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某同学发现学校草地周围都做上新的铁栅栏,师傅们在上面涂油漆。铁栅栏上为什么要涂油漆呢?

    【方案】取四支试管编号为①、②、③、④,分别做如图处理,两周后,观察铁钉表面的锈蚀情况。

    【分析】

    (1)、编号③用冷却的沸水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2)、若两周后观察到①号试管中铁钉生锈,而④号试管中铁钉未生锈。据此可得出结论:导致铁钉生锈的因素为
    (3)、若得出“食盐会加速金属锈蚀”,则实验中支持该结论的证据是
    (4)、【应用】

    后续调查中发现,也可以通过在铁表面镀镍防止其锈蚀。已知镍的金属活动性位于镁和铜之间,能验证镁、镍、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方案有____(填写字母)。

    A、 B、 C、
  • 2、铜是人类较早冶炼的金属,铜及铜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我们的祖先早就掌握了炼铜工艺,最初他们将木炭和孔雀石[主要成分是Cu2OH2CO3混合后加热就得到了红色的金属铜(提示: Cu2OH2CO3受热后会分解生成氧化铜、水、二氧化碳)。理论上 222gCu2OH2CO3最多能炼出铜的质量为
    (2)、西汉《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曾青(硫酸铜)得铁,则化为铜”,这一发现要比西方早1700多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该组同学为重现该实验,将mₐg的光亮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红色铁钉的质量为mbg(不考虑掉落),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mₐmb。(填“<”、“>”或“=”)。
    (4)、《周礼•考工记》中记载了铸造各类青铜器的配方。铜和青铜的相关性质见表,推断铜冶炼过程中熔入锡的作用有

    物质

    青铜(含25%的锡)

    熔点

     1085°C

     800°C

    硬度

    3.0

    5-6.6

    已知:数值越大,硬度越高,金刚石的硬度为10。

  • 3、某科学兴趣小组以“中和反应”为课题进行项目化学习,请你一起参与。

    【任务一】探究酸和碱之间能否反应

    通过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完成以下实验:向40mL 溶质质量分数为0.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测定溶液的pH随滴入稀盐酸体积的变化情况如图甲所示,利用温度传感器测得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

    (1)、如图乙,当10s<t<20s时,对应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为(填化学式)。
    (2)、由图甲得出酸和碱之间发生了反应的依据是
    (3)、【任务二】经过对中和反应一系列研究后,该兴趣小组又通过实验探究:证明酸与碱反应有水生成。

    【查阅资料】

    a.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为红色:

    b.无水醋酸在常温下为无色液体;

    c.无水醋酸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后生成醋酸钠和水。

    【实验方案】

    如图丙,首先分别往4支试管中装入对应的试剂,然后迅速塞紧橡胶塞。

    能证明酸与碱反应生成水的现象是

    (4)、装入试剂后迅速塞紧橡胶塞的目的是
  • 4、小科在学习“常见的碱”过程中,将新配制的饱和 CaOH2溶液滴入到 FeCl3溶液中,发现没有出现预期的红褐色沉淀。这是为什么呢?小科查阅资料,获取如下信息:

     CaOH2微溶于水; FeCl3溶液呈酸性。于是他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 CaOH2没有参加化学反应。

    猜想二:滴入的 CaOH2溶液中 OH数量太少。

    猜想三: FeCl3溶液呈酸性, FeOH3沉淀不能存在。

    (1)、小科用pH 试纸测CaOH2和 FeCl3混合液的酸碱度,测得pH<7,说明溶液中没有OH-。该现象(选填“支持”或“不支持”)猜想一。
    (2)、为增加 OH的数量,换用浓 NaOH 溶液滴加到 FeCl3溶液中(如图甲),若猜想二正确,则观察到的现象是
    (3)、经过实验得到猜想三成立。然后,小科按照正确的操作将 FeCl3溶液逐滴滴加到饱和 CaOH2溶液中(如图乙),先观察到红褐色沉淀产生,持续滴加后沉淀又消失了,请你解释沉淀会消失的原因
  • 5、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欲除去固体氯化钠中混有的氯化钙。设计实验方案如图,请依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加过量 Na2CO3,溶液所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2)、 写出操作A的名称
    (3)、分离后所得氯化钠的质量与分离前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相比较,结果(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少”)。
  • 6、实验课上,同学们在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后,探究试管中溶液的溶质成分有哪些离子:
    (1)、 小郑的猜想是: Na+、OH-;小吴的猜想是: Na+OHBa2+;你的猜想是:
    (2)、在老师帮助下,甲实验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甲实验小组设计的方案中的“?”是

