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联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统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1、下列计算10kg物体所受重力的运算过程(g取9.8N/kg),正确的是()A、G= mg=10×9.8N/ kg=98N B、G= mg=10kg×9.8N/ kg=98N C、G= mg=10kg×9.8N=98N D、G= mg=10kg×9.8=98N
-
2、如图所示的几种现象中,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与其它三个不一样的是( )A、
B、
C、
D、
-
3、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的水位高低,因为()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
4、2025 年我国有望实现宇航员登月。在月球上的宇航员不能直接面对面交谈,需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原因是( )A、只能传递次声波 B、真空不能传声 C、声波不是电磁波 D、宇航员的声带无法振动
-
5、 同学们在听科学课的时候,产生声音和听觉的部位分别是( )A、声带 鼓膜 B、鼓膜 大脑皮层 C、听小骨 鼓膜 D、声带 大脑皮层
-
6、胃酸过多会引起消化系统疾病,影响人体健康。患者常服用碳酸氢钠片、氢氧化镁片等抗酸药物来治疗,其主要原理是利用药物中的有效成分与胃液中的过量盐酸反应,来降低胃液酸性。

(1)、请写出氢氧化镁片能治疗胃酸过多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碳酸氢钠片的主要成分是 NaHCO3 , 其中起抗酸作用的微粒是(填符号)。(3)、某碳酸氢钠片的说明书如图甲,为测定其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兴趣小组取10片碳酸氢钠片研磨成粉,用图乙装置将20g稀盐酸分两次加入装有粉末的大烧杯。请利用图中数据计算每片药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4)、为了准确比较氢氧化镁和碳酸氢钠两种试剂的治疗效果,项目化学习小组取两种药片各1.0g与足量的稀盐酸进行反应,用pH传感器测出pH6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丙。已知药物发生疗效时,胃液的pH保持在3~5最4宜,pH过高会导致胃痛等不适症状。根据实验结果,请你帮助胃酸过多患2者选择药物,并说明理由:。
-
7、(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份固体样品进行了探究。通过实验已确定该样品由氧化铁和铁粉混合而成。他们称取了13.6g固体样品,用图1所示的装置继续实验,测定的部分数据如图2所示

请回答:
(1)、反应结束后,A装置中剩余固体为 (填化学式)。(2)、固体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是多少克?(3)、在上述反应后的固体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
8、(8分)将铁粉和稀硫酸先后加入到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搅拌使之充分反应。实验过程中,加入物质的质量与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a点时剩余的固体物质是 (填化学式)。(2)、n点对应的横坐标数值是 。(3)、实验过程中共产生FeSO4多少克?(4)、模型能够直观反映化学变化的结果。将一定质量的镁条放入某一溶液(如图),其溶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的质量相同,充分反应后烧杯内固体的组成和质量大小关系不可能的是。
-
9、青海的茶卡盐湖含有大量天然食盐和纯碱,人们常利用蒸发结晶的方式获取食盐,但因其含有碳酸钠无法直接食用。小金利用提供的试剂设计如图所示的流程图来除去碳酸钠提纯食盐,并设计了相关评价量表。

提纯食盐的评价量表(部分)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试剂种类
能与碳酸钠反应,并生成氯化钠
能与碳酸钠反应,但不能生成氯化钠
不能与碳酸钠反应
试剂用量
过量试剂也不会引入新杂质
适量的试剂才不会引入新杂质
无论多少剂量的试剂都会引入新杂质
(1)、根据评价量表,从“试剂种类”的角度评价所选择的试剂氯化钙属于 (选填“优秀”“合格”或“待改进”)。(2)、已知氯化钠固体中混有10.6g碳酸钠,请计算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时需要氯化钙多少克?(3)、根据评价量表,为使该方案的两个指标都能达到优秀,请你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
10、灰汁团是一种以糯米为原料的传统小吃。其制作工艺非常独特,需要经过浸泡、磨浆、过滤、沉淀等多道工序。过程中,还要加入用草木灰和水混合后制成的碱水,可以使灰汁团呈现出独特的碱香风味。已知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小科在家庭实验室中,利用做灰汁团的剩余材料,进行如图所示的一系列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试管中溶液变红色,说明碳酸钾溶液呈性。(2)、实验结束后,小科将A、B、,C三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洁净烧杯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无色溶液中除无色酚酞试液外,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
11、某雪饼包装袋中的干燥剂主要成分是氧化钙。(1)、该干燥剂的干燥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该干燥剂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主要成分可能有: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钙。为探究其成分;取放置后的干燥剂样品进行如下实验(杂质不参与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依据)
实验结论
I.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少量水,再滴入酚酞。
无色酚酞变红
该样品中(填“可能”或“一定”)有氧化钙
II.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
无气泡产生
该样品中一定没有碳酸钙。
Ⅲ.称取该样品5.6克,放入足量水中,得到悬浊液,蒸干得到白色固体m克。
m的数值范围为
该样品的成分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钙。
-
12、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获取证据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实验一】向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两位同学分别从反应物的消失和生成物产生的角度获取反应发生的证据。
(1)、小金同学向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钙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足量,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证明溶液中(填离子符号)消失了,可判断 Ca(OH)2与HCl发生了反应;(2)、小兰同学将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混合,然后检验了混合液中含有Ca2+和Cl- , 她据此认为与HCl发生了反应,且生成了CaCl2你认为小兰同学做法能否作为反应发生的证据,并说出相应的理由: ;(3)、【实验二】如图a所示,向NaOH稀溶液中缓缓通入 HCl气体,测定该过程中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b(溶液体积、温度的变化可忽略)。
分析A→B段变化, 可以得出结论: 其他条件相同, 导电能力OH-(填“>”“<”或“=”)Cl-。
(4)、分析B→C段变化,可以得出:溶液的导电能力除了与离子种类有关,还与有关。 -
13、某氧化铜(CuO)粉末中混有少量氧化亚铜(Cu2O),某一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其中( 的含量,实验用浓盐酸制锌反应制得的气体作为反应原料。(碱石灰是CaO和NaOH固体的混合物,

