱性,CaCl2溶液、KCl溶液均呈中性。(2)、【猜想与假设】假设一:只含KOH;假设二:含KOH和K2CO3;假设三:只含。(3)、【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假设不正确
②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然后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振荡,静置
有白色沉淀出现
假设二正确
③取②中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色
(4)、【拓展应用】完全变质的KOH也有利用价值。从组成元素或性质看,这瓶变质的试剂在农业上的用途是。
-
14、中和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小组以“探究中和反应”为主题展开研究性学习。
【任务一】多角度认识中和反应


如图1,取5mLNaOH溶液于烧杯中,滴入酚酞溶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任务二】探究中和反应能量变化 利用图2装置,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匀速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且初温相同的稀盐酸,利用温度传感器测定得到温度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
(1)、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是反应(填“放热”或“吸热”);图1中最终溶液颜色为色。(2)、【任务三】探究反应后溶液的pH变化兴趣小组的同学借助pH传感器监测溶液的pH变化情况来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如图是该反应过程中溶液pH变化曲线。若将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换为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钾溶液进行实验,则图象中的pH=7点将向方向移动(选“左”或“右”).
-
15、学习了物质推断内容后,某科学研究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步骤如下:
①往镁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并过滤,得到滤渣甲和滤液A;
②往滴有无色酚酞的氢氧化钠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并过滤,得到沉淀乙和无色滤液B;
③将滤液A和B充分混合后,得到沉淀丙和滤液C;
④往滤液C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没有沉淀产生。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沉淀乙的化学式为。(2)、写出①中稀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的方程式(3)、滤液C中除酚酞外,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16、“寓学于乐”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如图为“领取奖杯游戏”的物质阶梯。只有阶梯上相邻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才可向上攀登。
(1)、若攀登阶梯甲能领取奖杯,则标号为③的台阶可以是下列哪一种物质____。A、NaCl B、Na2CO3 C、CO2 D、Fe2O3(2)、搭建阶梯乙从图中相应的台阶上物质可以从以下提供的物质O2、Fe、Fe2O3、HCl、NaOH中选择,填在图中相应的台阶上,能领取奖杯。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3)、寻找化学反应规律台阶中有八个化学反应,其中没有涉及到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
-
17、在科学实验中小明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逐滴加入氯化铁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1)、写出该反应的现象:。(2)、完全反应后溶液的pH(填“<”或“=”或“>”)7。(3)、如图“●”“○”“△”表示烧杯内溶液中的不同离子,其中的“△”表示。 -
18、我国正在深海、深空、深地、深蓝等领域积极抢占科技制高点。
(1)、中国空间站利用再生技术,可将CO2转化为H2O,其原理是在催化剂的条件下,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水和甲烷(CH4),甲烷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价;(2)、5G基站的建立是深蓝网络空间领域数字基础的有力支撑。5G铁塔骨架所采用的钢材主要应具备的性能为____。A、熔点高 B、密度小,耐磨性好 C、硬度大,韧性好 -
19、“微观—宏观—符号”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请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于2024年4月26日成功对接空间站。核心舱内生命保障系统会将航天员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转化,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1,由水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价类图是以物质类别为横坐标,以化合价为纵坐标所绘制的图像,如图2为硫元素的价类图,若F为一种蓝色溶液,则F的化学式为。(3)、已知反应3X+2HNO3 3H2SO4+2NO+H2O,X为A~F中的 -
20、按要求,从A.烧碱、B.盐酸、C.熟石灰、D.大理石、E.硫酸中选出适当的物质,填入相应的横线上(均填序号)。(1)、少量存在于人的胃液中,能帮助消化的是。(2)、可用于砌砖,抹墙和改良土壤酸性的是。(3)、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具有强烈的腐蚀性的固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