    (3)、甲实验小组设计的方案中的结论3是
    (4)、乙实验小组在验证上述三个猜想时,只用了一种试剂,就能一次性地验证溶液中离子的成分,这种试剂是
  • 7、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氢氧化钾作漂洗的洗涤剂。古人将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灼烧成贝壳灰(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再与碳酸钾溶液(可从草木灰中获得)反应制得氢氧化钾,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1)、 物质X的化学式为
    (2)、写出反应④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3)、 流程中的物质Y 可以来源于反应(选填“①”“②”或“③”)。
  • 8、向 AgNO3和 CuNO32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 Zn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1)、若滤液呈蓝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2)、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
  • 9、“九三阅兵”为全世界展示我国全体系战略核心力量,尤其是东风5C液体洲际导弹带给了国人满满的安全感。通过调查,小科发现它的发动机材料使用的是铼合金,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可加工成片、线、棒,用于航天航空的高温结构件、弹性元件、电子元件等。
    (1)、下列有关铼合金的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填字母)
    A、它是金属材料 B、它是一种化合物 C、它是一种混合物
    (2)、请你结合材料,写出一条铼合金的物理性质
    (3)、改装前的导弹装载车使用久了会锈迹斑斑,生产中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锈迹,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0、某工厂利用废硫酸和足量废铁屑反应来制取硫酸亚铁。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该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
    (2)、反应前后烧杯中溶液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H+是图中的(选填“①”“②”或“③”) 。
  • 11、学习了硫酸的化学性质后,小科进行了如下探究:
    (1)、取用时不小心将浓硫酸沾到衣服上,使衣服变“焦”。这是因为浓硫酸具有
    (2)、在测定稀硫酸的酸碱度时,若使用湿润的pH试纸,则所测结果真实值(填“<”、“>”或“=”)。
  • 12、“科学推理”是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
    A、铝表面的氧化铝能起到保护作用,则铁表面的氧化铁一定也具有保护作用 B、氧化物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酸和碱反应 D、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则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的溶液一定显碱性
  • 13、如图所示,将滴管甲中的液体挤出,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且不恢复原状。则滴管甲、乙和烧杯①②中的物质可能是(  )

    A、甲:水,①浓硫酸;  乙:水,②:蔗糖 B、甲:水,①硝酸铵;  乙:稀盐酸,②:铁 C、甲:水,①氢氧化钠固体;    乙:稀硫酸,②:锌 D、甲:水,①生石灰;    乙:稀盐酸,②:氢氧化钠
  • 14、小科从教材中学习到将铜片、锌片同时插入稀硫酸溶液,可以形成一个电池,并使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如图甲)。老师告诉他,换用其它金属也可以做到,并且灵敏电流计的偏转情况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存在一定关系,由此小科又尝试换用不同金属做了三组实验(如图乙)。据此可判断,下列金属片组合能使指针向右偏转(如图丙)的是( )

    A、a镁片、b铝片 B、a银片、b铂片 C、a铜片、b铝片 D、a锌片、b铁片
  • 15、在①氧化锌、②金属镁、③氢氧化铜、④氯化钡溶液四种物质中,跟稀硫酸、稀盐酸都能发生反应且反应中表现了“酸的通性”的组合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6、某化工厂废水池中的溶液是无色透明的,用pH试纸检测废液,废液pH=3,则废液中可能存在的物质有( )
    A、ZnCl2、KNO3、CuSO4 B、K2SO4AlNO33BaCl2 C、Na2CO3、NaNO3、KCl D、Na2SO4、KNO3、MgCl2
  • 17、生物检索表常用于鉴定生物的种类。小科同学参照二歧分类检索表制作了氢氧化钙、盐酸、氢氧化钠、硫酸四种溶液的物质检索表(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表示盐酸 B、乙表示硫酸 C、“▲”代表是溶液呈中性 D、丙表示氢氧化钙
  • 18、书包的面料多种多样,例如帆布、PU皮、尼龙等。其中,尼龙材料的书包轻便且耐磨,它属于( )
    A、金属材料 B、有机合成材料 C、陶制材料 D、生物材料
  • 19、下列各组物质中,两者能相互反应且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碳酸钙和稀盐酸 B、铜与硝酸银溶液 C、碳酸钠溶液和硫酸钡 D、氯化镁溶液和硝酸钙溶液
  • 20、将40g10%的硫酸与4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下列物质中不能跟该混合溶液发生反应的是 ()
    A、氯化镁 B、二氧化碳 C、碳酸钠 D、稀盐酸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