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联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统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1、下面是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请分析图1~图3,回答问题:
(1)、图1是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其中步骤⑤的目的是 。(2)、将图2中的物像再放大观察,需依次调节图3中显微镜的结构是(填标号)。 -
2、小科学会了一些测量方法,测量时正确读数很关键,请根据图示填空。
(1)、上图所示,用四把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有 , 其中木块长度精确度更高的测量值为厘米。(2)、如图所示,甲温度计的读数为:℃,图乙温度计的读数为:℃。
-
3、如图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乙中,属于植物细胞的是图。(2)、番茄在生长过程中,吸收含钙的无机盐较多,而对含硅的无机盐吸收却很少,具有控制物质进出功能的结构是(填序号)。(3)、切开番茄,有许多汁液流出,这些汁液来自细胞结构[5](填名称) 。(4)、番茄品种不同,口味不同,主要的遗传物质存在于(填名称)。 -
4、完成下列换算。
0.7米=毫米; 21000微米=米;
-
5、有一支温度计刻度不准,将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3℃,放在1标准气压下的沸腾的水中的示数为97℃,若放在室内空气中示数是 20℃,则室内空气的实际温度是( )A、17℃ B、20℃ C、23℃ D、19.2℃
-
6、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5.8米=5.8×1000=5800毫米 B、3.4分米2=3.4分米2×100=340厘米2 C、2小时=2×3600秒=7200秒 D、4.5升=4.5升×1000 毫升=4500 毫升
-
7、漠河在冬天时,河流会结上厚厚的一层冰,冰的温度有时低至--40℃,假如在一40℃的冰下有流动的河水,那么关于水与冰交界处的温度以下可能正确的是 ( )A、低于-40℃ B、等于-40℃ C、0℃ D、略高于一40℃
-
8、小科学会了利用量筒和水可以测量不规则小金属块的体积,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量筒内的水不能太少,是指物体能浸没在量筒的水中 B、量筒内的水不能太多,是指物体浸没在量筒中时,水不能溢出量筒 C、用这种方法测小金属块的体积,要读数两次 D、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
9、跳舞草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根据声音变化,叶子自然舞动的植物。构成跳舞草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
10、“小眼镜”成为全社会的“大关切”,有人大代表建议要高度重视近视低龄化问题。
(1)、如图甲所示,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时能实现自动变焦,使物体都成像在视网膜上,看清近处物体时的焦距(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看清远处物体时的焦距。(2)、如图乙所示,现流行的全飞秒近视手术,在眼角膜上削去一部分并从切口取出,从而使角膜形成一个(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形状,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但也有一定的后遗症。(3)、人能看见物体,形成视觉的部位是。 -
11、为了观察太阳系内的各种行星,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了开普勒望远镜,小正制作的望远镜原理如图甲所示。
(1)、该望远镜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物体经过次折射成像。生活中与图中物镜工作原理相同的工具是 。(2)、中秋节小jE用肉眼看到的月亮如图乙所示,则他利用望远镜看到的像是____,A、
B、
C、
D、
(3)、小正发现若物镜和目镜的距离太远,通过目镜就会看不到月亮的像,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
12、在学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手机视频 app投屏需要收费”开展“自制手机投影仪”的项目化学习活动。
【投影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材料】凸透镜、内部涂黑的硬纸盒(规格:28cm×20cm×12cm)、纸板、胶水、剪刀等。
(1)、【透镜选择】实验需要选择焦距合适的凸透镜,如图所示是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其中最合理的是
(2)、根据合理的方法,小组同学测出了实验材料所提供的凸透镜的焦距为30cm。

【产品制作】将凸透镜固定在硬纸盒的一侧,并在纸盒中卡入纸板便于放置手机,纸板可在纸盒内前后移动。产品实物图及原理图如上图所示。
【产品调试】
调试①:为了使投影仪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观影效果,手机应该选择(填“甲”或“乙”)的放置方式:
(3)、调试②:小东同学建议选择光滑的白板作为屏幕,而小正同学建议选择白墙作为屏幕。你赞成谁的建议?并说明理由:;
(4)、【产品评价】以下表格为该小组同学制定的部分评价量表。“自制手机投影仪设计”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设计合理,结构完整
结构较完整
结构不完整,有缺失
指标二
能模拟投影仪成像,成像清晰
能模拟投影仪成像,但成像效果一般
无法模拟投影仪成像
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评价量表对某同学自制的投影仪进行评价,“指标一”评为优秀,“指标二”评为待改进。请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相关知识,你认为该同学自制的投影仪还需要进行的改进是:。
-
13、通过学习了平面镜成像后,爱思考的小正发现这样现象:白天在教室里对着窗户的玻璃看,很难看到同学的像,而晚自修教室里灯光通明却很容易看到同学在窗户的玻璃所成的像,仔细观察还能发现每位同学成两个像。
资料1:当强光和弱光同时射入眼睛时,人的眼睛对强光较为敏感。
资料2:为了隔音效果,教室里窗户上为双层玻璃(每层厚度不计,如右图是玻璃截面示意图)。
(1)、通过分析玻璃截面示意图,双层玻璃能有效隔音原因是。(2)、根据已学的知识和以上资料,解释小正同学发现的现象。 -
