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将同一蜡烛先后放在光具座的a、b、c、d四个位置,如图所示。移动光屏观察烛焰的成像情况,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蜡烛在a处时,光屏上可得到清晰缩小的像 B、蜡烛在b处时,光屏上成的清晰像比在a处时大 C、蜡烛在c处时,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 D、蜡烛在d处时,眼睛应从光屏一侧透过透镜观察像
  • 2、如图表示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的色散实验,图中①②分别表示红外线和紫外线所在区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B、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后,紫光的偏折程度小于红光 C、①区域的光具有热效应 D、②区域的光无法用肉眼观察
  • 3、宋代诗人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写道“噌吆如钟鼓不绝”,下列对“钟鼓声”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游人根据音色区分钟声和鼓声 B、“钟鼓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C、“钟鼓不绝”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钟声是由钟内部空气振动产生的
  • 4、每年5-6月,某地“转转花”竞相绽放,游客们纷纷用手机拍下这美丽的景象。、关于此景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游客能看到美丽的“转转花”,说明“转转花”是光源 B、“转转花”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用于拍摄“转转花”的手机镜头相当于凹透镜 D、在拍摄时,“转转花”需位于手机镜头的一倍焦距以内
  • 5、如图,铅笔斜插在水中,看见水中的铅笔向上弯折,解释这一现象的光路是( )

    A、 B、 C、 D、
  • 6、某品牌的食用调和油,瓶上标有“SL(升)”字样。若这瓶油用去四分之一,剩下的油与原来的油相比( )
    A、质量和密度均减小 B、质量和密度均增大 C、质量和密度均不变 D、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 7、自然界中的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这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对这些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D、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 8、2024年开年伊始,哈尔滨火爆全国,很多游客在寒冬户外体验了“泼水成冰”的奇观,如图所示。“泼水成冰”的原理是水蒸气在极低的温度下直接变为小冰晶。对此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 )

    A、空中看到的是白色雾状水蒸气 B、该过程主要的物态变化是凝固 C、泼水成冰时用热水效果会更好 D、气温高于0℃也会出现该现象
  • 9、《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新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K2CO3 ,  其中C的化合价为 (   )
    A、+4价 B、- 4价 C、+2价 D、- 2价
  • 10、人生如三道茶,先苦后甜,最后回 ①金属盘下水滴变多 ②胶杯中冰变味无穷。下列关于人体的感觉描述,错误的是 ( )
    A、人有四种基本味觉:甜、酸、苦、辣 B、人在感冒时,嗅觉和味觉的灵敏度都会降低 C、痛觉的产生对人有一定的保护意义 D、食物刺激味觉细胞,产生相应信息,这些信息通过味觉神经传到大脑,从而产生味觉
  • 11、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H2SO4和CuSO4两种污染物。为测定废水中两种污染物的含量,给该化工厂提供污水处理的参考,某化学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取该废水10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 NaOH 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写出计算过程):

    (1)、 100g废水中含CuSO4的质量为多少?
    (2)、废水中 H2SO4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 12、在研究“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反应”过程中,向装有200克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49克20%稀硫酸,边滴边搅拌,二者刚好完全反应。

    (1)、酸与碱反应的实质是
    (2)、计算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精确到0.1%)
    (3)、查阅资料:已知酚酞溶液的变红色范围是pH在8.2~10.0之间。

    若硫酸滴到溶液颜色刚好由红色变为无色时,请在丙图画出此时烧杯中的相关离子的数量柱状图(乙图是反应前烧杯中的离子分布情况)。

  • 13、为了检测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这几位同学在烧杯中用浓度相同的盐酸与样品充分反应来进行实验测定,(样品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测定数据如下:

    实验

    甲同学

    乙同学

    丙同学

    丁同学

    戊同学

    取石灰石样品质量(g)

    10.0

    10.0

    10.0

    10.0

    10.0

    加入盐酸的质量(g)

    10.0

    20.0

    30.0

    40.0

    50.0

    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g)

    19.0

    28.0

    37.0

    46.7

    56.7

    试回答:

    (1)、甲、乙、丙、丁四位同学里面,同学的石灰石样品完全反应。
    (2)、 10.0g石灰石样品最多产生克CO2
    (3)、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 14、科学兴趣小组欲分离NaCl和 BaCl2混合溶液。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流程。

