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放风筝是人们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根据下述情景,完成题。

    下表为浙江某地天气情况记录表。

    日期

    1 月 1 日

    4 月 5 日

    5月1日

    7 月 26日

    天气状况

    大雨

    气温/℃

    3~5

    15~18

    16~28

    24~33

    风向风级

    西北风5级

    东风1级

    南风4级

    东南风12级

    (1)、以上日期中最适宜放风筝的是
    A、1月1日 B、4月5日 C、5月1日 D、7月26日
    (2)、小明在操场上放风筝,突然风筝线断了,风筝飘向西北方向。此时风向为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3)、为使风筝飞得更高,小明查阅资料知道风筝飞行的升力与迎角、风速有关,他通过实验获得如下结果:

    迎角

    风升

    速力

    (m/s)(N)

    10°

    15°

    20°

    2.0

    0

    0.11

    0.17

    0.20

    0.19

    4.0

    0

    0.44

    0.68

    0.80

    0.76

    6.0

    0

    1.00

    1.53

    1.81

    1.72

    2.0

    0

    0.11

    0.17

    0.20

    0.19

    小明要继续研究风速为6.0米/秒时的最大风筝飞行的升力,应选择研究的迎角范围是

    A、5°~15° B、10°~15° C、10°~20° D、15°~20°
  • 2、  “美林”是一款退烧药,该药液久置后在底部会出现白色沉淀物。下列液体与“美林”类型相同的是
    A、蒸馏水 B、牛奶 C、糖水 D、泥浆水
  • 3、下图为公益广告“祖辈的井、父辈的井、子孙的井”。从科学角度分析看,广告主要表达了

    A、现今采水技术不断提升 B、水污染日趋加剧 C、过量开采地下水形势严峻 D、降水日渐充沛
  • 4、小明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氧化铜和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的废液进行了以下实验:取50g废液,并向其中逐渐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实验的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1)、OA段没有沉淀生成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废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克?
    (3)、C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为多少克?
  • 5、图甲是某款电熨斗,图乙是其电路原理图,电源电压为220V,R1、R2均为发热体。电熨斗工作时每秒钟散失的热量Q跟电熨斗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t的关系如图丙所示。若在一个 20℃的房间内,电熨斗在高温档工作时,表面温度保持 220C不变;在低温档工作时,表面温度保持100℃不变。

    (1)、图乙中,当S闭合时,电熨斗处于档。(选填“高温”或“低温”)
    (2)、电熨斗在 20C的房间内低温档工作 2 分钟消耗的电能为多少焦?
    (3)、发热体 R2的阻值为多少欧?
  • 6、“金粉”(Cu-Zn合金)是一种金属颜料,可用于文物修复。为测定“金粉”中铜的含量,兴趣小组完成了以下实验:称取25g“金粉”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将80g稀硫酸平分为4次加入,记录每次反应后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如表所示。

    加入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反应后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g

    44.92

    64.84

    84.8

    104.8

    反应生成氢气的总质量/g

    0.08

    ?

    0.20

    0.20

    (1)、第2次反应后,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克。
    (2)、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实验中,若将稀硫酸改为浓盐酸,则测得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会(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7、图1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提水工具---桔槔,可简化为图2所示的杠杆。该装置工作时,可利用“坠石”的重力,帮助人们轻松地从井中向上提水。

    (1)、不改变支点 O 的位置和“坠石”的重力,想要向上提水时更省力,可以将“坠石”悬挂点B适当(选填“靠近”或“远离”)支点O。
    (2)、 OA的长度为1m, OB的长度为1.5m, “坠石”的重力为 100N, 不计杠杆AOB自身重力、绳重和摩擦。

    ①若要竖直匀速提起总重为200N的水和水桶,则人竖直向上拉水桶的力还需要多少牛?

    ②上述过程中,“坠石”下降的高度为1.2m,则“坠石”的重力做功为多少焦?

  • 8、资料一: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 5毫米的塑料颗粒。微塑料容易吸附在单细胞藻类的表面,并吸附、富集海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大幅提高所在区域的有毒物质浓度。

    资料二:如图是某海洋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在其中的浮游动物、鱼类及鲸类等生物的肠道或组织中都发现了微塑料。

    (1)、资料中提到的微塑料属于影响海洋生物的(选填“生物”或“非生物”)因素。
    (2)、图中的藻类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3)、难以分解的微塑料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图中体内积累微塑料最多的生物是
    (4)、请写出一条减少微塑料对环境危害的做法:
  • 9、小明同学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小灯泡上标有“2.5V”字样。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导线不得交叉)。
    (2)、小明正确连接电路后,将滑片 P移到 B端。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亮,电压表、电流表均有较小的示数。对此现象判断和后续操作合理的是____。
    A、灯泡短路,应更换灯泡 B、灯泡断路,应更换灯泡 C、滑动变阻器断路,应更换滑动变阻器 D、灯泡正常,应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3)、解决上述问题后,小明测量了多组数据,并根据所测数据绘制成图乙所示的I-U图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瓦。
    (4)、若I轴为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当灯泡的实际功率为额定功率的四分之一时,通过灯泡的实际电流I实0.5I额(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10、兴趣小组对 Ba(OH)2与CuCl2之间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1)、小组同学向盛有 Ba(OH)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 CuCl2溶液,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2)、为确定上述反应后所得无色溶液的成分,小组同学提出以下猜想。猜想一: 只有 BaCl2; 猜想二: 有BaCl2和CuCl2; 猜想三: 有 BaCl2
    (3)、小明认为猜想二是不合理的,其理由是
    (4)、小组成员取(1)中反应后的溶液少许,置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加入少量酚酞试液,观察到无色溶液变红色,得出猜想三成立。有同学认为使用稀硫酸代替酚酞试液进行实验,也能得出上述结论。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要阐述理由)。
  • 11、用图甲滑轮组探究“动滑轮的重量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实验。实验中把不同的磁铁吸附在动滑轮边框上以改变滑轮的重量,每次实验都匀速拉动绳子自由端使物体上升10厘米,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次数

