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将质量相等的 Mg、 Al、 Zn三种金属分别放入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等的三份稀硫酸中,反应结束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不可能是图中的    ( )
    A、 B、 C、 D、
  • 2、下表是小蒋同学用多种方法来鉴别物质的情况,所用方法完全正确的是()

     

    需鉴别物质

    分别取样后所加试剂或方法

    方法1

    方法2

    A

    木炭粉和铁粉

    观察颜色

    稀盐酸

    B

    NH4HCO3氮肥和K2SO4钾肥

    加Ca(OH)2研磨并闻气味

    稀硫酸

    C

    氯化钾溶液和碳酸钾溶液

    H2SO4

    Zn

    D

    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Fe2O3

    无色酚酞

    A、A B、B C、C D、D
  • 3、四川三星堆遗址考古出土了金箔、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其中一件残缺的黄金面具尤为惊艳。黄金面具能够长时间保存而没有被腐蚀,主要原因是()

    A、黄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B、黄金的密度大 C、黄金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D、黄金的金属活动性弱
  • 4、下列图象中不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叙述关系的是() 
    A、向pH=0的盐酸中不断加水 B、向稀盐酸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至过量 C、分别向等质量的镁和锌中加入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D、向稀硫酸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
  • 5、天平的左端和右端分别放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敞口烧杯,过段时间后,天平() 

    A、仍平衡 B、左端下沉 C、右端下沉 D、无法判断
  • 6、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对应的是()  

    序号

    物质

    性质

    用途

    A

    浓硫酸

    脱水性

    干燥气体

    B

    氯化钠

    溶液呈碱性

    食品腌制

    C

    碳酸钙

    难溶于水

    能作化肥

    D

    盐酸

    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金属除锈

    A、A B、B C、C D、D
  • 7、老师在黑板上设计了一个以水为主题的“化学反应接龙”游戏(如图所示)。要求同学们用前一个反应的一种生成物作为下一个反应的反应物,并按序号写出反应方程式和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小新同学被老师邀请进行了如下书写:

    ①分解反应:2H2O2  =MnO22H2O+ O2
    ②置换反应:H2 +2CuO =加热 Cu + H2O   

    ③化合反应:CaO + H2O =Ca(OH)2
    ④中和反应:Ca(OH)2 + SO2 =CaSO3+ H2O 

    你认为错误的是()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8、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B、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D、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 9、甲醛是室内装修时产生的主要污染物质。用下面化学反应可检测室内甲醛含量是否超标:4KMnO4+5R+6H2SO4=2K2SO4+4MnSO4+5CO2↑+11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R的化学式为() 
    A、CH2O B、C2H4O2 C、CH4 D、CHO2
  • 10、某同学进行了《从自然界中的铜到纪念币中的铜》的项目学习。在查阅资料时,发现有以下三种炼铜的方法:

    方法①湿法炼铜。具体流程如图:

    方法②干法炼铜。先用高温煅烧孔雀石得到氧化铜,再利用氢气来还原氧化铜得到单质铜。如图为制取干燥氢气并用其还原氧化铜的装置。

    方法③生物炼铜。“吃岩石的细菌”利用空气中的氧气把硫化铜转化为硫酸铜,再进一步转变为单质铜。具体流程如下:

    (1)、写出方法①中步骤2的化学方程式是
    (2)、方法②中制取干燥氢气并能还原氧化铜的部分操作正确的顺序是(填字母)。

    A .打开甲处分液漏斗活塞                        B .点燃丙处的酒精灯

    (3)、方法③中生物炼铜的优点有(写出一点即可)。
    (4)、经测定某岩石由硫化铜(CuS)和其他不含铜元素的物质组成。现用该岩石制得3.2g铜,若不考虑铜元素的损耗,则含硫化铜(CuS)为80%的该岩石质量为g。
  • 11、黄铜是铜锌合金,常被用于制造阀门、水管、空调内外机连接管和散热器等。如表一所示,黄铜的含锌量不同时,性能也不同。小舟用足量的稀硫酸对20g某黄铜样品进行研究,(相关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有关数据见表二。

    表一:不同含锌量的黄铜性能及用途

    含锌量

    性能及用途

    ≤35%

    塑性好, 适于冷热加压加工

    36%~46%

    塑性减小而抗拉强度上升,只适于热压力加工

    >46%

    抗拉强度下降,无使用价值

    表二:小舟实验数据

     

    1

    2

    3

    4

    硫酸的质量/g

    50

    100

    120

    130

    反应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g

    69.9

    M

    139.8

    149.8

    (1)、表中M的值为
    (2)、计算这块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并判断该合金材料的性能及用途。
  • 12、如图所示,雪橇与货物总质量为100kg,狗拉着雪橇在水平雪地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忽略雪橇的磨损),雪橇与雪地之间的摩擦力为总重力的0.1倍。

    (1)、雪橇在运动过程中动能将(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雪橇运动5米,狗的拉力对雪橇做功为多少焦?
    (3)、狗拉雪橇在水平雪地上以10m/s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狗的拉力对雪橇做功功率为多少?
  • 13、列车站是城市交通系统中的重要枢纽,在其设计与布局中也蕴含着许多科学原理。

