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如图是小明同学设计的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因素的两次实验情景,比较甲、乙两图得到的结论是
    (2)、在乙图中,小明保持压强计的橡皮膜到烧杯底部的高度不变。将橡皮膜朝向不同方向,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之后,向水中加入适量的食盐并充分搅拌(假设液面高度不变),发现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与原来相比增加了,小明设计此步骤想探究的问题是
    (3)、实验时把金属盒放入液体中,通过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压强的大小。在以下几个实验中,所用研究方法与此方法相同的有( )
    A、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之间关系 B、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慢慢抽出,听到罩内闹钟的铃声逐渐减弱,由此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C、乒乓球靠近正在振动的音叉,由乒乓球被反弹的幅度反映音叉的振动幅度
  • 2、按要求作图。
    (1)、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2)、如图所示,小车在A 点受到大小为30N的水平向右的拉力,试作出这个拉力的图示。

    (3)、如图B点是小鱼在水中的实际位置,水面上方C点的人眼看到小鱼在水中的像位于B'处,以小鱼鱼嘴B点代表小鱼,请画出人眼看到小鱼的光路图。

  • 3、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所示:

    (1)、甲、乙、丙三次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操作都要求水平拉动木块,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F2和F3 , 其中 F1<F2<F3
    (2)、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3)、在丙图中,木块A 向右匀速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牛,若弹簧测力计示数增大到3牛,此时的木块A 所受滑动摩擦力为牛。
    (4)、实验装置改为丁图后,若要测出木板对A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时,(填“必须”或“不必”)拉着木板做匀速运动。
  • 4、小张利用A、B两物体、海绵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中选用海绵而不选用木板之类材料的原因是
    (2)、实验中小张是通过观察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3)、分析比较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4)、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两图所示实验。
    (5)、小张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B1、B2两块,如图丁、戊所示,他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发现它们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他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 cm;
    (2)、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位于上;
    (3)、调整好仪器后,开始实验。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时,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实像,这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若此蜡烛与光屏不动,把透镜移至刻度cm处光屏上还能呈一次清晰的像。
    (4)、实验时不小心用手指挡住了透镜下边部分的三分之一,此时像( )
    A、依然完整 B、只剩下上边的三分之二 C、只剩下下边的三分之二
  • 6、如图,在15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木板A在水平地面匀速向右运动的过程中,当物体B 相对于地面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则B 所受滑动摩擦力方向水平向 (选填“左”或“右”),地面对A的摩擦力大小为N。

  • 7、如图所示,一块长方体橡皮,重0.6牛,当侧放于水平桌面上时,它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20平方厘米,它对桌面的压强为帕。若沿 ab方向竖直向下切去一块,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8、在一个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下端扎上橡皮膜,把它按入水中使橡皮膜处于水面下10厘米处,如图所示,当往管内注入水至10厘米处时,橡皮膜(选填“上凸”、“下凸”或“水平”);当往管内注入盐水至 10厘米处时,橡皮膜。(选填“上凸”、“下凸”或“水平”)

  • 9、前不久,杭州太子湾的郁金香开了,在游玩时小柯看见了一些现象;

    (1)、来到湖边,小柯看见湖水中的鱼在蓝天白云间游弋,看见的鱼是光的形成的。
    (2)、小柯在现场看远处郁金香时,所成的像如图甲所示,小柯患上了(填“近视眼”或“远视眼”)。两种矫正方案如图乙,你认为小柯应选择方案(填序号)。
  • 10、质量为0.5kg的小球被抛出去后,如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受到重力的作用,该力的施力物体是 , 力的大小是N。
  • 11、小敏非常注重自己的衣着整洁,每天上学出门前都要通过镜子检视一下。当她走近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她在平面镜中的像离她的距离(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2、唐代诗人张继写的著名七绝诗《枫桥夜泊》中前两句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文中“乌啼”是指乌鸦靠发声器官的产生啼声。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来辨别乌鸦与其他动物的声音。
  • 13、无人机航拍的最大特色在于其能够突破地平线的束缚,提供前所未有的高空视角。航拍实际就是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采用航拍镜头进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时描绘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 )

    A、若要扩大拍摄范围,可让无人机飞得更高,景物类似从C到D的过程 B、该航拍镜头焦距为10厘米 C、若航拍环境较暗,可调小镜头光圈减少进光量使照片更清晰 D、若用无人机拍摄,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景物类似处于AB间某一位置
  • 14、如图所示,有一束光斜射入盛水的容器中,在容器底形成一个光斑,保持入射光路不变,慢慢放出容器中的水,则容器底的光斑将( )

    A、向左移动 B、保持不动 C、向右移动 D、无法确定
  • 15、下列有关运动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名体育老师推篮球架,但是没有推动,因为推力小于地面对篮球架的摩擦力 B、踢出去的足球在地上越滚越慢,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C、草坪上运动的足球受到的支持力与足球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百米赛跑,当运动员冲过终点时,由于受到惯性力的作用不会立即停下来
  • 16、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B、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物体不受力的作用,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D、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一定是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 17、下列现象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A、小孩沿笔直的滑梯匀速下滑 B、汽车在弯曲的路面匀速转弯 C、熟透的苹果从树上掉下 D、行驶的火车进站时减慢速度
  • 18、如图用扳手拧螺帽,手握在甲处比握在乙处更省力些。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效果与( )

    A、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方向有关 C、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D、力的作用点有关
  • 19、“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A、声音太小 B、超声波的频率小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C、超声波无法传到人耳 D、超声波的频率大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 20、血管变细是“高血压”病的诱因之一。为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可做一些简化和假设:设血液通过一定长度血管时受到的阻力f与血液流速v成正比,即f=kv (其中k与血管粗细无关),为维持血液匀速流动,在这血管两端需要有一定的压强差。设血管内径为d1时所需的压强差为Δp,若血管内径减为d2时,为了维持在相同时间内流过同样多的血液,此时血液的流速是原来的倍,血管两端的压强差必须变为原来的倍。
上一页 27 28 29 30 3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