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浙江省正全面推进“撤桶并点·两定四分”模式,提倡垃圾分类。喝完饮料的铝制易拉罐,应投放到印有以下哪种标志的垃圾桶( )
    A、 B、 C、 D、
  • 2、下列有关合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合金中至少含两种金属

    ②合金中的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③合金中一定含有金属

    ④合金一定是混合物

    ⑤生铁是含碳较多的铁合金

    ⑥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大,抗腐蚀性能也更好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 C、①③④ D、③④⑤⑥
  • 3、某种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丝,当玻璃被击碎时,产生电信号,与金属丝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即报警,这是利用了金属的    (   )
    A、延展性 B、导电性 C、弹性 D、导热性
  • 4、金属一般具有下列性质:①金属光泽,②导电性,③导热性,④延展性,⑤硬度大。下列金属的用途主要利用了金属的哪一种性质?(填序号)
    (1)、用铜制成导线:
    (2)、用铁制成锅:
    (3)、锡块压成锡箔:
    (4)、金可制成外观美丽的金饰品:
    (5)、钻头用钨钢制成:
  • 5、下列用途不是利用了金属的物理性质的是(   )
    A、金刚石用于刀具 B、水银用于温度计 C、铜用于制导线 D、铝用于烧水壶
  • 6、下列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铝罐 B、铅笔芯 C、 D、水银
  • 7、将等质量的粉末状甲、乙两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甲、乙两种金属可能是(   )

    A、铁、镁 B、锌、镁 C、锌、铁 D、铁、锌
  • 8、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镁铜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取10 g合金样品,将120 g稀硫酸分6次加入样品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稀硫酸用量

    剩余固体质量

    稀硫酸用量

    剩余固体质量

    第一次加入20g

    m

    第四次加入20g

    5.2g

    第二次加入20g

    7.6g

    第五次加入20g

    4.2g

    第三次加入20g

    6.4g

    第六次加入20g

    4.2g

    (1)、分析数据可知,表中m= , 第次加入稀硫酸后样品中的镁已完全反应。
    (2)、计算合金样品中镁的质量分数。
    (3)、计算实验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 9、小金把过量锌粒加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发现随着反应的进行,产生气体的速率逐渐加快,一段时间后逐渐减慢,最后停止产生气体。在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也先升高,最后下降到室温。于是,小金设计实验来探究“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和同体积盐酸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盐酸

    的浓度

    反应开始时盐酸的温度

    反应开始2m in内产生的气体体积

    反应结束共产生气体的体积

    5%

    20℃

    10 mL

    60 mL

    10%

    20℃

    19 mL

    118 mL

    15%

    20℃

    28 mL

    175 mL

    5%

    35℃

    28 mL

    60 mL

    10%

    35 ℃

    72 mL

    118 mL

    15%

    35℃

    103 mL

    175 mL

    (1)、分析实验数据得出: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和同体积盐酸反应,影响金属和酸反应快慢的主要因素有
    (2)、可以通过比较来确定金属和酸反应的快慢。
    (3)、将过量锌粒加入盐酸中,反应开始的一段时间,反应速率逐渐加快,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速率又逐渐减慢,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10、在密闭容器中,分别用压强和温度传感器测定未经打磨的铝片与稀盐酸反应过程的图像如图。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0~50 s时,变化不明显,是因为铝片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C、60~100 s气体压强升高,是因为温度升高 D、100 s后温度降低是因为反应停止
  • 11、为实现“碳达峰”,世界各国协约节能减排。我国大力推行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NH3 燃烧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 12、使用氢能源汽车可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硼(B)和水在高温条件下可以反应制取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2B+6H2O=2B(OH)3+3H2↑,该反应属于    (    )
    A、置换反应 B、化合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 13、
    (1)、镁与稀盐酸反应

    现象:反应较剧烈,产生大量气泡,放出热量。

    化学方程式:Mg+2HCl═

    (2)、铝、锌与稀盐酸反应

    现象:。化学方程式:2Al+6HCl═;Zn+2HCl══

    结论:能跟酸反应并产生氢气的金属,是较活泼的金属。

    (3)、铜与稀盐酸混合

    现象:

  • 14、通过下列描述判断,其中最活泼的金属是(   )

    ①金属镁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

    ②金属铁和铜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

    ③即使在高温时,金也不与氧气反应

    A、 B、 C、 D、
  • 15、收藏家收藏的清末铝制品至今保存十分完好,该艺术品不易锈蚀的主要原因是 ( )
    A、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B、铝的氧化物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C、铝不易被氧化 D、铝易被氧化,但氧化铝具有保护内部铝的作用
  • 16、如图所示,将镁带、铜丝同时在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能燃烧的是 , 燃烧的现象为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能燃烧的是 , 冷却后表面的颜色变为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把铁片和铜片同时放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留下少量金属并得到滤液。在滤液中滴加盐酸:
    (1)、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滤纸上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 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2)、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滤纸上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 可能含有的金属是;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 可能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 18、某科学兴趣小组将一定质量的锌粉加入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小组同学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含硝酸锌,可能含硝酸银和硝酸铜 B、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C、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和银,可能含有锌 D、滤渣中一定含有锌、铜和银
  • 19、人类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1)、请写出葛洪记载的“点铁成金”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贝采利乌斯的推测,比较铁和铝的电负性:
    (3)、基于贝开托夫的想法,比较铁和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参比物还可以是
  • 20、出土文物往往带有铜锈。根据铜锈的成分: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 Cu2OH2CO3 或 CuCO3CuOH2], , 小科猜想:引起铜锈蚀的因素除了氧气和水外,可能还有二氧化碳。为证明“铜生锈需要二氧化碳”,下列实验组合中可行的是    (   )

    A、①和② B、①和④ C、②和④ D、③和④
上一页 19 20 21 22 2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