    (1)、如图,与站台连接的两侧轨道均设有小的坡度,从能量转化角度分析,这样设计的目的是。         
    (2)、新一代电车依靠架设在轨道上方的电线和车辆搭载的镍氢蓄电池供电,镍氢电池的正极材料为Ni(OH)2 , 负极材料为某种未知的金属氢化物MH。从物质的分类来讲Ni(OH)2属于(选填“酸”、“碱”或“盐”)。已知MH中的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且M的活泼性比钾弱,但比铁强,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则镍氢电池的负极材料是
  • 14、将40g稀盐酸逐滴加入到2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pH变化如图一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二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损失)。试回答:

    (1)、图二从A到B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填“增大”或“减小”)。
    (2)、图二C点时溶液中溶质有(填化学式)。
    (3)、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15、某兴趣小组以“土壤酸碱性形成原因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为主题开展了项目式研究。

    【任务一】测定土壤的酸碱度及对植物的影响

    取我市某区3份不同地方土样,干燥后分别与自来水按2:5的质量比混合,操作如下图所示。测得三个土样的pH分别为5.1、5.2、5.3。

    (1)、纱布相当于过滤器中的(填实验材料名称)。
    (2)、请指出该实验中不够严密的地方(写一点)。
    (3)、【任务二】模拟不同酸碱度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该小组分别在5个烧杯中倒入不同pH溶液50mL,保持其他条件一致,各放入8粒大小一样的绿豆,观察记录,数据如图。由图可得结论:

    (4)、【任务三】酸性土壤形成的原因及改良

    长期施用一些化肥会造成土壤酸化,以化肥(NH4)2SO4为例:( NH42SO4+4O2=2HNO3+2H2O+H2SO4,兴趣小组利用所学知识,认为可以加入熟石灰来改良已酸化的土壤,请你解释为什么不用氢氧化钠而用熟石灰:

  • 16、风能是一种低碳、清洁的能源。如图1所示为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设计的一款测量风车功率的装置,小组成员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风车功率与风速、风叶质量、风叶长度等有关。除以上因素以外,为了研究风车功率与风向和叶片夹角的关系,他们展开如下实验:

    ①将电风扇定在某一档位下启动,并调整风向与叶片的夹角θ为30°,如图2所示。

    ②实验时在细线下挂上一定量的回形针,使它缓慢匀速提升。

    ③测得回形针匀速上升的高度h、所用的时间t、回形针的总质量m , 计算出风车功率。

    ④在不改变电风扇档位的情况下,调整风向与叶片的夹角分别为45°、60°、75°,重复上述步骤,得到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请回答:

    (1)、除了图中的实验器材,还必需的测量工具有:天平、量角器、秒表、
    (2)、根据以上实验所测数据计算风车功率P=(用字母htmg表示)。
    (3)、本实验可得出结论是
    (4)、某同学用相同装置研究风车功率与叶片长度的关系,认为只需在叶片宽度和材料不变情况下,增长叶片的长度进行实验,从控制变量的角度判断该同学的做法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
  • 17、实验室有一瓶长期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某兴趣小组同学欲对该溶液变质情况进行探究:

    猜想1:溶液未变质(成分为NaOH)

    猜想2:溶液完全变质(成分为Na2CO3)

    猜想3:溶液部分变质(成分为NaOH、Na2CO3)

    (1)、甲同学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向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发现溶液变浑浊。甲同学凭此现象否定了猜想 (填“1”“2”或“3”)。
    (2)、接着向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红后,甲同学得出溶液部分变质的结论。其他同学分析后否定了甲同学的观点,否定的理由是
    (3)、乙同学为了进一步验证剩余猜想,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记录实验现象。据此,根据实验现象可验证猜想是正确的(填“1”“2”或“3”)。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取样,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

    溶液变浑浊

    ②对以上混合物进行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色

    (4)、小柯思考后提出了一种新的验证方法:先向溶液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再向上层清液中滴加____,观察实验现象,也能验证溶液的变质情况。
    A、稀盐酸 B、氯化铜溶液 C、氢氧化钡溶液 D、氯化银
  • 18、如图为某小组探究金属化学性质的两组实验。

    (1)、实验甲中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够合理,理由是(写一点)。
    (2)、在进行实验乙中三个相关实验时,需要对金属丝进行处理。
    (3)、请描述实验乙中C试管内反应的实验现象
    (4)、实验乙中要验证Cu、Fe、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至少要做的实验是(填字母)。
  • 19、如图是某同学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斜面及水平面上的木板、木块都相同。

    (1)、在斜面和水平面材料的选择上,最好选择()
    A、斜面和水平面都光滑 B、斜面光滑,水平面粗糙 C、斜面和水平面都粗糙 D、斜面粗糙,水平面光滑
    (2)、该同学得出“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的结论,其判断依据是
    (3)、在同一条高速公路上对不同车辆的限速一般不同,如图丁,其原因可用图甲乙丙中两个实验来解释。
    (4)、如果探究“物体重力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探究出的结论是:质量相同的物体,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 20、在工业上氢氧化铜可通过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得,现将硫酸铜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请回答以下问题。

    (1)、反应过程中溶液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图中①、②、③表示不同种类的离子),则③表示的是(填离子符号)。
    (2)、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选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反应前原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上一页 19 20 21 22 2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