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浙江拥有丰富的文化,以下是我省部分文化遗产,其制作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嵊州竹编 B、嘉善剪纸 C、绍兴黄酒 D、东阳木雕
  • 2、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底面积为 200cm2高25cm的薄壁轻质柱形容器,重力忽略不计,底部放置一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A,此时A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600Pa。距离水平桌面高30cm的天花板上通过一根长5cm 的细线悬挂一边长5cm、密度为 4g/cm3的正方体B且B在A的正上方。现向容器内加水,直至细线对B的拉力刚好为零时停止(加水过程中,A的底面始终跟水面平行且A 始终处于B的正下方)。已知: ρA=1.0×103kg/m3,g取10N/ kg. 求:

    (1)、正方体A 的密度;
    (2)、当正方体A 对容器底的压力刚好为零时,容器中加水的质量;
    (3)、停止加水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 3、如图所示,在质量为1kg的容器内装有5kg的水,容器底面积为 100cm2,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面积为0.9m2 , 求:

    (1)、水对A点的压强;
    (2)、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3)、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 4、一重力 G=2.5×103N的雨滴从高空由静止开始竖直落下 (不计横向风的影响),设雨滴下落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 FR与下落速度的平方(v2)成正比,关系为 Fm=kv2,其中k为常数,且 k=1×104Ns2/m2求:

    (1)、该雨滴匀速下落时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
    (2)、雨滴匀速下落时的速度为多少?
    (3)、请在图中画出从开始下落到落地这一过程中雨滴的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描绘出大致情况即可)
  • 5、如图甲所示,石块在钢绳拉力的作用下从水面上方有一定距离处以恒定的速度下降,直至全部没入水中,如图乙所示是钢绳拉力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若不计水的阻力(g取10N/kg. ρk=1.0×103kg/m3),求:

    (1)、石块全部没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2)、石块的体积是多少?
  • 6、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绘出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图。
    (1)、一艘科考船对某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 B,C, D,E五个位置时, 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 16s、0.30s、0.14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    )。

     

    A、 B、 C、 D、
    (2)、“蛟龙”号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上面装有声呐,可以利用回声测量水深。如果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蛟龙”号在某海域向水面的母船发出声音1.6s后接收到了回声,则“蛟龙”号已经下潜的水深为多少米?
    (3)、超声波声呐能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请说说你的理由?

  • 7、按要求作图:

    (1)、如图(1)所示,小球重4N,漂浮在水中,请用力的图示画出小球受到的重力和浮力。
    (2)、如图(2)所示,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试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 8、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和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挂着同一金属块的示数。

    (1)、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8N,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N。
    (2)、图戊中盐水的密度是k g /m3;如果在实验中不小心使图戊中的金属块接触了容器底且与容器底有力的作用,此时测量出的盐水密度值将(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 9、研究小组利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实验器材】压强计、橡皮膜、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玻璃杯、圆柱形容器等。

    【实验过程】小金用手指按压橡皮膜,如图1所示,无论轻压还是重压,发现U形管两边液样的高度几乎不变化。

    (1)、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解决上述问题后,小金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

    ①将金属盒放入水中深度10厘米处观察并记录

    ②将金属盒放入酒精中深度10厘米处观察并记录

    ③比较两次实验U形管左右两边液面高度差

    ④换用密度不同的液体,重复上述实验

    (2)、该实验通过U形管左右两边液面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这种科学方法是

    【实验结论】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迁移应用】小金将一支两端开口的玻璃管进行改装,用橡皮膜将其下端封住,往玻璃管内倒入一定量的酒精,观察到橡皮膜向下凸起,然后将玻璃管置于一空玻璃杯内,如图2所示(固定仪器省略),再沿着玻璃杯内壁缓慢注水。

    (3)、当玻璃管内外液面相平时,橡皮膜的形变情况为(选填“向下凸起”“向上凸起”或“相平”);

    【拓展提升】图3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装有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在距离容器底同一高度处分别有 M、N两点。

    (4)、 若:pM=pN,则两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大小关系是p p(选填“>“=”或“<”)。
  • 10、同学们在学习摩擦力时先根据书木上的实验步骤做“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