14、根据要求画出光路图。
(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甲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2)、甲图中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水平射向竖直放置的凸透镜,请画出平面镜的入射光线和凸透镜的折射光线。(3)、如图乙所示,S为发光点,请在图中画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所成像S'的位置,并画出由S 点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P点的光线。 -
15、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凸透镜的位置固定,当把发光的小灯泡放在40 cm刻度线处时,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始终能呈现一个面积大小不变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2)、小正用蜡烛代替小灯泡继续做实验,蜡烛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移动,则像的大小将。(3)、在图乙中,小正借来老师的眼镜,并将其放在凸透镜左侧,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向右移动光屏又发现清晰的像,说明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是透镜。 -
16、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将光分别射入水和玻璃中,并记录了如下数据。
空气中的入射角i
0°
30°
45°
60°
水中的折射角γ
0°
22°
32°
40°
玻璃中的折射角β
0°
17°
24°
30°
请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
(1)、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入射角增大,折射角(选填“增大”或“减小”),且折射角总小于入射角。由此可猜想: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选填“可能”或“不可能”)达到90°。(2)、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则可猜想: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入射角为32°, 折射角应为 。(3)、从表中数据中还能得出: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本领是不同的。可猜想: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入射角。 -
17、小正在光学学习中,对色彩斑斓的光学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认识到熟练掌握物、像联动,并用其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巨大意义,于是他进行了如下的探索:

(1)、如图甲,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现有厚度分别为5mm 和2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目的是;(2)、如图乙,平行光线经过该透镜后将会被(填“发散”或“会聚”);(3)、实验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器材有:一个凸透镜、光屏、高度为5cm的发光体以及焦距为10cm不变的凸透镜等器材进行了实验,部分实验数据如表中所示。(f=10cm)物距 u/ cm
14
15
16
17
18
19
像的高度 h/cm
12.5
10.0
8.3
7.1
6.3
5.6
①上述结果可以说明的成像特点(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②生活中经常看到的投影灯就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设计的,其内部结构如图丙所示。丙图中凸透镜的焦距为50mm,则投影片到凸透镜的距离范围应为;
③实验小组将焦距为10.0cm的凸透镜A放置在图丁所示位置,向左移动光屏,在光屏上看到了清晰的像,他又将凸透镜A更换成一个焦距为8.0cm的凸透镜B,其它要素不变,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他认为此现象与(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因相似,为了使光屏上的像恢复清晰,可将光屏向(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
18、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图中甲,乙为直径10cm的去底塑料筒,在每个筒的一侧用橡皮筋扎一橡皮膜,再在乙筒的橡皮膜外吊一乒乓球,装置固定在两张桌面上。
(1)、调节两个塑料筒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并使筒的开口对齐且相距5cm,用手往.外拉开甲的橡皮膜,突然放手,听到声音并观察到图乙处的乒乓球被弹开。此实验说明了____。A、声音具有能量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声音由振动产生(2)、为了进一步探究响度和距离的关系,小组成员将甲、乙两筒的距离s分别调节到10cm15cm、20cm,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逐渐减小,说明了 。(3)、以上两次实验均用到乒乓球,请任意选择一次说明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 -
19、小正非常注重自己的衣着整洁,每天上学出门前都要通过镜子检视一下。当她走近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她在平面镜中的像离她的距离(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0、如图所示是耳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接受声波信息的听觉感受器位于图中[②]内。(2)、听神经将信息传到人的形成听觉。(3)、人耳能分辨出钢琴声和小提琴声的主要依据是____(填字母)。A、响度 B、音调 C、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