    G物/N

    G动/N

    F/N

    η/%

    1

    6.0

    0.3

    2.2

    90.9

    2

    6.0

    1.0

    3

    6.0

    1.9

    2.9

    69.0

    (1)、每次实验时,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厘米。
    (2)、第2次实验中拉力F的示数如图乙,读数为牛。
    (3)、分析数据可知:在物重不变的情况下,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4)、保持物体和动滑轮的重量不变,增大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 12、在日常饮食中适量增加膳食纤维可有效减少人体脂肪的过量堆积。研究人员探究了魔芋膳食纤维对脂肪消化的影响。

    ①配制浓度分别为0、0.1%、0.3%、0.5%的四组魔芋膳食纤维溶液各 100mL。

    ②向各组溶液中分别加入5mL 玉米油,混合均匀,制成四组混合液。

    ③从四组混合液中各取30mL 分别加入4 个烧杯,按魔芋膳食纤维的浓度由低到高依次标记为A、B、C、D组。

    ④向各组分别加入20mL人工肠消化液,充分搅拌。37℃下反应2小时,每隔20分钟测量脂肪酸相对含量。每组实验重复3次,取实验数据的平均值。结果如图甲所示。

    (1)、脂肪主要在人体的中被消化(填消化道的名称)。
    (2)、每组实验重复3次,取实验数据的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3)、根据图甲实验结果可知:魔芋膳食纤维能脂肪的分解。(选填“促进”或“抑制”)
    (4)、为什么魔芋膳食纤维会影响脂肪的分解?研究人员测量了上述实验完成时每组烧杯中脂肪微粒的直径,结果如图乙所示。由此推测,魔芋膳食纤维可能与(填消化液名称)的作用效果相反。
  • 13、兴趣小组借助数字技术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图1是室温下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装置,图2是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

    (1)、根据图2曲线判断,图1中的溶液B是
    (2)、图2中a点所示的溶液呈现(选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3)、 c 点所示的溶液中Na+个数Cl-个数。(选填“>”、  “<”或“=”)。
    (4)、从a点到b点pH变化的微观本质是
  • 14、同学们在做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时,会产生大量的含硫酸铜和硫酸亚铁的废液,Cu2+对水体和土壤危害很大,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将废液中的铜离子转化为氧化铜。查阅资料可知:难溶性碱加热分解生成金属氧化物。

    (1)、 操作Ⅰ的名称是
    (2)、 液体A中的溶质是
    (3)、加入适量稀硫酸的目的
  • 15、血管是血流的管道,心脏是运输血液的泵,下面是有关血管和心脏的实验。

    (1)、实验1:用结扎带在肘关节上方系紧,手紧握,静脉会出现隆起(如G、O、H),右手中指摁住 H 处,右手大拇指沿G→O 方向推压,O处隆起更加明显;右手中指继续摁住H处,大拇指沿H→O方向推压,发现HO段血管逐渐凹陷。根据实验推测,在静脉G、O、H间存在瓣膜,其作用是
    (2)、实验2:扎紧血管②,从血管①向心脏灌水,水将从血管流出。(填数字序号)
  • 16、图1为教材中探究铁锈蚀条件的实验装置,大约要24小时后才能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小组同学对教材实验进行了改进,采用了图2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实验过程中出现明显现象的时间缩短至5~10分钟。

    (1)、图1实验中,对比(填字母)可知,铁生锈与氧气有关。
    (2)、图2实验中,可证明铁生锈与水有关的现象为
    (3)、图2实验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观察到明显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 17、右图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由①肾小球、②肾小囊和③组成。
    (2)、在尿的形成过程中,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壁起作用。
    (3)、动脉血流经肾单位后,流出的液体分为两部分,其中液体是尿液 (选填“甲”或“乙”)。
  • 18、为实现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现象的可视化,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

    (1)、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传感器监测到溶液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选填“吸热”或“放热”)。
    (2)、在试管中加入2mL 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作指示剂,再逐滴加入盐酸,振荡,该过程中溶液的颜色和 pH 记录如图所示。试管②中溶液的颜色为
    (3)、如图所示,注射器1中有8mL氯化氢气体,注射器2中有2mL 稀氢氧化钠溶液。打开弹簧夹,迅速将注射器 1 中全部氯化氢推入注射器 2 中,用弹簧夹夹紧橡胶管。最终发现注射器2的活塞恢复至2mL刻度附近。请写出一条上述现象还不足以说明氯化氢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的理由:

  • 19、小明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来探究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所处高度的关系。

    (1)、实验中,铁球重力势能的大小可以用来反映。
    (2)、将同一铁球先后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h1、h2(h11、l2(l1>l2), 则能得出的结论是
    (3)、结合图甲实验结论,发电机应安装在图乙水坝的位置较为合理(选填“A”或“B”)。
  • 20、小明选取花生仁作为实验材料,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食物中储存的能量。

    (1)、选用花生仁做实验,是因为它含量高(填营养物质名称)。
    (2)、实验装置中的易拉罐的作用是
    (3)、若选用的花生仁未充分干燥,则测得每克花生仁含有的能量比实际含有的能量。(选填“偏大”或“偏小”)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跳转