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某校项目化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塑料吸管制作简易密度计。

    〔材料工具〕塑料吸管、金属丝、石蜡、不同密度的液体(如表所示)、烧杯、记号笔、刻度尺。

    液体

    a

    b

    C

    d

    密度/(g/cm3)

    0.8

    1.0

    1.2

    1.4

    〔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达标

    待改进

    浮沉状态

    ____

    不能竖直漂浮于被测液体中

    测量范围

    可粗略测量出密度为0.8~1.2g /cm3的液体密度

    不能粗略测量出密度为0.8~1.2g /cm3的液体密度

    〔实验步骤〕

    ①取一根粗细均匀的塑料吸管,在其下端塞入适量金属丝并用石蜡封口(如图甲所示)。

    ②将其放入液体a中,竖立静止后,在密度计与液面相平处标上0.8g/cm3

    ③用同样的方法在密度计上标上 1.0g/cm31.2g/cm31.4g/cm3

    ④用其测量不同液体的密度。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表格中的评价标准补充完整。
    (2)、 0.8g/cm31.0g/cm31.2g/cm31.4g/cm3四种刻度在密度计上自下而上的排列顺序是 , 刻度线之间的间距(填“是”或“不是”)均匀的。
    (3)、将该密度计放入某种未知液体中,液面在密度计刻度范围之外。密度计浸入液体的长度为h,如图乙所示。若密度计的质量为m,横截面积为S,用h、m、S表示液体密度 ρ=
  • 2、〔任务要求〕通过凸透镜将图标上的彩色图案呈现在地面上,如图甲所示。要求:投影直径为30cm~50cm,同时能使地面上投影图像的颜色与彩色图标的颜色尽可能相同。由于图标本身不发光,需要光源照射到图标上。

    〔设计与实施〕

    任务一:查阅资料。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了投影比是投影仪的一个重要参数,其大小等于投影距离和画面宽度之比。投影距离是指投影仪与投影屏幕之间的实际距离,常见的投影比有4:3、16:9和16:10等。

    任务二:测量凸透镜焦距。如图乙所示,让太阳光依次通过多个带孔的挡板,得到平行光后照射到凸透镜上,找到凸透镜焦点,测出焦距。

    任务三:制作与实施。同学们将光源、透镜和图标固定安装在黑盒子中,打开光源,在墙壁上进行测试,此时测得墙壁上的投影图像的直径约为45 cm,在使用过程中,只改变投影灯到墙壁的距离,投影图像直径在20cm ~65 cm发生改变。

    〔交流与评价〕如表所示为任务三的部分评价指标,根据评价表对活动进行评价。

    等级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评价指标

    图像大小可在规定范围内调节,图像清晰

    图像大小可在规定范围内调节,图像不清晰

    图像大小可调节,图像不清晰

    图像大小不可调节,图像不清晰

    (1)、相同投影距离,投影比越大,投射画面的宽度越
    (2)、图丙中,光源应摆放在位置(填“①”或“②”)处,地面上的投影图像能让周围的人都看到是因为光在地面发生了
    (3)、投影仪利用凸透镜和平面镜实现放大图像和改变投影位置,如图戊所示为其简化结构图。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及再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路图。
    (4)、如图乙所示,让太阳光依次通过多个带孔的挡板,得到平行光后照射到凸透镜上,若想找到透镜焦点,应(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透镜;圆圆发现地面上的投影图像如图丁所示,她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图标破损,轩轩认为是凸透镜破损,你支持的观点,理由是
    (5)、根据评价表中的指标对任务三进行评价,你的评价等级为
  • 3、放大镜是科学观察中最常见的仪器,小科利用塑料瓶自制了一个放大镜,并测定该自制放大镜的焦距。

    (1)、〔设计原理〕

    凸透镜是一种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对光具有作用。

    (2)、〔实验器材〕

    塑料瓶、水、剪刀、胶水、注射器。

    〔设计制作〕

    取镜面:为了实验效果更理想,选取(填“白色不透明”“无色透明”或“茶色透明”)的塑料瓶,在凸起部位画等大的圆,并剪下,如图甲所示。

    注水并密封:将镜面凸起部位朝外,装满水并用胶水密封,如图乙所示。

    (3)、测焦距:小科将放大镜正对平行光源,将刻度尺竖直放置,零刻度线紧贴桌面,然后沿着刻度尺上下移动凸透镜,直到桌面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丙所示,则放大镜的焦距为
    (4)、〔项目评价〕

    请将自制放大镜的评价量表补充完整。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能放大且图像清晰

     

    不能放大

    (5)、〔实践反思〕

    结合上述实践,请简单阐述为什么不能在森林里随意丢弃装有水的塑料瓶?