    (1)、加入过量Na2CO3溶液,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变化的方程式是
    (2)、滤液A含有的阴离子是
    (3)、沉淀B表面残留少量滤液,需用蒸馏水多次洗涤,为了检验沉淀B是否洗涤干净,可向步骤②的最后一次洗涤液中加入的试剂是
  • 15、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制碱方法,被誉为“侯氏制碱法”,其反应原理为:

     NH3+H2O+CO2=NH4HCO3     NH4HCO3+NaCl=NH4Cl+NaHCO3

     2NaHCO3=Na2CO3+CO2+H2O

    (1)、下列是某同学对“侯氏制碱法”有关化学反应的一些认识,其中不正确的是____。
    A、上述反应中,共有三种基本反应类型 B、“侯氏制碱法”制的不是碱而是盐 C、反应②析出 NaHCO3固体后, 溶液溶质只有 NH4Cl
    (2)、侯氏制碱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写出步骤Ⅲ的名称:;为了提升制“碱”的效率,步骤I和Ⅱ的气体分别是(填“A为NH3 , B为CO2”或“A为CO2 ,  B为NH3”)。

  • 16、氯化钡是一种可溶性重金属盐,广泛应用于化工领域,其水溶液呈中性。工业上用毒重石(主要成分是BaCO3 , 所含杂质难溶于水,不与酸反应)制备氯化钡晶体。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室中制备氯化钡晶体的流程。

    (1)、步骤①中产生的气体A为
    (2)、滤液Ⅱ是30℃时氯化钡的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3)、关于上述实验方案的相关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选填字母序号)。
    A、氯化钡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盐,使用时应注意安全 B、步骤②将滤渣进行水洗,既能提高氯化钡晶体的产率,又能减少 Ba2+对环境污染 C、可用重晶石(主要成分是BaSO4)代替该实验流程中的毒重石,制备氯化钡晶体
    (4)、滤液I中还有过量的盐酸,为防止浓缩时产生HCl气体造成污染,需要对滤液I处理后再浓缩。处理滤液I中过量的盐酸的方法:加入适量的(填一种物质)。
  • 17、现有一定质量的粗盐样品(含有少量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和少量 Na2SO4MgCl2CaCl2等可溶性杂质)。某实验小组利用实验室常用仪器对粗盐样品进行提纯,提纯步骤如下:

    请根据提纯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⑥中加入过量盐酸的目的是
    (2)、实验过程中会产生种沉淀。
    (3)、步骤②和步骤④不可以颠倒,理由是
    (4)、同学提出精盐中的 NaCl 比原来粗盐中的多,简要说明
  • 18、 超氧化钠(NaO2)在常温下能分别与CO2、H2O、HCl发生反应,均可生成O2。为了验证CO2能跟 NaO2反应生成O2 ,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已知:超氧化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稀盐酸具有挥发性)。
    (1)、NaO2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和一种白色固体,则该白色固体可能是____(填字母);
    A、NaCl B、NaOH C、Na2CO3 D、NaHCO3
    (2)、推测B装置中X溶液的作用是
    (3)、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取少量D中固体,加足量水,有气泡产生。为验证所得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请你帮助这位同学写出后续的实验操作与现象
  • 19、甲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

    (1)、在C组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结束后,甲同学将A、C组四支试管中的溶液倒入同一容器中,看到溶液变浑浊,该现象说明有(填物质的化学式)生成,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
    (3)、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使溶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呢?甲同学进一步推测:溶液中呈碱性的物质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钙和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是三种物质两两混合组成的混合物。
    (4)、为了验证推测,甲同学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钡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加以验证。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空白:

    实验内容

    预测现象

    结论

    取少量容器中的上层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静置

    ①若有白色沉淀,溶液呈无色

    物质是碳酸钠

    ②若无沉淀生成,溶液呈红色

    物质是氢氧化钙

    ③若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5)、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第②步验证的结论不严密,原因是 
  • 20、实验室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它们分别是稀盐酸、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为了给三种溶液重新贴上标签,某实验小组按两种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你一起参与完成。
    (1)、方案一:不用其它试剂进行鉴别。将三瓶无色溶液任意编号为A、B、C,各取少量进行实验,实验记录见表。请写出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内容

    观察到的现象

    A+B

    有气泡产生

    A+C

    有白色沉淀生成

    (2)、方案二:只选一种试剂进行鉴别。

    ①用三支试管分别取少量三种无色溶液;

    (请完成实验步骤②。实验室提供的试剂有:紫色石蕊试液、CaCl2溶液、NaOH溶液);

    ③观察现象;④得出结论。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