请根据图示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的作用是(2)、实验操作时,通,气体的作用描述正确的有____(选填字母)A、提供反应物 B、实验开始前要先通气体,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C、停止加热后,继续通气体,可以防止炽热的铜重新氧化 D、类似鼓气装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3)、装置C中发生的另一个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4)、实验前在C装置中加入一定质量的该混合物,充分反应后,通过测量D装置的质量变化量来评算混合物中氧化亚铜的含量。若缺少装置B,对测定的Cu2O含量相比于真实。(选填“偏大”、“无影响”或“偏小”) -
14、物质除杂是科学实验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方法思考】思路一:将杂质直接转化为所需物质。
思路二:将所需物质转化为中间物质,再将中间物质转化为所需物质。
【方法运用】运用思路一:除去氯化镁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钡,先加足量的水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镁溶液,过滤、蒸发,即得氯化镁固体。
运用思路二:除去氯化镁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钡、氯化钠和硫酸钾,过程如干图所示:
(1)、滤液B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2)、步骤⑧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假设上述反应均充分进行,滤液C中溶质成分最多可能有种。(4)、上述除杂思路中最终得到氯化镁的质量(选填“>”“<”或“=”)原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 -
15、“用微观思想解决宏观物质问题”是重要的科学观念,能有效建立物质成分推断等方面问题解决的思维路径。例如: 某固体样品中, 可能含有NaOH、NaCl、Na2SO4、Na2CO3、C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 加水得无色溶液A。对该固体样品成分推断,学习小组同学建构了“物质推断”的思维模型(如图1),并对样品进行了如图2的探究。

请回答:
(1)、微观分析:在溶液A中加入BaCl2溶液和稀硝酸,是检验图1思维模型中的(填“阴离子”或“阳离子”)。(2)、根据图2的探究过程及现象,可推断该固体样品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3)、通过上述实验可知还有一种物质不能确定是否存在,为进一步确定,可以将上述实验中的 溶液换成溶液。 -
16、小科在探究金属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甲、乙的两次实验。
(1)、图甲中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请写出产生滤渣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图乙中向滤渣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无色气体产生。实验结束后所得滤液的质量(填“大了“、“小于”或“等于”)反应前原烧杯中混合溶液质量。(3)、Ag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NH4Cl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
17、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甲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乙和图丙。
(1)、图乙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A、图乙中c→d所示溶液中 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B、图丙中e→f变化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C、取图乙中 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D、图丙中V的数值为12(3)、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滴加两滴紫色䛆石蕊试液,振荡后溶液的颜色呈 色。 -
18、金属材料的应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某废镍材料(含有金属 Ni及少量 Fe、Cu)回收镍,设计流程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酸浸”的目的是将废镍材料中的镍转化成可溶性的镍离子,该过程属于(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2)、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氧化”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X的化学式是 。(3)、根据所学知识和以上信息,得出 Ni、Fe、Cu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
19、金属在生活生产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如图金属应用实例推断,金属具有的物理性质有(答一点)。
(2)、电热烧水壶外壳的主要金属成分是不锈钢,它与纯铁相比硬度更 (填“大”或者“小”)。(3)、厨房中的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____。A、陶瓷碗 B、食品保鲜膜 C、橡胶手套 D、铜质水龙头 -
20、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混合物的是。
①冰水混合物 ②液氧 ③纯净的空气 ④水银 ⑤自来水 ⑥二氧化碳 ⑦氖气 ⑧碘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