  • 4、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项目化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太阳能热发电站。如图所示,发电站安装有许多定日镜,能将太阳光反射到接收器上。

    (1)、为了提高太阳能反射率,定日镜有以下三种材料可选,请选择最适合的材料,并说明理由:

    材料

    特性

    A

    透明、透光性好、表面光滑

    B

    不透明、光反射率高、表面凹凸不平

    C

    不透明、光反射率高、表面光滑

    (2)、请根据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画出定日镜的位置。

    (3)、针对该项目,小组同学们制定了相应的评价量表,请你补充完整“可调节性”这一评价要素。

    评价要素

    10分

    6分

    1 分

    可调节性

     

    能根据太阳光线的改变手动改变定日镜角度

    不能改变定日镜角度

    (4)、太阳落山即太阳光AO在纸面顺时针转动时,为了准确将太阳光反射到接收器上,平面镜应以O点为轴旋转。
  • 5、〔项目提出〕当我们在家中弹奏乐器、欣赏音乐或观看电视节目时,有可能会打扰需要休息的家人和邻居。小明打算将家中的一个房间改造为隔音房间来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制作隔音房间的简易模型,初步探究哪种材料的隔音性能好。

    〔项目分析〕

    (1)、材料和工具选择:①选择鞋盒充当“房间”;②选择闹钟作为噪声源;③选用海绵、石膏板、窗帘布、棉花四种隔音材料;④用分贝测试仪检测噪声的强弱。

    在控制噪声的方法分类中,“隔音”是在减弱噪声。

    (2)、〔项目实施〕

    隔音测试:①小明先将响铃的闹钟放入未做处理的鞋盒内,在距离鞋盒1m 处摆放分贝测试仪检测噪声的强弱,此时显示为85 dB;②将厚度(填“相同”或“不同”)的四种材料分别铺满鞋盒的每个面,在的距离处摆放分贝测试仪,测出数据并记录在下表中。

    材料(厚度1 cm)

    海绵

    石膏板

    窗帘布

    棉花

    分贝测试仪的示数

    72 dB

    70 dB

    78 dB

    80 dB

    (3)、由上表数据可知,的隔音性能最好。
    (4)、〔展示交流〕

    其他小组的同学用相同的闹钟,在距离鞋盒1m 处测出的数据与小明的不同,他们所测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前后数据分析,可能影响隔音材料的性能。

    材料(厚度2cm)

    海绵

    石膏板

    窗帘布

    棉花

    分贝测试仪的示数

    70 dB

    68 dB

    76 dB

    78 dB

    (5)、有同学认为人耳可以替代分贝测试仪进行探究,并提出如下两种方案,相比之下,更好的方案是____(填“A”或“B”)。
    A、人距鞋盒一定距离处,先后比较人听到闹钟在铺满两种材料的鞋盒里发出声音的大小 B、人边听声音边后退,直至听不到闹钟发出的声音为止,比较两次人距鞋盒的距离
    (6)、如果有了真正的隔音房间,为了做到不打扰他人,也为了自己的听力健康,在使用时还要注意哪些问题?(写出一条)。
  • 6、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①;②;③;④
  • 7、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①;②;③
  • 8、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
    (2)、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直接验证的。( )
    (3)、运动的物体突然失去所有力,会立即停止。( )
    (4)、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
    (5)、只有不受力的物体,才能保持静止状态。( )
  • 9、任何物体总保持状态或状态,除非有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 10、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运动状态无关。( )
    (2)、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   )
    (3)、航天员在太空舱中处于失重状态,此时没有惯性。( )
    (4)、足球离开脚后继续向前运动,因为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
    (5)、高速公路严禁超速,是因为汽车的惯性与速度有关。( )
  • 11、物体有保持原有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作。因此,牛顿点第一定律也叫作惯性定律。
  • 12、科学上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形象地表示力:

    ①确定受力物体,画出作用点,选定标度(用某一长度表示多少牛的力)。

    ②从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根据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按比例确定线段长度。

    ③在线段的末端标出箭头,表示方向,并标出力的大小。

    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作。这样一条带有箭头和标度的线段就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表示出来了。如图所示为对小车的A 点作用一个大小为80 N、水平向右的力。

  • 13、 力的三要素:力的称为力的三要素。这三个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 14、如果让光逆着折射光的方向从水中或玻璃中斜射入空气,进入空气中的折射光逆着原来的方向射出。也就是说,在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的。
  • 15、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的方向
  • 16、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作。在图中,PQ 是空气和水的分界面,O点是光的入射点,AO是入射光线,NN'是经过入射点O 并垂直于水面的直线,即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α叫作入射角,OC 是进入水中传播的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γ叫作

  • 17、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位于可见光谱的红端以外部分。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如果将非常灵敏的温度计放在彩色光带的红光外侧时,温度计的示数也会
    (2)、紫外线位于可见光谱的紫端以外部分。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从而使我们看到它。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常被用来。照射适量的紫外线,有助于人体健康,但照射过量的紫外线,会使人皮肤变黑或灼伤,诱发皮肤癌。
  • 18、人们发现,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能够产生各种颜色,因此把这三种色光叫作色光的
  • 19、太阳光是白光。太阳光射入、射出三棱镜发生折射,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作光的。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 20、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像距

    像的性质

    u>2f

    f<v<2f

     

    u=2f

    v=2f

     

    f<u<2f

    v>2f

     

    u<f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