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联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统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1、如图所示,光线A、B是点光源S发出的两条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
2、一个质地均匀的小球正在斜坡上向下滚动,请画出:
(1)、小球受到斜面对它的弹力的示意图。(2)、斜坡受到的重力的示意图。 -
3、小蛟在探究弹簧伸长量与弹簧受到拉力关系的实验中,得到如表数据:

弹簧受到的拉力 F/N
1
3
4
6
弹簧长度 x/m
0.08
0.10
0.11
0.13
弹簧的伸长量Δx/m
0.01
0.03
0.04
0.06
(1)、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到实验结论:=常量(设为k)则比值k的单位是。
(2)、根据以上结论进行推理:当弹簧长度为0.20m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是N。(3)、若考虑弹簧自重,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得到的弹簧原长。(选填“偏大”或“偏小”)
(4)、小蛟利用弹簧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装置如图甲,他用力把带孔钢球向右推出,钢球以初始速度v沿光滑杆滑动,到达刻度尺指针0位置后开始压缩弹簧到指针指正4位置,然后被弹出来。用点“
”表示钢球,请在图乙中画出它在位置4时受到的力的示意图。 -
4、兴趣小组同学在“拓展课”中对光学的有关实验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1)、小川利用3只相同的蜡烛和茶色透明玻璃板进行实验(如图甲),将一支蜡烛A固定在玻璃板前方,另一支(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的后方,移动并使后面蜡烛与前方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关系。(2)、当A烛焰的像恰好落在B蜡烛位置时,从俯视图观察到“B蜡烛被点燃”的现象。若要观察到“C蜡烛被点燃”,则需要将玻璃板的位置调整为下图中的( )A、
B、
C、
D、
(3)、实验过程中,两同学都在玻璃前方观察,甲同学通过玻璃看到了乙同学的眼睛,则乙同学通过玻璃(选填“不一定”“一定”或“一定不”)能看到甲的眼睛。原因是。(4)、小川把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乙,其原理与(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相似。(5)、若只将图乙中的凸透镜换成焦距为5cm的凸透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要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移动(选填“左”或“右”)。(6)、同桌小甬又突发奇想,设计了下图实验装置,用蜡烛和烧瓶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调整蜡烛和烧瓶至图示位置,在墙壁上得到清晰的的实像(填像的性质)。实验中,不改变蜡烛的位置,把乙中烧瓶竖直向上移,则乙所成的像的位置(选填“上移”或“下移”)。
(7)、继续往圆底烧瓶中加这种液体,能够观察到像变。 -
5、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吸音效果。小甬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和海绵),进行了图示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
(1)、为控制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甬的做法是。(2)、小甬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材料种类
聚酯棉
软木
泡沫
海绵
玻璃杯发声大小
最小
最大
较大
较小
最强
最弱
较弱
较强
你认为表中空格处应填入。
-
6、小蛟准备用弹簧测力计制成简单实用的“液体密度秤”。如图所示,在测力计下方的小桶中加满待测液体,就可以直接“称”出液体密度。已知小桶的质量为 100g,容量为100mL,液体密度为“0”的刻度应标在弹簧测力计的N刻度处。该“液体密度秤r'能够测量的最大密度为g/cm3。

-
7、如图所示,把由同种玻璃制成的正方体玻璃砖A 和半球形玻璃砖B 放在报纸上,若正方体的棱长和半球的半径相同,则从正上方沿图中虚线(中心线)方向往下看中心线对准的文字与实际相比(选填“A更高”“B更高”或“一样高”)

-
8、下表是有关 14~16 周岁青少年眼球晶状体中央厚度和眼球前后径长度的相关数据,可以作为判断青少年视力问题的重要参考。根据数据推测,同学A可能有的风险,同学B可能需要(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来矫正。
生物统计值
正常情况
同学A
同学B
晶状体中央厚度
3.5~3.9mm
3.8mm
4.1mm
眼球前后径长度
23.0~23.5mm
25mm
23.2mm
-
9、一个高0.8m的平面镜竖直放置,身高1.6m的小川以2m/s 的速度沿垂直于平面镜的方向走近。他在镜中的像高度(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以的速度靠近像。
-
10、如图所示,位于凸透镜主光轴上某发光点P发出红、黄、绿三色复色光,当用与主光轴相垂直的毛玻璃屏从透镜附近沿轴方向向远处移动时,将会在屏上依次看到亮点的顺序是。

-
11、如图,遮光板A 与光屏B 平行放置且相距为d。在A 中央挖一直径为d1的圆孔,并在孔内嵌入与孔等大的薄透镜L。现有一束平行光垂直照射遮光板,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直径为d2的圆形光斑。小甬发现 , 则该透镜(选填“一定是”或“可能是”)凸透镜;根据你的判断,则该透镜的焦距大小为。

-
12、如图是古代青铜“鱼洗”的复制品。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发出的声音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说明声音具有 , 还可以传递。

-
13、如图,一个足球放在一块长木板上,足球受到的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 , 它与木板产生的弹力(选填“是”或“不是”)同一个力。

-
14、小甬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米尺在水平桌面上画一直线并标明刻度,将透镜固定在 50cm 处,蜡烛位于透镜左侧的某一位置。小甬首先在 60cm 处观察到像,如图甲;之后在 60cm处固定一平面镜,眼睛在蜡烛上方向平面镜看去,如图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 B、该凸透镜的焦距一定小于 5cm C、甲图中,观察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D、可以通过平面镜看到原蜡烛放大的虚像 -
15、将一副无框近视眼镜放置在太阳光下,在x轴的方向上,平面上的亮度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 )
A、
B、
C、
D、
-
16、如图,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的像照射时,观察到像比原来亮多了,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光射到像上,所以像变亮了,物体的亮度不变 B、我们看到像是因为光通过平面镜反射到物体上,再直接反射进入人的眼睛 C、光使整个空间变亮了,更便于观察像 D、光照射物体时,像也会变亮 -
17、有个三棱柱的玻璃砖,横截面如图所示。当平行光线垂直于斜边射入,通过该玻璃砖折射和反射后,哪些界面会有光线垂直射出()
A、只有b B、只有c C、a和c D、b和c -
18、 小蛟将橘子藏于紧贴镜子书本后,从一定角度观察,发现镜子中还是能够看到橘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镜中橘子的像发出的光线进入到人眼 B、镜中的像是橘子通过镜子所成的实像 C、人在任何位置都能看到镜中橘子的像 D、只要镜子足够大,橘子一定能够成像 -
19、如图所示,物体甲、乙分别受到拉力F1、F2 , 由图可知下列答案中正确的是()
A、 B、 C、 D、无法判断 -
20、在研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时,由于一些物体振动不明显,像音叉的振动很难直接观察到。我们就通过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看到溅起水花,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转换为水花的明显运动,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下面研究实例中,与此方法相同的是()A、“曹冲称象”的故事中,曹冲通过称等重的石头而知道大象的质量 B、人们通过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认识分子的运动情况 C、在研究弹力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时,控制研究对象相同 D、学习光学时,我们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难以具象化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