    (1)、如图1的甲、乙、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分别拉动木块做运动;
    (2)、 甲、乙、丙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F1、F2、F3, 则F1、F2、F3 的大小关系为
    (3)、为了便于读数,将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A,木块相对地面静止时弹簧示数如图中B所示,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太小为N;

    (4)、小科改变传送带速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速度与时间(v-t)和拉力与时间(F-t)的关系图像,如图C、D所示,分析图像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无关,原因是: 
  • 11、小明同学为模仿伽利略斜面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如图甲)。让同一辆小车分别滑到铺有毛巾、棉布和未铺任何材料的木板上,观察并记录小车水平滑行的距离。(不计空气阻力)

    (1)、在实验过程中,该同学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位置静止释放,这一操作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相等;
    (2)、小明根据图甲实验绘制出小车速度—时间关系图,并推测绘制出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其中可表示水平面光滑的是;(填图中的序号)
    (3)、图丙是各科学家先后对“运动和力”关系的不同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可多选)。

    A.亚里士多德认为运动物体在不受力时会停止运动

    B.伽利略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相对牛顿的观点,笛卡尔观点未涉及静止物体

    D.“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

    E.科学观点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完善、修正的过程

  • 12、小张同学做了一个实验,来验证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如图所示。F1=F3=F4>F2,拉住一根锯条,使其发生图中四种形变。

    (1)、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图是两图。
    (2)、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图是两图。
    (3)、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图是两图。
  • 13、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后松手,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是否需要
    (2)、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3)、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___;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 14、如图所示,两个底面积相同且质量相等的密闭容器甲和乙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向容器中分别注入两种不同的液体。(取g=10N/ kg)

    (1)、已知距容器底部等高的A、B两点所受液体的压强相等,则ρρ。若乙容器内液体的质量大于甲容器内液体的质量,则桌面受到甲、乙容器的压力 FF;(以上两空均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如果把乙装置倒置,如图丙所示,那么整个装置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将 ,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将。(后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5、小金把家里景观水池底部的鹅卵石取出清洗,他先将一个重为15N的空桶漂浮在水面上,然后将池底的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桶仍漂浮在水面(不考虑捞出过程中带出的水,ρ水=1.0×103kg/m3)

    (1)、某块鹅卵石在水池底部时,它受到的浮力它的重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全部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时,水池内水面高度与鹅卵石未捞出时相比会(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 16、小科在学习重力知识时,分别探究了“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1)、如右图是探究重力方向的实验装置,将小球用细线悬挂在支架上,并让其自由下垂,此时通过悬线的方向来确定重力的方向,其原理是
    (2)、为进一步研究重力的方向,小科改变支架与桌面的夹角,观察到悬线的方向
    (3)、小科利用弹簧测力计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时,由于弹簧测力计未调零(指针指在0.2N刻度处),则小科描绘的图像应该是图丙中的图线(填序号)。
  • 17、图甲所示的波形图中,响度最大的是 , 音调最低的是;分别向图乙所示的试管中吹气,其中试管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均填“A”、“B”或“C”)。

  • 18、在电影《流浪地球》中的,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为了使地球刹车,地球发动机的喷射方向就偏向东方,这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最终,地球在发动机的作用下停止了自转,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19、在“自制密度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科按照教材的要求制作了简易密度计.为了给密度计标上刻度,他进行了如下操作:a.将其放入水中,竖立静止后,在密度计上与水面相平处标上1.0g/cm2;b.将其放入密度 0.9g/cm3植物油中,用同样的方法在密度计上标上0.9g/cm3;c.接着他以两刻度线间的长度表示0.1g/cm3 , 将整个饮料吸管均匀标上刻度:针对他的实验步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科制作的密度计,刻度 0.9应该在 B 点 B、若所测的盐水的实际密度为 1.1g/cm3 , 则实际液面处在此密度计 B 点的上方 C、若所测的酒精的实际密度为 0.8g/cm3 , 则实际液面处在此密度计对应刻度线的下方 D、在实验步骤 c 中,小科这样均匀标示刻度是正确的
  • 20、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若甲容器内只有水;乙容器中放入木块静止时漂浮在水面上;丙容器中有一个空心小球静止时悬浮在水中。则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向乙容器中加盐水,木块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变大 B、三个容器对桌面压强一样大 C、如果将小球分成大小两块,小球仍悬浮在水中 D、丙容器中的水对容器底部压强最大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